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三零六章 风起

  沈光林不是没有受到过诱惑,也不是他的个人操守真的有多好。

  他又不是柳下惠,他只是胆子小而已,惜命。

  年少多金,事业有成,他要是放开了玩,真的会刹不住车的。

  肯定比朱公子还要疯狂。

  什么二环十三郎,什么携二飙车法拉利,这些都是浮云。

  沈光林可并没想这么快自己的人生就迎来全剧终。

  他还要慢慢的培养自己的逼格,形成自己的地位,去做一位学阀呢。

  现在不说别的,起码他在京大,在五道口技校,在津门楠开,还是有了一些拥趸。

  这是别人信服他,崇拜他。

  不是因为他有钱,也不是因为他长得好看,而是因为他科研实力强大。

  这种崇拜最是牢不可破。

  这就是地位,这就是影响力。

  沈光林在津门并没有待的太久,他又要回京城了,因为他终于要毕业了。

  时间来到了1983年的5月27日,这一天在华夏教育史上也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因为,今天是首批博士生领取毕业证的时刻。

  全国首批毕业的博士一共只有18位,沈光林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一位。

  他虽然还没有博士毕业,但是已经拿到教授职称了,更是全国独一份。

  其实,京城大学和五道口技校并不是博士学位的首批试点,沈光林是经过特批才加入这个行列的。

  现在看来,他大约已经不需要这张博士毕业证书来证明自己了。

  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外介绍他是沈教授,没有一个人表示怀疑。

  不过,只要模糊了毕业年限,拿个博生学位也是好的,起码有证了嘛。

  个人履历也更好看一些,学校颁发给他的是两个证书,沈光林现在已经是京城大学的硕博连读毕业生了,标准的国子监嫡系。

  至于他沈某人本科在哪里读的,这个事情不好安排,暂且搁置吧。易宗天教授不也是没有读大学而直接上的研究生吗。

  这次毕业仪式国家还是非常重视的,这也是表明科学的春天真的到来了。

  但是,真要查看这一届博士生分布的时候就会发现,分布很不平均。在这个时候,就能看出谁是亲儿子谁是干儿子了。

  全国一共18个博士学位,科学院和科技大学占据了其中的12人,其他学校分享剩下的6个名额。

  沈光林想起了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一句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现在就是科学院独占了8斗,复旦大学占了一斗,其他学校包括沈光林在内共分一斗。

  所以,那一千万的科研资金,他和京城大学争不过人家,一点都不冤。

  人家是专业科研机构,你们是专职教学机构,不一样的。

  直到后来,大家发现,拥有年轻人的教学机构反而更容易出科研成果,这才明白,科学家的黄金年龄就是青年期,一旦他们开始想着提高地位了,学术生涯也就要结束了。

  沈光林是提前一天赶回的京城,就是为了和其他人一起领这个毕业证。

  组委会安排了统一的住处和统一的服装,还有专门的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

  国家果然是开放了,这么重要的场合,竟然没有给安排中山装,而是西装,还有领带的。

  沈光林第一次发现,西装的垫肩是如此的重要。

  即使沈光林这种在京城有家的人,也还是在招待所住了一晚,认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俊杰。

  总的来说,第一届毕业的博士们是人才,但不是天才,并没有那种非常出色让人耳目一新的人物,也没有出现某个领域的领军者。

  最出挑的就是他沈某人。

  颁证仪式在大会堂举行的,这可是一个庄严肃穆而神圣的地方。

  这个年代还不像后世,大会堂还没有对民间开放。

  后世,明星办个成人礼,电影办个首映式都可以花钱进去热闹一把。

  现在不行,现在能进去一趟就能骄傲一辈子。

  沈光林的博士论文答辩早就结束了,课题就是汉字输入法的原理与应用,一个跟物理完全不相干的内容却拿到了物理专业的博士,说不好是讽刺还是骄傲。

  估计,也就是因为汉字输入法具有普遍性,大家谁都能够上去评价一下,因此沈光林才选了这个课题。

  要是用深度太高的全新物理课题做博士论文,很容易造成哑场的,这样不好,不利于团结,也不是沈光林的风格。

  和光同尘嘛。

  颁奖过程没有太多惊艳的地方可以描述,科学院的钱先生亲自颁发的毕业证书,到沈光林的时候,他还说了一句,“小伙子,你很厉害哦。”

  厉害是一定的,不过沈光林也很低调,他不说。

  钱院长还问他最近在做些什么的时候,他说,我最近还是在研究足球稀,这个课题还有很多东西要挖掘。

  “超导材料你没有继续研究了吗?”

