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232章 让我演树先生?

  外语的任务戚昊努力的做,主线任务他也没有置之不理。

  雨露要均沾。

  虽然有三年的时间,但是影帝有多难他比谁都清楚。

  《天狗》那纯粹是运气,戚健找个了男一号,拍了一个星期,一场戏都没拍完。

  果断换人。

  这种别人剩下的饼,又不是什么好饼,除了戏疯子根本没什么人愿意接。

  郑小龙劝戚昊接了磨炼演技。

  正好当时有档期,戚昊也就进了剧组。

  没成想居然拿了金鸡影帝。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真要是奔着影帝去,戚昊也没有什么把握。

  更何况,如果想要超额完成任务。

  那就不能随便随便拿个影帝来充数,最起码也得金鸡金马金像,甚至欧洲三大更好一些。

  戚昊算是两手一起抓。

  一边让评选组筛选投递过来的剧本,不管是来卖剧本的,还是来找投资的都可以重点关注文艺片。

  另一边,他让张楠在圈内放出了风声。

  戚昊现在档期空出来了,想演一部能拿奖的文艺片,大家有合适项目的可以来邀请。

  嗯,如果资金不足,戚昊可以带资进组。

  一般明星带资进组,都是求助于资本。

  能把带资进组说的这么轻描淡写,也就戚昊这样财大气粗的人了。

  没办法,谁让他卖的股票钱到账了呢。

  王家兄弟那边没有拖延,麻溜的就把钱放给了戚昊。

  把戚昊手里这批股票收拢到手里,王家兄弟长长的松了口气。

  不过,他们的心情并没有多愉快。

  因为这几天华姨的股票始终没有抬起头。

  第一天收盘价109.81元/股,让华姨成为年度最让人羡慕的金融靓仔。

  不少金融专家都笃定华姨能上110块。

  毕竟现在都109.81了,就差0.19。

  两毛钱!

  随随便便都能把股价给推上去。

  有些买了股票的,甚至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给华姨画出了一个150块的大饼。

  可惜事与愿违。

  两毛钱成了华姨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二天开盘竞价的时候就开始暴跌,因为前六天不限价,第二天先是跌破了100块钱/股,然后一路跌,收盘在72块。

  第三天…

  第四天…

  十几天的时间,已经逼近了发行价。

  其实《风声》票房2.7亿,相对于8000万的成本来说,这部电影妥妥的是赚钱了。

  对于股价应该是一种正向影响。

  奈何,第一天被拉的太高了,第二天又没有稳住,直接造成了韭菜恐慌。

  一个个的都抢着逃窜。

  企鹅也没有继续大规模的吸纳华姨股票。

  戚昊怀疑他们会从其他的途径来获得华姨股份,并不一定非得从二级市场。

  然而,詹奇·莱登却表示,企鹅可能在捧杀华姨。

  反正华姨开局十几天就这么惨,和企鹅第一天拉升华姨股票,然后第二天果断收手不无关系。

  等到股价低到一定的程度再入场,可以降低很多持股成本。

  如果企鹅第二天继续吸纳,不说继续涨,最起码不会跌得这么惨。

  一直到十几天后,天天跌停,眼瞅着快要跌破发行价了,阿狸叭叭开始增持华姨,股价才算稍微稳定下来。

  当然,这些和戚昊都没有关系了。

  买定离手,不管是买亏了还是赚了,这个结果他都必须自己承担。

  写字楼用抵押贷款的方式买。

  戚昊手里有钱了之后,就开始着手搭建制作班底了。

  这个也不需要他亲自动手。

  他顶多就是把把关。

  他主要还是忙自己的事情。

  作为圈内最顶级的偶像和演员,在他放出风声想要接剧本后,立刻就有了看不完的剧本。

  甚至还有已经拿到了他这边投资的找他。

  “这位就是韩杰导演,这位是我们老板戚昊。”

  张楠带着人进来。

  《魁拔》和《hello!树先生》都是他负责接洽的。

  而韩杰就是《hello!树先生》的导演,他是77年生人,早在2002年的时候就执导个人首部短片《过年》,还得了大学生电影节学生组最佳短片奖。

  2006年的首部电影《赖小子》,拿了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

  他是个很纯粹的文艺片导演。

  投资一直是他拍电影的最大难题,之前听说戚昊这边能够拿到投资,他就把剧本投了过来。

  没想到还真拿到了。

  要八百万就给八百万。

  他目前正在一边筹备电影制作班底,一边为电影选角。

  男一号有好些个备选。

  在他犹犹豫豫,打算和这些演员面对面谈一谈的时候,他听到了戚昊想出演文艺片的风声。

  “让我演树先生?我和这个角色可一点都没有相似性啊。”

