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530、天帝宝库、紫金天角蚁法相

  来人正是齐云峰与龙首峰的首座弟子,由齐云峰长老亲自带队,更有三位龙庭修士随行。

  方寸山摆出如此阵仗,在福地外相迎,对这两位九门后辈而言,已是极重的礼遇。

  “瑶台仙子,尧夏剑子,有失远迎。”

  “见过方寸山诸位前辈。”

  庄秀与尧夏执礼甚恭,丝毫没有托大。

  这二人乃是西昆仑与龙泉剑宗千年来最杰出的弟子,尤其是庄秀,更被推为“命星”转世,乃应劫而生之人。

  庄秀却不着痕迹地环视四周,目光在众弟子间流转,似在寻人。

  然而,终究未见那抹期待的身影,却也不失望。

  以这位井道友之才,只有六七岁的年纪,便能镇压天门境界的旱魃。

  出身分寸山必定是真正的祖师堂关门弟子。

  必定不是籍籍无名之人。

  只要在方寸山,必定会见的。

  众人将两位贵客迎入方寸山福地。

  在齐云峰众弟子队列的后方,一个身形圆润的年轻修士正低头翻阅着一册道藏,对前方热闹的迎客场面恍若未闻。

  此人正是齐云峰的杨尘,身旁站着面色清冷的沈子墨。

  自从上次从陈国试炼归来,二人便晋升为齐云峰的真传弟子。

  此刻沈子墨虽仍是一副冷淡神色,目光却不自觉地打量着对面的瑶台仙子与尧夏剑子。

  唯独杨尘始终埋首书卷,连头都未曾抬起。

  沈子墨问道,“杨师兄,这位瑶台仙子可是九门公认的绝世仙子,你当真不看一眼?”

  她深知这位师兄的性情,绝非故作姿态引人注目。

  若非要整日泡在藏书阁,以杨尘的资质,恐怕早已突破至道胎境后期。

  杨尘闻言合上手中书册,笑道:“仙子虽好,终究不及书中之仙子。”

  周围齐云峰弟子闻言纷纷打趣:“书里的仙子能抱吗?能看吗?”

  杨尘见此,轻叹一声:“知我者,唯小青峰周景师弟也。”

  沈子墨听后,倒是对于上次试炼的周景,印象不深。

  四周各脉弟子纷纷驻足观望,人群中不时传来低声议论。

  瑶台仙子与尧夏剑子的盛名,在方寸山内早有耳闻,今日得见真人,不少弟子都想一睹风采,看看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超凡脱俗。

  众人目光灼灼地望向场中央那两道身影,眼中既有艳羡,又暗含几分较量的意味。

  方寸山作为道门正宗,门下弟子哪个不是心高气傲之辈?

  此刻见到别派天骄,两人已经走入分寸山内。

  自然免不了要在心中暗自比较一番,议论四起。

  “依我看,这尧夏剑子也不过如此,并未看出有何特别之处。”

  “不过如此?”

  “尧夏四岁便入先天,十一岁突破道胎境,十四岁时就已打遍龙泉剑宗同辈无敌手。这等天资,你说不过如此?”

  “听说过正道九门'正道十曜'的榜单.”

  有人玩味开口道,“可是,方寸山没有一人能进正道十曜。”

  “说来也是可笑!”

  杨尘闻言终于抬起头,眉宇间闪过一丝诧异:“那位孙师兄竟未入十曜之列?他可是被誉为'天府星'转世的人物。”

  沈子墨微微摇头,声音清冷:“孙师兄在正道龙虎榜上位列第十一。”

  “尧夏剑子排名第七。”

  “瑶台仙子更高居第五。”

  杨尘有些惊讶,““孙师兄竟未入前十?这龙虎榜当真有些分量”

  要知道,宗主代师收徒的孙邈是何等惊才绝艳。

  他十四岁才开始修行,本是渔村一介平凡少年,幸得宗主云游时慧眼识珠。

  入方寸山后,三个月连破三境直入先天,震动十八脉上下。

  后面修行更是一日千里,同届弟子,甚至往上数代弟子都被他甩在身后。

  旁边有弟子解释道:“这十曜排名由中土禹洲的天机阁评定,不属正魔两道,在九门中颇具公信力,历来少有纰漏。”

  “尧夏有一人击杀魔门天门境界的长老的战绩,更是三次斩杀天门中期境界的妖魔。”

  众人闻言,神色间不由多了几分肃然。

  这些年来方寸山在九门中威望日衰,在外游历的弟子没少受些闲气。

  究其根本,还是这几代弟子中,始终未能出一位真正能扛鼎之人。

  至于比较,也就是一甲子之内的人物。

  过了一甲子,便不在其中。

  杨尘若有所思地打量着西昆仑与龙泉剑宗的来人。

  那二十名弟子个个神色倨傲,目光中带着审视的意味扫视着方寸山众人。

  这两位位列“十曜”的天骄突然造访方寸山,恐怕并非简单的礼节性拜访。

  “他们来方寸山所谓何事?”

