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凯第一次来临港拜访的时候,俞兴提过“碳硅数据公司”的名字,谈到对数据价值的挖掘,这个话不是空话。
他早在刚涉足创业时就当众聊过的互联网不同发展阶段,有过前瞻式的判断。
只是,现在和余凯说的也是真心话,看好自然是看好这个领域,但规划上是想等到碳硅数据进一步发展之后能有余力,那才考虑更从容的来加入其中。
不过,顶尖专家不等人啊,错过了或许就是错过了。
就像余凯自己提到的秘密收购,谷歌买下了杰弗里·辛顿的公司,直接把他和他的团队收入囊中,那后面就很难有机会再寻求与这样人物的接触。
包括余凯自己,这样一回国就让百度愿意以之为中心组建深度学习研究院的专家,等到这阵风过去,他也许也就没了热情和精力来推动这种事情。
余凯要创业,要有自己的项目,必然要集中精力,偏硬件侧的出行方案本身也是一个难题。
俞兴很难拒绝这样热情的“投怀送抱”,哪怕时机上显得有些尴尬。
“余博士有愿景,但一直没提这样机构的资金。”吕海颖已经明白师兄的意愿,在宣讲结束之际提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半是玩笑的说道,“难道是怕吓到我们吗?”
余凯今天过来是不太愿意谈这个的,或者更想和俞总私下谈。
现在即便是瞧见俞总比较干脆的支持,他还是有点吞吞吐吐的说道:“要是,要是能有个1亿美元就好了。”
吕海颖有一定的心理预期,闻言却还是脸色微微一沉。
会议室里其他人的反应有些类似。
杨震原更是忍不住说道:“好家伙,余博士,好家伙…要是全国每个人都能给我1块钱就好了。”
他想起了年轻时的梦想。
“非法集资的事不能干。”俞兴对于来自余凯口中的数字也有点皱眉,但还是笑道,“融资的事是能干的,这个钱…”
他沉吟一会,想了想碳硅集团,又琢磨碳硅数据,乃至想到过山峰或者加密货币,觉得还是难以强行筹措。
时机的问题就在于,明知道钱运转起来能变成更多的钱,那就很难拿出来投在这样的项目上面。
余凯屏气凝神的看着俞总,生怕他听到资金规模后就推翻了前面的支持决策。
“巨头是有钱的,百度就有,但它没那么愿意投,是这样吧。”俞兴思量半晌后说道,“余博士,你看,光咱们这么商量,钱是不太好商量出来的,你能不能拟个邀请名单,不管是全职也好,兼职也好,顾问或者委员之类的名义,你把名单搞出来,然后我帮你们来化缘,就算是去找企鹅聊聊也不是不行。”
余凯听到俞总这么说,心里真是有些感动了。
他点了点头,自然是愿意拟定个成员章程的,这一趟过来,心里也已经存在大概的范围。
俞兴既然决心撮合这件事,也就转着念头的继续说道:“公司方面愿意投资,那就技术共享,嗯,这个感觉很难盈利,那你拿着一批人的名单,没准就能得到那些风投的资金,IDG和今日资本它们不愿意是基于碳硅数据公司的立场,现在是这边发展的关键期。”
“这方面的资金潜力是很大的,毕竟机构很多,一家掏一点,也能凑很多了。”
“余博士,正好你的公司也需要融资,那就这么一起见见,谈不成A,或许能谈成B,也是好事。”
“唔,我帮你约人,就约个三四十家,看看大家的热情怎么样。”
俞兴很快的给出了资金方面的措施。
余凯由衷的说道:“俞总,你比…”
他的由衷只说了一半就收住。
“不要吐槽罗宾了,情况不一样。”俞兴把话接过来。
余凯心情大好的笑道:“我又没说是谁。”
杨震原说道:“我在百度这些年,你说一半,我也知道是谁。”
来自“深度学习”的宣讲在临港取得极佳的效果。
只是,余凯的胃口太大。
钟志凌很难不在私底下再和师兄确认这件事:“兴哥,你和余博士承诺碳硅数据掏钱投资,这笔金额…”
“1000万美元,能不能挤一挤?”俞兴征询这位师弟CEO的意见,“你们商量商量,真不行也不勉强,反正也是要广撒网,没准外面能凑到更多。”