  钱院长没有管具体的科研项目,但是他对当前的科研热点还是知晓的。

  “超导材料是陆专家在主导,我没怎么参与。”

  “你不是有自己的实验室吗?”

  “我的实验室当然也在研究超导材料,不过是苏教授在具体负责,苏教授就是原本在五道口技校执教的苏步清教授,您认识不?”

  “认识,小苏人不错的,怎么,他去你们学校啦?”

  “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嘛。”

  现场人比较多,两个人也没能交流太久,约好会后一起吃饭。

  其实,钱院长如果晚年不去推动特异功能和气功的话,那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毕业证书拿到了,就是手写的,不过倒是盖的学校的钢印,也算是有凭据的人了。

  其实,按照原本的计划,太宗也是要出席这场活动的,由于他临时有事,没能过来,还让人专门过来致歉。

  领证结束,众人在一个小的宴会厅里享受了一顿国宴,其实菜品很简单,沈光林也没有吃到那种传的神乎其神的开水白菜。

  不过,宴席期间,钱院长倒是没有和沈光林继续交流超导材料了,反倒是聊起了人体科学。

  啊呀,这玩意沈光林可不熟,他只能做个看客。

  吃完饭沈光林就回学校和实验室了。

  他还是很关心超导材料的进度的。

  通过交流得知,大约是自己自作多情了,人家项目组的人并没有找过他们。

  各种实验器材到了,苏教授这里研究进展倒是很快,已经突破液氮温度了。

  了不起!

  沈光林布置给他的任务就是钇钡铜氧化物,只要研究清楚这一系材料的超导特性,那就足够了。

  足球烯衍生物的超导特性不要他们来研究,沈光林自己研究就行了。

  那玩意太难,也太贵,没那么容易出成果的。

  后世,曾经有人出售过一些加氮的足球稀,售出了天价,如果按克来计算的话,一克价值十个亿。

  至于陆专家组织的课题组要研究什么材料,沈光林刻意不去打听,也刻意不让苏教授去打听。

  不过,自己实验室的保密工作也一定要做好,自己不去做坏事,不代表别人也是这样想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别人起点什么不良心思,这件事就恶劣了。

  领取毕业证之后,沈光林就在京城留下了,暂时没有回津门去,准备一直等到暑假再说。

  平淡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到了六月下旬,天气已经热了。

  电影学院的那帮人毕业了,沈光林没事干的时候,只能和老李一起喝酒吃饭。

  养殖基地还是好玩的,但是他们遭遇的最大困境竟然是粮食不足,进口是不被允许的,用外汇购买倒是可以。

  趁机,沈光林还从五常购买了一些大米过来。

  两个男人喝酒,席间自然是军国大事,其中,有一次,他们就谈到了当前的治安问题。

  沈光林感慨,现在,他们的电冰箱运往外地都要让保卫科持枪押运,不然就有拦路抢劫的人员出现。

  老李回了一句,“你这还算好的,一号领导同志去钢铁基地视察,竟然被菜刀队给围攻了,开路警车被围攻,警察被打死,影响极为恶劣。”

  “还有这样的事?”沈光林都惊呆了,真的是嫌命长啊。

  “不止呢,你知道现在南越指挥作战的是谁不?”老李闷了一口酒,接着卖关子。

  “许总和杨总呗,这我还不知道。”

  “杨总的女婿,也是个军人,他带着爱人在荷兰南洋旅游,老婆被当地流氓调戏,他打跑了流氓,结果引来流氓头子的报复,被杀害了。”

  这话怎么那么耳熟呢,很像一些的桥段啊。

  可惜了,主人公没有成功突围啊,后悔都晚了。

  沈光林原本还想在暑假的时候带李蓉出去旅游一番呢,现在不敢去了。

  他又没有长三头六臂,带着年轻漂亮的李蓉,肯定也会招祸的呀,咱还是老老实实的在京城待着吧,千好万好,还是自己的家最好。

  良久,沈光林说了一句:“要起风了呀。”

  地址:

哎呦文学网    从大学教师开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