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八十五章 拉帮结伙

  “你的意思是?”

  包钰刚没有纠结李长河的消息来源,而是好奇的看向李长河。

  李长河则是认真的说道:“伯父,英国没有机会的。”

  “刚刚结束的马岛战争,看似英国胜利了,但是真正懂军事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英国人在里面的弱势。”

  “打个阿根廷都这么费劲,更何况对上兵强马壮的大陆。”

  “而真理,从来都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港岛这边的大炮,毫无疑问,肯定是大陆的更近!”

  听李长河分析完,包钰刚正色的看向了他:“所以你是觉得,港岛一定会回到大陆的手中对吧?”

  “当然,英国几乎没有谈判的资本。”

  李长河自信的说道。

  包钰刚这时候则是微笑着看着他:“那你说的大机会,看来也是跟中英谈判有关了。”

  “经济,素来是看政治的脸色的。”

  “如果说英国人在两国谈判之中失利,港岛这边必然会造成恐慌,毕竟有非常多的人,是不喜欢,甚至畏惧于港岛回归的。”

  “而一旦出现这种情绪,在我看来,港岛的经济形势一下就会变差,股市暴跌,地产价格暴跌,是很大概率会出现的事情。”

  “别的不说,像会德丰的张氏家族那种,恐怕会第一时间选择逃离港岛吧。”

  “而张氏家族如果要跑,他们手中的产业肯定是要抛售,这种抛售,到时候就是连锁反应。”

  会德丰的大股东就是张玉良家族,这也是港岛隐藏的一个很低调的老钱家族,他们其实早早的就控制了四大洋行之一会德丰的大部分股份。

  只不过张氏家族只控制了会德丰的股份,而没有管理权,会德丰的管理权一直在集团大班马登的手里。

  后来包钰刚收购会德丰,其实就跟马登和张氏家族的内斗,而内斗的原因,就是两家都想跑。

  马登是因为他是英国人,而且会德丰当年的运行状况已经很差了,尤其是在他把所有的赌注压在航运上之后。

  因为随着石油危机的结束,石油价格进入长期低迷的时代,而船运业也因此萧条,马登的押注彻底葬送了会德丰的未来,再加上港岛的变动,马登所以要跑。

  而张氏家族同样也害怕,他们怕的是大陆对他们的清算。

  因为当年张氏家族是以卖药起家,而在当年的朝鲜战争中,国家曾经向张氏家族采购过一批药材,张氏家族却贪图利益,卖了很多假药给我们,导致了我们的伤员出现了很多不应该有的伤亡。

  这一段陈年往事,包钰刚是很清楚的。

  所以对于李长河的笃定,包钰刚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如果港岛回归,张家是绝对最担心被清算的那批人,他们肯定要跑。

  而且不止张家,类似张家这样的存在,港岛其实也有不少的,他们有的是投靠了英国人,也有的是投靠了当时的岛台那边。

  所以一旦中英谈判出现结果,哪怕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是一些风声,都足以影响这些人对资金去留的选择。

  “你这么一说,确实如此,港岛可不止一个张氏家族,到时候想要跑的人绝不再少数。”

  “这些人抛售地产,兑换资产,带来的就是港岛经济的下滑甚至崩盘。”

  “你说的机会,就是抄底这些资产?”

  包钰刚一点就透,很快明白了李长河的想法。

  李长河点点头:“没错,伯父,在我看来,只要中英谈判一开始,港岛的经济就处在了一颗炸弹上面,而谈判的结果就是引线。”

  “一旦炸弹爆炸,地产,股市,外汇,甚至工商业,都会遭到剧烈的冲击,而那就是我们的机会。”

  “像张氏家族持有的会德丰的股份,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机会。”

  “还有我之前找汇丰他们贷款,又要求他们贷港币但是转换成美元存储,本质上也是押注的港岛外汇市场。”

  “现在,机会差不多来了。”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包钰刚此刻则是感慨的看着李长河,心里再度感叹。

