“哈哈,今晚吹得什么风,把陈大人吹来了。”
当先一人,身材不高,面目清癯,留三缕长须,但不管看衣装打扮,还是气度,都不像是个主人家,更像个管家多些。
陈三郎一皱眉,问:“阁下是?”
“在下姓燕,单名‘全’,祁家总管。”
陈三郎一听,冷哼一声:这祁家的架子,真不是一般大,‘门’客进去禀告,言道“县令来到”,最后居然只让个管家来迎接,哪里把县衙放在眼内?
燕全看在眼里,却也不在意,打哈哈笑道:“陈大人,外面风大,请进吧。”半句客套话都欠奉。
陈三郎点一点头,跟随其走。穿过外面的街道,一会之后走到一座府邸‘门’前。
这座府邸占地颇大,建造得富丽堂皇,‘门’板上一枚枚铜钉足有茶杯碗口大小,‘门’外摆一对七尺高的白石狮子,雕刻得活灵活现,鬃‘毛’飞扬,神态威武。
如此规格的摆设布置,已经超过寻常的乡绅阶层,和府城望族有得一比。根据文书资料显示,这祁家立足于此已是六代传承,虽然说是武林世家,但各代弟子中着实涌现出了些杰出人才,文武双全,武功了得之余,也能写就一手好文章。毕竟夏禹王朝百年来重文轻武,武夫被世人所轻,想要出人头地,还得靠笔墨。
祁家六代传承,期间子弟考科举,也曾出过二甲进士,官至御史大夫。
然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近些年来,随着天下大势的风起云涌。武力越来越受重视,反观笔墨。已是开始式微没落。读书人倘若考不得功名,就会被人讥笑为“百无一用是书生”。
反正不管如何,祁家都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发展兴盛。又有着祖宗传承的积累沉淀,因而不把泾县县令当个人物看待,倒不算稀奇事。而或对祁家家主来说,派遣个总管来接,已是很给陈三郎面子。
大‘门’敞开,张灯结彩。两边各自站着四名壮汉,个个都敞开衣襟,‘露’出结实的肌‘肉’。
“有贵客到!”
燕全总管高声叫道。
“欢迎,欢迎!”
一个‘妇’人满脸笑容地从大‘门’右侧的座椅上欠身坐起,然后非常自然地伸出手来:这是接礼的节奏。
前面入‘门’的客人所送来的礼物已经摆满地上,有大红包,有‘精’美的帛盒,有檀木箱子等等。
见状,陈三郎不禁讪讪然。想起自己落难,逃避到此,哪里有带着礼物?而两手空空,登‘门’恭贺。确实面子不好看。
燕全晒然一笑:“五娘,陈大人微服‘私’访,事先不知道老爷和少爷办喜事。这礼,就免了吧。”
那‘妇’人哦了声。扭着屁股坐回椅子上,一副面容挂了下来。
燕全带着陈三郎进府。安排到偏殿入席:“陈大人请海涵,正厅坐满了,委屈你在这边。”
陈三郎问道:“今晚府上双喜临‘门’,定然有八方贵客来贺吧。”
“那是当然。”
燕全很是自得地板着手指数人名,这些人中,有江湖的大侠、有名震一方的宿儒名士、还有两位来自南阳府的官员,论起品阶,比陈三郎这个七品县令要高半品。
这位祁家总管数名单的意思,不外乎说“陈大人,以你的资格坐在偏殿里宴饮,一点不委屈…”
其实陈三郎倒真没多少芥蒂,他纯属路过而已,适逢其会,想着没有地方去,登‘门’吃点喝点,打发时间。
固然坐在偏殿,可宴席已开,桌上摆满佳肴美酒,香气‘诱’人。
闹腾一番,陈三郎早已饥肠辘辘,于是毫不客气地开始吃喝。
坐在身边的一位同席客人雄赳赳,腰间‘插’着一柄黑黝黝的板斧,一看便知是江湖豪杰,举起一碗酒来问陈三郎来历。
陈三郎毫不隐瞒地自报家‘门’。
那豪杰一听,觉得诧异,上下打量,似乎不信:好歹一县之尊不是?很难跟现在这副吃喝形象挂钩起来。
其实这一桌大部分客人都是舞刀‘弄’枪的江湖人士,可能是那燕全故意这般安排,让陈三郎置身其中,成为不受待见的“异类”自古朝廷与江湖有别,江湖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作‘奸’犯科者的自命名,与朝廷不说针锋相对,起码也是泾渭分明,带着仇视的。
陈三郎表‘露’身份后,果然受到了一道道鄙夷的目光。他视而不见,继续埋头填饱肚子。
江湖汉子们把他的表现视为退避,觉得畅快,于是毫不避忌地大声谈起刀口上‘舔’血的勾当来,其中甚至涉及两宗悬疑血案。
说着说着,话题一转,就转到今晚的主角之上。
今晚祁家双喜临‘门’,祁家老爷大寿,祁家少爷成亲,不过在话题热度上,成亲自是比大寿要抢风头得多。于是在众宾客眼中,祁家少爷当仁不让,乃是第一主角。
祁家老爷膝下有六个‘女’儿,儿子却只得一个,又是老幺,端是如珠如‘玉’,万般宠爱。更难得的是此子天赋超群,文武双全,年纪轻轻,便闯‘荡’出了不小的名头。只是祁少爷饱读诗书,却甚为排斥科举,因而没有去考功名。
祁少爷有侠名,年少多金,从十三岁开始,身边就没缺过美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没办法,人家长得好,家境好,风流多情,寻常时候,根本不用去勾搭,便有许多莺莺燕燕投怀送抱,成为赶都赶不走的‘花’痴‘女’。
久而久之,多情才子祁少爷的名头便成为一块响当当的粉‘色’招牌。
谁都没有想到,这祁少爷突然宣布婚讯,要与人成亲。据说该消息传扬出去后,足足有二十多位妙龄侠‘女’为之心碎,‘肛’肠寸断;甚至还有伤心得要遁入空‘门’的…
更让人觉得惊奇的是,祁少爷要迎娶的‘女’子乃是他泛舟泾江时,打捞起来的。时至今日,此‘女’依然沉睡不醒,所以今晚成亲,注定‘女’方不能出来拜堂,故而换了个绣球来取代。
此事离奇,恍若天方夜谭,就更增加了话题‘性’。在众宾客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后来有人一语道破,说是那‘女’子生得清丽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祁少爷对她一见钟情,这才不顾一切地要与她成亲。
然而这样的说法未经证实,毕竟见过新娘子的人少之又少。
陈三郎吃喝间,听到这些说法,莫名烦躁不安,不禁放下碗筷。想了想,起身离席,佯作要出恭,问了路,一转弯,径直往祁府里头走。。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