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九十章 客户很高兴,但市场很小

  大老陈坐在叶子板上带着李龙来到棉花地的时候,远远的就听到了王明军在那里训着一个职工:

  “你干什么吃的?这几十亩的棉花,三分之一都染了红蜘蛛,现在你才给我报?你咋不等红蜘蛛把叶子都啃完了再给我报呢?”

  李龙他们把拖拉机停在地头,走到地边上并没有进去,就远远的看着。

  红蜘蛛学名是叶螨,不过本地几十年都是这么叫的,它是一种肉眼几乎难以发现的害虫,它们会在棉花叶子的背面生活,吸食棉花叶子的汁液。

  这玩意儿能爬到其他棉花叶片上去,也能爬到人身上,随着人在棉花地里走动而传染到其他地方去。

  更恶心的是这玩意儿还能借助风力吹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棉花长到半米高,叶子已经非常茂密的时候,农户不会随便在其他人家的地里乱走,主要还是害怕害虫传播。

  但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怎么在意,经常到其他人家地里走动,或聊天,或问事情。

  等后来有农业技术推广员来农村推广信息介绍情况才清楚。

  现在地里的棉花已经有六七十公分高,非常茂盛,李龙看着这棉花的顶子已经打过,正在往四周长杈子,棉花的花已经开了,有早开的甚至开始坐桃了。

  有人过来,王明军也不好再说什么。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去管的,毕竟现在兵团种地的方式不是那种大集体方式。

  兵团连队目前是把地分给各家职工,开春的时候,上面集体把种子、化肥、薄膜什么的分给农民,播种由连队统一进行,田间管理由职工自己操作。

  浇水的时候轮着来,挨到哪块地哪块地的职工来负责浇水。等到收获的时候,小麦这些基本上是由康麦因来收的,每家收多少统一登记。

  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一般是职工自己来收,收完后交到团场或者农场的棉麻公司,那边负责登记,职工这边留条。

  所有的收获季结束之后,等到冬天,团场这边把每户职工收获的各项农作物折价的钱,去除种子化肥水费以及机耕费等各项开支发放到连队,连队再转发到职工头上。

  可能连队会截留一部份作为集体开支,也可能不截留,这个就因个体而异了。

  反正基本上到冬到快年底的时候,各职工家里才能看到现钱。至于多少,只能猜到一个大概。

  毕竟农作物的折价有个等级,不是你定多少级就多少级的。而各家的开支,自己估算也只是个大概。

  所以这其中就很容易闹矛盾,毕竟对于农民来说都是个约数,对于集体来说可能数字比较透明。

  这还相当于大锅饭,只不过有一定的劳动积极性。毕竟这里面不是农民,是职工,六十岁退休后是要拿退休工资的。

  这种种植分配方式一直持续到三十年后,兵团也进行土地改革,每个职工分五十亩地,可以种到退休。退休的时候把地交回去,开始领退休职工。

  而这种种植方式也没有完全进行。

  所以这家职工的棉花最后收获多少,关系到他自己的利益,王明军完全可以不管的。

  但一来王明军习惯了多管事,毕竟是连长,有责任感。二来这种棉花的地块子都连着,一家有红蜘蛛,如果不及时控制的话,很快就会波及到其他地块。

  一旦染上红蜘蛛,棉花叶子的叶绿素被破坏,植株就会变弱,花蕾脱落结不上桃子,那就没有棉花,自然减产。

  “你咋过来了?”王明军走出地头,拍了拍身上的灰,和李龙握了握手,“你这拖拉机后面带的啥?”

  “打药罐。”李龙已经看到那个被王明军训的职工走出了地,提起地头的喷雾器,看样子是打算打药的。

  不光是他,陆续来了好几个人,有骑自行车的,有牵马车的,共同点都是带着喷雾器,显然目的都是一样的。

  李龙心说这不巧了嘛。

  其实也不是巧。这么大的连队,种这么多亩棉花,在这个阶段几乎每天都有人打药,不是这家就是那家,不是打红蜘蛛就是打棉铃虫或者蚜虫。

  主要是棉花太容易生虫子了,而且因为生长的密集,也太容易传染。

  不打不行啊。

  “药罐?打药的?”王明军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过来给我的?”

  “嗯,才生产出来,现在正在测试,知道你们这里种棉花,就拉过来了。正好,要不要试一试?”

  “这个…”一听说测试,王明军就有点犹豫了。

  这玩意儿可不像科学家搞实验。农作物遭虫灾,争分夺秒的,实在是实验不起。

  如果打药的效果不好,错过了最佳时机,那损失肯定不小。

  他李龙损失得起,职工损失不起啊。

  “咋?不相信我?”李龙笑了,“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李龙扯着王明军到了药罐跟前——其实叫天山牌打药机,有品牌有名字的,李龙只是习惯了叫药罐。

  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就目前而言,算是全国最高的那一等,本身大家种地也都想着能轻省一些,有机械用着多好!

