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的杂志上面出现林有成那篇短篇《爱》的那一刻,京城的文学圈子都为之一惊,因为知道林有成给宝岛导演侯晓贤写得电影剧本就是《爱》,而且这部电影现在都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了,现在林有成在《人民文学》发表了这篇,那么是不是就是那个故事,当然更有了解的文学工作者,会了解到《爱》背后远不止如此。
不管如何,现在因为林有成这位文学大佬发表作品,自然全国各地的读者目光随之聚集,无数的热爱文学的青年,那些文学工作者都在第一时间去买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的杂志。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林有成发表新了!
谁让这是林有成发表新,绝对的万众瞩目,要不然那些文学期刊的编辑又怎么会不断地向林有成约稿,因为林有成这位作家的名字就已经意味着作品的动人与优秀。
而且林有成的新名字叫做《爱》!
名字,简单一个字,就是“爱”!
这自然就会让一众文学青年都期待不已,都很想知道林有成会带来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谁不知道林有成最擅长写的就是爱情故事。
可是读者都没有想到,林有成带来的这部简单的短篇就是一把锋利的短刀,直接狠狠一把捅进所有读者的心脏,鲜血淋漓,却又滚烫火热。
没错,就是极致的撕扯,无比感动却又无比心痛。
《爱》这个故事居然是一对老夫妻的爱情,可就是这样一对深爱的老夫妻最后却是丈夫亲手闷死了自己的妻子。
看到最后真得就是不寒而栗!
石铁生完全没有想到林有成会这样这样一篇爱情,这样的悲伤让他其实很受触动,虽然他坐上了轮椅,没有选择死亡,但其实内心何尝又不是有过那样的时刻。
“没想到林有成这篇《爱》居然会是这样的故事。”
石铁生看到最后真得十分动容,他没有想到林有成居然会写一对终身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老夫妻,在妻子突然中风瘫痪,音乐历久熏陶下的高贵气质也抵挡不住老去和疾病,她慢慢的不能自理。丈夫请来了护工,但护工对待爱人的粗暴刺激了他,他决心自己照顾爱侣。
他们的女儿回来看生病的母亲,就像我们大部分子女一样,看过哭过痛过后,继续选择自己无法躲避的生活。
人老了,真的很像小孩子,丈夫很笨拙,妻子很胡闹,他笨拙的帮她洗澡,给她喂饭,给她穿衣服。
一切的细节都是这般真实,真实当让石铁生认为就是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面自尊心强的妻子看着丈夫,眼里溢满平静的忧伤,她说,我已经活得太长了。趁丈夫出去办事,她爬上窗台,很想自己结束自己,及时赶来的丈夫叫住了她。
可是最后,这位丈夫还是成全了这位妻子,用枕头闷死了妻子。
石铁生放下手中的《人民文学》杂志,望着自己的妻子,由衷地感叹道:“林有成的文笔真得太绝了,正个故事的叙事克制而平缓,冷厉的真实已经不需要渲染。”
听见石铁生这话,那位跛脚的女人也点了点头,说道:“是啊,他写得太真实细腻了,在他笔下的人都平静而无奈的接受着命运的安排,如同命运的齿轮转动,一如既往不疾不徐的推进,那位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抱着她给她讲年轻时候的故事,她很累,闭上眼睛想要休息,后面拿起身边的枕头,直到她停止挣扎…”
“唉——!真得没有想到啊!”
说着,也是一声无比悲伤的叹息。
石铁生内心同样很不平静,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根本配不上的“波澜壮阔”四字,都只是在克制隐忍的情感里,无可奈何的选择与被选择里,试图把总也无法满意的生活抵达幻境。
可是,现在林有成就是把这样平静的爱情真实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那看似克制隐忍的情感下究竟是怎样波涛汹涌的感情。
“真不愧是林有成啊,太绝了!”
很显然,一如石铁生深受触动,林有成的这部短篇《爱》真的就是让一众读者都看得目瞪口呆,深受震撼。
读者们压根就没有想到林有成居然会写一对结婚多年的老夫妻的爱情故事,关键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又是如此的残酷而惊心。
当然,也会有读者认为这样的爱情太过伟大了!
没错,就是伟大!
但是真正伟大的还是在林有成笔下这一场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写出了另一种极致,复杂的人性矛盾超乎想象,爱情的边界似乎在这一刻也被无限延伸,一众读者看得感动不已。
不仅仅是京城的文学圈子,应该说是整个文坛都没有想到林有成这位作家居然会带来这样一部特别的短篇《爱》,甚至可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情,更有文坛的人在讨论交流林有成之前在那部《朗读者》里面就有提到江夏给杨菊朗读的一部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就是这部《爱》!
