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五章 清雪机来了,山里的路也要开出来了

  李龙看着那脚印的方向,说道:

  “很大可能就是这两天走的,去也是往那个呱呱鸡呆的地方去的。”

  “那咱们还去吗?”陶大强有些失望。

  “不去了吧?”贾卫东身体不太好,在这么厚的雪里走这么一阵子,已经有些喘了。

  “去,为啥不去?来都来了…”最先发现脚印的梁大成反倒觉得应该去一趟。

  谢运东问李龙:

  “小龙,还有多远?”

  “三四百米吧。”李龙说道,“走走就到了。”

  “那你说哩?”谢运东没表达自己的意见,反问李龙。

  “走吧,不远了,既然来了一趟,不过去心里总不得劲。”李龙也觉得有必要看看,“卫东你走慢点儿,跟着我们后面,别在前面趟雪就行。”

  “好。”贾卫东看其他人都要走,那就走吧。

  四个在走在前面,把雪趟开,他在后面走起来就容易一些。

  三次下雪综合厚度超过一米,但其实雪积起来不可能这么厚,因为雪是蓬松的,下过之后雪花会慢慢变成雪粒子,体积变小重量变大。

  所以这雪层的厚度不超过五十厘米。

  但因为上层白天被太阳晒着化了一点儿,然后晚上又冻上,结成了雪壳子,很硬,下面又变成散状的雪粒子,走起来比较麻烦。

  在快接触那一片呱呱鸡所在的区域的时候,当先的李龙放慢了速度,小声提醒着:

  “快到了,不管有没有,咱们动静小点儿。”

  这下子大家都不说话了。

  这一片是白刺、蓬灰草还有红柳、芨芨草混长的区域,因为有这些灌木、高草棵子,雪下来压不住,一团团的草散布着,能遮挡风雪。

  所以这里不光呱呱鸡喜欢停留,就是兔子等其他小动物也会过来。

  这一片区域可比刚才那片芨芨草要大多了,李龙知道没办法围过来,便小声说道:

  “到地方了,咱们散开,一字排开,慢慢往前走,能看着就抓,看不着就继续。如果实在看不着,打手电闪一下看看。”

  他自己目力强劲,不需要打手电,但其他人不一样。

  虽然这两年生活好了,其他几个人也会经常吃动物内脏,不缺维生素,视力比以前好,但那也得慢慢养着恢复。

  听李龙这么一说,其他人立刻散开,居于李龙的两边,然后把抄网举起来,随时准备扣下去。

  李龙慢慢往前走着,目光盯着前面,进了灌木丛区域,一开始啥也没有。

  往远处看也看不清楚,他就算目力再好,这黑更半夜的也看不出三五十米外去。

  但总觉得应该有。

  果然,往前走出七八米的时候,就看到一墩蓬灰草的边上,两个黑呼呼的家伙正靠着草在那里低头睡觉。

  蓬灰草这种东西长着挺像风滚草的,只要给够时间,天生能长成圈滚滚的东西,几乎不需要修剪,远远看过去就是一团青绿色圆草球。

  村里烧柴火烧蓬灰的人最喜欢弄这个东西,因为只需要把根一砍,一大丛柴火(蓬灰草原料)就到手了。

  而且这玩意儿干了后特容易烧。本地人像放羊的杨老六、马金宝,在冬天野外放羊,就喜欢把这玩意儿直接踩倒,把空隙踩没了,然后找点引火的纸之类的东西往里一塞,一点就着,火还非常的旺。

  因为这玩意儿能烧蓬灰,本地老北疆人都喜欢烧,再加上开荒,导致一年年越来越少,等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四小队周边已经看不到这种植物了。

  李龙收回思绪,拿着抄网轻轻的扣了下去。

  那两只呱呱鸡刚警省过来,准备挣扎的时候,李龙已经先一步走到跟前,伸手按住了它们,然后另一手放下抄网,从网底伸下去把两只呱呱鸡一并抓着,塞进了袋子里,然后扎好袋口,再看其他人。

