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751章溃止

  汜水关头,残阳照在残破的关墙上,也同样照在脑残的这些东汉旧臣身上。

  关墙之上,斑驳的血迹与刀剑划痕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但是他们视而不见。

  旌旗在晚风中无力地飘动,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但是他们同样充耳不闻。

  城垛后方,士兵们蜷缩在阴影里,脸上混杂着疲惫与恐惧,他们同样也是毫不在意…

  三四百年了,都是如此,依旧如此。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并非他们真的脑残,而是在他们的认知体系里,这些具象的危机根本不被纳入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之中。

  他们不担心民众反叛,也不担心什么兵卒叛逃。

  因为在他们眼中,大汉的民众兵卒,始终是一盘散沙!

  谁会害怕一盘沙子呢?

  旧日统治者对于民众的根源,是这些民众以小农经济为主,而越是和小农经济捆绑越深,越是被土地所束缚。

  怎么逃?

  统治者通过编户齐民的制度将农民牢牢绑定在土地上,赋税、徭役虽重,但只要还能勉强糊口,农民便难以脱离土地。

  户口,户口!

  旧统治者对兵卒的不担心,则源于对军队控制体系的过度自信。

  东汉兵卒他们的户籍被单独编制,家属往往被集中安置在后方作为人质。一旦叛逃,不仅自己会被通缉,家人也可能受牵连,成为官奴。

  同样也是,户口,户口!

  当然,更为深层的逻辑是,这些危机从未真正威胁到他们…

  旧统治者的不担心,是因为有四百年太平的经验惯性,也是他们对权力工具的自我迷信,以及对底层苦难的彻底漠视。他们看不见民众隐忍背后的怒火,也不想要听到士兵在沉默中的绝望…

  就像是现在的汜水关,在最初的恐慌之后,在骠骑军那令人窒息的沉默威压并未立刻转化为雷霆攻势之后,竟渐渐的,转而滋生出一股荒诞的信心来。

  这信心如同沼泽中的毒瘴,在不知不觉间侵蚀着每个旧日统治者的理智。

  一日过去,关外骠骑大营旌旗招展,壕沟加深,却并无大规模攻城的迹象。

  两日过去,依旧只有零星的斥候游骑交换和工兵加固营垒的动静。

  三日过去了…

  依旧没有见到骠骑军进攻的迹象。

  搜嘎…

  定然是骠骑军不敢来了!

  笑容,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脸上。

  他们又感觉到了风儿的喧嚣,鸟儿的歌唱。

  关墙上的刘协,从最初的脸色惨白,几乎瘫软,到如今竟也能不需要小黄门的搀扶,就可站稳了,甚至还可以对着关外指指点点起来。

  在崇德殿上的指点江山,哪里有在千军万马之前的指点给劲啊?

  这可是真兵马!

  不是摆在御案上的木刻旗子,鬼画舆图!

  刘协那原本有些苍白的面容,在惊惧稍退之后,也重新浮现出天子威严来。他站在城头,遥看骠骑军营地,纤细的手指紧紧攥着斑驳的城墙,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仿佛要抓住的是他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

  陛下,王朗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恭敬,却又难掩其中的谄媚,臣观贼军营垒虽固,然毫无进取之意,此非畏天威乎?

  他深深一揖,宽大的朝服在风中鼓动,像极了受惊的禽鸟展开羽毛。

  刘协微微颔首,原本想要给王朗一个鼓励的微笑,但是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的骠骑大营。

  在夕阳之中,那边已经有了点点的营火。宛如一个个的野兽瞳孔,在暮色中明明灭灭。

  刘协不由得想起董卓的铁骑入京时的恐怖,想起李傕、郭汜乱政时的屈辱,那些记忆本已深埋心底,此刻却如鬼魅般浮现。他的掌心不由得渗出一些冷汗,却又强迫自己挺直脊背,装出一副鄙视世间一切的模样。

  他是天子,是最尊贵的血脉,岂能在这些贱民面前示弱?

