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零七章 生老病死

  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

  江成在年轻的时候想的很开,能动弹能折腾的时候,好好享受一切。这老了步履蹒跚,吃饭和上个厕所都费劲的时候,宁愿六十岁就噶了。

  但真正到了虚岁都五十五的时候,观念早就变了。有时候也挺理解那些年纪大很怕死的人,生大病了,哪怕是拖累整个家庭,也希望能有一线希望。

  谁都不想面对生老病死,哪怕不是自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不希望他们去世。但是江成都五十五了,父母的年龄就更不用说了。

  江成不是家里的老大,就算他爹娘那边生小孩生的早,生他的时候都二十岁了。如今爹娘都七十五以上上了,这在农村已经算是高寿的了。

  这躲过了零二年到零三年的非典,没躲过大限将至。先是在零四年的年初,江成的爹江长河生病去医院,住了几天院不见好转,江昭昭特意安排专车还直送四九城的大医院。

  但也就是在大医院多吊了几天命,人就没了。属于某部位衰竭,年龄这样大,现在国内医疗水平有限,这样大年龄的人换器官都来不及了。

  主要还是平时没有防患意识,平时到大医院做做检查,发现某部位不行了,提前找匹配的器官,不是没有机会多活一些年。

  也是在同一年,周灵莹的父亲也去世了。别看周灵莹比江成小四岁,可她上面有两个哥哥,加上结婚成家的年龄也不一定都是那么年轻的。所以她父母的年龄比江成的父母其实还要大那么两三岁。

  不过周灵莹的父亲走的安详,在某天中午还胃口大开能吃能喝的。吃过饭后,莫名其妙的在外面转了一圈,跟一些好友聊了聊天,回来躺在床上休息,就再也没有起来了。

  江长河走后,江成带着赵玉霞也去了大医院做了一下检查,她现在也是经常生病。这一检测也不乐观,身体有很多小毛病。

  医院的医生是建议住院调养比较好,但赵玉霞在城里医院住了一阵子就待不住了,说跟坐牢似的的,非要回农村。

  但零五年,周灵莹的母亲也跟着走了。江成的母亲赵玉霞是熬到了阳历零六年,但实际上是在农历还没过年的时候,天冷的冬天去世的。

  长辈相续去世,江成和周灵莹还有沈莉郑可她们都开始重视养生了,并且每一年都会做一次体检。

  这几年子女基本上都相续结婚,有了子女。家族是在壮大,而资产的争斗也开始激烈起来。

  江成就两个儿子,一个江平一个江安。如果按照传统的家族模式,女儿嫁人了,家族企业的股份就要让出来,但可以拿股份分红的。

  毕竟江氏集团的是带姓氏的,如果外姓人占的股份比江氏还要多,这江氏集团就是一个笑话了。

  这说实在的,江成的几个女儿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认为江家的产业,起码大部分是留给江平这个弟弟的。

  不是说江昭昭和江盼盼等人不能有江氏集团的股份,但大头肯定是江平的。而且江平进入集团后,大家都是默认以培养他为主。

  江成的那些女婿其实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身为女婿,沾了老丈人家的光,谁不是少奋斗一二十年。甚至对于江念念的丈夫来说,直接到达巅峰,自己努力的话一辈子可能都没有这样多财富。

  但一个大家庭变成许多个小家庭,身为父母的,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子女考虑呀。如果集团不能给外姓子孙一个好的交代,有人就有私心借着集团的资源在外面私下单干了。

  这江氏集团看上去欣欣向荣,其实内部已经不是一条心了。

  江平自身并不优秀,如果不是江昭昭和江盼盼等人拥护,根本坐不上江氏集团副总裁的职位。

  说到优秀,其实江安倒是有些能力,他是在香江知名私立大学毕业后,虽然没去深造。但出国游历了几年,涨了见识,也结交了一些朋友。

  加上自身从小到大也是生长在富贵之家,在香江这个资本主义的地方,他耳濡目染的情况下眼见都要比江平强。

  如果江安是周灵莹所出,在江氏集团哪有江平什么事。甚至江昭昭这个女总裁也得早点退位让江安来当这个总裁。

  但江安就是命好,不但是正室周灵莹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在集团里又有五个姐妹帮衬。江安能在集团里有百分之十几的股份已经很不错了。

