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715章赫赫炎炎

  筑阳在南,阴县在北。

  这两座县城,几乎是扼守住了通向武关,以及丹江汉水的通道。

  原本这里因为处于交通要处,因此往来的商贾行人不断,但是现在因为战争的原因,这里的人几乎都要么跑了,要么死了。

  现如今在筑阳的,是廖化,而驻扎在阴县的,则是诸葛亮。

  就如同诸葛亮之前预测的一样,曹军大举来袭。但是具体怎么袭击,那就不好说了。

  没有谁是神仙,也没有谁能未卜先知。

  诸葛亮在罗老爷子的描绘下,即便是寄托了罗老爷子的个体代入,但是也依旧表现得很是青涩,不像是历史上后期的那么政治纯熟,反而是像是愣头青一样当众扇刘大耳的脸,抢关张的风头,骑在鱼酱头上拉屎…

  其实和后世总裁文没什么区别。

  毕竟总裁只需要装逼,其他苦逼的事情都是牛马在干。

  而现在么,诸葛亮倒是真的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当中成长。

  就像是之前李典不愿意接收这些曹军降兵病民,可是诸葛亮说服了李典廖化。

  理由就是骠骑大将军的精神…

  当然,诸葛亮不会像是后世棒子一样只会喊忠诚,而是讲道理摆事实。

  关中这几年,之所以能够重新复苏,直至后面的强势崛起,靠的不是士族的经文,也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这些年战乱,以至于向关中河东流动而来的民众百姓。

  没错,当下诸葛亮的想法已经和历史上的那个孔明略有偏差了。

  士族BUFF削弱,百姓BUFF增强。

  生产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关中,在斐潜的治下,有着最为普通的那些民众百姓所渴望的东西…

  希望。

  在一个绝望的世界里,在一个一生下来就一眼可以看到头的社会当中,是没有任何奋斗努力的内驱力的,不管那个世界,那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到什么程度,制度发展到什么阶段,都是一样。

  因为在世界,在社会当中,人性依旧是不会变的…

  古今中外,都是一样。

  关中有了人气,才有了活力。

  否则就和阴县筑阳一样,不管多么交通要道,人一走,便是全然颓废。

  但是诸葛亮接纳这些降兵病民,依旧是一种高危行为。

  即便是带了罩,依旧有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阴县就成为了接收这些降病兵民的大基地,而筑阳就依旧还是主要骠骑兵驻守。每到一批的降病兵民,就在筑阳简单进行处理之后,然后送到距离筑阳不远的阴县来。

  阴县的兵卒不多,主要是维持秩序所用,而其他骠骑军兵力是在筑阳的廖化手里,以及先期往汉水上游撤走的李典分部…

  此时此刻,在夏日的蒸腾热气中,阴县更像一个巨大而沉闷的蒸笼。

  夯土城墙在烈日暴晒下发出干涸皴裂的呻吟,狭窄的街道上人影稀少,连虫子都不见得半只。

  瘟疫伤寒病菌也暂时在这样的温度之下得到了抑制。

  诸葛亮并未在县衙,而是在靠近北门的一处临时征用的库房里。

  县衙早就已经在之前的战争当中被毁坏了,反倒是作为仓廪的库房,因为建造的时候讲究坚固和耐用,采用类似于条石的墙体,因此在战争和掠夺当中保存了下来。

  越是繁华浮躁的,越是容易破灭。

  越是简单质朴的,却更容易留存。

  因为库房的窗户很高,虽然也点了油灯,但内部多少有些昏暗。

  高窗透进几束光柱,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几张长案拼在一起,上面铺满了竹简、帛书、名册。

  诸葛亮穿着一件半旧的青色深衣,袖子挽到了手肘,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正俯身仔细查阅着一卷名册,修长的手指在墨迹间缓缓移动。

  他的神情专注而沉静,但眉心那一道不易察觉的微蹙,却暴露了内心的凝重。

  库房里很安静,只有翻看竹简的沙沙声,以及角落水漏滴答的轻响。

  几名负责文书的吏员也是低头忙碌,大气不敢出。

  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

  从事…

  法平穿着皮甲走了进来,打破了沉寂。

  法平从川蜀而来,一路上都跟着诸葛亮,现在也渐渐变得干练了起来,成为诸葛亮的左右手。他手里拿着一卷更小的名册,走到了诸葛亮的桌案前,递给诸葛亮看,声音压得很低,昨日收容的那些民夫,名册已核对完毕…共三百三十七人…

  法平顿了顿,手指在名册上的几个人名字上,这一次好像混进来的…有些多…这几个,自称是陈留人,口音却夹着明显的豫州汝南腔调…还有这个,说是患病,但卑职带医官去查看时,发现其病症实际没那么严重…而且其手掌虎口,指根的老茧厚实…像是常年握持刀矛弓弩的痕迹…医官查验其身上伤势,也多是皮肉浅伤…按照从事吩咐,没有惊动他们…

  诸葛亮目光落在法平所指出的那几个名字上。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拿起案上一支细毫笔,在这几个名字旁轻轻画了一个朱砂小圈。

  东门外的斥候,诸葛亮的声音清朗平静,听不出情绪,可有异常?

