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
太阴星。
杨婵与玉兔精正走在返回广寒宫的路上。
玉兔精蹦蹦跳跳,灵动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她歪着头,向身旁的杨婵询问道:
“婵姐姐,刚才那天兵你认识吗?平日里很少见你与其他人攀谈呢。”
杨婵轻轻摇了摇头,轻启朱唇道:
“不认识,只是瞧他也姓杨,便多聊了几句罢了。”
此时,金角大王与杨婵这两位故人,竟于不经意间重逢。
然而,时光流转,人事已非。
纵使相逢,应不识。
太阴殿中。
“金角大王…”
“华山三圣母…”
万圣龙女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似有一道灵光闪过,隐隐察觉到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但她生性聪慧,知晓此时并非多问之时,便默默地将心中疑惑压下,未发一言。
此时此刻。
得益于玉兔精这位捣药仙子和杨婵宝莲灯之助,此前受伤的天兵天将们皆无大碍。
他们身上的伤势,也在药力的滋养下,渐渐恢复如初。
伤兵们恢复之后,便各自朝着自己的住所归去。
一路上,气氛略显凝重,众人都沉浸在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天界大战的忧虑之中。
万圣龙女微微侧头,以传音之术向萧辰轻声问道:
“金角大王,以你之见,东华帝君此次兴兵,能否取得胜利?”
萧辰微微摇头,神色凝重,缓缓传音说道:
“此事,着实难以预料。”
萧辰顿了顿,继续分析道:
“如今,天庭之中最为强大的力量,无疑便是那封神榜上的众神。”
“倘若封神榜上的众神纷纷下场参战,以东华帝君的势力,自然是毫无胜算可言。”
“但如今,东华帝君打出了‘任尔仙道逍遥’的旗号,向封神榜上的众神许下承诺,若他能登上天帝之位,定会赐予他们自由之身。”
“玉帝若以封神榜之力派遣封神榜上的众神出战,多少有些苛政之嫌。”
“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封神榜众神本就渴望自由,玉帝此举,或许会激起他们的反感。”
“可若玉帝不派遣封神榜上众神,他手下可用之人,着实不多。”
“无非是托塔天王李靖、哪吒三太子等寥寥数人,以及那北极四圣罢了。”
“这些人手,与东华帝君麾下的精锐,以及东王公残部的力量相比,半斤八两吧。”
“东华帝君若是出手,他们未必能挡得住东华帝君。”
当然了,这场战局之中还有一个人,至关重要。
那便是二郎显圣真君,杨戬。
如今封神榜上众神不下场,杨戬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力量,或许会影响胜利的天平。
杨戬的立场,极有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只是不知,这杨戬究竟会站在哪一边?”
萧辰心中思索道。
毕竟,他上次在灌江口时,可是亲眼目睹了杨戬入魔之景。
那时的杨戬,周身魔气缭绕,双目赤红,仿佛被无尽的仇恨与痛苦所吞噬,与平日里那个威风凛凛、正义凛然的二郎显圣真君判若两人。
萧辰深知,杨戬对于当年玉帝派遣天兵镇压他母亲瑶姬,杀害他父亲杨天佑和兄长杨蛟之事,一直心怀芥蒂。
这已然成了杨戬心中难以磨灭的心魔,如同隐藏在心底的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爆发。
“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萧辰叹道。
常言道:
“水随形而方圆,人随势而进退。”
如今这天界的形势,恰似这变幻莫测的流水,难以捉摸。
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东华帝君兴兵反叛,玉帝全力镇压。
而杨戬的态度又扑朔迷离,这一切都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萧辰心中盘算着,也只能看东华帝君和玉帝的这场战争打成什么样子了。
若是东华帝君能打上三十三天,直逼玉帝的凌霄宝殿,那局势必将陷入一片混乱。
这是一个不错的盗宝机会。
可若是东华帝君战败,玉帝大获全胜,那局势又将截然不同。
他们这一支“天庭捕鳌队”,也算是为玉帝效力的前哨部队。
在战场上,他们可以死战不退,表现出对玉帝的忠诚与英勇。
如此一来,战后必然会受到玉帝的嘉奖。
而玉帝的嘉奖,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盗宝的机会呢?
