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后记七十八·会骑马放枪的公主

  在超大城市的郊外,种植主粮的农民已经不多。

  大部分是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因为经济价值更高。

  军队操演可能会踩踏土地,附近的农民都把蔬菜提前收割了,能从兵部那里领到一笔青苗补偿费。

  山上山下,到处是营帐,模拟战争期间野外扎营。

  军演第一日便是皇帝幸营。

  谢衍或牵或骑马儿,跟在小皇帝身后,与众多侍卫、公侯一起巡营,并接见慰问各营的将士。

  小皇帝的华盖、仪扇等物,通通留在军营外面。

  这是从太宗朝就有的传统,即皇帝到了军中,一切遵照军事礼仪,不玩那套虚头巴脑的东西。

  “参见陛下!”

  小皇帝每到一处军营外,营中将士都提前集合,然后齐刷刷的朝皇帝行军礼。

  军礼是左手持兵器,右手握拳横在胸前。

  平级之间,可在战马或战车上互相行礼。若是下级面对上级,必须下马、下车再行礼。

  一律不得跪拜。

  这也是太宗制定的军礼,一度遭到破坏,改为对皇帝单膝跪地。直至鼎泰帝整顿军队,才重新得以恢复。

  小皇帝有过军中经历,小小年纪已极为镇定,从容不迫的在将士前方骑马而过。

  他骑的是一匹未成年军马,还有侍卫帮忙牵着,防备马儿突然发狂。

  谢衍也在观察禁军。

  以前的时候,书里的禁军全是花架子。不管是宋朝还是明朝开国几十年之后,禁军就渐渐烂掉了。

  但眼前这些禁军,似乎都挺有精神的。

  这当然是鼎泰帝整顿军队的成果,那时禁军已经烂了一大半。

  主要原因是常年不打仗,大多数禁军都没见过血。甚至连日常训练都不能保证,一个月仅训练一两天。而且还有人吃空饷、喝兵血,导致军队士气非常低迷。

  鼎泰帝电报召回四千边军,给他们发足军饷,还提高到跟禁军相同待遇,那四千边军瞬间忠诚度拉满。

  第二年,鼎泰帝又举行两京禁军大操演,四千凶悍边军直接把十万禁军给震住。

  张广道等开国勋贵的后人,面对四千边军,纷纷束手就擒,根本不敢起兵作乱。

  “万岁!万岁!”

  禁军将士齐声大呼,小皇帝已然热血沸腾:这些都是我的军队,是皇爷爷留给我的精兵!

  小皇帝突然很想打仗,找一个国家试试手。

  他从小听了太多关于太祖、太宗和鼎泰帝的故事,小孩子对仁政爱民没啥感觉,对先辈一次次征战破敌却记忆深刻。

  今年属于一年一度的轮换小操,参与洛阳军演的兵力仅一万人。

  小皇帝幸营完毕,一万禁军分成两军,各自继续构筑工事。

  甲军构筑简易小型防御工事,有点类似棱堡。

  次日,战斗正式打响。

  谢衍跟异姓公侯们一起,站在半山腰上,用望远镜观察禁军攻防战。

  不断传来枪声,到处都是硝烟。

  纸壳定装弹药的弹头,换成了软木弹丸,而且火药量很少,说白了就是空包弹。

  甚至还动用了没啥威力的轰天雷,手榴弹一个劲儿的乱扔。

  谢衍对此也看不明白,只知道打得挺热闹。扮演明军的进攻方,自然获得了最终胜利。

  上午攻防战打完,下午是列阵作战。

  而且还有大明特色的火器版鸳鸯阵,这个属于保留项目,不能忘记太宗的赫赫武功。

  冷兵器兵种也保留了一部分,用于应对不利于火器作战的天气。参与军演的冷兵器部队不多,也就几百对几百,但观赏性却拉满,这玩意儿打起来激烈啊。

  第三天,则是骑兵对战,以及个人武艺比拼和展示。

  骑射、枪术、铳术、炮术…轮番上演,看得谢衍直呼精彩。

  还有二十多个优秀军校生,也被选来展示军事技巧,谢衍在那些学生里面看到了杨伯彦。

  “那人是谁?”小皇帝指着杨伯彦问。

  左右之人正待过去询问,谢衍就说道:“陛下,他叫杨伯彦,开国县公杨再兴的后代。”

  小皇帝赞道:“不愧是开国猛将的后人!”

  没办法,杨伯彦刚才表现得太抢眼了。

  能被选来参加操演的,全都是军校尖子生,而杨伯彦在骑射、马战、步战方面,完全碾压其余二十多个学生。即便是站着放火铳,他也能在那些学生中排进前五。

  叶太后突然问:“六郎认识这杨伯彦?”

