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2996章 辽东州都督与青州大都督联手行动……

  毕竟程三郎身为这辽东州大都督,军事、政治、经济、民生方方面面都需要他来拍板敲定。

  更何况他还得为了大唐怎么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江山永固而谋划蓝图。

  成日累死累活的,偶尔忘记点事也不算啥。不过,让这两个家伙偷鸡一把,让程三郎相当不爽。

  投效大唐之后,居然还敢对辽东之地心生贪婪的李窟哥和李辩,居然敢给程家人下眼药告黑状。

  呵呵…不报复回来,岂不是显得老子程家人好欺负?

  不过没关系,程三郎已然在李靖跟自己打招呼之后,就已经转过无数念头。

  并且手段已经写在了交托请李靖带去给老丈人的书信里。

  李德奖的到来,手气太臭的房俊主动让贤,溜达到了一边去,李德奖则跟程三郎与秦怀道啪啪啪地甩起了竹牌。

  “处弼老弟,我方才过来的时候,听闻,又有十来艘船的人过来了,大多数都是山东口音,那些人都是哪来的?”

  “自然是原来山东青州一带的盐户。”程三郎头也不抬地甩下了一张牌道。

  “自打那晒盐之法出炉之后,原本的那些既得利益者,可都不乐意了。”

  “既得利益者…”李德奖重复着这句话,总觉得脸上的笑容显得有些阴森的程三郎意有所指。

  “其实也就是那些山东的世家大族,原本煮海为盐的产业,几乎为那些世家所垄断。”

  “那些所谓盐户,也都是隐户与逃户,为他们那些世家大族卖命。”

  “随着晒盐之法一出,盐价虽然没有大跌,但是制盐成本大降。

  那些世家大族背景的盐商,宁可取盐来贩卖,也不愿意再收那些盐户的盐。”

  “盐户们没有了收入,自然不乐意,不过好在,咱们那齐王殿下早就盯着那些盐户。”

  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新兴产业,取代老旧产业,总是会带来剧烈的阵痛。

  别人不清楚,程三郎可是清楚得很,所以在搞出那晒盐之法后,就一直盯着那些世家大族所控制的盐户。

  哪怕是自己离开之后,一个人孤单寂寞冷呆在青州的齐王李恪为了立功,一眼盯着青楼馆阁,一眼盯着这青州各地盐户。

  果然没有盯太久,那些因为成本太高,失去竞争力的盐户们很快就陷入了困顿。

  并且,他们所生活的地区,又恰巧属于盐碱地。

  他们想要在这片盐碱地上耕作为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所以,齐王李恪这位大都督第一时间亮相登场,他在官府进行背书,又有向来信誉良好的汉唐商行出手。

  打着开发辽东的旗号,现阶段只需要壮劳力前往,家人可以随行,也可以留在原籍。

  而每一个壮劳力前往,每个月都能够获得两贯钱的薪水。

  因为是由汉唐商行给他们发薪水,所以,壮劳力乐意在辽东领薪水,又或者是让家人领薪水,又或者是各领一半都没有问题。

  随着第一批劳动力在那辽东之地获得了真金白银,再带他们回到老家现身说法。

  看着他们已经穿上了结实的白叠布工作服,顿顿吃饱,时不时还有肉,汉唐商行也不把他们当成牲畜使唤,每十日还能够有两天休息。

  这样的福气,满天下都不好找,于是乎,之前观望的那些山东盐户们纷纷奔走相告。

  越来越多的盐户壮劳力都踏上了开发辽东的旅程,坐上那汉唐商行的海船飘洋过海,速度之快,远远比走陆路强得太多。

  原本那些山东世家大族以及那些盐商还想看官府的笑话,想必此刻都了翻白眼碎碎念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总而言之,过去山东明明有那么多的世家大族,却还老是频频生乱,这背后的原因,谁不清楚。”

  说到了这,身为山东东阿程氏的程三郎从容一笑。

  “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既然那些盐户在山东活不下去,那到这辽东来,能够活得滋滋润润的,有何不可?”

  听到了程三郎这番话,李德奖即便不服墙,也得服一服程三郎。

  “所以老弟你这位辽东州都督,就跟青州大都督联手行动,消弭了一场祸端。

  又还能够为我大唐开发辽东,提供大量的人口,厉害…”

  “说起来,也多亏了为德老弟主持青州军政,正是有他在,事情才能够如此顺利。”

  “若是没有他在,真不知道,又会生出多少掣肘。”

  程三郎这话不假,在场的一干人等纷纷颔首不已,毕竟那是在山东之地,世家门阀虽然几经打压,势力仍旧根深蒂固。

  若是没有军政一把抓的青州大都督在上头压制,下面那些各州县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看着这一幕发生?

  而让那些山东之地的盐户前来搞开发,这仅仅只是第一步,真心只是第一步。

  等他们习惯了这里,或者说让他们感受到了辽东飞速发展的活力。

  特别是当他们熟悉这里之后,汉唐商行会继续蛊惑他们留下来。

  让他们全家迁徙到这里来,这些无主的沃土,将会划拔给他们耕作。

  并且,信誉极佳的汉唐商行,将会为每一个落户于此的盐户家族提供无息贷款,耕作工具,甚至是生活用品。

  虽然气候仍旧是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可是只要等到秋收之时,让所有在这里的人们。

  看到那些亩产一两千斤,甚至是三五千斤的主粮问世。

  等到他们发现,他们随便种点粮食就能够吃饱,多出来的粮食完全可以进行集体化和密集型养殖业用来赚钱之后。

  程三郎相信,昔日只能勉强糊口的那些盐户,一定很乐意举家来此。

  吃苦耐劳的山东人不怕苦寒,不怕劳顿一生,他们只害怕辛苦卖命,到头来还是饥寒交迫。

  至于程三郎为什么还在这里打牌而没有去处理这些事务,当然是因为他手底下有人。

  想必此刻,王玄策正在累死累活,李义府与那许敬宗也在奔波劳顿。

  还有一干程氏大学的年轻才俊们,也在奔波忙碌中…

  (本章完)

哎呦文学网    大唐第一世家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