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架
小说社区
书库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您当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学网>>种玉

第二十三章 水鬼(五)

更新时间:2020-06-23  作者:次第开放
种玉 第二十三章 水鬼(五)
小日岛,南日群岛上百个岛礁中,极不起眼的一个小岛。近一年来,这巴掌大的地方却热闹起来,操着南腔北调的外地人成群结队地来到岛上。特别是夏季,岛上唯一的旅馆每天都是满满的,不少人只能住到渔民家里。岛上的人都明白,吸引这些外地人的,正是附近海域里发现的大量海底古瓷器。

孙纯和杜昔到了莆田市的时候就发现,本以为名不见经传的小日岛,竟是如此的名声大震,海边每一个小船的船主都会上来招揽生意:“上小日岛吗?”

上岛的第一天,两人还是非常有运气的:入驻了旅馆里最后两个房间,马上见到了“水鬼”粟海强。可好运气似乎也到了头,不管许下什么好处,粟海强就是对越南海域的沉船位置只字不提。第二天被孙纯从北京召唤来的马源和杜昔轮番上阵使尽手段,把价码开到了六位数,说只要找到沉船立刻就把现金给他,可粟海强仍是左右而言他。

此刻,坐在小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摩的”—一种三轮摩托车上,杜昔仍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老板,淘着好东西没?”四十来岁的“摩的”司机,边开车边问孙纯。不待孙纯回答,他就向两人吹嘘开了:第一网是在去年年初,镇上一个渔民一网下去,沉甸甸的,拖上来竟是满网瓷碗,和从前偶尔捞到的零碎瓷片不同,全都精美完好。

两个人听着都笑了,几天来所有的“摩的”讲的全是这个内容,不知道是不是挽留客人的手段。

“心情好点啦?”孙纯微笑着宽慰依旧有些垂头丧气的女孩儿。杜昔没有立刻答话,咬着一口细碎的牙齿,恨恨地盯住前面一辆“摩的”上的“水鬼”。在香港社交场合初露锋芒的公关小姐,没想到在一个没啥见识的“水鬼”身上栽了跟头,她的明眸浩齿,她的妩媚娇艳,在这个三十来岁的猥亵汉子面前,竟是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孙纯用力伸展了一下身体,轻轻拍了拍女孩儿的肩膀,“绷价是古玩交易中常用的手段,无非是想卖个好价钱,这粟海强知道是香港人来买他的消息,自然要好好绷一绷了。”

女孩儿的脸色阴转多云,孙纯还是一副慢悠悠的语调:“粟海强也算半个行家,他知道这里面的利益有多大。考考你,历史上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沉船宝藏,价值有多少?”

杜昔仰起小脸思索了片刻,迟疑不决地回答道:“一亿美元?”

孙纯缓缓地摇摇头,“四个亿。有个非常著名的寻宝专家费舍尔,1985年从17世纪沉没的西班牙古帆船‘阿托卡夫人’号上,捞获的金银珠宝整整有4亿美元。”

他没有在意女孩儿张口结舌的表情,眺望着远方无尽的大海,继续说道:“在全世界的的沉船打捞公司里,最有名的算是奥德赛公司了。现在他们正在美国海域,打捞1865年沉没的美国军舰‘共和号’,据估计有几万枚金币,总价值可能高达数亿美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国人麦克.哈彻在南中国海发现了300多年前沉没的中国明代帆船,船内满载2万余件瓷器,拍卖了250万美元。有人估算这二十年古瓷器的价格至少涨了100倍,你说这些东西放在现在,能卖出多少钱?”