  “看,把拖拉机开到地里,这杆子一展开,同时能打三趟到四趟棉花。”李龙先到后面,把绑着软管的三折迭架子展开,让大家看着上面的喷头:

  “这个是活的,可以调节,棉花高了就往上调,棉花低了就往下调。薄膜宽了就往两边调,薄膜窄了就往中间调。”

  一趟棉花是两行,就是一道薄膜种两行棉花,叫一趟。

  李龙说宽和窄是习惯性的说法,现在只用窄膜,但过几年后,那种一趟四行的宽膜就出来了。至于机采棉的薄膜,暂时不做讨论。

  这些人种了棉花的,一看一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纷纷点头。

  没人会去问拖拉机和药罐的轮子会不会压到棉花这种问题。播种的时候,这薄膜就是小四轮拖拉机给拉着铺的,所以小四轮刚好可以卡在薄膜两边不伤棉花。

  而药罐的轮距也是跟着小四轮的,自然是同理。

  至于棉花长高了,小四轮过去会不会压着,毕竟小四轮下面只有四五十公分的高度。

  这个必然是会伤着,但不会把棉花顶子折断。活着的植物是有一定韧性的,棉花如此,小四轮过去,最多能带走一些长的不怎么结实的叶子。

  不需要把棉花想的太柔弱,虽然有许多虫子来侵害,但实际上能在广阔天地里生长如此茂密的植物,本身就不柔弱。

  “看这些喷头,上下都有,”李龙继续介绍着,“拖拉机上的气泵一启动,这些喷头就能喷出药水来,打红蜘蛛,你们要怕浪费药水,直接把上面往下喷的喷头关掉就行。当然如果你们想都打,那都开着也没问题。”

  “这就是个大号的喷雾器嘛。”有人笑着说,“看着还怪得劲哩。”

  “一次喷三到四趟,俺家这块地,两个来回就打完了!”

  “那是,可比人背着强太多了!”

  “那你们谁先来试试?”王明军看完后就了解了,感觉还是挺靠谱的。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你看看我看看你,都有点迟疑。

  毕竟这玩意儿一听就能听出来,拿来是测试的,效果怎么样,两说。

  不过很快就有人开了口:

  “先到俺家地里打一遍看看吧.”这是就是这一片的地主,被王明军训的那个人。

  这人比王明军大,看着有四十岁了,李龙也没听出来是鲁地还是豫地的口音,有点像。

  “行吧,那就直接配药,小龙,我带你去装水,你们几个不是要看嘛,过来帮着往里面灌水。”

  “地里全打还是就打红蜘蛛一片?”李龙问道,“打多少亩的?这灌水的时候还要看量呢。”

  “简单,肯定是全打啊!他都在地里跑好几趟了,那不全打干撒呢?”王明军直接就拍了板,“打。红蜘蛛打完两三天就能看到效果,你们带着喷雾器打你们的,当然要想用拖拉机打,那就轮着来。”

  这时候打药没那么多讲究,地头附近不远就有机井,这时候正抽水浇地,大家跟着过去,有水桶的直接用水桶提。

  李龙的设计里,打药机带着一根抽水管,李龙把抽水管一头塞到水井出水口,另一头导到药罐进水口,水很快就满了,取出管子,把盖子拧紧,拉着就回来了。

  这时候打红蜘蛛还比较容易,虫子没那么大的抗药性,普通的除螨杀虫剂就能杀死,不需要非要用毒性很大的三九一一。

  普通老百姓对三九一一的毒性认知还是很强的,或者说对这玩意儿有执念。虽然时不时的会听到有人打三九一一,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被熏死了,但只要能买到,还是会打的。

  当然后来就被禁了,太毒了。

  到地头把药配好之后,剩下的就是打药了。

  谁来开机子?

  李龙当仁不让,毕竟这玩意儿是他设计的,也不是没开过。

  拖拉机先开进地里,进去后李龙就停下来,开始和地主一起商量着调节打药机的喷头和压力。

  每个喷头都可以调,户主直接把喷药量开到最大,李龙也没管,反正人家的地人家的药,自己是过来做测试的。

  这药罐子除了罐的大小和记忆中不一样,其他都差不多,所以他开着算是得心应手。

  拖拉机开动,其他人都死死盯着那些个喷头,然后就看到喷头一下子呲出水来,水压很大,把叶片喷的都不停的晃。

  “不错不错,上下都能喷,叶子背面也能喷上了。”大老陈眼力不错,一下子就看到那喷头喷出来的药水因为压力太大形成了药雾,直接就将叶片覆盖起来。

  上下都覆盖上,那红蜘蛛显然就难逃了。

  户主也挺激动,不过他还是有点不放心,跟着想要往里走着看看。

  王明军没拦着他,这样过去裤子肯定就湿了,但既然要看药效,那就看吧。

  药水味儿很刺鼻,但没人戴口罩做防护措施,习惯了,戴了反而会被说矫情。

  好在有风,西北风,直接把喷起来的药雾冲得远远的。

  李龙开的很稳,不快不慢,前后轮正好压在薄膜的空隙中间,不伤着棉花。

  这一片其实红蜘蛛并没有传染过来,但为防万一,所以打药的范围要扩大。地主跟在拖拉机后面,不时翻看着那些棉花叶子,时不时的还能看到落在叶子上已经被药水浸泡着的其他昆虫。