  江平比江安的股份也就高五个点,其他人都有一定的股份。

  这些股份都是江成在这些年陆陆续续送出去的,要知道最初的时候,所有资产都是江成百分百独资的,江成要不点头,就算集团做的再大,也都是帮江成打工而已。

  而江成其实一开始就想把股份全部分出去的,他又不要这个所谓的江氏集团。只是子女们觉得股份放在江成这里,才比较公平。

  这些年给谁多少股份,其实也是集团内部江昭昭她们自己商定的,凭借大家的能力来的。

  但毕竟这个江山最初是江成打下来的,所以大家会给江成保留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集团的百分之八十股份都已经被瓜分掉了,大家如今业务做的好,也就是在分红上面会得到照顾。

  要想再获得集团的股份,大家就得盯上江成手上这百分之二十了。

  所以就出现了下面的子女会尽量让江成的孙子孙女和外孙之类的来讨好这个爷爷,这第二代拼的差不多了,谁有多少能力大家都清楚。

  到了第三代,大家都开始重视教育了,自身优秀在集团才能获得权力。

  江氏集团再也不会像刚建立之初,江成的这些子女一进入集团就会安排重要的岗位和部门。从非典之后,江氏也开始注重高端人才了,家族式集团可以,但家族式管理不行。

  像江成那样任人唯亲,自己的亲人随意安排已经不行了。公司小的时候,业务也单一,江成那样弄是可以的。

  但变成了大公司,大集团,大家的能力不足就体现出来了。

  比如江成的侄女江娟的同学刘丽,一个中专毕业的学历,以前在‘江东来’深圳这边的总公司,竟然担任的是财务主管。

  就算以前刘丽在香江重点培养过一年,但现在是什么时代,以前都是账本记账,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电脑时代了,什么都是文档和报表了。

