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架
小说社区
书库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您当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学网>>灾厄降临

布尔战争(五)——第二次英布战争

更新时间:2013-12-24  作者:黑十三郎
灾厄降临 布尔战争(五)——第二次英布战争
“本地区接到此通知的各农场16至50岁的健康男性公民,请携带马匹、枪支、弹药,以及五天的口粮,于9月26日天黑之前前往弗赖黑德镇,向库斯-范-雷默司令官报到……”

——弗赖黑德地区民团征召公告,1899年9月

在詹森冒险被克鲁格粉碎之后,尽管为首的詹森等人受到了英国法庭的审判,但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并没有受到处罚。罗得斯仍然是英国枢密院成员,他的特许公司仍然在南非和罗得西亚飞扬跋扈。克鲁格曾经忿忿不平地抱怨说:“该打的并不是那条狗,而是放它来咬我的那个人。”不过偏袒归偏袒,自知理亏的英国已经不能象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对德兰士瓦内政指手画脚,亲自出面替德兰士瓦的外侨撑腰鼓气了。受到鼓舞的克鲁格政府在和英国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897年3月,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缔结了一个“友好永久同盟条约”,一个月之后,德国又和奥兰治自由邦签定了一个“友好通商条约”,令英国人大受刺激。

也是在1897年,英国驻南非高级专员罗宾逊爵士年迈退休,张伯伦殖民大臣挑选了另外一个狂热的帝国主义者——出生在德国波恩、有德国血统的阿尔弗雷德·米尔纳爵士(SirAlfredMilner)前往开普敦,接任这个“帝国的最困难的职位之一”,推行他的政策。嗅觉敏锐的塞西尔·罗得斯马上认识到,米尔纳大人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一个人选。在开普敦,阿非利卡人大会主席扬·霍夫梅尔则评论说“他的到来意味着将爆发一场战争”。英国人征服南非的张伯伦、罗得斯、米尔纳三驾马车已经套好了,准备气势汹汹地杀向布尔人。另外一方面,德兰士瓦人则加紧战备,从克虏伯公司、斯科达兵工厂和法国什耐德-克鲁索公司购买大量军火,包括最先进的榴弹炮、加农炮、毛瑟枪、机枪,不光装备给共和国的警察(相当于正规军),还分发到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各城镇的民团手中。居住在开普和纳塔尔殖民地的“可靠”布尔人也得到了南非秘密情报局(DeGeheimeDienst)提供的武器和弹药。此外,德兰士瓦共和国与奥兰治自由邦还在1898年成立联邦会议,以协调抗英行动。英国人和布尔人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继续推行各自的南非政策,但都未能奏效。为了扫除障碍,达到目的,双方都决心诉诸战争。到米尔纳勋爵上任之时,英国人和布尔人之间已经是剑拔弩张、横刀相向。

布军大量进口并使用马克沁重机枪,这种武器当时在非洲发挥了极大作用,320名法军曾利用它在乍得击败12000名黑人部队

米尔纳到任后,张伯伦立即给他发去了一纸公文,列举了英国侨民在德兰士瓦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并且提到了1884年伦敦和约中有关“宗主权”所埋下的伏笔,也就是告诉他,英国不准备承认德兰士瓦为一个具有主权的国家,而是英国的一个属国。这样,两国之间通过外交手段,进行地位平等的谈判的机会就被张伯伦消灭掉了。1899年3月,罗得斯奔赴柏林,与德皇达成了一笔秘密交易。在同德国外交大臣的谈判中,罗得斯向德国透露了英国决心吞并布尔共和国、修筑从开普敦到开罗的纵贯非洲铁路的计划。作为交易条件,英国支持德国的“柏林—巴格达铁路”(“3B铁路”)计划,支持德国在中东和小亚细亚的扩张行动,并怂恿德国从刚刚被美国打败的西班牙人手中购买太平洋上的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这样,英国得以把德国的注意力从南非转开,从而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放手行动。

米尔纳勋爵,南非高级专员(1854-1925)

在南非,新上任的米尔纳勋爵充分利用了外侨的不满情绪,煽动德兰士瓦的两万一千名英籍外侨,在1899年4月写了一封声泪俱下的申冤书,呈递给维多利亚女王。该年六月,米尔纳和克鲁格在布隆方丹就外侨问题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一心一意准备开战的克鲁格虚与委蛇,想尽办法拖延时间。因为他知道,布尔民团打仗不能没有马,马儿打仗不能没有草,现在的南非还是冬季,草原上除了石头、沙土和干枯的矮灌木丛之外什么都没有,德兰士瓦的干草储备也即将告罄。他要等到九月,第一场春雨开始,南非的荒原长出青草为止。

另外一方面,米尔纳也并不以谈判为目的。英方在谈判的同时,抓紧时间从海外向南非调遣军队。此时,驻扎在开普殖民地的英军只有3500人,纳塔尔殖民地有5800名,此外还有24门大炮。面对德兰士瓦的三万民团和拿起武器的两万奥兰治人,以及开普和纳塔尔两地众多不可靠的南非荷兰人,英国人这点兵力显然不足以防范布尔人的进攻,何况挑起战争。

