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事儿,石城老街把史家大院修好了。史家大院是原清末绥来县县长史秉义住的院子,1899年修建。那时候石城还归绥来县(也就是玛县)管着。史家大院就位于此地——不过说实话,我也是才知道,以前真不知道老街还有这古迹。
贾天龙终于在四月底之前来到了玛县。
这回是他一个人来的,到李龙这里,李龙问他媳妇孩子呢,贾天龙笑着说,他儿子比较娇贵,现在还不敢带出来。
李龙把早就准备好的一对黄金小手镯拿出来送给贾天龙,说这是给孩子的礼物。
“还有,这一个玉镯,是给你家我那侄女的,你收着。”李龙又拿出来一个东西对贾天龙说道,“两人都有,好事成双。”
“也就是你,你们家送东西是给我们两个孩子都有的。”贾天龙也没客气,把东西小心翼翼的收进包里,感慨的说道:“我孩子生下来,满月、百天,别人送东西都是给我儿子,我女儿就没有。
咋说呢,其实经常跑北疆这边,我的见识也在涨,孩子嘛,娃子丫头都一样。我家这女儿生下来就聪明,也懂事。所以呢,我也喜欢。我就觉得吧,虽然你比我年纪小,但做事这方面,比我强!”
李龙笑笑,好歹两世为人,加上北疆,或者说至少玛县,四队这边,男女平等这方面在这个时候比国内绝大多数地方都要强。
“这趟过来除了要买贝母等药材,我还想从你这里再买一些羚羊角回去。”聊完家常,贾天龙喝了口水说道:
“现在羚羊角的价格涨起来了,不少人都知道以后羚羊角会收紧口子,有人囤货,有药厂急需,所以现在一公斤三百多块钱了。”
李龙心说这也没涨多少啊?
“我觉得价格还差得远。”李龙摇头,“你这么急着要吗?”
“有个老客户,关系不错,那边急缺,我欠过人家人情的。”贾天龙实话实说。
“五百对吧。”李龙心说那就先抛一点儿,但大头自己肯定还要存着。
“也行,够我应付过去了。”贾天龙也不是非常要很多,只要能应付过去就行。
现在羚羊角是紧缺货,他这里有,而且五百对不少了,已经可以把那个人情还了,还有得赚。
“因为是我求你的,所以这个钱我就不赚了。一公斤三百五十块钱,五百对的话,差不多也就是四百多公斤。总价也就是十五六万的样子。”贾天龙记下来,“我给你转账吧。以前总喜欢带现钱,觉得那玩意看着爽,现在觉得还是转账方便。”
“行。”李龙自然是无可无不可的。
“贝母你这里有多少了?我昨天去的老陈那里,他收了有差不多三百公斤干货。老陈和你一样,把贝母搞得很干净,让我想压点价都不行。”贾天龙和陈红军更早认识,也是熟得很。
“我这里?我这里有一吨五。”李龙笑笑说,“我老丈人去伊犁那边了,也开了一家收购站。才开张就收了好几百公斤。这十来天我这里收了有一吨多干货。所以…”
林业队那边的贝母应该有不少,李龙还没去收。眼下收到的都是二道贩子和那些采药人自己带下来的。
“不少了不少了。”贾天龙笑着说道:“今年的贝母价格没怎么动,主要是口里有人已经人工种植,面积还不小。”
李龙倒没觉得有啥。药材这玩意儿,天然的如果放任去挖,肯定是越挖越少。所以想要达到需求量,那就只能人工种植。
天山雪莲还一直有人培育着要人工种植呢。
“那特级两百,精品一百五?”李龙想起来原来贾天龙报的价格。
“略高一点儿,特级,就是大颗粒货,特别干净的那种,一公斤两百二。精品一级货,一公斤一百七吧。涨了点儿,但不多。”
“那行,我这里一吨半的货,特级有个一百多公斤,剩下的基本上能占到精品一级。”李龙说道。
又是差不多近三十万入账。
当然现在收购站对贝母的收购价也在提高,不然的话采药人也会去其他地方出售。毕竟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相比以前,因此这些人为了多赚几块十几块几十块钱,舍得那几块钱车票多跑跑。
本地的二道贩子多数会在李龙这里,采药人就不一定了。
“对了老贾,我上次问你驴皮的事情,你说五十块钱?”李龙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现在老马号那里已经收了三十多头驴了,大小都有。
不过他担心量太少,贾天龙不一定接手。
如果贾天龙真收的话,李龙就皮和肉两方面都做。如果他不收,那皮子就卖给皮革厂了——赵辉那里不收这个驴皮,利润太低。
“收啊,多少都收。咱们谁跟谁?
不过我主收不是这边,河北那边才是主产区。”贾天龙问道,“你能搞到多少?咱们这关系,一张起收,怎么样?够哥们意思吧?”