  刘丽那个年代的会计,如果她不是去香江培养了一年,在国内很多单位都还在用算盘呢。那时候的小学数学,就有教大家如何用算盘的。现在连小学课本上都不教大家用算盘了。

  刘丽最初回国内,就学香江用计算机取代了算盘。但现在不会用电脑,不会做各种电脑报表,财务部就算是一个会计都不是那么好当的。

  所以刘丽现在只是在下面的一个公司当财务主管,而不是集团的财务人员。

  因此从江家第三代开始,哪怕是外姓外孙和外孙女,要是自身不优秀,进集团总部都难。而唯一的捷径就是在江成这里,能讨好这个爷爷或者说是外公,获得股份,比什么都强。

  而所谓的隔代亲,江成也算是明白了,他对子女一直是亲的,并没有说会对第三代比江昭昭她们小时候就更亲。

  只不过年龄大了,很多东西折腾不动了,到了年龄的人更喜欢享受天伦之乐。有孙子辈的人陪着,会更开心。

  年轻的时候忙事业忙梦想,有追求,大家的精力无法全部放在子女上面。年龄大了,有精力都弄子孙,所以就显得隔代亲。

  江成现在很少去香江了,在国内搞了几个私人动物园。这搞动物园可不简单,虽然说有钱就能搞,但又并不是简单的有钱就能搞的。

  首先跟开药店一样,得有坐镇的医师资格证。动物园也是一样,没有开之前,你得先招饲养的技术人员,得有证的那种。

  然后你场地得先弄好,而不是你先申请的动物园证下来再去弄场地。这样一来,很容易出现投入大笔费用万一审核不过关就打水漂了的情况。

  还要有资金证明,不能你开个动物园没有什么收入,没钱买喂养的饲料,动物都饿死了。另外还要有专门的兽医,专业的饲养团队。

  也就是说,你在申请办理私人动物园的时候,就得先有一家动物园和人员团队以及饲养的设备。

  这一但没审核过,成本很大。前期投入太多,又不是暴利行业,所以很少有人涉及这行业。

  不过江成无所谓这些投入,他也不指望动物园依靠门票挣钱。

  江成是直接开了四家动物园,投入少的都是数千万,在沪城和深圳因为挑选的地段好,直接投入上亿。

  然后四家动物园的门票低廉的很,昌城这边的只要十块钱就可以去看各种动物了。

  沪城和深圳那边,平时也就十五块,周末和节假日涨到二十。反正就是一家几口人花一百块就可以逛动物园了。

  而且每个动物园都引进了老虎和豹子这类动物。然后搞了投喂活动,一只新鲜的鸡,投喂动物只要花八块钱购买。

  这门票收入再火爆,加上投喂活动挣一点钱,就算动物园一些地方有卖零售饮料挣游客钱的。要收回投入的成本真的很难,也就是私人动物园只要动物饲养的好,一些珍贵的动物繁殖的多,有国家方面的补助。

  可就算如此,开动物园的投入和回报真的有点不适合投资。

  江成开的动物园才半年,动物员的内部管理人员就跟江成反应了,这给动物投喂的活动有点过头了,不能这样下去了。

  江成搞的动物园动物种类多,环境好,门票低,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当地人。这人流量大,动物园把本来要喂养给动物吃的东西来卖给游客投喂挣钱,本来也没有什么。这种智商税是明着挣的,人家游客就喜欢体验一下喂养的感觉。

  但是人流量太大了,哪怕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购买食物进行动物喂养,动物园里的动物都喂的肥肥胖胖的。

  这动物跟人一样,太肥胖了也是会得各种病的,老虎年龄要是大一些,太肥胖了也会三高。然后寿命减少。

  而江成要的就是这个,他要的虎骨酒就等虎骨下酒缸呢。至于有些东西,江成也不想说,就算动物园是江成开的,动物都是登记在册的,有些动物就算没了,某些部位不一定轮的到江成。

  就跟网上网友说的,真要有长生不老的药,哪怕有一百颗,可能也轮不到老马去买。

  也就江成老实,自己真正的投资数亿去开动物园。实际上有些人有是办法弄这些禁止的东西。

  比如皖省的某一个地方,搞了一个动物园,一开始就出现经济纠纷。然后一些动物没人打理,关在狭小的空间里。

  死了二十多只老虎,两只非洲狮,三头长颈鹿什么的。

  这为什么一开始经营就出现问题,关键是人家一开始就搞了那么多老虎。又为什么死的最多的就是老虎,其他的就跟陪葬一样。

  难道私人搞的动物园,野生保护动物想它怎么死就怎么死嘛。

  没有钱和权,很多事情大家都是看不到的。

  反正江成早年收集的一些药材,加上现在的一些东西,补品他是不缺了。他现在就是在国内陪孙子辈的后背玩耍,喂喂动物就可以了。

  民生类的食品问题,江成只是顺带关注,全民不觉醒,工资上不去,他就算挺身而出,也改变不了什么。

  不是大家不想吃健康的东西,十多块钱一斤的大米,散养的私人订购猪肉,各种无公害蔬菜一直都有。

  但就算是到了零六年,很多地方大家也不过平均两三千的工资,能有什么讲究。

  养鱼为了产量,各种抗生素,养的密集。水稻要施肥打药,很多地方田地里已经看不到青蛙了,都是一些生存力稍微强一点的土蛤蟆。

  面对这一切,江成能如何,不少农村人自家种的养的一些东西,就是无公害的,但一把韭菜就卖几毛钱还没人要。

  如果江成现在站出来,只会被很多人敌视。江成能护着的只有自己的亲人,让人承包了一些地,请人种地种菜,都是无公害的。

  而为了孙辈着想,江成还在内蒙草原那边跟人合作,搞了奶粉的产业,就为了孙辈的奶粉安全。

  江成是知道的,那几个鹿的奶粉是不安全的,就是没印象是哪一年暴雷的。但江成一直找人检测了那奶粉的问题,发现目前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人家没暴雷,江成也没办法去举报人家。不过到了零六年,江成关注到了一件事,某鹿集团在今年被列入了国家免检企业名单。

  也就是说在这之前,那集团的产品都是要被检验的,只是零六年后开始免检了。

  (本章完)

哎呦文学网    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