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们的表情,高振东笑道:“这就是刚才我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搞电磁脉冲弹的第二个理由——对于电子系统来说,它的范围杀伤能力比普通炸弹要强得多!”
难怪他折腾着要搞这东西,非杀伤是一个原因,范围杀伤又是另外一个原因,毕竟除了某些特殊的战场之外,其他战场不见得需要非杀伤这个功能。
同志们连连点头,嗯,这个靠谱。
如果说高振东是把理论上的困难解决的话,那周教授从新颖技术路线的喜悦中走出来之后,就开始考虑现实问题了。
“高教授,话虽这么说,可是这个结构,怎么把闭合回路的面积缩小,是个问题啊。”他看了半天,没想到高振东准备怎么做。
高振东还没来得及回答,罗教授来劲了,可算是到我的地盘上了,刚才那些,完全插不上手,现在方能大显身手。
“周教授,这个我熟!我猜高教授的想法,是让炸药在从后往前爆炸的过程中,像是扩孔锥一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逐步从后往前将中间的铝管扩大到与外面的线圈接触短路,这样就能从后往前的缩小闭合回路了。”说完,他看了一眼高振东,仿佛在问是不是。
高振东点点头:“罗教授说得很对。这里的难点,就在于这根铝管在直径扩大直至与外面的线圈接触之前,不能碎裂开,直到短路起到缩小闭合回路面积的作用之后,才允许碎裂。这,可就是罗教授你的困难了。”
说是困难,一点都不夸张,这相当于是在炸药爆炸过程中雕花,有多困难,想想都能感受到。
罗教授也皱起了眉头:“嗯,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要搞的话,只有靠多试验才有可能解决。”
他宁愿在屎上雕花,也不愿意面对在炸药爆炸过程中还要对外部的铝管保证塑形过程这一问题。
虽说末敏弹的自锻破片战斗部,也是要利用炸药的爆炸让弹丸成型,但那是在高振东已经给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参数范围之后搞的,可以说是沿着高振东给的路在走。
而这一次,高振东话里的意思,明显是没有这样好的条件可以给。
而且这种试验是一次性、破坏性的,每次都要炸一个样品,还没法复用,会导致试验成本急剧上升。
同志们都吃了一惊,这个要求的确是不低。
周教授笑道:“放心,我出电磁理论,你解决爆轰问题,我们一起搞,我不信搞不出来!”
罗教授这才放心一点,虽然周教授对他的爆轰问题没有什么帮助,但是有人同行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至少如果没搞出来的话,是两个人一起被嘲讽。
不过罗教授倒是想错了,高振东并不是一点忙都不帮。
“罗教授,这个东西你们可以用有限元进行分析计算,在试验之前还是能省不少的事情的。”高振东提醒道。
实际上在高振东上辈子,就看到过国内用ANSYS跑有限元分析,进行电磁脉冲弹战斗部模拟的论文,要不然他也不会折腾着想搞这东西。而且很巧,这篇论文正是来自几十年后的京城工大,论文衣锦还乡了属于是。
毕竟没有这现成的资料,他对电磁脉冲弹的理解就不足以支撑启动这件事。
“有限元?啊,对,我想起来了,你曾经推广过。这个技术用在这里的确很不错,我们系里那几台计算机算起来虽然慢点,但也不是不能算。”有限元分析的运算量是很大的,对于他手上最快的C6132来说,都很吃力。
但罗教授倒是无所谓,走得慢点,总比没路要强得多。
高振东摇摇头:“太慢了还是不行,会影响进度。算半天炸一次算半天炸一次,时间会拖得很长。不过你不用担心,我给你写张条子,你去找十二机部的1201厂要一台C6132N的计算机,对你的工作应该有帮助。”
C6132系列的芯片在1274厂生产,但是整机,现在却是在1201厂组装的。
“C6132N?我有32机的,不用了不用了。”罗教授笑道。好意心领了,不过这种计算,并不是机器多就能加快速度。
高振东还没说话,防工委总工笑道:“真不要?32N的速度,可是32基础机型的7倍以上哟。”
“多少?”罗教授因为最近课题不是很给力,还没有轮到接触C6132N,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听见总工的话,脑子都差点炸了。
他转过头看向高振东,在这方面,他谁都不信,就信高振东,而且刚才也是高振东提出的要他用32N的。
高振东点点头:“是真的,所以我才说要你去领一台32N回来。”
像这种冲击波里雕花的精细活,在计算机速度不够快之前,是不太好弄的。所以高振东在这之前并没有提出电磁脉冲弹来,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看得见吃不着,这不是折磨部队的同志嘛。
不过现在条件慢慢开始成熟,这类事情也就能开始上马。
“我要两台!”罗教授已经顾不上别的了,有这等好事,那不得赶紧上。高教授就是好,各方面的条件,都给一手包办。
防工委总工笑了:“你的胃口还真不小。就一台,到处都等着这东西用呢,两台…再等等吧。”
