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七百二十七章 回村过年的离村村民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失败的原因,近段时间陈大力没有任何新的想法创意冒出来。

  直播内容开始按照跟潘岳商议的户外做饭吃播为主每天进行着。

  今天大雪地里炖几只鸡,明天冰冻的河面上烤几块肉。

  顺带着逗逗狗撸撸熊,倒是没有出现人气下滑的迹象,一直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区间。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

  一年内极夜最强的日子早已过去,漆黑半月的天空终于开始出现光亮。

  所有人再一次告别的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

  近段时间因为春节假期,村子迎接了很多学生家长,也从他们那里赚了不少的收入。

  在迎接这些消费者的同时,离开村子的村民,也都不约而同的回村过年。

  去年春季的灾难让村子毁于一旦,多亏政府的帮助才得以重建起来。

  村里还有老人生活的人家本想当时就立刻过来。

  但是因为当时受灾区域暂时限制人员进出,他们都没能如愿,听到电话报平安后,改成了回家过年。

  大家平时都要上班,请假的话可以是可以,这个理由领导也不会不同意。

  可家里老人自觉没事,不想耽误孩子上班工作。

  所以才在一番劝阻下变成了春节回来,亲眼看一看安心之外,顺便难得在一起过年。

  各家显然比往年更加忙碌。

  村长也十分贴心的多拿了一部分钱多来给每家多备了一些好东西。

  咸鱼很久的陈大力突然间同样忙碌起来。

  别人都在忙碌招待孩子孙子回家过年,陈大力是在忙碌跟这些回村的村民见面。

  村里连接沿海公路的路明年差不多就能修完,不出三五年沿海公路也可以落成通车,村里的交通和来玩的游客已经完全不是问题。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从交通变成了人口问题。

  村里的人现在太少了!而且全都是上年纪上岁数的老人。

  随着一年年的过去,老人们也会越来越老,没有新的人口增加,村里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以后接待游客都会成为问题,因为没有太多可以用的人手。

  虽然能够在外面招聘人员。

  陈大力比起外人,更愿意选择自己村里出去的人。

  因为这些人懂得村里的文化,了解大家之间的和谐和相处原则,不会出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出来。

  但是他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可以说毫无成果。

  村里七八十的老人,他们的孩子年纪都有五六十岁左右,跟陈爸爸是一代人。

  这些离开村子的父辈一代别说孩子了,有的孙子孙女都已经有了。

  在外面生活了太久,早就习惯了现代化的生活,。

  让他们偶尔回来乡下住一住可以,但如果让他们留下来,可能性不大。

  而且他们的孩子的大多是在外面出生长大,对村子并没有任何的感情,也不存在留不留的问题。

  而跟陈爸爸一样五六十代的孩子,陈大力跟他们是属于一个年代的。

  三十五六到四十多的是比陈大力他们早一批出去的孩子。

  加上他们这些三十岁前后的,组成了在村里出生的最后一代。

  从他们这代开始,再也没有新的孩子出生在村里,全都是在外面出生的。

  这代人也早都成家立业,孩子也出生了,有的甚至已经上小学了,或者是汪喜庆儿子这种出生没几年,还没到上学年龄的。

  相比较那些年纪更大的父辈一代,陈大力更希望他们刚步入中年的这一代能够留下来。

  这一代人在外面的羁绊还没有那么深,对村子的感情也没有消散的差不多。

  他们孩子对村里的感情是还能够培养的时候。

  最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工作的时间更久,也更能接受村里的工作。

  你想想父辈一代五六十的人了,很多都马上要退休或者已经退休了。

  你让他们回村里来做接待游客的工作,几个人能放下身段和面子?

  他们刚步入中年的这一代则不同。

  在外面他们同样是打工阶级,哪怕已经坐到一定的位置和高度,还是在拼搏阶段,心态上距离考虑退休养老生活相当遥远。

  相应的也更能接受村里现在的工作。

  接受不了你回村可以继续管理层面的工作,下面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外招聘。

  村里自己人身居管理层,和从外面招聘来的人身居管理层。

  当然不可能绝对的认为自己人不会贪污或者搞事,外人也全都是坏心眼之类的。

  但从感情上、从概率上来说,对前者的放心程度肯定要高于后者。

  因为前者你是了解的,他们的父母都在村子里,就算出事家里人也能第一时间发现。

  他们或许离开村子以后,在外面可能因为种种遭遇人已经改变,和以往不同。

  但是他们一直都在村里的父母并没有改变,可以及时的发现制止。

  就算制止不了,也能做到好聚好散,在出事之前把孩子送走。

  从家里方面来说,七八十岁老人的孩子,可能离开村子出去生活至少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对于孩子会不会回到身边来生活,老人们态度比较随意。

  因为这么多年早就已经习惯了,回来高兴,很好,不回来也不所谓。

  反正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多来的。

  陈大力他们这一代的孩子,也就出去生活十多年的时间,远不到二十年。

  甚至十五年的时间都没有。

  家里老人对于希望自己孩子回来生活的迫切度,要比七八十岁的老人们更强烈。

  原来村子生活苦也就罢了,大家巴不得孩子们能出去生活,脱离苦海。

  现在村子一年一个变化,眼看着逐渐好转,本以为受灾后前功尽弃,哪曾想即使这样依旧还有游客过来游玩。

  那么这些老人心中的想法自然会有变化。

  既然村里和外面情况都差不多,甚至在村里赚的可能比外面更多。

  那么为什么不回到熟悉的村里来,还要在外面给别人打工?

  村里自己有大房子,在外面苦哈哈的半天,一大半的工资还要还借银行买房子的钱。

  情况调转,当村里的生活不再艰苦,大家心里的态度就会如同当初一样。

  怎么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出去不要留下来吃苦,就怎么想办法让孩子回来享福不要在外面继续吃苦。

哎呦文学网    北地直播间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