“够,肯定够。”李龙笑着说,“至于多少我现在还不敢说,玛县农村买小四轮拖拉机的越来越多,原来农民家养的驴子都没啥用了,我就想着收回来。
这边虽然没驴肉馆子,不过驴肉还是挺好吃的。”
“嘿,你说的没错。”贾天龙也是个吃家,他笑着说道,“驴肉是真好吃…驴皮我收,不过说实话,这玩意儿那边量大,所以也不会多贵。”
“总比没人要强。”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明白了。”贾天龙笑着说道,“上次电话里说了嘛,一张五十,看大小,大的贵点儿,小的便宜点儿。”
其实毛驴这种畜力,南疆比北疆要多的多,而且使用的年限也长得多。
玛县的毛驴在未来十年内,基本上就没有再作为畜力使用了,但在南疆,未来三十年还有人在用。
当然等到二十年代的时候,南疆的驴基本上也就用皮和肉了。
贾天龙这趟来的也挺匆忙,把货一走,拉上就匆匆离开,他还有几个关系户,要把东西一并收好,一车皮拉走。
等下趟过来,差不多就在五月中上旬了。
现在收购站这边李青侠已经能够独挡一面了,五月二号,刘高楼带着车队再次回来,这趟他不仅给李龙带来了上次白的五万美元,还带来了长长的车队。
“这回我还是要把白和水泥一起拉回去。”刘高楼说道,“为了这件事情,我专门跑到城大世界,找了伊犁那边的运输公司,又让吴永波联系,找到足够的卡车。”
因为有足够的卡车,这一回刘高楼给李龙拉来了七台车,三千对羚羊角,还有两千张皮子。
春皮。
“没办法,那边的灾害越来越严重,现在真的有不少人吃不饱饭了。虽然开春打野生动物一直是不被默许的,但眼下也顾不得了。”刘高楼说道。
“也是,民以食为天嘛。”李龙能理解。
“其实如果我带来的这些车都拉粮食过去,哪怕是玉米这样的粗粮,赚的可能会更多。”刘高楼感慨着。
“那不可能。”李龙摇头,“不可能让你运过去的。”
“是啊,我二叔也是这么说的。”刘高楼点点头,“白能运过去已经是特殊关照了,粮食是不可能的。”
李龙没再说话。
七台车里有四台嘎斯车,这回不用愁了。剩下的三台是两台伏尔加和一台拉达。
“车况都不错,价格也便宜。你根本想像不到,为了能买到足够的食物,有些人已经开始步行了。汽油虽然便宜,但是吃饭更重要。”刘高楼讲着从二叔那里听来的事情。
“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李龙摇了摇头。
其实是真没到。或者说,因为那边土地面积足够大,野生动物足够多,真要饿得不行了,如果是汉人,去外面打猎也饿不死。
扯远了,李龙想不了那么远。
这趟刘高楼打算多呆两天,来回奔波也挺累的,加上趟过来的时候他开了一半的车,所以想着好好休息一下。
如果不是带着这么多的车,他都想去乌城转一转,可惜。
“下回吧,下回不拉这么多东西,你有车,想转哪里不就是随便的事情吗?”李龙说道。
他说的是实话。现在大部分出名的地方,虽然没有柏油路,但砂石路还是有的。汽车哪怕开不到跟前,但差不多距离都是能到的。
所以开着伏尔加过来的刘高楼,想去哪里是非常自由的。
“行吧,休息两天,下趟…下趟也不行,下趟得把剩下的一百吨水泥拉走。再下趟过来的时候,我就多留两天,转转玩玩。”
李龙也挺开心。这一回刘高楼过来,光给他的美元,哪怕去掉厂需要的和扣除汽车的,还能剩下十万。
这十万放两年后,可做的事情就多了去了。想要的话,弄几辆坦克都不是问题!
