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八十六章 米粒之光,争辉皓月

  韶光如箭,在山中静修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恍惚之间,小半年就过去了。

  记得夏时归山,狮子嘴里还在喊着热,就被魁元帅捉去学法。感觉这还没过几天呢,秋意就起来了。金风吹散蝉鸣,每下一场雨,天气就更冷三分。

  再一转眼,就到了九月十九,立冬都过三天了。

  感到久违平静、心生懒意的程心瞻知道,不能再拖了,该出去渡劫了。

  古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这话一点不假。自己在外游荡,分神化身,斩妖除魔,出谋划策,心中也会时常感到疲乏。但每次一回山中,这种疲乏又会快速被洗涤干净,让人重获轻松。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程心瞻是越来越喜欢在山里常住了,不愿意出门。

  本来定好了冬至渡劫,想着还是去铁槎山,那里海上被黄海封锁,陆上被崂山封锁,安全无虞,渡劫阵法又都是现成,稍微改改就好,所以不必提前去做准备,立秋出门即可。不过等到了日子,懒骨酥软,不想出门,就拖到了白露,然后继续拖到秋分,最后自己给自己下通牒,到立冬必须走,到现在过了立冬又拖了三天。

  “哎!”

  程心瞻长叹一声,痛定思痛,狠一狠心,从无忧洞里走了出来。

  山高雪早,此时三清山里已经开始飘着细碎的雪花,混在风里,煞是寒冷。风雪逼人,却把柿树上的果子吹得愈发火红。火红的果子映入程心瞻的眼帘,唤起了一些他尘封多年的记忆。

  九月十九,是自己的生日。

  自己多少年没过过生日了?回忆一下,好像上次过生日还是自己拜入师门后第一次下山,在苗寨过了一次生日。那一天,自己去山里打了两捆柴,猎了一头野猪,晚上跟寨民们开了一场热闹的篝火会。

  那是四十六年前的事了。

  普通人的大半辈子就这么过去了。时至今日,寨子已经荒了,老寨主走了,当年打鸣的那只大公鸡都踏上修行路了。

  自己都六十二岁了。

  此时,程心瞻扪心自问,自己的心境莫不是真的老了,怎么又突然开始回忆往事了。而且在年轻的时候,自己在山里是待不住的,就想着出去闯荡,如今却是懒得挪窝了。

  怪哉,真是怪哉。

  “走了,出门了。”

  程心瞻拍了拍堵在洞门口、在风雪里呼呼大睡的狮子。

  元帅随心,狮子惫懒,一个只在想起来的时候教,一个只在教的时候学。在其余时间,狮子都是能不动弹就不动弹。

  狮子被惊醒,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然后等到程心瞻坐上来,这才起身,踏云而走。

  铁槎山,云雾依旧。

  程心瞻解了云禁,化作一道流光,飞入云光洞中。狮子得了程心瞻的应允,一个猛子扎进黄海里,自去龙宫玩耍去了。

  冬月初二。

  冬至,一阳生。

  宇宙万物,莫不由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所推动。夏至阳气最盛,但阴气开始滋生,冬至阴气最盛,但阳气开始复发。此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也。

  冬至节气对应《易》的第二十四卦,「地雷复」卦。

  复卦,本卦是异卦相迭,震卦在下,坤卦在上。震为雷、为动;坤为地、为顺,动则顺,顺其自然。动在顺中,内阳外阴,循序运动,进退自如,利于前震为雷,为内卦;坤为地,为上卦。

  地内有雷,意为雷声震响,大地松动,万物萌生。复,为复兴回归之意,乃万象新生的转折点。从卦象上看,除第一爻为阳外,余爻皆为阴,正是阴消阳涨之象。

  这个时节,天寒地冻,为阴,但阳气在大地中萌发复兴,为阳。蓬勃的阳气从地下涌出,冲开阴气,天地自此开始缓缓复苏,即为阴中有阳、一阳来复。

  这股从大地中涌出的阳气,便称之为地阳复气。

  地气在这一天最盛,有很多例子。

  比如温泉涌流更旺,热气更显,仿佛冲霄白柱;比如井底、湖底开始变暖,为解冻化冰蓄势;比如腊梅迎风盛放,在冰天雪地中吐蕊,报示春日将至。当然,也包括铁槎山温热的地气上涌,化作云雾,盘旋于九顶铁槎之处。