  “臣在坐火车进京时,跟这位猛将后人聊过几句。”谢衍大概讲了讲事情经过。

  叶太后点头赞许:“这等猛将坯子,军校毕业之后,应当安排到边镇历练一番。北海周边的林中蛮夷,虽说早已归附大明,却总是零星南下劫掠。还有七河边境山区的葛逻禄人,安东北部山林里的黄头室韦…都不怎么让人省心。”

  疆域辽阔的大明,自然不止叶太后说的这些乱子。

  比如七河都护府,辖地从伊犁河谷西部,一直延伸到咸海北部,东西绵延1400公里。而大明在那里的统治核心,完全依靠二十多座大小城市,以及关键节点的军事堡垒。

  离城市和堡垒越远,大明的统治基础就越弱,跟漠北、吐蕃一样属于部落自治。只不过,那些部落首领和宗教领袖,必须获得大明朝廷的认可,而且需要定期给都护府纳贡。

  时不时的,就有部落叛乱。

  区别在于,七河诸部以沙漠教为主,吐蕃诸部以佛教为主,漠北诸部以景教、萨满教为主。

  七河都护府的首府城市,是耶律大石留下的虎思斡耳朵——在后世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以东百余里。

  现在那一整片盆地,以及周边山岭和草原,已经被改名为“楚河府”。

  而虎思斡耳朵,被改名为“碎叶城”!

  整个楚河盆地,汉族人口比例已超过60。其中也包括汉族混血后代,以及被同化为汉人的契丹族、回鹘族、突厥族。

  越往西边,汉人比例就越少。

  军事操演的第五天,就变得更有娱乐性质了。

  将士们分成一个个大队小队,依据军令围着山林驱赶猎物,方便权贵们狩猎野兽。

  就连那位很飒的大姐姐武灵凤,也都跟着父亲和公公来凑热闹。

  以武将身份入阁的袁怀义,亲自教导小皇帝使用火铳:“先把弹壳咬开,抖一点点火药进底火盘,再把纸壳子弹这样塞进枪管…”

  小皇帝非常兴奋,今年他又长大一岁,夏天被允许游泳,秋天被允许使用火铳。

  谢衍也在旁边跟着学。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两人使用的燧发枪都堪称艺术品,镶金错银甚至还有宝石。这种能工巧匠打造的火枪,除非使用次数过多,否则几乎不可能炸膛。

  当然,小皇帝分到的纸壳子弹,火药量较少,威力不是很大。

  他学着开了几枪,越打越高兴。

  一声军号突然响起,鹿群正被驱赶到这边。

  将领和侍卫们,护着小皇帝上前。

  小皇帝一枪打空。

  两个侍卫弯弓搭箭,同时射向一头惊鹿。那头可怜的麋鹿连中两箭却都不是要害,想要逃跑却又被更远处的士兵驱赶回来。

  “陛下,瞄准那头受伤的,它已经跑不快了。”

  小皇帝其实不想让别人帮忙,但也知道自己是初学,技术不行必须这样。

  又是一枪,子弹从受伤麋鹿的身边两尺飞过。

  还是打歪了。

  麋鹿再次逃跑,很快又被士兵驱赶回来。

  侍卫和将领们,护着小皇帝,装模作样的追赶猎物。他们跑得很慢,生怕小皇帝坠马。

  叶太后远远观察,脸上一直带有淡淡微笑。

  她喜欢看着儿子不断进步。

  因为失血过多而跑不动的麋鹿,终于被小皇帝一枪放倒。

  小皇帝跳下马来,奔到麋鹿旁边欢呼叫喊:“我打中了,我打中了一头猎物!”

  “陛下神威!”

  将领和侍卫们齐声赞贺。

  小皇帝让侍卫带上猎物,他自己骑马跑回来:“小姑父,我已猎获一头鹿。你也是新学火铳,且去试试。”

  “遵旨!”谢衍小心翼翼骑马前进。

  谢衍虽然跑开了但皇帝那一声“小姑父”,却被许多文武官员记在心里。

  陛下跟谢驸马很亲近啊!

  朱棠溪打马追上来,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把燧发枪。

  谢衍问道:“姐姐也会放铳?”

  “我什么时候说过自己不会?”朱棠溪得意洋洋,“我的铳术,可是父皇亲自教导的!不过这几年都没怎么打猎,也不晓得是否还瞄得准。驾!”

  谢衍连忙打马追赶,这处山坡虽缓,但他马术太烂,根本不敢骑快了。

  “呜呜呜”

  又有号角声响起,这次被驱赶过来的却是几头野猪。

  野猪们开始四散而逃,但远处都是敲锣的声音,被驱得奔往军队预设的方向。

  武灵凤夫妇不知何时跟过来。

  她丈夫虽然出身将门,但文文弱弱更像是书生,而且在她面前唯唯诺诺,一看就是个怕老婆的。

  “公主、驸马,你们先来。”武灵凤说。

  马儿起伏不定,谢衍只能先下马。又觉那野猪停下的地方太远,于是弯腰蹑手蹑脚的接近。

  “砰!”

  就在此时,一声枪响。

  朱棠溪在斜里另一处,骑在马背上开枪,准确命中野猪的腰部。

  野猪吃痛狂奔,几只猎狗扑上去追赶。

  谢衍扭头赞道:“姐姐真厉害!”

  朱棠溪昂首挺胸,把燧发枪扛在肩头,得意笑道:“换成以前,我必能打中野猪的脑袋。”

  谢衍只顾着欣赏美人。

  今天的公主姐姐太漂亮了,穿着一身狩猎劲装,两条大长腿格外诱人。而且肩上还扛着火枪,英姿飒爽又是另一番风采。

  当然,武灵凤更牛逼,人家直接用弓箭,而且是骑马疾驰之间放箭。

  谢衍喜欢这项运动,能不能打到猎物还在其次,关键是有漂亮小姐姐令人赏心悦目。

  (本章完)

哎呦文学网    北宋穿越指南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