  五个人每个人隔开有两三米的距离,两边的陶大强和梁大成已经看到李龙得手了,往这边看了看,然后继续往前走,步伐有点快。

  可能也发现目标了。

  李龙拿起抄网继续,没走两步,就听到旁边有动静,梁大成先得手了。

  随后最边上的贾卫东也得手了,他提着一只,还有一只飞走了。

  飞走的那只还叫着,惊走了附近好几只呱呱鸡。

  只不过这一片区域比较大,呱呱鸡散布的范围也比较广,李龙这边前面有一只呱呱鸡听到动静只是叫了一声,并没有离开自己的“窝”,然后就成了李龙的战利品。

  等五个人从这个区域里走出去的时候,李龙的袋子里已经有六只呱呱鸡了。

  “你们都怎么样?”李龙笑着问道。

  “我四只。”陶大强率先应了一声。

  “五只。”接着是梁大成。

  “四只。”谢运东的声音中正平和。

  “五只。”贾卫东的声音里带着喜悦,显然他自己都没想到逮到这么多只。

  “回吧,够了。”李龙笑了笑,“咋也能做一顿了。”

  “龙哥,你多少?”陶大强问道。

  “六只。”李龙说道,“一边三只,够炒一盘了。”

  “那不得一大盘,我发现这边的呱呱鸡可比那边的大不少哩。”谢运东笑着说。

  有了收获,贾卫东好像也不是那么累了,一起聊着往回走。

  等走回到家里,已经凌晨一点多,家里人都睡下了。

  因为逮着的呱呱鸡都是活着的,李龙便没解开袋子,放在火墙边上,想等着明天再处理。

  天还没亮的时候李强就跑过来敲窗户问李龙起来没有。

  李龙其实已经醒了,只不过懒得起而已。天短夜长,这时候已经到早上八点多快九点,李娟李强两个要早起吃饭然后上学。

  “醒了醒了,等会儿我来给你开门。”李龙应了一声,随手披上衣服,然后去开门。

  李强进门后兴冲冲的问道:

  “叔,逮上呱呱鸡没有?”

  “逮上了,那火墙边上,看到没?”李龙指了指说,“提到后院去吧,呆会儿我也过去收拾。”

  “多少只?看着不少哩?”

  “六只。”李龙说了一声,出去上厕所。

  李龙回来的时候,李强已经提着袋子到后院去了。李龙则是把被子整了整,用炉勾子把炉灰给透下来,看看炉子里还有火,便又加了些煤进去,再用煤沫子压上,这才洗漱,等洗漱完到了后院,李娟和李强两个跟着李建国已经帮着把四只呱呱鸡的毛都拔掉了。

  “中午做三只,你带回去三只。”梁月梅一边炒菜一边说道,“这晚上收获还不小哩。对了,你大哥他们下雪的时候追了些兔子,你也带回去几只。”

  李龙吃过早饭,休息了一会儿才开着吉普车回去,吉普车上多了呱呱鸡和兔子,还有大哥家里的一沓兔子皮。

  估计这些天,四小队的人短时间内是不想吃兔子肉了。

  回到大院子,李龙把呱呱鸡和兔子交给杨大姐,自己则带着明明昊昊继续去温棚那边干活。

  李龙不在的时候,家里人会给温棚里加煤,不过其他事情一般是李龙过来的时候才做。

  小白菜去掉三分之一给了贾卫东那里,剩下的还在长,李龙想着要不要再洒点籽儿,想想还是等等。现在其他的苗子长起来了,先顾它们吧。

  菜畦子里最不用照顾的就是韭菜,只要有光热,这玩意儿自己长,隔个三个月半年上一次肥就行了。

  李龙看韭菜不错,想着今天中午是吃韭菜肉饺子呢,还是吃呱呱鸡呢?