  沈子墨若有所思道:“听闻近日魔门异动频繁,似乎在东极青州发现了一座上古大墓的踪迹。”

  “上古大墓?”

  杨尘眼中精光一闪,顿时来了兴致。在修行界,每一次上古遗迹现世都会掀起轩然大波。

  他不由想起方寸山来历和发迹,当年正是一对兄弟从上古洞府中获得了功法与宝物,依照遗迹记载寻得这斜月三星洞福地,历经千年经营才有了今日的根基。

  正道九门,魔门、甚至于外道,其实的起家都是大差不差,得上古遗留的道统,然后一飞冲天。

  沈子墨继续说道:“此次大墓本是由外道最先发现,却不巧位于东海,龙族的领地。”

  “那些外道修士力有不逮,这才不得不传信给中土禹洲的正道各派,连南疆魔门也收到了风声。”

  杨尘眉头微蹙:“此事我竟未曾听闻.”

  沈子墨难得流露出一丝调侃之意,“杨师兄终日埋首藏书阁,又岂能尽知天下事?”

  杨尘不以为忤,反而若有所思地摩挲着手中书卷:“东海龙族.上古大墓和今日又和关系”

  他目光不自觉地投向远处被众星拱月般围住的瑶台仙子与尧夏剑子。

  沈子墨沉声道,“据说这古墓藏在深海之下,有大道金丹的修士勘探之后,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天帝宝库!”

  “天帝宝库?”

  杨尘大吃一惊,他熟读藏书阁经典,这类上古典籍,大多都会记载描述了一个地方。

  据《知北游.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名曰归墟,乃众水汇聚之所。其下有神宫,名曰天帝宝库,相传为上古天帝藏珍纳宝之地,内蕴先天灵物、太古遗篇。”

  当然也有凡人史料记载,

  “大庆元狩三年,东海郡奏:“有渔者夜见海上浮光如列星,近视之,则玉阙凌波,匾额篆'天帝藏真'四字,瞬而没。”帝使方士栾大往查,竟失其所踪。后史家考据,此即古所谓“天帝宝库”,非人主所能轻窥。

  甚至,形形色色的玉简道藏,都有记载这个地方。

  “混元天地一方,万法之道也,谓之天帝宝库。”

  正道之中记载,天帝宝库之中的“帝”音节通“地”,其实名字是“天地宝库。

  魔道则认为,在他们代代相传的《九幽录》中记载:“帝星坠于东海,化归墟为冢”。

  正因是天帝葬身之所,才被称为“宝库”,内藏天帝毕生修为与传承,所以称谓为宝库。

  外道,则认为在遂古之初,没有天帝,天帝乃是指代一个修行门派。

  天帝宝库,也就是天帝这个门派的遗迹。

  这也是正道、魔门、外道常常争论不休,便是其根底来源不同。

  正道,解释道来自于天地,效法天地,道至高无上,俯视万物。

  魔道,乃是上古有大修者无敌者,建立道统,道趋于人。

  外道,则认为,万物起源于一,又从一变换成万物,道在屎尿之间之间,道在蝼蚁之间,道在税稗之间,道在瓦甓之间,众生皆是道。

  三家对大道本源的认知南辕北辙,正如《修真辩难》所言:“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也注定他们永远无法真正共存。

  三家之争,表面是争夺灵脉福地,实则乃是道统之争。

  如今天帝宝库现世,四大部洲必将再起波澜。

  杨尘忽然警醒:“这天帝宝库,与瑶台仙子、尧夏剑子来访有何干系?”