女孩子惊骇之后便是满面的兴奋,像是一座金山已经摆在眼前:“我和马哥商量商量,一定早日拿下这臭小子。”

孙纯也长长出了口气,“霍大哥嘴上不说,我也知道他心里急得很。我们等不起啊!那条打捞船和船上的各种器材设备,已经投入了两亿多,在码头上停一天就亏损一天。就是真到了海上作业,光维持人员和设备费用,一天最少也要二十万啊。”

粟海强瘦得像个大烟鬼,穿着个裤衩背心还在身上直晃荡,嘴里不是叼着烟卷就是嚼着槟榔,孙纯几个人怎么也看不出他像当过几年兵的人。

问起这几年他当“水鬼”的经历,粟海强倒是滔滔不绝,北起辽宁,南到海南,确实走了不少地方,只是不提越南的事。孙纯他们也知道无法逼迫,只能跟着他在莆田市区和下辖的一些村镇转来转去。

到了小日岛码头,马源跟着粟海强从“摩的”上跳了下来,依旧是乐呵呵的表情,“兄弟,到了市里先去撮一顿猪肉粉条,天天海鲜也让人受不了啊。”

四个人闲聊着登上轮渡,粟海强说市里有朋友专作海捞瓷的生意,带他们几位老板去转转。

绕过莆田市的古玩市场——一个尼龙布圈起的露天场所,粟海强带领着孙纯等三人继续前行了五六百米,才在一座破旧的三层楼前停下,“市场里没真东西,圈里的老板都来这儿收货。”

孙纯抬头看见一个招牌莆田旅馆,身边的马源点点头,对孙纯和杜昔说:“你们别奇怪,全国大一点儿的的古玩市场旁边,都有这样的旅馆。这一家的规模还不小,没准真有好东西。”

“我能骗两位老板吗?这里的好玩意儿有的是。”粟海强呲着一口黄牙,忙不跌地打着保票。

沿着窄窄的楼梯,一直走上三楼,相对宽敞的走廊上,一个挨一个的房门全都敞开着,房间里的木板床和简易桌子上,全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瓷器。

粟海强没有停留,边走边向近前的孙纯低声介绍,这儿的“摊主”有的是长期驻扎,守摊卖货,有的是周末才过来,最多住两三天。他有点儿讨好,有点儿显耀地说:“您不用看他们的,摆出的90以上是假的。想买真东西,必须得有圈里人引见,约好时间,来住个一两天,买卖做成就走。”没了把声音压得更低:“海警抓得严,买家和卖家都小心得很,您说是吗?”

杜昔始终紧跟着孙纯,马源则是走走停停,不时从摆到门口的摊位上拿起一件两件来端详片刻。

“老板,这是明代的,是海捞瓷。只要四千。”马源又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拿起一件青花瓷碗。中年摊主操着一口闽南普通话,向马源兜售起来。

另外三人被迫走了回来。马源驻足的地方,桌子上摆了十几件瓷碗、瓷盘和瓷瓶,都是青花瓷的。杜昔好奇地看着马源手中的青花瓷碗,从外观上看,瓷碗的大小、色泽和图案,与在香港段六爷家中看到的一件几乎一模一样。

马源笑着摇摇头,把青花瓷碗放了回去,“您这件有点儿新。”

马源说的是行话,“有点儿新”是客气,不好意思直接说您这件是赝品。

摊主搭落着脑袋没还嘴,心知是遇上行家。杜昔听得一头雾水,摇晃着马源的胳膊问:“马大哥,这件到底是不是真的?值多少钱啊?”

马源“嘿嘿嘿”地笑了,拍拍女孩儿拽住他胳膊的小手,得意地说:“你马大哥在天津有自己的小窑,专做这种瓷器。这样的青花碗,连工带料,成本不超过15块,送到潘家园的店里嘛,起码要上千元才卖,这里的奥秘全在你懂不懂。”

孙纯心下恍然,一年来马源不断送上各种小古董,希望他把《鉴赏》节目中介绍的古玩提前透露给他,就是借录制到播出之间的“时间差”,仿制出相关的赝品。节目一播出,里面值钱古董的仿制品就摆上马源店里的柜台了。

杜昔瞪圆了眼睛,“这么邪乎?”

马源摆出一副制假祖宗的嘴脸,“嘿嘿,当然还有一道工序叫‘作旧’,就是用化学溶液对瓷器进行浸泡,慢的3天,快的几分钟就能让它老个几百年,而且绝对没有浸泡的痕迹。”

种玉 第二十三章 水鬼(五)

上一章  |  种玉目录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