  这小子,果然是把政治和经济的内在联系给琢磨透了了,也难怪沈弼和麦理浩那么看重他。

  要知道在这之前,港岛有这种预见力的华人富豪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加诚。

  李加诚能一步步把生意做到这么大,靠的就是他对大势的预判,尤其是在大陆那边宣布改开之后,李加诚更是来回横跳,左右逢源,从而一举从汇丰手里拿到了和记黄埔。

  这一点即便是包钰刚也不得不佩服李加诚,他或许跟各国元首的关系比李加诚要好很多,但是那是基于航运和船王给他带来的身份加持。

  事实上从大势预判上,他是不如李加诚的。

  而能看懂这些的,往往是各国外交人员最喜欢的商人,因为他们会配合这些外交人员实施很多国家战略,这远比单纯的有商业眼光的商人要好用的多。

  包钰刚一开始对李长河的支持,其实也是基于这种预期,毕竟这样的人只要判断对了趋势,那就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而飞的越高,他们的信息越多,对大势的判断也就越准确,由此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

  现如今,李长河的表现,已经佐证了包钰刚的判断。

  “你是想对会德丰下手?还是?”

  包钰刚很快摒弃了心中的杂念,而后认真的冲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说的这是大势,大势之中,肯定有很多的机会,包钰刚好奇的是,李长河打算对哪些资产下手?

  “伯父,我的胃口很大,一个会德丰,其实我并不放在眼里。”

  “我想下手的是方向是所有!”

  “股市,地产,还有那些家族抛售的资产,我都想下手!”

  李长河此刻认真的说道。

  包钰刚听到李长河的回答,表面神色没有变化,但是心里却十分震惊。

  这小子胃口这么大了嘛?

  “你要对这么多方向下手,你吃的下吗?”

  “这可不是有钱就行的,而且股市,外汇,地产,这算下来,可是要不少钱的,你那边钱够?”

  按照李长河的说法,他还要各种给大陆投资,加起来恐怕也得十多亿美元。

  这样算下来,他还能有多少钱投资港岛?

  “伯父,钱我不缺,我现在缺的是人!”

  “事实上我为了港岛这一次的变故,准备了最少二十亿美元。”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人手不足。”

  “所以我想请伯父帮忙。”

  李长河这时候认真的说道。

  “你想从九龙仓抽调人手?”

  包钰刚这时候好奇的问道。

  李长河摇摇头:“不,我说的人手不是单纯的工作人员,我说的是这一次的合作者。”

  “我想请伯父出面,拉拢一些港岛的大家族,跟我一起参与这场盛宴!”

  “比如说咱们宁波的老乡曹光彪先生那边,还有南丰纺织,包括您的好友,新鸿基的郭得胜那边,我希望您可以说通他们,一并参与这次的抄底。”

  李长河之所以拉人入伙,其实并不是他钱不够,亦或者人手不够,实际上他真正想要的,是拉一部人分摊风险。

  他要借此机会,把一部分华人富豪家族拉上他的战线,不求说对方一定跟他在一条战线上以后同进退,但是起码双方要借助一定的共同利益来捆绑一下。

  如此一来,不管是后续发展还是面对以后港英政府的这边,他可以有一部分帮手,亦或者说火力分担者。

  这也是李长河为了以后考虑,84年以后港岛的社会会步入一个新机制,那时候失去了港英政府一统天下这个旗帜之后,整个港岛的商界会进入一个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时代。

  到时候除了港岛本土的华商,还有外来的各种势力,比如说英国残留的,米国进来的,东瀛进来的,东南亚涌进来的等等各种资本和势力。

  李长河要做的,就是提前聚拢势力,成为最大的那个诸侯。

  当然,他的心底还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意图,那就是联络港岛本土的很多豪商,以谋求以后跟大陆对话的资本。

  作为后世来的灵魂,李长河很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虽然他是大陆出身,然后又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不代表着他没有危机。

  别的不说,高层隐瞒了他的身份,增加了包泽阳这个身份的独立性,可是其实也增加了源自大陆的风险。

  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些人不知道包泽阳的身份,说不定就会对李长河动心思。

  李长河的背后虽然有着参天大树,但是他不可能每次都去找大树求助,那样只会降低他的评价。

  所以李长河现在要做的,就是编织一条在港岛的大网,以包氏为核心,做一个华商利益聚合体。

  这一次的港岛风暴,就是李长河等待的机会。

  拉一批富豪家族上场,然后逐步的形成利益关系,从而稳固自身的发展。

  “你是想拉他们一并入伙?你确定这次要带上他们一起?”