  法平点了点头,回答道:回从事,昨夜三更后,山林中曾有鸟雀惊飞,但范围不大,持续时间不长。斥候小队摸过去探查,只发现几处被踩踏的草丛和一些可疑的脚印,人数不多,但脚印深而稳,像是些精锐…他们很警觉,没等我们的人靠近就撤了,去向不明。

  诸葛亮微微颔首。

  他放下笔,站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一幅简陋的荆襄北部舆图前。

  目光在代表阴县的小点上停留片刻,又缓缓移向筑阳和宛城的方向,最后落在武关道蜿蜒向西北的线条上。

  阴县,筑阳,即便是交通枢纽,所以此地,曹军必来!

  诸葛亮站在地图之前,脑海之中大量的信息飞快的整合到了一起。

  从川蜀到江陵,然后从江陵到了这里,荆州整体的局势,关中河洛的变化,以及现如今大量的降病兵民的涌入,各种口音伪装的疑点,还有阴县之外出现了不明精锐的踪迹等等,这些似乎是间隔遥远,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联系的事件,在诸葛亮的思维里,如同散落的珠子被一条无形的线迅速串起。

  诸葛亮猜测到了曹操的计划…

  或者说,部分的计划。

  曹操的目标,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驱逐和压制,他是想要重新夺回荆州!

  甚至有可能曹操已经和江东达成了某项协议,允诺了什么,然后一起对抗骠骑大将军!

  而在这个战略协议之中,曹操不仅是需要对外展示他依旧还有力量,也同样需要向内压制,显现出他还有控制全局的能力!

  为了达成这样的计划,曹操抛弃了很多,甚至连这些降病兵民也在曹操的抛弃行列之中。

  这些降病兵卒,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百姓兵卒,但是也有少部分混进来的内应火种!

  城外那支精锐小队,恐怕就是负责点火、接应攻城的前锋!

  好一招毒计啊…

  诸葛亮轻声自语,声音低得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不是诸葛亮佩服曹操的计谋有多么强大,而是诸葛亮真的觉得曹操很毒。

  当然,换成山东那边的某些人士的视角,可能又会觉得曹操这么做很正常,也很正确。毕竟战争哪有不死人的?想要不牺牲,就能获取什么胜利?

  诸葛亮转过身,目光扫过法平和几位负责记录的吏员。

  库房里光线昏暗,但是诸葛亮年轻的面容在阴影中,依旧显得格外沉静,尤其是那双眼睛,似乎是闪烁着睿智而锐利的光芒。

  法军侯。

  卑职在!

  立刻做三件事。

  诸葛亮平稳有序的缓缓道来,其一,抽调心腹人手,严密监视名册上所有画圈之人,以及与其过从甚密者。入夜之后,若有人试图靠近东门、库房或粮草囤积之地,即刻拿下,生死勿论。

  其二,今日夜间起,东门守军明哨减半,暗哨加倍。入夜后,东门附近巡逻队次减半。其余三门守备如常,外松内紧。

  其三,秘密调集引火之物,集中于东门左近房屋,巷内,街道两侧,务求隐蔽。同时,将城中所有排查过后的可信之人,以「加固城防」为名,逐步转移至西北城区,远离东门。

  法平听得心头一震!

  前面两条是诱敌和监控,尚能理解。但这第三条…

  囤积引火之物?诸葛亮这是要放火?而且还是堆积在城内,这是要烧了阴县?!

  法平略有些迟疑,没有立刻回应。

  诸葛亮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没有丝毫动摇,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决断,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曹贼欲行里应外合,夺我咽喉要道,必然先派遣精锐,夺取阴县,同时派人在通往筑阳道上埋伏,就等廖将军来援此地…

  诸葛亮缓缓说道,若以寻常之法应之,皆为曹贼所害…届时或是两败俱伤,或是兵尽粮绝,也避免不了城池陷落,关道断绝…不如将计就计,请君入瓮,焚此危城!

  仅凭诸葛亮等人的部队,要和曹操对拼,显然是不理智的。

  而且和骠骑大将军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相违背…

  人,才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国家,一切的人类制度,都建立在人之上。

  没有人,一切的所谓秩序,道理,经济,社会,都失去意义。

  诸葛亮深刻的了解这一点,所以他制定的方案,就是最大限度的保存人。

  包括骠骑兵卒,也包括那些承受苦难病痛的人。

  至于那些内应,以及不把人当人的帮凶爪牙…

  就去死吧。

  法平抱拳领命,转身大步离去。

  他明白了,诸葛这是要用整个阴县作为诱饵和熔炉,将曹军派遣出来的精锐和内应一起埋葬!