虽然兵力不足,但是奉强权政治这面大旗为圭皋的英国人已经摆出了一副准备欺凌弱小的架势。面对咄咄逼人的英国,几乎整个西方世界在1899年都发起了同情和声援布尔共和国的运动(考虑到英国在这个时期得罪过的国家数量之多,这场运动多少也牵涉了那些国家自己同英国的恩怨在内)。声援运动滥觞于詹森袭击事件,在荷兰和比利时(以佛拉芒地区为主)最为声势浩大,在这两个国家,出于对南非荷兰裔同胞的民族感情,组建了众多的民间团体,征募捐款,发表文章,建立基金会,向德兰士瓦捐赠战时流动医院和医疗设备。尽管德皇同英国达成了政治交易,但是德国民间声援德兰士瓦的运动也是一波高过一波,有95万人先后签名声援德兰士瓦共和国。在美国,由于一些美国外侨在德兰士瓦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再加上美国的财阀同英国矿业资本家有密切的商业往来,所以美国政府保持中立立场。但是美国的荷兰移民后裔、大多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则支持布尔人。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上千名志愿者纷纷远渡重洋来到德兰士瓦,准备同布尔人并肩作战。

1899年9月,克鲁格告诉米尔纳,他可以考虑把外侨得到公民权的居留期限从14年减少为5年,但是要求英国今后停止对德兰士瓦共和国提出那个莫名其妙的“宗主权”。受国内好战喧嚣的影响,英国国会在给克鲁格的答复中说:“……女王陛下政府认为南非共和国政府的答复是消极的,或者是非决定性的……女王陛下政府保留对目前形势予以重新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最后解决手段的权利。”为了给德兰士瓦增加军事压力,英国又从印度和地中海各自调派了两千人增援纳塔尔殖民地。

但是,这点军队要实现米尔纳梦寐以求的军事征服显然不足,要引起布尔人的疑虑则绰绰有余。1899年10月9日,德兰士瓦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国停止向南非增兵,撤退6月1日以后到达南非的一切军队,将一切争议问题付诸外交仲裁,限48小时答复。10月10日,张伯伦命令米尔纳对南非提出的条件予以拒绝。1899年10月11日,星期三,下午五点整,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共和国联邦议会向大英帝国宣战,德拉瑞将军(JacobusDelaRey)立即发动进攻,在英属贝专纳兰境内的西开普铁路截击了一列英国装甲列车。第二次英布战争爆发。

雅各布·库斯·德拉瑞将军(1847-1914),法国新教徒移民的后裔。布尔战争后成为南非国会议员,在1914年声援德国的布尔人暴动中,因其乘坐的汽车无法刹车接受盘查,在约翰内斯堡街头被南非警察误伤击毙

布尔人的战争计划是,在英国援军到达南非之前,集中优势兵力,分为两路,一路向东进攻纳塔尔,分割并包围两个主要的英军据点——莱迪史密斯(Ladysmith)和邓迪(Dundee),并占领德班港,获得出海口;另外一路向西南,占领西开普铁路线上英军主力驻扎的两个战略要地——马弗京(Mafeking)和金伯利。同时,在开普殖民地煽动布尔人暴动,牵制英军兵力,尤其是破坏东西两条开普铁路的运输,阻止增援的英军利用铁路向北挺进。此外,为了防备非洲土著趁开战之机进攻布尔人,由普林斯洛将军(AntoniePrincloo)率重兵驻守远离前线的象河流域,防备佩迪人的暴动,800—1000人的民团驻守斯威士兰边境,1000人的民团驻守卡利登河谷的巴苏陀边界。

虽然英国政府早已决定以战争手段解决南非问题,但却没有意识到军事准备的紧迫性。英国情报部(当时英国尚未建立总参谋部)和英军上下都存在严重的轻敌思想。情报部的结论是:保卫南非两个殖民地的问题,就是对付二三千名布尔人的袭击,一支具有一定力量的英国步兵在骑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入侵两个布尔共和国绰绰有余,英军能在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开阔高原上轻而易举地击败布尔人。

英军的战略计划是,援军首先进驻开普殖民地,防止当地布尔人叛乱,而后通过东西开普和纳塔尔(从德班港到约翰内斯堡)这三条铁路线,直捣比勒陀利亚,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但形势的发展完全出乎英国人的估计。全民皆兵的布尔人早已经枕戈待旦,等待和英国人的摊牌。同英国开战的消息公布之后,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大大小小的城镇中,当地的布尔市民纷纷拿起武器,前往集结地点,参加民团。散落在广阔的南非高原的布尔农场主们也带着他们的儿子、马和步枪,组成小股战斗部队,作为作战人员投入战斗。在战争初期,当英国援军未到之前,战场上的布尔人和外国的志愿者(共计3.5万人),暂时保持了对英军(2万人)的数量优势。灾厄降临 布尔战争(五)——第二次英布战争

上一章  |  灾厄降临目录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