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架
小说社区
书库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您当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学网>>我真不想当皇上

华夏野史

更新时间:2021-03-29  作者:无处安放的梦
我真不想当皇上 华夏野史
童叟无欺·华夏文明最详实野史

乾代初期史学家·郝真(字春秋)著

---------------------------------------------

「上卷·大乾野史」

……

“年五岁,始皇初谒太傅,时中郎官童艾陪行,门前止步,出声相告。

太傅闻言大奇,弃鸡而迎,遂引入内,寥寥几语,方知此子不凡,待事毕,告之左右:‘吾纵观皇室九子,唯此子最是不凡,其深于城府,竟有圣皇之相!’

此语一出,众人称赞,左右皆服!”

——摘自[卷一·章六]

……

“时始皇初入学宫,龙行虎步,王霸之气凛然,逢太傅钟邈当堂对问:‘汝等学子,为何读书?’。

堂下十余人,无一人能答,惟始皇昂然而立,正色对曰:‘当为大乾之崛起而读书!’,语出,众皆惊,俱拜服。

课毕,有霍氏金、银两兄弟,特寻始皇,慷慨激昂,纳头便拜,视为明主!

又有当朝兵部尚书之孙,七公主殿下赵芸,主动前来,喝退左右,寻僻密谈,以示心意,然始皇不解,身乃庶子,何至加焉?

芸跪而泣曰:‘今天下板荡,三国鼎立,芸志在匡扶大乾,横扫八荒,苦不能也!今闻皇兄一言,方知大乾之气运,天下之安定,皆系于皇兄之手!芸愿唯兄马首是瞻,侍奉左右,征战沙场,万死不辞!’。

始皇大叹,遂扶芸妹起身,从此兄妹齐心,以安天下社稷。”

——摘自[卷一·章八]

……

“神武五年,掌班千户黄善受命查索九皇子赵政之事,子时夜入漪澜宫内,暗行入室,却见屋内灯火通明,九皇子独坐案前,琅琅读书声响彻内外,勤学奋进,刻苦如斯!

善大惭,顿生敬意,悄然隐退,后对贴身侍从叹曰:‘九皇子奋勉如斯,实乃国之大幸!虽藏拙于外,却也人之常情!我等需如实以禀,使遗珠自明!’

后暗访学府,闻煌煌大言——‘当为大乾之崛起而读书!’,更心中尤敬,喟然而叹:‘此乃天命之子也,吾等应追随左右,以成大事!’

此言一出,左右皆服。”

——摘自[卷一·章十三]

……

“逢始皇与常山王赵芸初学诗经,及国风·周南·关雎。

芸当众对问:‘古往今来,只见君子好逑淑女,未曾得见淑女好逑君子乎?’。

太傅钟邈大怒,欲戒尺加身,惟始皇挺身而出,凛然对曰:‘此言大善!男女平等,理应如此也!’。

邈叹服,遂折戒尺,仅罚关雎百遍。

而后抄写方才数遍,芸掷笔而泣:‘竹简用笔,实费力也!不过数遍,腕竟酸麻至此!’。

始皇不发一语,拾笔拢卷,代抄百遍,然笔迹一致,仅此一份而已,遂自告太傅,惫懒偷奸,甘愿受罚。

太傅望字知人,洞悉因果,字里行间,铮铮铁骨,正如其人!

却又知其护妹心切,不忍直言,遂含泪执戒,不下百次,遍掌通红,却未有半分吃痛之语!

芸侧立身旁,声声戒尺,如临己身,心痛如绞,泣涕涟涟!

自此之后,此身上下,皆托付其兄,赴汤蹈火,尤未悔之!”

——摘自[卷一·章十五]

……

“校场之上,烈日酷晒,辛劳异常,常山王赵芸身为女儿之身,尝偷溜嬉耍,贪玩成性,始皇尊为长兄,见其玩兴不减,心焦如焚。

一日,芸接连不断借故尿遁,偷食瓜果,中郎将关飞苦不能也,焦头烂额,束手无策,始皇忍无可忍,当场诘问!

‘汝本天赋异禀,武之一事皆无师自通,虽女身却足以敌男儿之身,怎能不思进取,只知偷奸做懒?!’

煌煌之言,众人皆震!

唯芸仍不知悔,强自辩解,始皇终于大怒,猛夺果于手中,而后直立靶前,头顶青果,愤而斥曰!

‘今日吾立靶下,顶果在上,汝射技精妙,堪称百发百中,或射我头顶之果,或射我身死当场!汝自为之!!’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纷纷出言相劝,殿下乃千金之躯,怎可以身犯险?!

始皇不从,执意如此:‘今日若死于箭下,我大乾却多一奋进之士,吾死亦瞑目!’