  沈子墨难得能为这位博学的师兄解惑,嘴角微扬:“只因那天帝宝库设有'天地限',只准一甲子年岁以下的修士进入。”

  杨尘顿时了然,方寸山虽日渐式微,但面对天帝宝库这等机缘,九门天骄也不得不来寻求助力。

  很多上古遗迹,洞府都有禁制,古籍之中记载,叫“天地限”。

  当年那座方寸山的上古洞府,也有限制,便是不能有修为的人进去,只允许凡人进入。

  这才有方寸山的开山祖师,兄弟两只是山中的普通樵夫,得了这般泼天机缘。

  修真界对应这等“天地限”不是没有推敲过,修真界众说纷纭。

  有修士根据出土的上古玉简推测,这限制乃是墓主人生前推演天机,为挑选合适继承者而设下的考验。

  另一些阵法师则认为,这不过是上古时期常见的防护阵法,目的只是防止墓穴遭人盗掘。

  近年来更兴起一种惊世骇俗的说法——所谓“天地限”,实则是墓主人为转世重修后能顺利取回自身宝物而设下的限制。

  杨尘思绪万千,若天帝宝库真现世,方寸山势必也要派遣年轻弟子前往东海。

  他忽然想到,若是将此消息告知周师弟,那位同样痴迷古籍的同道中人,定会有兴致。

  念及此处,杨尘当即向沈子墨告辞:“沈师妹,我突然想起一事,先行告退。”

  话音未落,便已御使法宝朝藏书阁方向走去,脸色透着几分迫不及待。

  你虽从聂云竹那里领了接待瑶台仙子与尧夏剑子游览小青峰的差事,但吕青鱼师姐却告诉你。

  “这事未必能成。”

  之前不是没有这种例子,正道九门来访方寸山,只是游览了齐云峰、龙首峰,这几个主脉,上三峰。

  十八脉之中还有少数山头,没有拜访。

  尤其,你们小青峰还是十八脉之中的垫底,恐怕最后也不会来此。

  你明白了,又是一个闲差。

  吕青鱼还怕你失望,毕竟能接待九门天骄,在各脉弟子面前可是长脸的好差事。

  你却浑不在意:“正好落个清闲。”

  七日后,西昆仑的仙鹤与龙泉剑宗的剑光果然降落在齐云峰。

  每日晨钟响起时,你都能望见那边仙鹤盘旋、霞光缭绕的热闹景象。

  十五之后,小青峰这边依旧没有传来消息。

  你已然确信,瑶台仙子两行不会踏足小青峰了。

  吕青鱼倒是有些失望,毕竟这位瑶池仙子,她一直想一见,至于去其余峰去看,以上次小青峰后山各脉合力来了十位龙庭修士硬闯后山之事,吕青鱼绝对不会去的凑这个热闹。

  你倒未受此事影响,依旧按部就班地修行。

  这半月来,你帮沈轻雪成功孵化了那只紫金天角蚁。初生的幼虫果然如《万虫录》所载,与寻常飞蚁别无二致,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甚至还要弱小几分。

  只有,那对薄翼有时会泛起紫金色泽,你才确实是上古异种。

  随着发育成熟,才会开始显出不同。

  这紫金天角蚁,没废多少周折,很顺利成了沈轻雪的御兽。

  你也顺带采集了几滴紫金天角蚁的精血,融炼《七宝妙相书》之中记载的“紫金天角蚁”的法相。

  三日之后,夜里。

  你在所在的院落之内。

  十五日内熔炼精血,又提取了一整只紫金天角的幼卵精气,重新塑造了一副骨骼,这是最耗心力的环节,每一道骨节都要与观想图中记载的分毫不差。

  最后,参悟“紫金天角蚁”的搬山观想图,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识海中那只擎天撼地的巨蚁虚影,渐渐与眼前重塑的骨骼重合。

  今日,终于全部完成。

  你缓缓睁开眼,瞳孔深处骤然迸射出璀璨的紫金霞光,周身肌肤流转的异彩如潮水般奔涌,将整间静室映照得恍若神宫。

  你微微一笑,周身衣物便“嗤”地化作碎片——

  院中青砖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原本你站立的地方,身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是趴伏着一头通体玄紫的巨蚁,六足如青铜柱般深深陷入地面,额前金色触角微微摆动。

  你只感四肢百骸间奔涌着伟力,仿佛随手一握便能捏碎半座小青峰,稍一吐纳便可引动山河震荡。

  这具紫金天角蚁的法身仍在饥渴地吞噬天地灵气,若催动本源妖力,巍峨身躯尚可暴涨如山岳。

  但你并未急于展露法相真形,而是心念微动,额前那对鎏金触角骤然迸发出刺目神辉——

  天赋神通·三山紫金光。

哎呦文学网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