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个藏起来的伏笔,更是让林有成的这部短篇《爱》变得更加不简单,也变得更加迷人。
可以说一时间,关于林有成最新《爱》的讨论风潮在整个文学圈传开,又或者说是不仅仅是文学圈子,相当强烈的冲击,不管是林有成的这一次突破尺度和想象的爱情,又或者关于尊严与死亡,乃至于生命的讨论都是对文坛有极大的冲击力。
全国各地文学圈都在讨论林有成的这篇大尺度,超乎想象的《爱》。
可以说是,第一时间就有相当多的文学期刊予以转载,像《评论》在头条位置转载,《短篇选刊》第一时间给予转载…
没办法,林有成的这部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这样的一股讨论,自然也就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这样的爱究竟是伟大,还是残忍。
8月19日,《文学评论》刊登了评论学家张慧的一篇关于《爱》的评论文章,毫不掩饰对林有成这部的欣赏和赞美,评论写道:“林有成所写的这部短篇《爱》,在我看来就像一幅不多加修饰,用最寻常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勾勒出来的画作,看似寻常易懂,却饱含深意和感动。故事围绕着一对老年的音乐家夫妇而展开,他们拥有相同的嗜好和话题,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相互扶持相互依靠,平淡的日子过得惬意而寻常,但病痛的悄然来袭,却残忍的破坏了这一平静的幸福,因手术失败,妻子的病情一度恶化,工作繁忙、烦恼一堆的女儿无暇照顾,只能由年迈的丈夫照料,病痛的折磨加上心态的变化,爱将如何继续?何以称之为爱?”
“在林有成细腻真实,甚至可以说是冷峻克制的叙事中,见证着无奈而无常现实下的残忍与悲凉,而大多时候在难以消除的痛苦和难以挽救的灾难面前,让人看似费解的极端行径或许也是爱的一种强烈表达。林有成的文字真正做到了淋漓尽致的完美,真实到令人痛心,在平缓冷峻的氛围中充满了沉默的痛和伤,但即便如此还是会因此而沉迷,那种裹着残酷感的爱情本质直抵心底的震撼实在让人过目难忘。很多时候只有经历失去和痛苦,才能让人学会珍惜和感恩,而爱具备无限深厚广博的意义,林有成其实写出了对于“爱”更为深刻的认识,用看似冷漠的文字,制造残酷而沉重的漩涡,让爱于其中伤感而哀愁的绽放…”
“林有成似乎是想要为读者提供一种能冷静深入思考或转换思维的空间与方式,放下浮躁的心,打开看似局限的眼界,融入情境感受其中的氛围,品读其中的用意。在残忍冷漠的面具下隐藏着的或是感人至深的脉脉温情,很多人常说悲剧往往能更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而林有成恰恰就利用了这股力量,带给读者对于爱的另一种思考,也许隐藏在死亡背后的是对爱更为长久的延续,虽然看上去很凄凉、很悲痛、很伤感…在这残忍到让人无法目睹的无常现实面前,林有成用独有的方式和风格,动人的刻画出了爱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这样的一篇评论毫无疑问引发了非常多读者的共鸣,这也是他们心中所想,但读者的想法却不仅仅于此。
很多文学报刊都有在转载,刊登相关的评论文章。
《短篇选刊》予以转载林有成的这一篇《爱》,并刊登评论文章,“难以想象林有成在《朗读者》的里就想到了《爱》这个故事,也难以想象他会让江夏朗读自己的作品给杨菊,这个伏笔情节真得让人难以想象。但真正难以想象的还是,那个丈夫最后是怎么能够杀死自己深爱的妻子,尤其是那个妻子还在枕头下挣扎?难以想象的残酷与伟大!”
《文论报》上面就有文学评论家评论文章,写道:“林有成的这篇短篇就是在讨论爱与死亡这两个宏大而又深刻的哲学命题,它们似乎很经常的出现在生活里,但是却又是那种让人不到生命终结似乎都难看破的东西,林有成把这两个因素糅合在一个故事中,同时又提出了“痛苦的活着和开心的死去”这一伦理性的悖论…”
《上沪文报》报纸也在第一时间刊登了文学评论家黄晖的评论文章,称:“《爱》并不是一曲对爱的赞歌,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注视,当生命不可抑制地走向衰老和死亡,是否能坦然面对?这同时也是对爱的极端考验,考验着人承受力的极限,谁都必须在付出与收获失衡的天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与此同时,《青年评论家》杂志也有文学评论家的评论文章称赞这是林有成的真正爱情力作,称:“对于将尊严置于生命之上的妻子来说,以这样凄惨的状态继续存活到底是恩惠还是酷刑?当她已经失去表达能力时,丈夫一遍又一遍教妻子说的,都是他们年轻时的爱情回忆:他们的共舞、那些曾经无比快乐幸福的时光…他意图以此唤起妻子残存的意识碎片,但实际上妻子在看那些老相册时,已经与过去做了告别,是丈夫在强留她的生命,以及她的灵魂。林有成在这篇里绝非要做任何虚伪的道德审判,而是在极端残酷的情况下,呈现“爱”所蕴含的极大的无力,与极致的温柔…”
没错,就是极大的无力与极致的温柔!
这些关于《爱》的讨论在整个文学圈越来越广,越来越激烈,因为林有成本身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每一次作品发表就备受关注,现在又是带来的这样一部《爱》,看似简单直线式的叙事结构,但是整个故事随着情节发展依旧冲击力太强了。
没错,真得就是对心脏冲击十足的一把短刀。
很显然,所有读者,还有文学工作者都没有想到林有成这位曾经的鳏夫作家,在结婚之后还是带来如此残忍的爱情,依旧还是一位爱情刽子手,现在写得这个短小的爱情故事就是如同一把短刀,突然捅破了每一个读者的心脏。
关键这一把短刀还是很早之前林有成就藏在了《朗读者》这个故事里面。
谁又能想到林有成在《朗读者》里面悄无声息,一笔带过的《爱》居然会如此刀锋凌厉,出手无情,就是那样一把刀温柔杀人。
如同那个丈夫用枕头闷死妻子,突如其来,挣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