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八百零九章现在不是三国

  王俨惶恐不已。

  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错在了何处。

  要知道。

  观陛下以往种种。

  他应该十分中意自己之前所提的谏言才是。

  可让他想不明白的是,陛下为何在听到他说出这些话语后,会是这般反应。

  王俨不明所以,心中愈发惶恐。

  龙椅之上。

  朱厚照眉头紧锁。

  一脸淡漠的看向王俨,沉默不语。

  科举。

  自唐开始施行。

  到了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千年的时间。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科举的形式虽然稍有变化,但也无出大格,基本上还是按着过往的惯例执行。

  难道说,在之前的朝代里,也或者说在之前的这么多年里,就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吗?

  难道那些忠臣良相就看不出,整个科举考试选出来的都是一个锦绣文章浮于文笔吗?

  不可能吧!

  要知道连王俨这么一个没能在青史上留下太多篇章的人都能想到,其他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所以说,这里面一定有他的缘由所在。

  而恰巧的是,朱厚照在之前,就曾经思虑过这个问题。

  科举,为国选士。

  但是这选拔的过程中,除了最后的殿试还有点那个意思外。

  其余从乡试开始,一直到会试,它的选拔标准一直都是一个,那就是文章必须要做的好,引经据典不说,辞藻也要用的华丽得当。

  这里面,若说没有其缘由所在,谁会信?

  朱厚照在之前,也曾暗暗诟病这科举制度。

  可是当他和弘治皇帝提起此事后,弘治皇上的一番教诲,却让他彻底放弃了改变这种选拔方式的念想。

  弘治皇上就问了他一句话:是草莽造反的危害大,还是这些书生造反的危害大。

  朱厚照听到问询,瞬间就给出了答案。

  书生!

  虽然古语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可那也是在现有的制度之下,方才造就的局面。

  也或者说,这是当权者故意给他们营造出来的局面。

  秀才为什么三年造反不成?

  除了他们只会引经据典之乎者也之外,更为主要的是他们在之前,从未接触过类似的东西。

  现行的科举之举,已然将这些读书人禁锢在了一定的范围内。

  你想要飞黄腾达。

  你想要入朝为官。

  那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背诵那些四书五经,记忆那些先贤经典,琢磨如何措辞组句等等。

  朝廷的科举制度在这里放着,所有读书人的第一个目标又分外明确,谁会闲的没事去读那些兵书政要和那些管理之策?

  没人吧?

  毕竟在没有尝试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命数。

  而等到他们在科举落榜铩羽而归的时候,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小半,这个时候虽然不说知天命,但是心中的傲气已然渐渐消散。

  即便他们真有什么鸿鹄之志,可是过往所学的种种,根本就没有能支撑他们争取的东西。

  如此一来,也就出了三年造反不成之语。

  这是在维持现状的前提下。

  可若是如王俨所言一般,将这般现状改变的话。

  那接下来势必将有无数的读书人,开始将心力用在那些兵书和治世相关的事情上。

  如此一来。

  对于皇权的统治而言,就是一个天大的祸害。

  一旦这些人心中有了别的念头,过往所学的种种,完全可以让他们付诸实际。

  并且。

  朱厚照敢保证。

  真若到了那般境地的话,绝对不会再出现什么三年不成的嘲讽之语。

  整个天下都将变得岌岌可危不说,华夏这片土地也将再无宁日。

  天下大乱时,学点这东西可以。

  可一旦天下太平了,那就应该甲胄入库、良弓尽藏。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而。

  当朱厚照听到王俨的这般话语后,脸色能好看才是怪事。

  而且,这也就是王俨说出来的,但凡换了旁人,朱厚照此刻可就不是变脸这般简单了。

  朱厚照深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跪在殿下的王俨,缓缓说道:

  “王俨,你起来吧。”

  王俨闻言,不知所措。

  但因为之前陛下的神情变化,他还是不敢做出抗旨的举动,乖乖站了起来。

  只不过。

  此时此刻的他,已然变得胆怯了许多。

  躬身站于原地不说,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轻松和淡定。

  “这科举之法,已经实行了将近千年的时间。”

  “依朕看,改变还是不要了,一切就如过往的种种照例施行就是。”

  “再说,朕也不认为此举不会选拔到人才,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的,人才也是如此。”

  “旁的不言,当朝的两位阁老和诸位贤臣,难道不都是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吗?”

  “现行的科举制度,虽然不能立刻将那些人才选拔出来,但其也有其的好处。”

  “他能将文章做的好,自是也说明了他的本事,这种人只要稍加提携,日后看能可堪大用,所以…”

  朱厚照话语一顿,直接给这件事情画上了句号。

  “一切还是循旧例就是。”

  王俨闻言,如何还能不明白自己这是说错了话。

  豆大的汗珠开始从额头上冒出的同时,顺着脸颊缓缓流下。

  可即便这样,王俨也不敢有丝毫擦拭的动作,慌忙拱手一礼后,俯首答道:

  “微臣遵旨!”

  朱厚照见到其这般惶恐的模样。

  再加上他在出题之前,还知道前来请示自己一下,估计也是无心之失。

  朱厚照想了想,还是稍加提醒道:

  “会试选拔人才,殿试精挑细选。”

  “在没有功成名就之前,还是让这些读书人将心里放在圣古先贤的文章中为妙。”

  “你要明白,现在不是三国,世间不需要那么多的隐士高人,况且能通过现有科举考试一举高中的,资质又能差到哪里?”

  “你呀,还是想的太简单了,日后多跟两位阁老请教请教,朕还是看好你的。”

  王俨仔细聆听,不敢错过陛下所言的丝毫言语。

  三国?

  时间不需要隐士高人?

  多向两位阁老请教请教…

  朱厚照所言的一句句话语,不断在他的脑海回响。

哎呦文学网    正德崛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