说不定玉帝一高兴,便会赏赐他们一些稀世珍宝,甚至给予他们进入天庭宝库挑选宝物的机会。
左和右,都是好机会。
通明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殿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气,那是卷帘大将身上散发出来的。
浑身浴血的卷帘大将,面色苍白却带着几分坚毅,他颤抖着双手,缓缓取出昊天镜上的留影。
那昊天镜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承载着此次出行的全部影像。
随后,卷帘大将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下来,一五一十地向端坐于宝座之上的玉帝开口汇报着此行发生的种种情况:
“牡丹花神…东华帝君…还有那王灵官,在反天大军的包围圈中…”
玉帝静静地坐在宝座之内,身着帝袍,头戴冕旒,面色平静如水,让人难以揣测他内心的想法。
他就那样静静地听着卷帘大将的汇报,面无表情,没有丝毫的波澜,仿佛对这汇报的内容并不在意。
良久之后。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卷帘大将轻微的喘息声。
见玉帝似乎陷入了沉思,一直未曾说话。
卷帘大将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反天大军那如铁桶般的包围圈中,王灵官舍命送他出来的那一幕。
其实,在此之前,他与王灵官不过是普通的同僚关系,平日里虽认识,但并无太多交集,关系并不熟络。
然而,在那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他们并肩作战,王灵官却毫不犹豫地舍命护他周全。
那一刻,他们之间有了一些战友之情,有了一些袍泽之意。
正在这时。
玉帝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卷帘大将退下。
卷帘大将强撑着站起身来,却又“扑通”一声重重跪下,膝盖与冰冷坚硬的地面猛烈撞击,疼得他浑身伤势愈发钻心。
但此刻,他早已顾不上这钻心剧痛,鼓足了勇气,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陛下,不知王灵官他…可还有机会…”
“嗯?”
玉帝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被这突如其来的询问打断,面上瞬间闪过一丝不悦。
玉帝微微蹙起眉头,目光淡淡扫向卷帘大将。
只见卷帘大将浑身血迹斑斑,伤口如狰狞的沟壑纵横交错,鲜血仍不断地从伤口处渗出,模样狼狈至极。
最终,玉帝还是再次缓缓开口,语气平淡道:
“天界自会有新的司法天神上任履职。”
“至于王灵官之事…”
玉帝轻敲着九霄宝座,吐言道:
“朕会传令十殿阎罗,去收拢王灵官的一点真灵。”
“而后让他在玉皇庙前,受人间香火供奉。”
“有封神榜在,千余年后,他自可凭借这人间香火凝聚肉身,再度归来。”
“封神榜…香火肉身…”
卷帘大将听闻此言,心中陡然一寒,仿若被一盆彻骨的冷水从头浇下,透心凉。
他深知封神榜的本质,说到底,它不过是天庭的人事档案罢了,其作用便是收纳战死者的魂魄,将他们册封为天庭正神。
神仙一旦上了这封神榜,便意味着永远失去肉身与自由,从此只能听从天庭的调遣,宛如被套上无形枷锁的囚徒,再无自由可言。
而且,封神之后的神灵,修为再难有寸进,只能依靠人间香火来维持神力。
王灵官或许还有机会“活”过来,但那活过来的王灵官,已然是封神榜上的一个奴隶,失去了真正的自由与自我。
更可怕的是,王灵官被人间香火供奉,其神格也会受到香火的影响。
香火之中,蕴含着世间众生的万千祈愿与杂念,日积月累之下,他的意识也会逐渐被改变,被香火意志所左右操控。
换句话说,再活过来的王灵官,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王灵官了。
以后的王灵官,更像是一个受香火意志操控的傀儡,失去了本真的灵魂。
卷帘大将呆呆地跪在原地,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心中一片冰冷,茫然无措,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呆呆地望着高高在上的玉帝,嘴唇微微颤抖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玉帝再次淡淡的开口道,声音依旧平静,仿若在诉说着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
“你且退下疗伤吧。”
“此事,先勿外传。”
此刻的卷帘大将,满心都被王灵官之事所带来的震撼与悲凉填满,整个人如遭雷击,失魂落魄,竟一时忘了谢恩领旨。
张天师瞧见这般情形,急忙在一旁轻声提醒道:
“卷帘大将,卷帘大将…”
那声音虽轻,却如同一记重锤,将卷帘大将从恍惚中敲醒。
卷帘大将如梦初醒,慌忙双膝跪地,连忙开口道:
“谢陛下。”