NMOS工艺毕竟刚刚成功,产量还没上得去,看起来一片晶圆能做出来的机器不少,但是全国上下到处一分,也没剩多少。
周教授点点头:“嗯,一台也够用了,我这里对运算速度没有非常高的要求,老罗,你把你手上的32机匀一台给我就行。”
作为此前偏向理论的,他连32机都还没轮着呢,倒不是数量不够,主要是价格有点贵,学校经费也是有限的。
高振东噗嗤的一声,没忍住。
偷鸡不成蚀把米啊,老罗。
罗教授看着周教授,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
“老周,不厚道了啊。行,没问题!”前半句还说不厚道,后半句却是爽快无比,在这个项目上,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高振东见他们分赃完毕,才提起下一步的事情来。
“主要的问题想来大家都明白了,我说一说细节方面的东西。”
老罗转过头,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高振东。
“还有细节?高教授,你这也忒不是人了,是神仙!”
以高振东的工作强度,能抽空把原理想明白就算是不错了,没想到他居然还有细节?
不只是他,其他同志也是差不多的想法,这有点过于非人。
高振东看他们的表情,只好笑道:“顺便,顺便,主要是这原理也比较简单,不怎么麻烦,算是节约了一点时间,就用来考虑理论了。”
这话说得!
但是如果单从原理上来说的话,的确好像是比较简单,磁通量守恒,快速压缩面积,用爆炸成型进行快速压缩,完事。
但是同志们都知道,结果可能很简单,但是找到结果的这个过程却是非常艰难的,所以结果简单与否,与工作难度之间没有半毛钱关系。
著名段子——“画一根线1块钱,找到在哪里画这根线9999块”。
但是这个过程好像在高振东身上不存在一样,他好像是直接就找到了这个最为可行的方案。
只能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时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还好,这里的同志基本上都和高振东打交道惯了,早有心理准备,只有周教授,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震撼。
他还在那里暗自心惊,罗教授却是已经准备好捞实惠了。
“那太好了!高教授,你说,我记。”能省一点事算一点,何况高教授这里,一般来说能省的事情都不止一点点。
高振东先指了一下示意图中,第二张用来表示爆炸过程中铝管扩张的图:“这个铝管的膨胀角度,我初步计算过,以1720度为宜,这是权衡各方面的结果。”
这都是论文里的,相对来说比较靠谱。
罗教授突然觉得32N好像有点不想要了,这都出结果了还算什么?
高振东可管不了那么多,在黑板上一条一条的往外摆,从磁通量计算到磁场强度推算,一直到爆轰有限元分析的模型公式,滔滔不绝。
周教授此时觉得,好像这事儿也不是很需要自己的样子。
高振东好不容易才停下嘴,笑道:“暂时我也只想到这么多,剩下的大量工作,就要靠各位同志继续完成了,我能力有限,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这些都是论文里的内容,属于是基础的那种,因此受脱敏影响的可能性不大,是能直接用的。然而几十年后的基础,放到现在可不怎么基础,用处大着呢。
毕竟几十年后的硕士,起步就是站在几十年的研究成果高度上,能掌握的东西可太多了。
罗教授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一堆现成公式,觉得自己学会了一个新词语。
“能力有限”,指的是能力在有限元方面很强,简称能力有限。
看着黑板上那一套有限元分析模型,从爆轰理论到材料力学,甚至连温度变化下的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等等都考虑了进去。
“高教授,你这一黑板,至少省了我两年的功夫!”罗教授感叹道。
“嗯,的确,没有两年,也有一年半。”周教授道。
罗教授闻言,一翻白眼:“不是,你几个意思?合着我就是要比你慢半年是吧?”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不管谁节约,反正这个装备的时间被压缩了是事实,而且现在看来,成功的可能性极高。
高振东笑道:“也不至于了,你们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理论公式,但基本上都没什么结果,根据理论公式最后选择哪个实际参数,还是要靠同志们一点点研究,一步步计算,一次次试验才能确定的,我就是起到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别,你这砖头也忒大了,比后面的玉实在得多。没这砖,那玉短时间也出不来。”罗教授顺着高振东的话往下说。
防工委的总工,却是看着这一切若有所思:“振东啊,刚才你提到过低频脉冲弹,是不是在你的考虑里,还有高频脉冲弹?”