  今天,便是程心瞻为他自己挑选的渡劫日。

  他想,根据先前的劫数,一洗三九水雷、二洗五九火雷、一道虬龙的千年金性道行,再加上三洗七九木雷,自己的金丹已经历经了阴水、阳火、阴金、阳木四次洗炼,这也和自己的五府阴阳之分一模一样。

  而道藏《悟真篇》里有言:「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紫阳真人所述,不就是和自己的情况一模一样么?自己金丹已经历经水火,包罗四象,正是在等一道真土,统摄四象,全了阴阳五行,便可趋于圆满。

  所以,无论是基于道家内丹法说,还是五行阴阳次序,亦或是求仙修真趋于圆满这个万古不移的真理,程心瞻都推断出自己的四洗劫雷就应该是阳土劫雷。届时,自己的金丹趋于圆满,丹气也将全蕴五行。

  他自认为,以他如今对阴阳、内丹、天机的理解,这个推断应该不会错。所以一直以来,他也是按这个来准备的。既然天意要让自己的三境修行在土行中达到圆满,那他索性再加一根柴、添一把火,仔细把控素风罡和玄牝珠对劫云的影响,选择在地气、阳气最盛的冬至日渡劫。

  时至子时,地热最盛,涌出地面后,猛然遇寒,便化作白茫茫的云雾蒸腾直上。与此同时,程心瞻也催动阵法,祭出八宝云光帕,云气将整座大山完全锁死。

  他吐出金丹。

  莲子大的丹丸飞出云光洞,屹立在九顶铁槎之间,浸润在地气云雾之中。金丹散发着火焰一样踊跃跳动的丹气,大放毫光,璀璨耀眼。

  紧接着,天上便有紫气滋生。

  紫霄劫。

  劫云从丝丝缕缕的云气起,缓缓增大,很快便化作一道覆压整个铁槎山的千亩云海。

  “轰隆隆——”

  冬雷震震。

  劫雷开始酝酿。

  程心瞻自雷云滋生起,便一直紧紧盯着天上,看着云内的动静。

  一声,两声,三声…

  雷声绵延不绝,雷霆越来越多,便是覆压千里的劫云也显得拥挤,雷霆越发躁动不安,在几十声后,劫云终于掩盖不住,数道雷霆窜出云外。虽然只是一闪而逝,惊鸿一瞥,但他看的分明,那几道劫雷粗如殿柱,迸放着深黄色的电光,好似一条条相互纠缠扑杀的黄麟天龙!

  除此之外,随着雷霆迸发,一股厚重稳固、刚猛无匹的气息在天空之上弥散开来,仿佛天上浮着的并非是云,而是绵延的峰峦山石。

  到此刻,他目绽精光,脸生喜色,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磐石雷!

  枢机院,坤宫戊雷司的磐石雷!

  果真是阳土劫雷!

  雷霆震响九九八十一声,复归平静。

  “哈哈哈哈——”

  雷声才收,劫雷劈落前的短暂间隙,天地间一片寂静之时,程心瞻忽地放声大笑。

  此刻,他高兴极了,他为自己猜对了劫数而高兴,为自己的金丹即将圆满而高兴,为推动世界万事万物运转的阴阳五行之理而高兴。

  他同样为这磐石雷高兴,阳土之雷众多,偏偏自己的劫数是磐石雷,这不正是天公作美,预示着自己的金丹将坚如磐石么?

  “轰!”

  雷霆劈落,天上戊阳雷和地下土阳气在云中交汇,炸成一片耀眼电网,往金丹上罩去。

  “哗啦啦——”

  天上响起翻书声。

  一本杏黄色的法书被程心瞻祭出,法书摊开,书封朝上,书页朝下,像个人形的屋顶一样,把金丹护住,共同沐浴雷霆。

  程心瞻手上捏着法伞,只待地书疲力,便立即换上。

  一九。

  二九。

  三九。

  地书对土雷的抵御能力让程心瞻也感到意外。连续三波二十七道劫雷劈落,地书竟跟无事一般,悬浮在空中,沐浴雷霆。不但如此,这法宝还察觉到了空中洋溢的地阳复气,在程心瞻并未催动的情况下,竟然自发去捕捉地气,来滋养自身,疗补雷伤,叫程心瞻看的啧啧称奇。