  从这个时候起,李龙就决定不吃这边的蜂蜜了。

  因为棉花一年要打许多次药,无论是红蜘蛛、蚜虫还是棉铃虫,不打药就压不下去。虽然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也说最好能生物防虫,用天敌来防。

  但这些天敌也怕农药啊,你这边不打,其他地里打了,那害虫岂不是跑到你地里来了?天敌活动范围大,到其他地方吃了死害虫,那也就死掉了。

  流动养蜂的经常会到这边来,主要是这边油葵、棉花大面积种植,蜂蜜更容易采到花粉花蜜。

  但李龙担心那里面农药太多,所以根本不吃那些蜂蜜,要么去伊犁买,要么到南山里买。

  毕竟有大片草原的地方,至少那时候当场买到的蜂蜜不会造假,在大片山花开的时候,也不需要给蜜蜂喂糖。

  一个来回过去,被红蜘蛛染过的地方大部分都打药了,为了保证把虫子杀绝,拖拉机又来了两个来回,不光把全部的地覆盖掉,还把红蜘蛛传染的地方打了两遍。

  背着喷雾器给地里打药,打两遍都是很正常的,怕覆盖不到。

  “其实一遍就差不多了。”地主乐呵呵的说道,“我从头看到尾,叶片上药水几乎都能打到。这喷头的压力大得很,比喷雾器大多了,直接把叶片吹开,里面的叶片下面都能打着呢。”

  其实压力最大的是那种再过几年发明出来的,人工背着的,但有汽油发动机的喷雾器,喷头是个粗管子,加了汽油之后,喷出来的药雾非常的浓郁而且范围也大。

  就是太重了,本身背着一个十几二十公斤的人工喷雾器就够艰难的了,这玩意还加装一个汽油发动机,加装药水后得有二三十公斤,打一片地来回走好几公里,谁受得了?

  所以短暂的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掉了。

  有地主这么现身说法,其他几家也不背了,反正眼下有这机会,何必要自己受累呢?

  况且连长就在这里,明显这打药机是不收钱的,用的是连长的人情,不用白不用!

  因此除了一家有些犹豫,坚持要自己背着喷雾器打药之外,其他几家都改了口,要用李龙的打药机来打。

  “李龙同志,来来来,我来打。”王明军作为李建国曾经的搭档,是把李龙当弟弟的,怎么可能让他一个人一直在这里打药,他把李龙撵了下来,说道:

  “你给我说怎么操作,这玩意儿是不是跟开中耕机一样?”

  李龙就给他说了一下怎么操作,其实很简单,主要的操作都在药罐那里,拖拉机那边只需要开动,启动气泵就行了。

  王明军很快就能上手操作了,开了十几米看着后面喷的药,大笑着说道:

  “嘿,真先进!有这玩意儿,连队打药可就省事多了!”

  但凡种过棉花的都知道大热天背喷雾器的难处。现在有了这玩意儿,原来需要半天才能打完的药,大半个小时就打完了,而且直接没了被药给熏中毒的风险,可以说一举数得。

  大老陈早早的就回去了,他是骑着王明军的自行车回去的,回到连部正好看到指导员郑向阳开会回来。

  “连长还没回来?”郑向阳问道。

  “没有。李龙过来了,开来了一个新的打药机,连长正看着他给打药呢。”

  “打药机?”郑向阳有些意外,“啥打药机?”

  “就是拖拉机带着能打药的。一罐子药能打几十亩地,可比背着喷雾器强多了。”

  “还有这个?”郑向阳愣了一下,笑了,“这下子棉花防虫可就好办了。这个李龙啊,厉害!对了,你咋回来了?”

  “这不马上开饭了嘛,咋说人家来了,我得好好准备一下啊。”

  “对对对,宰个鸡,我记得那个谁家昨天有宰的羊肉,我去买一些回来…”

  “我去我去,买羊肉还是得我去。”大老陈笑着说道,“宰鸡的事情我交给小王就行了。指导员你忙你的,后厨就交给我了。”

  郑向阳笑笑没说什么,走到了连部门口,向着棉花地的方向望了过去。

  那边隐约传来了拖拉机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很快就看到王明军开着拖拉机,李龙坐在页子板上。两个人一边往这边开一边大声喊着说话——没办法,小四轮拖拉机发动机的声音挺大,迎面风也挺大,不喊着说,听不清楚。

  棉花已经逐渐成为兵团农业的重要产业,所以为棉花除去害虫对连队至关重要,这一点郑向阳也是明白的。

  所以当李龙下了拖拉机的时候,郑向阳一脸笑容的伸出双手来:

  “感谢你啊李龙同志,你这是给我们雪中送炭来了!”

  听了这话,李龙也很开心,就冲这个态度,这趟就来对了!

  请:m.llskw.org

哎呦文学网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