  “不过说起来,如果你邀请他们一起投资,愿意参加的人,恐怕还是不少的。”

  包钰刚这时候颇为诧异的问道。

  以前他看李长河的姿态,是不太喜欢带港岛这些家族一起玩的。

  其实包钰刚人脉甚广,不少港岛的富豪家族都有提起过,想要跟包泽阳合作,只不过都被包钰刚应付过去了。

  他以为李长河是看不上这些华人家族,毕竟他现在合作的都是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这种。

  没想到这次李长河竟然主动提出来了。

  “港岛太大,光靠我一个人也吃不下,而且即便是吃下了,一家独大也没什么意思,我拉上他们一起,不但可以跟咱们捆绑在一起,还能增加我们跟港督府那边谈判的底气。”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港岛这边发展,当然也要找几个盟友了。”

  “伯父,你觉得我们邀请哪些人合适?”

  听到李长河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包钰刚则是思索了起来。

  他这个缺人,不是单纯的缺人手,而是缺盟友。

  这样的话,给他邀请的人里面就得是有分量,而且对大陆要抱有善意的。

  想了想,包钰刚开始给李长河介绍了起来。

  “曹光彪和邵逸夫就不用说了,这两个你都了解,拉上他们完全可以。”

  “合和地产的胡应湘,新鸿基的郭得胜,冯景禧,李兆基他们,也算是不错的人选,他们对大陆都是抱有善意的。”

  “尤其是胡应湘,你应该听说过,当年他可是跟李加诚一并在城楼上观看过国庆阅兵的。”

  “他们也是华人地产界的后起之秀。”

  “再一个,我觉得还有一个人也可以,就是周大福的郑裕彤。”

  “这个人胆子大,有魄力,现在也在往地产界发展,你不是想往珠宝界发展嘛,我觉得你跟他合作一下,倒也属于强强联合。”

  “其他的像南丰集团的老陈,东方航运的董家这些,我看我我不妨组个局,到时候你们一并讨论一下。”

  “他们实力稍弱一下,估计能拿出来的钱不多。”

  “还有两个人,我给提一下,你考虑合适不合适。”

  “一个就是霍家,他们跟大陆的关系你应该清楚,其实论起来,霍家应该是港岛这边地产一线的位置,可惜这些年被港英政府打压太多了,包括米国那边对他也很不满。”

  “还有一个,就是李加诚。”

  “虽然他跟你之前产生了矛盾,但是这个人能屈能伸,已经接连几次找我,想要低头求和了。”

  “我觉得你如果不想着彻底击溃他的话,那或许可以跟他缓和一下关系,毕竟他的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如今在港岛也是数得上的大企业。”

  “论声势,也就比我们包家差上一丝,冤家宜解不宜结,你觉得呢?”

  包钰刚这时候微笑着冲李长河说道。

  他跟李加诚关系其实不错,尤其是之前双方合作拿下九龙仓。

  而且两家是邻居,李加诚的别墅就在包钰刚家下面。

  老李私下里也跟包钰刚提过几次了,表示对李长河的歉意,想要双方修复一下关系。

  包钰刚也因此趁着这个机会提了出来。

  “他们两家都i不合适,霍家有自己的路线要走,我不用跟他们硬掺和在一起。”

  “至于李加诚,说实话,我不是很想跟他打交道,但是您可以转告他,只要他不来招惹我,我也不会去招惹他。”

  李长河对这个老李现在是一点好感也没有,要不是他对国家还有用,李长河绝对会找机会把他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给安排掉。

  “你不要小看李加诚,这个人做人很圆滑,他跟港岛很多家族的关系都很好。”

  “别的不说,就说会德丰的张玉良,李加诚跟他私交就很密切。”

  “如果张玉良要出售会德丰的股份,我相信李加诚绝对是他的第一选择。”

  包钰刚这时候认真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闻言笑了笑:“无所谓的,伯父,我看中的是整个港岛,一个会德丰,即便是卖给李加诚,我也不介意。”

  李长河确实不在意会德丰,因为他知道,包钰刚说的是实话!

  历史上,会德丰收购战,张玉良找的第一个买家就是李加诚,李加诚吃不下,才引荐了包钰刚。

  而李加诚吃不下的原因,就在于当时他刚刚拿下了港灯,欠下了大笔外债。

  可是现在这个时空,港灯作为置地和怡和下属的企业,早就被李长河拿在了手里,所以李加诚到时候肯定会有足够的余钱去收购会德丰。

  这也是李长河的对会德丰没什么兴趣的原因。

  等等?

  就在这时,李长河脑海中忽然间闪过了一丝记忆!

  好像,也不是没有机会啊,他记得之前在报纸上,看过一个张家的丑闻来着?

哎呦文学网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