钟志凌感受到师兄的态度,确实没那么强制性。
他斟酌道:“1000万美元是可以的,问题是这样的资金需求要持续多久,这一次能找机构,或许能凭借那些顶尖专家的名单融到钱,但下一次就很难了,因为不会很快出现打动他们的商业模式。”
俞兴暗暗点头,确实是这个理。
但他只是笑道:“今朝有酒今朝醉,先搞眼前,再想未来,船到桥头自然直。”
钟志凌保持面色不变,心里嘀咕,能骗一拨是一拨呗。
“再说了,又不是投资就一定能赚到钱。”俞兴摇头,“商业模式这东西,不都是做出来的,咱们碳硅数据现在和刚成立的时候也不一样了。”
钟志凌没有就着这个话题继续交流,兴哥已经开始有点耍赖了,碳硅数据所在行业完全是两码事。
“反正就是大家看着来,到了某个你们觉得不合适的点,那就直接说。”俞兴表达态度。
钟志凌觉得有点古怪,直接说道:“兴哥,你这两天有点…亲和。”
“这也是瞧见余博士离开百度这么一出。”俞兴笑道,“人嘛,要么是钱没给够,要么是受委屈,我寻思着我也得注意这方面,不能重蹈覆辙。”
他确实没想到灵罡与碳硅的合作会激发余凯的离意,继而又愿意推动新的深学院,难免也就琢磨了这位的心态。
钟志凌:“…”
他想了一会,不知道怎么评价,只能说道:“余博士的破坏性确实挺强的。”
俞兴摊手:“我也没想着主动破坏啥啊。”
钟志凌抿了抿嘴:“我是说那个余博士。”
不是,兴哥,你真把自己当博士了?
你那个博士学位是买来的,忘了吗?
俞兴瞧出师弟脸上忍着的笑意,挥了挥手,让自己一个人留在办公室继续琢磨如何更好的撮合成事。
余凯虽说还没彻底离开百度,但已经表态并交接工作,他这么跑来临港,也就真没人管他。
如此蹲在临港,苦心孤诣的拟定名单并一个个的打电话询问,或谈科学,或许前景,或聊报效,倒也迅速的诓了几个人进来。
他又打电话给京城的吴恩达,提到自己在推进的这件事,希望好友也能加入进来。
“我已经在百度了,这么不好吧?”吴恩达迟疑。
“有什么不好的?碳硅数据只是投资,又不是它来主导,这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组织。”余凯说道,“也不是让你从百度跳出来,是可以担任顾问嘛,国内多一个研究深度学习的组织有什么不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说不定谁是玉呢。”
吴恩达苦笑道:“余博士,你这么跳来跳去,到底想干什么?”
“就是想推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啊。”余凯认真地说到初衷,“正好俞总愿意支持,可谓一拍即合。”
吴恩达说道:“它会发展的,硅谷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强。”
“不一样,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硅谷,对不对,我给李飞飞打电话,她也愿意回国。”余凯笑道,“多一个尝试,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你就先挂个名,工作之余可以聊天解闷。”
吴恩达还是答应了下来,愿意担任一个顾问的名头。
余凯搞定好友,兴冲冲把这件事通知俞总。
他去了办公室没找到人,随后才知道俞总正在试车。
俞兴试完车,瞧见了余凯初步拟出的名单和吴恩达的加盟,笑道:“挺好的,我知道吴博士之前在谷歌也有很大的名头,正好可以拿来游说阿里它们,但是吧,余博士,阿里和企鹅它们如果愿意投钱,很可能是带着强制条件,所以…组织框架是要考虑清楚的。”
“另外,谁适合来出面打交道,你这边也物色好,总不会是你不创业了,打算全心投入到这里面吧?”