芸闻言大泣不止,声泪俱下:‘皇兄以性命教我,芸怎能一错再错!芸愿当众立誓,从今日起,发奋图强,刻苦奋进,再无半点懈怠之心!’

始皇大喜,遂赠果与芸,以作激励。芸如获至宝,日日供奉,后又尊缺口之果,为沙场之旗,横扫八荒,震怖三国!

见其勋功赫赫,始皇亲笔御题,赐名‘哀炮’,取自‘哀兵必胜’之意。”

——摘自[卷一·章十九]

……

“校场射果之事轰动学府,太傅震怒,唤始皇赵政、常山王赵芸两人前往官邸,正欲训斥。

不料始皇率先席地而拜,张口称谢:‘政连日来贪玩戏耍,扰乱学风,幸得大人暗中照拂,政感激莫名!’

太傅闻言面色渐缓,颔首以对:‘知你生性聪慧,行此下策也只为藏拙自保,但今日之后,你之所为便已路人皆知,又当如何?’

芸在侧羞愧难当,自知冲动误事,险毁皇兄大计,然始皇并无责备之意,反出言慰曰。

‘芸妹莫要自责,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此事福祸尚且难料,反使吾恍然大悟,何为大智若愚?实乃中庸之道也!’

‘善!’

太傅拂须大笑,连连称善。”

——摘自[卷一·章二十一]

……

“神武五年,公孙岳时任大乾兵部尚书,偶闻学府之中始皇之煌煌大言——‘当为大乾之崛起而读书!’,心神俱震,情难自持,遂对左右叹曰:‘此子如鲲鹏潜伏,实有吞天之志!’

‘大乾有此皇子,逢此大争之世,日后必将大出于天下,完成大一统之千古伟业!’

此言一出,左右皆叹,直言大出之日指日可待也!

后回府中,闻听始皇寅时而起,奋勉自学,即逢休沐,也从未懈怠,更是呆立当场,难以置信!

‘自古以来,至尊之位理应德者居之!既有圣皇以庶子之身成就宏图霸业在先,自有九皇子同以庶子之身达成千古帝业在后!’

‘吾纵观九子,燕王暗弱无能,齐王过刚易折,惟九皇子赵政深藏若虚、柔刚并济!实有帝王之相!吾自当倾力辅之!’

言毕,命外孙赵芸时刻紧随始皇,以争从龙之首功也!”

——摘自[卷一·章二十八]

……

“神武初年,始皇携友出宫私访,考察民情。

行至永和坊中,始皇闻味而喜,方知乃百年字号——班氏烤鸡也,遂入店欲品,小二热情之至,友人喜而赏之。

正欲楼上雅座,恰遇宦官子弟黄良欺行霸市,吃干抹净却行霸王之事,始皇怒而斥之,以王霸之气力压宵小,令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公子一言,如拨云见日,令良悔过万分!’

良良心发现,痛改前非,席地而拜,视若明主!

‘良一无所长,惟忠心尔!愿就此誓随左右,唯公子马首是瞻,以效犬马之劳!’

始皇感其心诚,亲扶起身,自此收入麾下,如臂使指,忠心无二。

事毕,小二念及被欺过往,捧金而还,泣而诉曰:‘我等贱民苦宦久矣!今公子以凛然正气,臣宦官不轨之心,致其不再为祸乡里,小人无以为报,惟此赏银尔!’

始皇大叹不止,几番推辞,方才无奈纳入怀中。

此举众人皆赞,以传佳话,惟友人无故不悦,愤而走之。

众大惑不解,才知其妒始皇之王霸之气也!

皆笑而叹曰:‘此等友人,气量何其狭也!’

遂哄堂大笑,引以为耻。”

——摘自[卷一·章三十五]

……

“神武初年,始皇与霍金求学于太学府中。

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博古论今,引为知己!

金虚长几岁,却钦服叹曰:‘殿下年岁尚小,却心怀天下,志在高远,有横扫八方之鸿鹄之志哉!’

‘虽身负皇族血脉,位尊贵极,却平易近人,亲和有加,乃至屈尊降贵,与金把手言欢,实以国士待我!’

‘殿下如此高看于我,金无以为报!惟以此身报之,愿誓随左右,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言罢,伏地而拜,行君臣大礼!

始皇亲扶起身,感而叹曰:‘金兄何以至此!’

‘你我一拍即合,相见恨晚!愿与兄结为挚友,生死不惧,福祸共依,惟此生不负尔!’

言以至此,二人欲当场结义,遂击掌为誓!