  但是,这难得一见的阳土磐石劫雷,好处也不能让地书独占了。接下来,程心瞻把身上所有的法宝,包括化身、肉身、元神,都过了一遍劫雷,淬炼去芜,沾染生机。

  不过,在祭出其他法宝和肉身历劫后,对比之下才发现,并非是这「紫霄九九磐石劫雷」不猛烈,而是地书对土属劫雷的包容性格外的强,等到其他法宝顶上去后,才感受到这劫雷的厉害。

  法剑飞剑八把,一共只顶了四九、五九两波十八道劫雷。

  「桃都」在前两次劫雷中完成了两次有无形之变,第三次龙雷特殊,不能淬炼法宝。不过后来在离渊火穴中淬炼两年,又第三次从有形炼成无形。而今日历经阳土之劫,便再度从无形炼成有形,完成了三次有无形之变。「幽都」则是落后一步,完成了两次变化。

  五行法剑及雷剑,得益最深的是土剑,其次雷剑,再其次金剑,余者大差不差。

  葫芦、法伞、宝印、玄牝珠、上清箓,加上经师诸宝,一共顶了六九、七九两波十八道劫雷。

  在这里面,得益最深的是玄牝珠和无恙印。

  本尊肉身,加上两具化身和三道元神,勉强顶住了八九劫雷,也在劫雷中得到了精粹与升华。

  等到最后一波、也是威力最强的九九劫雷降下,程心瞻便再度祭出了犹有余力的地书。

  地书也感觉到了九九劫雷的威力,自行翻到「九顶铁槎山」这一页,上面由程心瞻绘制的泼墨丹青和两首题诗清晰可见。

  地书大放毫光,照在铁槎山上。

  “轰隆隆——”

  登时,地动山摇,山底下传来“咚咚”的声响。

  此刻,程心瞻施展法眼去看,便见山下的地脉像人的脉搏一样在跳动。大地复苏,地气勃发,白茫茫的雾气像倒飞的瀑布一样往天上涌,然后又被地书尽数吸收。

  “轰!”

  第九波第九道劫雷降下,也是整个劫雷的最后一道,此时,即便是地书也在摇摇欲坠。

  不过这时,便见一直躲在诸法宝之下的金丹一个忽闪,便绕过地书,飞到了地书之上,流星赶月似的,竟然主动去迎那最后一道劫雷。

  这倒是少有的事。

  程心瞻并未阻拦,这是金丹灵性的表现,其实也是他潜意识中极度自信的反映。

  “嗞嗞嗞——”

  金丹被雷霆打到,但飞冲的势头并未被打断,在雷光江河中逆流而上。与此同时,历经前八十道雷霆的洗炼,金丹在此刻引发质变。丹丸在雷霆中逐渐凝缩,进一步变小,但表面愈发浑圆光洁,发出的光亮更甚。金丹上的丹气就仿佛此刻铁槎山下的地气一样,似倒飞瀑布一样蒸腾,直冲云霄,蔚为壮观。

  金丹越飞越快,越飞越高,在最后一道劫雷消逝之时,金丹也来到了劫雷生发的地方,然后像一颗剑丸一样,贯穿了紫霄劫云,来到了劫云之上。

  这时,金丹已经凝缩到极致,微若米粒。

  此刻,子时未过,明月高悬,仿佛一把挂在夜穹上的天弓,银芒毕露。

  然而,米粒虽小,但丹气蓬勃,此时大放明光,仿佛在与皓月争辉!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金丹圆满所带来的第二道神通吗?”

  云光洞中,程心瞻察觉到了体内的变化,脸上露出了颇为意外的笑容。随后,他看向天穹上的金丹,一跃而起,飞出云光洞,沿着金丹的轨迹来到九顶铁槎之巅,立于劫云之上,俯视山海,顾盼神飞。

  此时,千亩紫云还未消散,泛着紫黄毫光,衬得他似一个谪仙一般高绝。

  遥望夜海云生,他有心咏景,但感受到明月也似的丹光照拂,便觉得再美的景色在此刻也比不上头顶那颗米粒大的丹丸来得叫人迷醉。

  于是,他有感而发,张嘴一吸,那粒微形而巨象的圆融金丹便被他吞入腹中。随即,在夜色云海之上,只听他念起了紫阳真人的那首千古绝唱,直抒胸臆,

  “药逢气类方成象,

  道合希夷即自然。

  一粒金丹吞入腹,

  始知我命不由天。”

哎呦文学网    蜀山镇世地仙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