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八章 牛皮吹多了伤身体

  郭璐预料得没错,这的确是一波热点话题。

  她抢了先机,吃到了第一波红利,但这波热度不是她一个小自媒体人能消化得了的。

  早上六点,陆陆续续的就有其他媒体将相关报道发了出来。

  微客热搜上,相关话题也迅速窜上热榜。

  而在微客评论区里,气氛自然是相当热闹。

  “又是张嵘!”

  “果然,有张嵘的地方就不会没热闹看,不愧是你!制裁之主!”

  “什么鬼?张嵘成了东方美男艺术家了?美男我承认,艺术家是怎么回事?”

  “六百万欧元,乖乖!得有快五千万华币了吧?我好像发现致富之路了!”

  “哥哥好棒!电影就是艺术,哥哥的《倩女幽魂》拍得那么好,艺术修养肯定高啦!”

  “果然,艺术就是忽悠,越能忽悠的人就越能挣钱,能忽悠那些傻老外乖乖掏钱,也挺好。”

  “不懂别瞎喷,我是学艺术的,你们根本不懂这一刀有多牛逼!简单来说,张嵘已经可以靠这一刀开宗立派了!”

  “真是什么地方都有水军啊!还开宗立派,怎么不说他得道成仙呢?越吹越夸张了!”

  “真是三季虫,夏虫不可以语冰!一群不懂艺术的土鳖!”

  “哟哟哟!装起来了!不就是一块刀割画布么?有什么好吹的?”

  “楼上别激动,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这件刀割画布到底牛批在哪儿,好吧?

  简单来说,这件作品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艺术家们传统的思维。

  绘画艺术是分阶段的,画家们在画得像的技术上精益求精,开发了种种绘画技艺。

  但现代摄像技术的诞生,截断了画家们的未来,画笔画得再像,也不如相机的快门一按。

  有人觉得绘画已死,开始自暴自弃,并将这种绝望的情绪融入了自己的作品里,比如和张嵘产生争执的列奥那多就是这种画家中的代表。

  也有画家开始转型,开始找寻其他的突破方向。

  这期间诞生了许多惊才绝艳的天才艺术家,比如老比等等,他们将磨练得精湛的绘画技艺忘却,删繁就简,追求像孩子一样作画,努力返璞归真,回归到绘画的原始状态。

  而张嵘的这件作品是在这条路线上走到了极致,并且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他用这一刀告诉了那些传统画家,别在画布上涂涂抹抹了,世界还很大!

  这才是他这件作品最伟大的意义所在!

  他的这一刀扩大了维度,超越了画布本身,打开了一个真实的空间,不再局限于画布这个平面,和基于画布而创作出来的假象。

  这种刀痕是一种伤口,它切断了单色绘画表面的静止并使其产生新生命。”

  在热搜的评论区里,说什么的都有,但正面评价还是占大多数。

  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懂艺术,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嵘挣的是老外的钱。

  挣自家人的钱不算本事,挣外面的钱,怎么说也算是为国争光,大家还是持正面态度的。

  不过虽然有人耐心解释了张嵘那件作品和艺术道理论,但大部分的网友对于张嵘的艺术建树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但当天晚上的央视新闻国际新闻板块,居然报道了这条新闻!

  “我国青年艺术家张嵘的艺术作品在米蓝嘉事得春季拍卖会上进行拍卖,最终成交价六百万欧元,打破了我国当代青年艺术家艺术作品,在海外市场的拍卖成交记录…”

  这段新闻只有不到三十秒,只是夹在快讯里的一闪而过,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却相当重要。

  它代表着张嵘青年艺术家的身份得到了国家的背书!得到了正式的承认!

  也就是说,今后张嵘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去跟别人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一位正儿八经的艺术家了。

  这一下,没人敢再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了,也没人敢再质疑张嵘的艺术水准。

  之前评论区里一些和洗钱相关的言论,都被平台在第一时间删了个干净。

  而一些上蹿下跳,想要抹黑带节奏的水军,也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

  没办法,央视新闻出面了,没人敢再乱跳,免得惹祸上身。

  有些人很不服气,想不通为什么央视新闻会帮张嵘背书。

  但一些聪明人已经看出来了,央视这是把张嵘这一次的拍卖活动看作了一次成功的文化出海宣传的案例,在树立典型。

  因此,不管是有仇的,没仇的,嫉妒的,眼红的,在这一刻通通都沉默了下来,默默看着张嵘的粉丝们狂欢庆祝。

  这个时候跳出来找张嵘的不痛快,无疑是自寻死路。

  张嵘在接到霞姐的电话,得知有央视的记者要采访他的时候,也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这件事会惊动到央视,或者说这么快惊动央视。

  虽然记者只是远程打了个电话,采访了一下具体情况,最终播出的时间也只有二十几秒,但再怎么说这也是央视,意义是不一样的。

  这段报道也证实了,他走文化出海的路线是正确的,是符合国家利益需求的。

  央视新闻的报道播出后,各方媒体闻风而动,纷纷开始尝试联系张嵘,想要预约采访。

  但张嵘人在欧洲,他们想采访,也只能等到张嵘回国了。

  这让媒体们忍不住感慨,张嵘不愧是话题之王,即便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中却一直不缺他的传说。

  不只是国内的舆论沸腾,张嵘在欧洲的知名度,也获得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他一跃成为了艺术界的新宠儿,从拍卖会结束后的当天晚上,他就收到了十多份宴会、酒会的邀约。

  包括第二天的春季时装发布会上,他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现场宾客,都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即便是在走秀开始以后,很多记者都还是时不时把镜头调转到他这边来拍几张,仿佛他比台上的模特更有吸引力一样。

  一场发布会看下来,反倒是被闪光灯闪得头晕眼花,很是无奈。

  发布会结束后,张嵘很想带佳琪回去好好休息一下,但他还有好几个宴会要参加。

  一想到要在宴会上一本正经的大谈艺术道,他就忍不住头疼。

  牛皮吹多了也伤身体呀!

哎呦文学网    请忽略我的帅气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