  想想还是吃呱呱鸡比较好,毕竟是新鲜的,冻上吃感觉就不一样了,毕竟这韭菜长着,过两天割也行。

  明明昊昊已经拽着韭菜叶子开始吃了起来,这时候正是胡乱吃的时候,只要能吃的,都要尝试一下。

  李龙打算在韭菜边上开出一道沟来,种点香葱。其实这时候各家闲房子里基本上都会留一捆大葱,但要吃一些凉拌菜,小香葱可比大葱有味道多了。

  中午的呱呱鸡味道非常好,顾博远连连赞叹着,说很久没吃着这么好吃的野味了。

  这几只呱呱鸡比较肥,梁月梅是把大的胖的挑了让李龙带走的。相比较野鸡的柴,这几只呱呱鸡的味道还真不错。

  之后便是孙家强孩子孙明慧的满月酒,李龙一家,包括杨大姐和韩芳都过去了。

  铁兰花做饭水平一般——主要是那几年既要给家里赚钱,又要干家务,做饭的事情基本上是给母亲打下手,没学到多少,也没想学多少。

  和孙家强结婚之后,家常饭会做,但主要的精力依然在赚钱上,所以没怎么练。

  但家常饭嘛,大家都能吃得惯,再加上回族的一些特色菜式,倒也吃的很不错。

  孙明慧胖胖的,这时候主要还是睡,偶尔拉一下尿一下才会哭两声,李龙这算头一回看小丫头,看着很可爱。

  也难怪顾晓霞当初看完后回来会想着明明昊昊结亲的事情。

  当然,说这个太早了,也不太可能。

  铁兰花比孙家强要开朗一些,出了月子,能看出来比原来胖了一些,恢复得不错。整个满月宴是以铁兰花为主,聊着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也是在说着以后的打算。

  “李老板,我们家老孙照顾了我一个月,现在我出月了,能照顾自己了,你看他啥时候上班?”铁兰花中间问了一句。

  “只要你们感觉好了,明天来都行。我的意思是如果需要的话,让老孙多照顾你几天,女人生孩子毕竟是大事,亏虚得很,多休息几天是好事。”李龙说道。

  “不用不用,我身体好的很,这一个多月吃的好睡得好,恢复得很好了。”铁兰花得了李龙的准话,脸上带着笑,看样子巴不得孙家强今天就直接上班。

  李龙笑笑没说话。

  女人这时候逞强,等老了有的罪受的。

  不过这是人家的选择,他无法干涉,也不想干涉。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吃过饭往回走的时候,顾博远问李龙两个人怎么安排。

  “简单啊,一个跟着你收东西,一个在仓库那里处理皮子和其他的东西。两个人一递一天,轮换着来。”李龙说道,“反正都拿一样的工资,那就干一样的活。”

  孙家强是老员工,梁双成是村里人,都是需要照顾的,那就一样干吧。

  主要还是这一个月,梁双成表现出了足够强的能力。脑子活,学的快,也勤快踏实,没飘。

  孙家强这边工作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勤快,李龙也给了足够的工资和奖励,不然铁兰花也不会在梁双成一到来就感觉到了威胁,月子一出就赶紧让孙家强上班。

