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52章 治理

  这开垦梯田,绝对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再加上劳动力不足,进展的很是缓慢。

  眼看着就要迎来春耕了,如果不能在春耕前把梯田开垦好,那百姓的意愿,就会大打折扣。

  周瑜恒深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于是,周瑜恒又想出了第二个办法,就是成立梯田开垦队伍。

  每一户人家,只要有人报名加入,那么就优先帮这户家庭开垦出一块梯田。

  消息一出,响应者纷至沓来。

  周瑜恒也是立下规矩,先来后到。

  为了更好的推进开垦的工作,周瑜恒还把县衙里所有的衙役们也都派去开垦。

  一时间,志远县热火朝天,几乎就要把山给铲平了。

  从山上运下来的泥土,很快就在一片空地上又堆出了一座小山。

  “周县令,这里这么多泥土堆积起来,可不行啊,遇上下雨天,会塌的,”一个官吏提醒道。

  周瑜恒点点头,这点道理,周瑜恒是知道的。

  而见泥土堆积的有两丈高之后,周瑜恒又挑出了一部分百姓,专门来烧砖。

  这是周瑜恒改建志远县的第二步,就是要让这里的百姓,都能住上坚固的房屋,不怕风不漏雨的好房子。

  只是这烧砖,是比开垦梯田更吃力的一件活,滚烫的热浪,常常把人的手给灼伤了。

  而呛人的气味,也是让人很是难受。

  只是这一切困难,在周瑜恒眼里,都是可以克服或忍受的,唯独百姓的生活,要变的越来越好。

  为了让百姓生活不受太大影响,周瑜恒把烧砖的地点设在了县城的背风口。

  而同样的手段,百姓谁愿意出来烧砖的,就可以先把自家的房屋给修理一新。

  饱受摧残的百姓,一个个踊跃报名,很快,烧砖的规模,也是和开垦梯田的旗鼓相当了,

  这样,从山坡上挖出来的泥土,在烧砖窑的作用下,变成了一块块青色的石砖,然后,又变成了百姓屋宅的一部分。

  “哇,这个颜色好漂亮。”突然,从砖窑处传来一阵赞叹声。

  周瑜恒出于好奇,也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这时,一块青绿色的石砖出现在周瑜恒的面前,和其余青灰色的石砖不同,这块石砖特别翠绿,看起来也是十分的漂亮。

  当下,烧出这石砖的百姓就主动把石砖送到了周瑜恒的手里。

  周瑜恒没有收,但却当场让这百姓再烧一块一模一样的。

  百姓不敢怠慢,马上又塞了一块泥土进去。

  可等拿出来的时候,却是一块半白半绿的样子。

  “大胆,竟敢戏弄县令大人!”一旁的官吏大声呵斥道。

  “不敢,小民不敢。”这烧砖的人吓的浑身发抖。

  “冤枉啊,大人冤枉啊。”

  “不必惊慌,本官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周瑜恒淡淡的说道,说完,便上前一步,准备亲自烧一块砖。

  官吏们想阻止,但却阻止不了。

  不一会儿,周瑜恒从砖窑里取出了一块石砖,一半蓝色,一半灰色。看上去也是十分有趣。

  原本看上去并无二致的泥土,在烧制之后,竟然有如此区别。

  周瑜恒顿时来了兴趣,这是之前在书本上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相同的砖窑,一样的烧制方法和时间,却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那原因,就肯定在泥土上。

  周瑜恒取了好一些泥土回到府衙里,细细的端磨,发现能烧出颜色的泥土,比不能烧出颜色的泥土要来的粘稠很多,颜色也深一些。

  这时候,周瑜恒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要把这特殊的泥土给分别出来,不烧砖,而是烧制一些用具出来。

  为了能烧制出耐用的用具,周瑜恒让周瑾轩给自己派了一个懂手艺的人。

  而这个师傅来了之后,就开始手把手的教如何烧制花瓶,碗盘之类的东西。

  很快,这种技艺就在百姓中流传起来,而家家户户里,也渐渐的出现了各种样式五颜六色的用具。

  只是,这并不是周瑜恒的计划。

  在和这个懂手艺的师傅深入研究后,周瑜恒渐渐的找到了些规律,暗红色的泥土可以烧出草绿色来,细沙样的泥土可以烧出朱红色来。

  很快,在周瑜恒的指导下,百姓们可以烧出纯色的用具来了,而且,外观上看过去,漂亮了很多。

  “拿几个出去卖一卖,看能卖多少钱。”周瑜恒挑了几个新烧制的用具,交给一个去集市上买布料的女子。

  等女子回来后,一脸兴奋的把一把碎银子交还给周瑜恒。

  “回大人,这是卖用具所得的银两。”

  周瑜恒开心的笑了,还开心的把手上的碎银又奖励给了眼前的这个女子。

  消息传开,百姓们开始躁动起来了,

  有更多的人,去把山坡给挖开,挖出来的泥土,好一些都被拿去烧制用具了。

  眼看挖山的节奏要失控了,周瑜恒立马改变策略,一方面停止继续挖山,另一方面,也禁止百姓私自烧制。

  所有挖出来的泥土,都由县衙来负责。

  为了让事情能更顺利些,周瑜恒又把之前的官吏们叫起来,让其中的一人继续负责梯田的开垦,要把之前已经开垦好的,继续保护好,做好灌水系统,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而另外一个官吏,则专门负责青砖的烧制,还要负责用青砖把百姓的房屋给修缮一遍。

  第三个官吏,则被周瑜恒指派去专门负责可以贩卖的用具的烧制,和从周瑾轩那派来的人一起。继续把用具做精细做漂亮点。

  周瑜恒自己,则不时的出现在各个地方,监督着工作的进展。

  此外,为了烧制出来的用具能卖个好价钱,周瑜恒还亲自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用具上画画或刻字,这样,一个用具,就能卖出两倍以上的价钱。

  渐渐的,志远县衙里的钱,慢慢的多了起来,百姓的生活,也明显好了起来。

  在外的人,听闻家乡的变化,也都纷纷回来了,原本冷清的一个小县城,在周瑜恒的治理下,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富有乡县。

哎呦文学网    华聘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