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子之师

  萧夏离开新工场,便骑马来到了码头,远远便看见上百头大象在忙碌卸货,从江陵城运回来的大量钱粮物资,让码头十分忙碌。

  现在卸货几乎都不是用人力把货物背下来,那样太落后了,现在用天平卸货。

  码头矗立着很多铁柱,铁柱顶端有一根可以转动的铁杆,铁杆一头是铁链和铁钩,另一头是绳子,船上的甲板上装了一包五六袋米,将包袋挂在铁钩上,另一头的民夫一起用力拉绳子,铁钩就将包袋吊起来,转动铁杆再把装满粮食的包袋轻轻放在码头等待的大车上。

  实际上就是人力吊车,利用杠杆原理将货物从船上转移到码头上,不过现在是用大象来拉绳子,一头大象轻松顶上十几名民夫。

  民夫要做的事情大车将货物运到仓库后,再由民夫卸下粮食,这是民夫们最主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被装卸熟练的大象们替代了。

  “殿下,这边!”

  一名女护卫看了萧夏,连忙挥手大喊,萧夏催马上前问道:“孩子们在哪里?”

  “他们在象园!”

  萧夏跟着女护卫来到了象园,也就是大象们的生活之地,只见远处无数孩童围着一片场地,不时响起一阵欢笑声。

  原来两只小象在场地里推着一个大木球玩得起劲,旁边有一座看台,萧夏的四个孩子以及张乔和小眉就坐在看台上。

  萧夏走上看台,陪孩子坐下,杨君君和杨倩儿都挤坐在父亲怀中,杨倩儿指着大一点的小象道:“那个是可可,是个小娘子象,小的是她的弟弟都都。”

  萧夏笑道:“过两天把两头小象请到我们府中做客半天好不好!”

  两个小娘子高兴得直拍手,“好啊!”

  长子杨俶迟疑一下道:“父亲,如果送到我们府上去,别的孩子就看不到了,这样不太好!”

  萧夏摸摸长子的头笑道:“我问过了,它们不是每天都要表演,小象也要休息的,等休息那天送到我们府上,而且只呆半天,不会影响别人,让你母亲也看一看。”

  “好吧!”

  杨俶点点头答应了,“娘还没看过呢!”

  这一刻,萧夏忽然有一种感觉,自己长子可以读书了。

  回到府中,萧夏在书房里坐下,妻子崔羽给他端来一盏茶,笑道:“几个小家伙说,爹爹要把小象请回来,他们可开心了!”

  萧夏放下笔道:“秋官明年就六岁了,我在考虑给他请先生的事情。”

  崔羽点点头,“其实我也在考虑这件事,我还专门问过大姑!”

  “她怎么说?”

  “大姑说,江南太学里面有两个厉害的先生,一个是虞世南,一个是徐文远,她建议从这二人中选秋官的师父,我觉得如果虞世南如果能教秋官的书法,那真是秋官的造化。”

  徐文远是儒学大师,出身东海徐氏,母亲是南梁元帝萧绎之女安昌公主,后来成为隋朝的太学博士,教贵族子弟读书,汉王杨谅、杨玄感、李密都是他的学生。江南成立太学,他和虞世南一起过来了。

  萧夏想了想笑道:“这两位都可以考虑,虞世南主管江南教育,太忙,不一定有时间,我去太学问一问吧!”

  次日上午,萧夏把萧瑀请来,萧瑀和徐文远私交极好,徐文远的母亲是萧瑀的姑姑,两人其实是表兄弟。

  “殿下想让徐文远做世子的先生?”

  萧夏点点头,“长公主推荐的,但我对他不是很了解,听说你们交情深厚,我想听听二叔的意见。”

  萧瑀捋须笑道:“文远可是教出了三位叛逆,殿下不担心?”

  “你是说杨谅、杨玄感和李密?”

  “没错,先帝请徐文远教汉王读书,让杨玄感和李密陪读,杨玄感和李密的交情为什么好,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

  萧夏沉吟一下道:“二叔的意思是说,徐文远的思想不正统?”

  “要看殿下怎么理解,徐文远的思想是民贵君轻,民为国之本,君王要爱民如子,所以他教出的三个弟子都认为自己是救民于水火的天选之君。”

  萧夏笑着点点头,“民贵君轻倒是符合我的思想,二叔替我去说说,看他愿不愿意,我不勉强!”

  萧瑀欣然道:“今天中午我就去和他聊聊!”

  萧夏已经查过了徐文远的底细,他是被天子赶出洛阳,原因就是他在太学公开抨击天子滥用民力,视民于草芥,徐文远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大儒,而绝不是腐儒,萧夏需要这样的人教自己的儿子,他也希望自己儿子成为一个正直爱民的统治者。

  当年皇祖父也是希望徐文远把幼子杨谅教成一个正直良善的王爷,可惜杨谅骨子里就不是善良的人,这是天生的性格,任何人就没办法教好。

  徐文远年约五十余岁,身材不高,但精神很足,徐文远十分憎恨天子杨广不惜民力,视民为草芥的思想,尤其他痛批天子修大运河和修长城导致大量百姓死亡。

  他的言论让杨广十分恼火,便直接把他赶来江南太学了。

  徐文远却十分欣赏萧夏所作所为,包括解决义仓的难题,还有不惜代价救助北方难民的决心,这都让他十分感动。

  他经常对同僚说,如果天子能够有晋王一半的爱民之心,大隋也不至于衰落得如此之快。

  中午时分,萧瑀请他到北固山下的清风酒楼喝一杯。

  “最近兄长很忙吧!”

  徐文远点点头,“今年延陵郡和毗陵郡都请我为秋试主考,今天我正好有时间,明天我就要闭关了。”

  “幸亏我今天请兄长,真是运气不错!”

  “贤弟有事吗?”

  萧瑀点点头,“世子明年开始就要读书了,殿下想请兄长教世子读书。”

  徐文远哑然失笑,“让我教一个六龄小童读书?”

  萧瑀肃然道:“他可是晋王世子,将来兄长的思想很可能就是他治国的思想,这样名垂千古的机会难道兄长要放弃?兄长不干我就去找虞世南了。”

  “不!不!不!”

  徐元文连忙摆手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没教过幼童,没有经验,我得请教一下我的兄长,他当年开私塾教幼童为生。”

  徐元文的兄长叫徐文林,目前江南最大的私人学校重文馆就是他开的,他的另一个生意重文社也是江南三大书铺之一。

  萧瑀微微笑道:“要明年才开始读书,不急的,正好有几个月时间让兄长准备一下,关键是兄长愿不愿?晋王殿下不勉强你。”

  徐元文捋须欣然道:“晋王殿下如此信任我,愿意把世子交给我培养,我怎能不愿意?我很愿意,也一定尽心尽力把世子教好!”

哎呦文学网    隋朝的棋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