  另一名颍川世家的老者缓步上前,苍老的手指捻着花白的胡须:昔周武王伐纣,天降祥瑞,八百诸侯不期而会。今陛下亲征,逆军逡巡不前,岂非天意乎?

  老者的声音平稳,但是眼底却藏着不易察觉的焦虑。

  作为颍川荀氏的旁支,他太清楚一旦城破,世家百年基业将面临怎样的清洗,所以他表示八百诸侯,表面上是称赞刘协,但是实际上是在提醒,周王可是有八百诸侯,你个刘协现在有什么?

  有个钩子还是有个锤子?

  刘协的嘴唇微微颤动,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什么都没说。

  他何尝不知?

  如果现在他能有振臂一呼,便是天下云集的能力,哪里会走到今天这般的地步?

  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刘协至今也还没有搞明白。

  不仅是刘协没能明白,就算是之后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之中,能有几个明白的?

  而且,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当下,刘协能做什么?

  唯有叹息,唯有相信这些虚幻的安慰。

  就像溺水之人,连一根稻草也要紧紧抓住。

  老者见状,默默退下,却又有趋炎附势之徒上前进言,陛下,此乃天赐良机!何不遣一使者,持陛下诏书,前往骠骑大营,申明大义,斥其悖逆,令其罢兵归降?若其肯降,陛下可示以宽仁,赦宥其部分罪责,以示天子胸襟!若其不降,亦可彰显陛下仁至义尽,更激我军同仇敌忾之心!

  这番荒谬的提议,竟引得一片附和之声。

  这些平日里勾心斗角的臣子,此刻却意外地团结。

  或许因为他们都明白,一旦城破,谁都难逃厄运,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抓住这看似荒唐的希望。

  刘协本就是心存侥幸,如今又被这群佞臣一番吹捧蛊惑,那点可怜的理智被膨胀的欲望挤压的不见踪迹,似乎是被抛到九霄云外。

  他仿佛真的看到了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的场景在自己身上重现,竟觉得斐潜是真的怕了他这九五之尊。

  刘协清了清嗓子,努力摆出威严的架势:诸卿所言…甚合朕意!可派…

  陛下三思!

  夏侯杰洪亮的声音,毫不客气的打断天子的呓语。

  这位曹氏麾下的将领按刀而立,铠甲上映射着森然的寒光。

  斐贼非庸常之辈,此举恐适得其反。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文臣,若其降了,尔等敢开门纳之否?若是不纳…呵呵,又将置陛下于何地?要是斐贼请天子归西京,又是如何?

  刘协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夏侯杰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短暂的迷梦。他想起自己被李郭庇护在长安的岁月,名为天子,实为傀儡。

  在曹操这里,也是傀儡,可是他没想换到西京去,再当什么傀儡。

  难道自己就意味着一辈子都是傀儡了?

  王朗见状,急忙道:夏侯将军此言差矣!陛下乃天下共主,贼子岂敢行凶?昔光武皇帝以仁义服天下,终成中兴大业.…

  够了!夏侯杰猛地打断,某只知军情危急,非儿戏之时!若使节激怒斐贼,顷刻城破,谁担其咎?

  他的手按在刀柄上,青筋暴起。

  这些文人永远不懂,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所谓的天子威仪多么可笑。

  若是真要去…夏侯杰盯着王朗,不如王少府前去?

  王朗果然是连连摆手,老朽腿脚不便,四肢麻痹…实难堪如此重任…机会,嗯,如此雄伟之功勋,还是让给年轻人么…

  王朗一回头,郗虑顿时就沉声说道:我等虽说年轻,但是这等事情,还是要老成之人,方可居中斡旋,左右逢源,顺利达成!否则丢失小命…自然是在所不辞,然误了陛下大事,则百死亦难抵其咎!这使者还是要老成之人,经验丰富之辈才好!

  年轻人…

  老成人…

  在夏侯杰的冷笑之中,刘协多少有些颓然,方才那点可怜的勇气消散殆尽。

  他又变回了那个惊恐的天子,在权臣的阴影下瑟瑟发抖。

  与此同时,曹操军寨,远离汜水关主战场。

  中军大帐内,牛油烛火摇曳,将曹操的身影投在帐壁上,拉得很长。

  荀彧静立一侧,素白的衣袖垂落,纹丝不动,唯有微微蹙起的眉头泄露了他内心的焦灼。

  文若,曹操突然开口,声音沙哑,依汝之见,这斐子渊…究竟会不会打汜水关?