  主要还是这份工作钱途太好了,舍不得。

  工作的事情就定了下来,接下来李龙就安稳的在家里过着。

  当然心里也急,时不时的就打电话过去问一问杜厂长清雪机的生产情况。

  而杜厂长也就设计材料上的一些问题和李龙在电话里探讨着。

  这段时间收购站里天天都能收到大量的皮子,每天保底能收到七八十张黄羊皮,十几张马鹿皮,兔子皮就不好算了,每天至少在两三百张以上。

  所以孙家强和梁双成的工作任务量还是很大的。

  十二月初,赵辉再次来到收购站,这一次他从李龙这里带走了一千多张黄羊、马鹿和狍鹿子皮,还有四十多张狼皮。光这些皮子,就给李龙留下了九万多元。

  李龙还把大量的兔子皮、羊皮卖到了县皮革厂,两项加起来,超过十万块钱,纯利也有三万多近四万块钱。

  给顾博远分了三千,孙家强和梁双成一个人额外得了一百——主要是孙家强只干了不到半个月,而梁双成来的时间也短。

  即使如此,两个人也非常的高兴了。

  十二月六号这天,杜厂长给李龙打来了电话,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两种清雪机都已经定型开始生产了。我们前几天试工了一下,效果非常好。市领导也很重视,专门组织各单位参观,然后当天就拿到了一百五十台订单。”

  “那你们生产得过来吗?”李龙有些疑惑,订单多了当然好,但如果生产不出来也麻烦啊。

  “我们把收割机和中耕机的车间都停了,所有的技术工人全都转到生产清雪机上。”杜厂长把李龙当成了自己人,这些环节也不需要保密,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还另招了五十名临时工组织装配。

  目前的生产能力,一天就是五十台。这几天我打算去石城、乌城、北庭等地方洽谈,争取在元旦前把这些地方公家单位的单子都拿下来。”

  李龙感受到了杜厂长的魄力,也明白他的心思。

  清雪机是季节性的产品,也就冬天能用。而且这玩意儿太容易被仿制,想要立下脚根,就得在别人没想到的时候直接占领市场,并且直接铺开产品。

  杜厂长显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把收割机和中耕机的车间都停了,全力生产清雪机,显然是打算这一个冬天就把附近城市的市场给占领掉。

  现在交通信息不那么发达。如果是在口里,搞出来这么一个倍受市场欢迎的东西,肯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仿制。

  但北疆这边地广人稀,大冬天人和人和交通就更少,更别说隔着一个城市了。

  所以杜厂长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攻略,这是个比较笨办法,却非常容易收效。

  这样一个点一个点的铺过去,除非有专门的人去研究这个,否则的话,仿制的可能性不大。

  毕竟目前农机厂还是以国营的为主,就算国营厂子想要仿制,想单独搞出一条生产线来,也需要层层审批,和杜厂长这样因为收割机和中耕机成了市领导心目中重要人物是不一样的。

  所以李龙给杜厂长一个大大的赞。

  “手推式清雪机因为要用汽油机,所以价格会贵一些,三百块钱一台,利润在一百块钱左右。带在小四轮拖拉机上的清雪机便宜一些,两百块钱一台,利润在七八十块钱左右,我们把利润定的比较高,”杜厂长说道,“主要是有大量的临时工需要发工资。”

  李龙对这个价格还是挺满意的。

  “既然生产出来了,那这两天我过去拉几台过来,没问题吧?”

  “行啊,你要几台?”

  “三台手推式的,两台安装在拖拉机上的。”李龙说道,“我自己的收购站要用,当然我们供销社也要用,同时也是给厂子里打个广告。别人看到了这个,到时就可以找你买了。”

  “没问题。”杜厂长笑着说,“那我等你的好消息。”

  李龙这边立刻联系县运输公司,然后带着车去了奎屯,拉回来五台清雪机。

  三台手推式的,一台自用,一台给供销社,一台让顾晓霞拿去借给教育局用。

  当然是要等下雪的时候再用。

  而他自己,东西运回来之后,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挂在小四轮拖拉机上,开着往山里而去。

  想来哈里木他们应该已经转场回来了,自己想要进山,吉普车在那么深的雪里可不容易进,不如用拖拉机先把路开出来再说。

  从县里到清水河子的路已经清出来了,清水河往山里的路只有马的印子。

  雪非常的深,也难怪哈里木他们都没下山来开拖拉机。

  这么深的雪,拖拉机开起来都很费劲的。

  李龙干脆把孟海叫上,把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一起开起来,推出一条路来!

哎呦文学网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