余凯点了点头,心里闪过几个名字,琢磨这件事。
但他很快放下,这也需要和人沟通交流再定。
余凯谈到自己另外一个犹豫不决的事情:“俞总,我会再和别人谈谈,其实可以不局限在华人里的,只要待遇可以,宗旨足够高大上,也是可以吸引海外精英的,不过,我今天过来是想请教你,我想好了公司名,就叫‘地平线’,但是主要的方向有点难确定,不管机器人还是智能驾驶,两边的落地时间都不好说。”
他是全球顶尖的机器学习专家,拥有耀眼的履历,但从来没创过业,真正要考虑从百度跳出来的事,忽然发现千头万绪。
尤其,俞总愿意牵头会面许多风投,项目上的轮廓更得抓紧时间明确了。
余凯昨天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忽然想到近在眼前的俞总,这一位的创业经验就很丰富啊!
“我还以为你都想明白了。”俞兴有些诧异的看向余凯,“唔…也正常,其实很多人创业就是凭借一腔热情,你这个…”
他摸出两支烟,递过去一支。
俞兴没有给出明确结论,抽了几口烟后说道:“你这个创业领域是我没有仔细琢磨过的,但商业上有通性,两个都很难,那就肯定没法两个都做,有取舍是对的。”
“我觉着吧,余博士,你首先得明确你的客户是谁,然后琢磨你客户的痛点和需求,最后是你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满足客户的痛点和需求。”
“这种方式最好是别人难以复制的。”
余凯凝神,等了一会不见下文,惊讶道:“没了?”
“没了啊,还让我说什么?”俞兴忍俊不禁,“你想让我给你写个项目书吗?你自己的项目得自己琢磨啊,能够衡量这些再有效的推进,也许就能成一半了。”
余凯追问:“另一半呢?”
俞兴真心的说道:“另一半得看运气。”
余凯:“…”
他觉得俞总在开玩笑。
“我是认真的,就像你想搞这个新的深学院,你碰见我就是碰对了运气。”俞兴笑道,“换了别人,国内可能真不会这样来掏钱和摇人来支持了。”
余凯这时候透露道:“俞总,我之前想着如果临港这边不支持,还可以去临安和鹏城试试呢。”
“能把临港放在三巨头前面,余博士,你已经很看得起我了。”俞兴没有生气,仍旧笑道,“回头你还应该跟着我去拜访拜访他们,他们是真有钱,我是硬撮合。”
两人的话题不自觉又回到新的深学院。
余凯在获得俞总的支持之后,实际上是拥有了更多的信心,对于拜访筹资有了一定的憧憬。
只是,他很快就意识到现实还是那个现实。
4月20日,阿里掌门人马伝来申城出席活动。
俞兴在临港瞧见消息,想着择日不如撞日,干脆就给马伝打了电话,邀请他来共商未来。
尽管先前有点小小的不愉快,马伝还是带着对碳硅集团电车的好奇过来了。
他参观了“九州”原型车,忍不住啧啧称奇。
但是,当他见到余凯,听完对方的讲述,乃至瞧见已经初步拟定的成员名单,还是直言不讳的给出意见。
“阿里是投不了的,这个东西,我不看好。”
“俞总,我建议你也不要投。”
“一个事情拉长到20年、50年,变数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呢?”
马伝表达了鲜明的意见,甚至劝告俞兴也撤回投资。
余凯没想到马总会这样,心中恼怒,脸色涨红。
“也许不要那么久。”俞兴笑道,“二十年也太长了,我觉得五年十年,还是能够投一投,盼一盼的。”
马伝闻言,直接询问余凯:“余博士,你们能五年十年的做出来吗?做出来一个有效的机器学习的成果?”
余凯皱眉,这个没法打包票。
马伝见他不答,看向俞兴。
俞兴想了想,说道:“我觉得这个事比较有意思,如果真成功,是能带来很大改变的,阿里又不缺这么一点钱。”
马伝摇头:“阿里要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有意思的事情。”
俞兴冲着余凯笑笑:“余博士,马总否定你们了,不过,你们还会面临很多否定,我建议你们这个机构名就叫‘朝闻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伝哈哈大笑,调侃道:“这是朝投钱,夕死钱没。”
余凯叹了口气,心里已经浮现贴切的翻译名,朝闻道,DawnofNous,但探索智能本源的道路看来也得顶着马总这样的看衰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