  荀彧微微摇头,多半不会。

  如果斐潜是莽撞之辈,比如李郭,那么现在多半已经打了汜水关,甚至是抓住了天子刘协,或者得到了一具天子的尸首…

  那么曹操和荀彧就可以立刻向全天下宣布,斐潜弑君了!

  成王败寇,确实是没错,但是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四个字当中如何成,才可王,如何败,才是寇?

  周王确实是战胜了纣王,哦,就有试图简单化的,表示是战争打赢了就行,但是实际上周王为了给商纣裤裆里面抹屎,付出了多少心血?甚至最后连纣王都已经自焚了,还不愿意放过,扒拉出尸体来砍头,然后悬挂起来…

  历史上哪一任的王朝接替,没有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甚至新朝都已经确定了之后,依旧还要经历两三代人持续追杀,不断抹黑外加斩草除根?

  (朱棣蔑视的看着康熙,小麻子你不行啊,想当年我可是下了南洋!你呢?你个麻子就只去了交趾就了事,弱鸡啊…)

  如果没有斩草除根,又有多少前朝余孽蹦跶得多欢快?

  吸引了多少眼球,又是拐带了多少愚昧之民?

  若是斐潜真的什么前置都没做,还顶着一个大汉骠骑的名头,就弑君了…

  说是群魔乱舞都是轻的了!

  即便是在斐潜军中,将领谋臣都站在斐潜这一边,但是普通的兵卒呢?

  在后方的百姓呢?

  别以为现在斐潜搞思想建设,这些民众百姓就能意志坚定,选择正确。

  看看后世有多少人被带偏,觉得穿越投胎到封建农奴渔猎庄园主的胯下跪舔,宁可被那些一头小辫子的搞都心甘情愿甘之若饴得意洋洋?毕竟糖尿病的好处,一般人真不懂。

  难说其中没有什么渗透。

  那么现如今斐潜的关中百姓民众,就能扛得住渗透?

  有没有大汉之人就想要回归大汉天子的脚下呢?

  没有?

  那么能不能搞点什么舆论,吸引什么眼球,挑起什么争议,然后让某些人觉得大汉天子就是好,就是英俊潇洒,英明神武呢?

  然后这么英俊潇洒,英明神武的大汉天子死了,死了!

  剩下的事情,不就顺理成章了么?

  曹操的这些谋划,也几乎是摆在桌案上。

  忍不住,就别怪掉坑里。

  曹操很想要斐潜打汜水关,荀彧也很想如此。

  可惜…

  荀彧沉吟片刻:斐氏用兵,向来虚实相生。今顿兵关前,静若处子…彧恐其…另有所图。他说得委婉,眼底的忧色却愈发深沉。

  曹操仰头哈哈一声,起身走向悬挂的舆图。吾布此局,本欲请君入瓮。然观斐子渊所为,似对瓮中饵食兴趣缺缺啊…

  曹彰在一旁说道:或许是斐贼…怯战了?

  曹操摇头,斐子渊非怯战之人,更非愚钝之辈。其按兵不动,非畏天子威仪,实乃.…

  就在此时,脚步声急急而来。

  报——!!!紧急军情!冀州急报!

  嘶哑的呼喊撕裂了帐内的烛火,光火摇曳之中,信使踉跄冲入,铠甲上沾满泥泞血迹,显然经过日夜兼程的狂奔。

  禀丞相!大股骠骑精锐…出现于河内郡以北!已…已突破朝歌一线!兵锋直指荡阴!!

  所有人的目光顿时就聚焦在曹操身上。

  出乎意料的是,曹操闻言竟不惊反喜,展颜而笑。

  他抚掌而道,好!好一个斐子渊!果然不出所料!

  曹操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文若,便是依计行事!