那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与颤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随后,卷帘大将便失魂落魄地走出了通明殿。
卷帘大将的脚步虚浮,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软绵绵的,毫无着力之感。
他全然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出那庄严肃穆的大殿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玉帝的话,以及王灵官那即将被命运摆弄的悲惨未来。
走出通明殿外,卷帘大将只觉胸膛上下起伏,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试图驱散心中的烦闷与压抑。
可那压抑之感却如影随形,紧紧缠绕着他,挥之不去。
卷帘大将满心都是王灵官未来的命运,不禁想起了人间的那句老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如今的天庭,看似平静祥和,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猛兽,随时可能扑出,将这表面的平静撕得粉碎。
东华帝君兴兵反叛,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各方势力也随之蠢蠢欲动。
而在这权力的漩涡之中,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呢?
就像那飘荡在狂风中的落叶,身不由己,随时可能被卷入无尽的深渊。
“天宫胜景…”
卷帘大将望着天庭那金碧辉煌却又冰冷无情的建筑,只觉得这坐拥无数仙人的天庭忽然变得分外压抑。
那高耸入云的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却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牢笼,将众神困在其中。
那弥漫在四周的仙气,本应是祥瑞之兆,此刻在他眼中,却成了一种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的身心,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忽然有些想逃离这座天庭了。
这天庭,在凡人眼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是无数修仙者梦寐以求的仙境,是通往长生不老的途径。
可对于天庭众神来说,却更像是一座牢笼,一座将他们的自由、情感乃至灵魂都禁锢其中的牢笼。
在这里,他们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天庭规则下的提线木偶,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的束缚。
这天庭就像是一座“围城”一样,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下界之人,那些还在尘世中苦苦修炼的修仙者,外界之人,那些对天庭充满向往的凡俗,削尖了脑袋,想尽办法往天庭里面钻,只为了那所谓的长生不老、至高无上的地位。
殊不知,一旦踏入这座天庭,就意味着失去了自由,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有的天庭之神,却想逃离天庭,却逃不掉。
而此时,通明殿内。
“卷帘…”
九霄宝座之上,玉帝看着卷帘大将离去的身影,眼神冰冷,似有所思。
天庭。
北天门处,寒风凛冽,吹得旌旗猎猎作响,似是预兆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真武大帝身着一袭黑色玄甲,身姿挺拔,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矗立在北天门前,周身散发着强大的气息。
他目光深邃,凝视着远方,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此刻,真武大帝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征讨东华帝君的反天大军。
“玄武一族,久未现世了。”
真武大帝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
既然玉帝已经点明了他祖玄武的身份,那他自然也不必再隐藏什么了。
过往的隐匿与低调,在这一刻都将化为征讨的锋芒!
真武大帝在天庭北天门处,虽已有五雷神将等本部雷将,但面对东华帝君那来势汹汹的反天大军,这点雷将显然是不够的。
真武大帝当机立断,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一道璀璨的神光从他手中射出,直直冲向极北之地。
这是他向极北之地的玄武一族下达的“祖玄武令”。
此令一出,如惊雷炸响,瞬间传遍整个玄武一族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