恰处学府桃园之中,故史称——‘桃园二结义’。”

——摘自[卷一·章三十九]

……

“神武五年,太极圣皇于太和殿大开国宴,大宴群臣。

时始皇年只五岁,且自幼病弱,久坐之下,双腿麻痹,不能自持。

及圣皇入殿,群臣无不行跪拜大礼,始皇匆忙起身,踉跄之下,误倾几案,散乱一地。

圣皇视之,忙亲扶起身,恐有损伤,后又携至其侧,共入一席。

然圣皇之侧,罕有人至,见始皇面露异色,圣皇不禁当众问曰:‘入此席位,感之若何?’

始皇面露不忍,摇首叹曰:‘本以至尊之位,当俯瞰众生,睥睨天下,生杀予夺,不意快哉?’

‘然则今亲临其位,才方知父皇不易!’

‘此位虽小,却载万民于其上!此位虽高,却日日如立孤仞之巅!此位虽荣,却时时如临泰山倾顶!’

‘父皇以一己之身,日日夜夜,坐此方寸之地,系万民于一身,立孤仞之危绝,临泰山之倾顶!’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操一国之舟,横行于大争之河,其间苦楚,唯有自知,岂能与外人道也!!’

一字一句,如刨己心,圣皇感同身受,不禁潸然泪下。

只此一言,圣皇终有所悟!

此生之托付,身后之大统,大乾之兴危,惟九皇子而无二也!”

——摘自[卷一·章四十四]

……

“神武五年,适逢国宴,始皇与诸位皇兄初次相见,欣喜交加,遂邀兄往班聚德烤鸡一聚,以全兄弟情谊。

然燕王赵括在侧,嘿然笑曰:‘烤鸡食之无味矣!惟醉香楼,可醉生梦死也!’

众兄皆赞,愿往醉香楼而不愿食鸡也。

始皇无奈,惟有携兄而往醉香楼。

眼见满楼之中,无论贫富贵贱,无论爵位高低,尽皆欣然作乐,陶醉悠然矣!

始皇不由大叹:‘此乃民生安乐之大道也!吾理应常入此地,体味民意,与民同乐也!’

故而始皇常身入烟柳,不惜己身,为探求民生之安乐,常鞠躬而尽瘁矣!”

——摘自[卷一·章四十八]

……

“神武十年,逢晋王赵胜封王赐爵册封大典。

始皇与圣母皇太后行至道中,言及封地之事,不由感而叹曰。

‘今适逢皇兄册封大典,只望得富庶之地,而非偏僻之所!’

太后不禁忧容满面:‘大乾贫弱,富庶之郡本就极少,若胜得富庶之地,则我儿岂非得边陲僻所乎?’

始皇摇首笑曰:‘母妃此言差矣!皇兄与我手足情深,怎能因一郡之地,反与兄争利?’

‘封地之所,无论贫富,不论优劣,皆为父皇恩泽雨露矣!’

‘我等皇子皇孙,无论封地大小贫富,都应时刻感念圣恩,怎可只图己身,挑拣争利乎?’

太后大惭,方知皇儿之胸怀,远非常人所能及也!”

——摘自[卷一·章五十六]

……

“人生得一知己矣,虽死无怨!

然燕王身处皇家,周身皆是阿谀奉承之辈,虽渴慕若求,却苦不能也!

惟始皇赵政,与燕王惺惺相惜,皆乃同道知己,性情中人也!

后齐王势大,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燕王苦无招架之力,却恶其淡漠亲情,只图大位矣!

遂誓死抗争,宁死不从,绝不愿坐视齐王上位也!

燕王尝含泪涕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四弟若九弟之差,错若鸿沟之渊矣!’

‘四弟迫我太甚,若其功成,则吾必死无葬身之地也!’

‘九弟仁德广厚,极重情谊,可保吾安享晚年矣!’

‘吾宁舍皇位与九弟,却宁死不从齐王之猖獗矣!’

后,力助始皇争得大位,却保身后百年无虞矣!”

——摘自[卷一·章六十三]

……

“神武十年,始皇与诸皇兄同游醉香楼中,欲一醉方休。

然老鸨出言无状,冲撞齐王赵拓,齐王大怒,欲当场处死,以解心头之恶。

逢始皇在侧,宅心仁厚,体恤爱民,虽贱民黔首矣,亦不愿其血溅当场,命丧黄泉!

故而佯装大怒,勃然斥曰:‘汝等妇人,不知以左为尊,岂敢左脚先入,实乃大忌也!’

‘即刻收拾行囊,结清薪款,立当扫地出门,就此革除矣!’

老鸨当即叩首而谢,仓惶而逃。

齐王虽郁,却不愿与始皇为此交恶,故而长叹一声,就此作罢矣!”

——摘自[卷一·章六十四]我真不想当皇上 华夏野史

上一章  |  我真不想当皇上目录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