当然,李龙也不要那玩意儿。
弄那玩意儿还不如多弄几台大马力呢。当然这玩意儿暂时就算弄回来,也没客户。
和刘高楼算清账目,李龙带着他们去钟国强那里吃了饭。这回这么多人,钟国强也在,笑的嘴都咧到耳根了。他亲自招待,开了包厢还给送了几瓶啤酒——卡车都留在了收购站,所以这些司机是能喝酒的。
就是开着车他们也会喝,这时候对酒驾真没啥约束力,只不过李龙和刘高楼都知道轻重。
把他们招待好,李龙回了大院。那些羚羊角上,大部分还有血迹,说明是才宰杀不久的。
说明什么?说明那边是真的缺粮了。
李龙倒是不在意,他不是大善人,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这玩意儿社会发展简史里讲着呢。
对了,这时候小学初中生上的课里,没有后世经常被人误会的道法,有一门社会发展简史,就是网上经常被人传说着说的屠龙之术——这玩意儿可不是讲历史的。
送走刘高楼他们,李龙接下来就经常往四队跑。
主要是长起来了,他也很关注。而收购站这边老爹李青侠能够独挡一面,他自然也就不用太关注了。
“嘿,真没想到,一万多棵枸杞苗子,竟然有七成都活下来了。”李龙看着面前一大片有点郁郁葱葱感觉的枸杞苗,有些感慨。
当初买这玩意儿还只是灵光一现,隐约记得上一世有人开垦盐碱地,买了苗子种下去,那时候他们种这玩意儿大概率是套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偿款的。
所以种下去后,补偿款到手,然后就没下文了。绝大多数的枸杞苗因为无人照料,没水没肥的,死掉了。
但还有一成的苗子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顽强的活了下来,然后当年还结果了——当初那些人为了搞补偿款,买的是大苗,不然也说不过去。
而眼前这一大片盐碱地,或者说这时候至少看起来已经不那么盐碱化了。
“浇了三次水。”李俊峰在边上解释着,“上了一次肥,大水冲的,表面的盐碱都给冲掉了,看着这枸杞子长的,还真怪抗盐碱哩。”
苗子长得非常好,至少现在看来,今年吃上新鲜的枸杞子是没问题的。
盐碱地里长出来的枸杞子会更甜,李龙还挺期待。
枸杞地边上不远处就有一块田。
长势不错,已经看着有近三十公分高,叶子也有七八十来片,隐隐能把薄膜的颜色给盖掉。
李龙扫了一眼,看着地头被铲掉堆成堆的骆驼刺和黄柴,再看看地里的,几乎看不到杂草,以及才中耕过不久的印子,赞许的点点头:
“你们这活干得勤快啊!”
“嘿,小龙叔你可别说。你说了比去年涨工钱,那大家伙还不好好干?”
李龙心说这还真是实在话。青壮们本来过来就是赚钱的,自己厚待他们,那他们自然也就卖力了。
要说的话,这一百亩的利润其实不算高,除去各项成本之后,剩下的再把这些人的工钱支付掉,还能剩下的,真就不如种打瓜或者油葵了。
但事情不是这么算的。现在种的大都是盐碱地,种本身就是改造土地的一部分。另外就是这些青壮来这里干活可不只是种。
李家种的地可不少,除了粮食里的小麦玉米,油料里的油葵外,还管着这么多的枸杞子地。
就算这些枸杞子今年结的不多,这么大地块在这里放着那也不少了。他问过贾天龙,现在枸杞子一公斤干货差不多在五块钱,能收不少!
再加上到时开大马力拖拉机犁地赚钱、开小四轮收割机割麦赚钱,就光这两项就能把工钱覆盖掉还有的多。
李龙没多说话,他进地里看了看,发现叶片长得挺好,不缺肥也没长虫。
多走走,发现在地里补种的西瓜已经长藤了,便把藤给顺了一下,让在薄膜上长,不然中耕的时候容易断。
李家种的一百亩分好几个地块,他正忙活着的时候,许成军开车过来找他。
“有人在小海子电鱼,让杨老六给逮住了,打了一顿,现在送派出所去了。”许成军说道,“小海子是你承包的,咱们得一趟。”
电鱼?
“走。”李龙觉得如果有人在小海子里下网,他都不会去管。反正那地方他承包下来,主要的想法是弥补上一世的遗憾。
现在就挺好的。
但电鱼,这玩意儿不能忍啊!
两台汽车一前一后开到乡派出所,李龙刚下车就听到有人在那里辩解着:
“那是个野水库,里面是野鱼!我就电一下鱼,也没伤人也没害人,这个老家伙就把我打一顿,我现在感觉都不能走路了…”
“去你妈的野水库,那水库是我们队里人承包的,再说了就算没人承包,那也是我们队的水库,你是哪跑过来的?”杨老六虽然年纪大了,但声音宏亮。
这几年在老马号里,伙食那是相当的不错,杨老六身体养的非常好,底子恢复了,正和那个人对喷着。
李龙和许成军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两个人坐在两边,有两个警察正在桌子前记录着。
李龙看了一眼那个人,忍不住笑了。
那人此刻的形象,绝对对得起“鼻青脸肿”这个词,此刻他正找警察“申冤”。
李龙和许成军进来,许成军认识这里的民警,他立刻拿着早就准备好的材料给对方:
“水库的确是已经被承包的…”
“那也不能随便打人…”有小年轻民警觉得这打得有些过了。
虽然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壮被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打了,但打人就是打人。
“这位老人家是帮着我放羊的。”李龙这时候必须站出来,“他肯定是因为这人在这个时候电鱼而气愤。
‘不食三春鲫不打三春鸟’,这时候正是鲫鱼下籽的时候,电鱼是把大鱼电昏了,但是能直接把小鱼给电死光掉,这损失可不小!
一公斤鲫鱼现在市场价一块八,就他电这么一下子,这水库会有多少损失…”
一说到这上面,民警表情就变得凝重了。
普通的电鱼没啥,但说到损失,说到鱼苗子,那就不一样了!
李龙看着那个人,想想杨老六的身份,心说该你倒霉吧!
就拿你开刀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