  荀彧应答了一声,走了出去。

  等到荀彧走了,在自己孩子面前,曹操的脸上的笑容才慢慢的消散,多了几分的暗沉。

  邺城丞相府之内,曹丕正与陈群对弈。

  烛火摇曳,映得青年世子面色苍白。

  他执白子,手指微微颤抖,持了一枚,却良久不能落子。

  世子心绪不宁。陈群轻声道,将手中的几枚黑子,放回了棋筐。

  曹丕勉强一笑:敌军压境,焉能安然?听闻朝歌已失,邺城恐成孤岛。

  他忽然压低声音,长文,父亲当真要弃守冀州?

  陈群默然片刻,方是缓缓说道:主公深谋,非臣等可测。然…

  在曹丕的目光之中,陈群淡然迎上,世子当知,危难之局,方见真章。昔公子重耳流亡十九载,终成霸业。

  曹丕手中的棋子啪地一声,落在枰上,咕咕滚动了几下,停下不动了。

  曹丕盯着那一枚棋子,久久不语。

  重耳!

  麻辣隔壁啊…

  原来这一切,都是考验么?

  报——!侍从急促的脚步声打破沉寂,任中郎率部返城!已至城外!!

  说是率部,实际上没多少人了。

  大部分的部队人马,都留给了曹洪,任峻是带着直属护卫,绕过了骠骑军,奔回邺城来的…

  听闻任峻回来了,曹丕不由得将棋枰一推,站起身来,动作难免有些大,黑白玉石棋子滚落四处。他也顾不得这些,示意侍从赶快收拾,然后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速速有请!

  片刻之后,任峻风尘仆仆踏入厅堂之中时,曹丕已经恢复平静。他端坐主位,声音恢复了平稳,将军辛苦了…不知关前…战事如何?

  任峻跪地禀报,骠骑军仍屯关下,然…

  他抬头看一眼曹丕,又是低下头去,主公已有对策,命末将等死守邺城,待敌自乱。

  曹丕的手指在袖中攥紧。

  他明白,自己已经成为父亲棋局中最重要的一枚棋子了…

  是活子,还是弃子?

  滚落的棋子,散乱的棋枰,可以重新收拾,重新整理,重新再下一局,但是人呢?

  死了,脑袋掉了,还怎么收拾整理?

  曹丕微微有些颤抖起来。

  任峻半响没听到什么,不由得微微抬头,看到曹丕的脸色,便是眼角一抽,又去看陈群。

  陈群默然,没有任何的表示。

  任峻只好重新低下头去。

  劝说罢,不怎么好劝,不劝说罢,又觉得实在是尴尬。

  任峻心中嘀咕,不管怎么样,陈群陈长文也还在这呢,我也巴巴的赶回来了,你个圈圈个叉叉,结果一点表示都没有…

  幸好,片刻之后,曹丕总算是缓过来了,他站起身,虽然还是有些颤抖,但是显然在自我控制。

  传令,曹丕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斩钉截铁,显得慷慨有力,即日起,全城戒严!敢有言降者,斩!府库粮秣统一调配,敢有私藏者,斩!各家部曲尽数征调,统一调遣,敢有隐匿者,斩!

  三个斩字出口,满堂肃然。

  陈群惊讶地看着突然产生了一些蜕变的世子,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人。

  任峻振奋抱拳,末将领命!

  别管这事情陈群之前做过没有,但是现在曹丕站出来表态,就是一个好现象。

  任峻下去了。

  曹丕走到厅堂门口,望向南方。

  那里是父亲大军所在的方向,也是骠骑军主力屯驻的汜水关所在的方向。

  这一刻的曹丕,终于看清了自己在父亲宏伟布局中的位置。

  不是需要保护的继承人,而是可以牺牲的诱饵。

  痛苦与明悟交织,反而激发出他前所未有的决绝。

  在这场席卷天下的巨变中,每个人都是棋手,每个人也都是棋子。

  唯一不变的,是乱世中如草芥般飘零的人命,与永无止境的野心与挣扎。

  1秒:m.biqudv.cc

哎呦文学网    诡三国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