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一章 不平之事

  夜色覆盖苍穹,月光皎洁而明亮,天际的星辰隐没下来。

  一人快步的在街道上疾走着,路上并无甚行人。

  穿过街道,走过房门,最终他在一座府邸前停了下来。

  李府。

  门外的护卫看到他,下意识的张嘴喊了一声老爷,他只是点了点头,直接走了进去。

  李府之中园林假山样样不缺,流水画廊别有风味,哪怕是在洪县之中,这般的豪宅也是数一数二的。

  但李置身并未有分毫留恋,脚步反而更迅捷了几分,直至走到一处偏房处,方才停驻下来。

  砰、砰...砰砰......

  房门被有节奏的敲响。

  “进。”

  屋内传出了声音。

  屋门应声推开,李置身转身先将房门关好,方才看向那坐在书案前的中年人。

  “郡王。”

  李置身看着那人,鞠身一礼。

  郡,君旁有耳,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哪怕仅仅只是潮州,寻常人穷极一生都难以走遍,朝堂之中也无法事事管制,便有了郡王之职。

  潮州有十三郡,除去朝堂所在之地,有十二郡王。

  这般职位自然是极其重要的,非立下泼天大功、深的圣上信任之人不可居。

  身置李府,坐在书案前的中年人,便是秋野郡的郡王。

  “什么郡王?不过是一逃犯罢了。”

  李秋明笑了起来,微微摇头,神色也未见多少沮丧,说道:“可有何事发生?”

  “前些日子,潮前卫来过一次......只是路过洪县,去了一趟秋实镇。不出郡王预料,正是找那私塾先生。”李置身认真说道。

  “嗯。”

  李秋明点了点头,知晓他还有话要说。

  “就在今日,那秋实镇忽有仙人显灵。就在清风山上、清风观中。在下愚钝,连山腰都上不去,更无法得来更详实的消息。”

  李置身苦笑一声,接着说道:“不过也打探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那清风观中本有两位道士,一个被称作陈道长,深得百姓爱戴,一个被称作小道爷,据说体弱多病,甚少见人。”

  “陈道长前些日子大概已经归去,小道爷便走出了清风山,去做了个私塾先生,随后......”

  当下,李置身便把自己打探到的消息总结了一遍。

  一个下午的时间,他问询过很多人同样的问题,早已在路上整结、归纳完全,此刻一一道来,倒是极有条理。

  李秋明默默的听着,不时的点了点头,待得李置身说完之后,脸上的表情也并未出现什么变化。

  房间中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书案前的烛火微微跳动了一瞬。

  “置身啊......你我相识多少年了?”李秋明突然问道。

  “置身今年三十有六,郡王救命之恩在三十年前。”李置身立刻恭敬说道。

  “当年救你,不过一时心软。那个时候你还是个小乞丐,偷了一个包子别人追着满街打,浑身都是血......”

  李秋明笑了起来,那时他初入红尘中,自然是见不得这种事情,顺手便救了起来。

  如今一晃,竟已有三十年。

  这般经历对李置身而言自然算不得光彩,也甚少有人知。但从李秋明口中说出来,却像是在说着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一样。

  “郡王对我有再造之恩,若非郡王出手搭救,早在六岁那年置身不被打死也被饿死了。”

  李置身难得的直视着李秋明的双目,神情笃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置身虽身无长物,尚有一颗报恩之心。无有亲朋,唯一恩人矣。”

  李秋明不答,自顾自的说着:“当年救你,你让我给你赐名。那时你狼狈无比,满头鲜血,目光却极其锋锐,有一股不服命的狠劲来。”

  “世事多艰,我并不想卷入你的事情之中。在你苦苦央求之下,我给你取名置身,便是想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与你我二人皆有好处。”

  “只是没想到,你到底还是寻到了我,更在名前添了一个李姓。”

  李秋明叹了口气,看了眼窗外朦胧的夜色,感叹道:“何苦呢?”

  “置身无父母,无亲朋,无好友,仅一恩人。若是寻不来恩人,置身这一生便好似未曾活过。”

  李置身也笑了起来,颇为自豪的说道。

  李秋明的神色认真了起来,“救命之恩已报,你无需再做这些事情。”

  “置身是商人。商人重利,也讲利息。救命之恩三十年,一些小事又算什么?”李置身连连摇头说道。

  “杀头之事,可非小事。”

  李秋明站起身来,“此事已不能再让你卷入其中,这李府大抵也保不住了。”

  他从怀中拿出一枚令牌来,“商人既重利,我在你这儿又住了这么久,这点利息你便拿去。”

  “此去难回,事后你记得拿这枚令牌去小书苑,他们自然会安置好你。”

  二人目光相对,李置身还想要说些什么,但却被李秋明拦住了。

  “你我都清楚,此事绝无半点余地,你既自添了李姓,也该听我一次才是。”李秋明掰开了他的手掌,将那枚如木头般的令牌塞入到了李置身的手中。

  李置身终于恢复了身体的掌控权,但凝视着李秋明那双带着笑意的眸子之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置身便先拿着,待恩人归来必然奉还!”李置身跪地三叩首,李秋明坦然受之。

  “去吧,离开秋野郡。”

  李秋明微笑,看着李置身叩首之后走出房门,消失在夜色之中,脸上的笑意也缓缓消弭无踪。

  他的目光看向墙上挂着的一副画像,抽出了腰间宝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要固其根末;欲泉流之远者,必要浚其源河;居危思国之安者,必先积其义德;德薄而思国治者,臣愚亦知不可。”

  “继位之初冠弱,陛下求贤若渴。居安思危、以俭戒奢,正身以除恶。至今,已有三十年。”

  他看着青锋剑上那在火烛的光芒下一闪而逝的寒光,脸上再无任何笑意。

  “三十年众生牛马,陛下当得明君之名。君之道在用人,秋明不过一庸人,幸得陛下重用,做一郡王。三十载虽无有大成之功,却也赢得半缕声名。”

  他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那笑容满是讥讽和嘲弄。

  不知是在笑自己,还是在笑那已看不到这一切陛下。

  “陛下啊......潮州,不再是您的潮州了......”

  火烛暖光之中,手中宝剑愈凉。

  ...

  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天下谁与共孤光,持剑凄凉北望。

  “便再为陛下做一次不平之事。”

  烛光中,男人低头笑看宝剑说道。

哎呦文学网    道源浮图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