  命令被悄无声息地执行下去。阴县表面依旧维持着一种病态的平静。

  被监控的劳役们似乎并未察觉异样,依旧在分配的区域内养伤或劳作。

  东门的守备肉眼可见地松懈下来,入夜后的巡逻也显得懒散。

  而西北城区域,在法平等人巧妙的安排下,一些人员正被不动声色地转移…

  时间在压抑中流逝。

  日头西沉,暮色四合,阴县被笼罩在浓重的黑暗里。

  城西那片区域,仿佛被刻意遗忘,比其他地方更显死寂。

  入夜之后,诸葛亮并未留在相对安全的西北城区。而是和法平一起,带着护卫,登上了靠近东门内侧的一处角楼。

  这里视野开阔,能将东门内外大片区域纳入眼底。

  夜风带着凉意,吹动他的衣袂。

  他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如同下完一手的棋手,等待着对手落子。

  子时刚过。

  原本一片死寂的东城门附近,骤然响起几声尖锐的唿哨!

  紧接着,便是短促的喊杀声和兵刃碰撞的脆响!

  事先埋伏的内应从劳役棚区突然暴起,手持短刃,甚至是木棍,试图冲击城门!

  战斗爆发得突然而激烈!

  几乎就在城内动手的同时…

  东门之外也点亮了许多火把,在火光的照耀之下,影影绰绰的兵卒从黑暗当中涌动而出,凶狠地扑向阴县东门!

  敌袭!曹军攻城了!

  守住城门!

  内应!有内应在开门!

  城头上原本懈怠的守军瞬间慌乱起来,象征性地射下几波稀疏的箭雨,更多的是惊恐的叫喊和看似混乱的奔跑。冲在最前面的曹军精锐,身披重甲,手持利斧大锤,在弓弩手的掩护下,已经冲到了城门洞下!他们显然得到了城内内应即将得手的信号,攻势凶猛异常!

  一切都按照诸葛亮的剧本上演。

  法平惊讶着看着眼前的一切,从事…为何会是在今夜?

  因为你说斥候看到了他们的脚印…所以他们已经很近了…诸葛亮缓缓的说道,人数不多…是因为他们也是派遣了精锐前来侦查…耽搁时间越长,就越有暴露的危险…

  法平恍然,旋即又问,那城外怎么和城内联系上…哦,明白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那就去吧,将他们…放进…嗯,或许不必我们动手开门,他们会有办法…准备点火罢!

  法平拱手应答,旋即领着兵卒,从角楼奔出,大声呼喝着往前而去。

  片刻之后,城门之处轰然作响,震得角楼似乎都是一晃,尘土沙沙从角楼梁柱上洒落下来!

  果然…诸葛亮微微弹了弹身上的尘土,然后转身往北走,准备撤退。

  唯!护卫应答。

  一行人悄悄离开。

  哇啊啊…

  杀啊!

  杂乱的呼喊声从城门之处响起,然后迅速有曹军涌动,冲进了东门!

  兴奋的曹军兵卒,像是脱缰的野马,沿着街道狂奔!

  点火!

  一声号令之下,早已潜伏在东门城内街道的兵卒,几乎是同时间,将火把狠狠掷到了浸透了火油的柴草堆中!

  轰——!!!

  一条刺目的,狂暴的烈焰,如同沉睡的火龙骤然惊醒,然后迅速的在街道,房顶,以及堆积薪柴的巷口跳跃,游走,然后带着吞噬一切的咆哮,冲天而起!

  火焰迅速蔓延,而原本在东城门之上虚弱抵抗的守军兵卒,也在法平的带领之下,朝着门洞丢下了大量引火之物,以及火把!

  城门洞瞬间变成了喷吐烈焰的巨兽之口!

  聚集在城门附近,以及冲进了城门之中的曹军前锋,顿时就被卷入了火海之中!

  凄厉到不似人声的惨嚎骤然爆发,盖过了战鼓和喊杀!

  火!城中起火了!

  快退!退啊!

  救命啊!!

  那些内应和冲入城中的曹军精锐,在烈焰中绝望地翻滚、挣扎,发出非人的惨叫,被烧成扭曲焦黑的残骸。

  浓烟滚滚,带着皮肉烧焦的恶臭,弥漫了整个东门区域,令人窒息。

  诸葛亮一行,已经走到了北门之上。

  从这个角度看去,那火焰似乎弥漫了半边的天空。

  垂死者的哀嚎,分外的凄惨。

  这一把火,烧掉的不仅是曹军的精锐和内应,还有这座阴县东门,以及…

  那些或许并非全然自愿、却被携裹而动的一些人。

  传令。

  诸葛亮的声音依旧沉稳,有力,没有显露任何的情绪情绪波动,曹军夜袭,纵火焚城,东门已毁!我军被迫撤离!各部按预定序列,即刻从北门退出,走武关道,往商县集结!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城中各处响起了代表紧急撤退的急促锣声。

  事先转移到东北区域的那些人员,在骠骑兵卒的引导下,开始有序地撤出这座燃烧的城池。

  诸葛亮在城墙上又停留了片刻,但是很快就下了城墙。

  那深青色的身影,融入撤离的人流和更深的夜色之中。

  在那身影身后,是照亮半边夜空的阴县焚城之火。

  烧不了博望坡,烧个武关道,也算是增长经验值了…

哎呦文学网    诡三国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