空装局的同志一听,差点儿现场就给总工比起大拇哥来。
不愧是总工,不愧是经常和高总工打交道的,这思路就是清晰!善于抓住一切苗头。
高总工的话,可不就是那个意思嘛?
还有?罗、周二人看向高振东,眼睛里精光闪闪。
高振东笑着摇了摇头:“是有的,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把这个爆磁压缩发生器做出来,不论低频高频,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搞的,先做低频的,后面的等低频的搞好了再接上。高频的结构复杂,成本相当高,而且还有一些地方我还没想明白。”
总工闻言点了点头:“嗯,你说得也有道理,低频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难度低,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确是现实之选。行,贪多嚼不烂,等低频的搞好了再说。”
现在会对这东西有防备的人,一个都没有。哪怕是已经开始研究电磁武器的花旗和毛熊,也没防备,因为他们离成功都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所以搞低频脉冲弹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很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用急着去搞又贵又难的高频弹。
至于高振东说他有些东西还没想明白,这话是真是假,反正难说得很,毕竟他是真有对某个领域前一天还不怎么了解,第二天就说得头头是道满肚子都是主意的先例在。
听了他的话,高振东指了指黑板上的那个FCG示意图:“就连这个,都还没搞完呢。这只是低频脉冲弹的核心,但不是全部。”
罗教授点点头:“嗯,的确。我刚才也考虑了一下,这东西的电源就远比普通炸弹要复杂,这个需要快速放电能力,迅速尽可能高的建立初始电流,而且还要在初始电流达到峰值时,以最快的速度引爆炸药。这些都比普通炸弹的要求高得多。”
想要快速放电,就得用电容,而用电容的话,电流在达到峰值以后下降也是很快的,这就对起爆速度提出了要求。
防工委总工和空装局的同志对视一眼,都不是省油的灯啊,就没一个弱的,在各自的专业能力上,都是一等一的强。和高振东这种披荆斩棘,开辟新路的比可能有所不及,但是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只要找到了路,那动作也是快得惊人。
罗教授:在高委员面前称我一声老罗我不挑你的理,在外面该叫我什么?
防工委总工想了想,一开口就给老罗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有个东西,能最大限度的确保你们的炸药在合适时间起爆,这东西的改进,振东同志帮了大忙。他没告诉你,是因为有纪律限制。现在我来帮他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回头我办完手续,会把这种新型引信的资料和样品交给你。”
他说的,是核武用的爆炸丝起爆器,高振东提供了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幅改善了供能。
既然有了好东西,不妨拿出来多用用,这种起爆器虽然和核武有关,但是远远说不上核心,在适当的范围内推广使用也是可以的。
毕竟火工炸药引爆的话,无论如何都得考虑传递速度问题。不如用爆炸丝,一步到位解决。
高振东也连连点头,后来的EMP用什么引爆他不管,反正这个爆炸丝起爆器,算是终极解决方案。
老罗闻言大喜,多和领导打交道就是好,你看,本来还在犯嘀咕的困难,一下子就给解决了。对他来说,快速放电的电源系统不是难事,倒是那个对起爆速度有要求的引信对他反倒有些麻烦。
“谢谢老总,又省我三月功夫啊。”
等到同志们离开的时候,高振东请总工留了一步。空装局的同志见他没叫自己,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坚决不听。
“还有话没说完?”
高振东摇摇头:“EMP的事情倒是说完了,不过有个东西,我倒是建议如果有余力,就研究一下,不过只是个建议。这东西很难上正面战场,特殊情况下有点用,算是零嘴儿吧。”
总工马上就来了精神,什么零嘴不零嘴的只要能吃就行。
而且高振东说特殊,那没准还真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就看付出的代价和收益是个什么关系。
“也是非致命武器?”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这东西就跟橡皮子弹一样,量少就是非致命的,量大就是致命的,而且非常诡异难防。所以我建议一开始,搞一搞低功率的就行,搞清楚怎么弄,发展一下理论就可以。功率搞大了,容易出舆论问题。”
诡异难防?舆论问题?
卧槽,振东同志脑袋里该不会在想那两玩意儿中的一种吧?
我们三防是都要搞全,可是完全不准备把对应的三打全都弄来装备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