  戚昊完整的看过这个剧本,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好剧本,而且是非常有希望拿奖的剧本。

  但他和“树”真的没有半点儿关联。

  他从小出生在城市里,直辖市天津的市中心,父母都是老师,在没有出来闯荡之前,他都没有真正去过农村。

  “在你出演李天狗之前,也不会有人觉得你和李天狗有什么相似性。”

  韩杰笑了。

  他不是无脑选人,更不是为了拍资本马屁。

  他看过戚昊的《天狗》,也看过戚昊的《风声》,对于戚昊的表演非常了解。

  能演李天狗,能演武田,就一定能演树先生。

  “你让我考虑考虑啊,你也慎重点,我待会要见客户,咱们回头再碰一次,”戚昊顿了顿,又补充说道:“你如果想追加投资可以直接说,不用拐弯抹角的,只要有合适的理由,追加投资在我这边不难通过。”

  八百万的成本,追加到一千万都不是什么事。

  《钢的琴》拍出来花了一千多万呢。

  不过他也没有立刻拒绝韩杰,韩杰说的也对,他以前也没演过李天狗和武田这样的类型。

  对于演员来说,真正的追求应该是塑造不同角色。

  而不是演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就像李学剑和陈到铭一样,李学剑能演很多类型的角色,而陈到铭能把适合他的角色演到顶峰造极。

  “行,那你考虑一下,如果你不要高片酬,就没必要追加投资,八百万足够了。”

  韩杰没有继续纠缠,跟着张楠离开了。

  戚昊要见的人是茅台的。

  茅台那边找过来,要和他谈合作的事情。

  前不久出台了一个“禁止公款消费茅台”的提案,引爆了公众讨论。

  茅台号称“国酒”,曾经过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悠哉生活。

  这个提案虽然还没有落实,但是他们也急了。

  真要是落实了,那茅台还算个屁的国酒。

  失去国酒的光环,茅台很有可能从今以后沦为小众独乐之物,再难登“大雅之堂”。

  为了开拓市场,他们瞄上了明星。

  戚昊发现,作为一个明星,而且是顶级明星,他手里握着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些上市公司果然更倾向于找他来合作。

  其他明星只是爱喝茅台,人家戚昊爱到不仅喝茅台,连茅台股票都买了。

  谁能比他更合适!

  “我们原计划是请房龙的,你当明星,要是能像他那样为国争光,才算是努力对了方向。”

  茅台公司来的是销售公司副书记、总经理易建国,他来首都开会,顺便和戚昊见个面。

  年纪有点大了,而且是国企做思想工作的。

  哪怕现在已经改制,也难以避免有那种不太让人舒服的感觉。

  也就茅台这样不愁销售的,还能让他继续占着个位子。

  但其实他早就被架空了,只让他各种开会。

  和他一起来的副总经理敖大鹏才是谈事情的主力,听到领导的话,他略显尴尬的笑笑。

  他领导这话虽然有点说教,但是房龙在他们这些人的心目中确实比戚昊更有地位。

  你有钱,也未见得比房龙更有钱。

  更何况他们茅台公司最不差的就是钱。

  “易总,您说得对啊,房龙大哥是我偶像,我经常能够见到他。”

  戚昊很赞同对方的话。

  要说国际影响力,戚昊他大概连房龙的十分之一都到不了。

  因为他本身就没什么国际影响力。

  “你经常见到他啊,他待人怎么样?”

  易建国很显然是倾向于选择房龙合作的,奈何公司的人都更重视拥有350万股的戚昊。

  反正咱们的主要市场不在国外。

  茅台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不如其在国内的风头正劲,房龙的国际影响力也比上世纪90年代末要减弱很多。

  如果重点是国内市场的话,那戚昊就更合适了。

  戚昊这厮酒量之大,那是娱乐圈圈外人都知道的秘密。

  而且,戚昊经常喝茅台。

  光是被媒体拍到都有很多次。

  “房龙大哥啊,我和他喝过几次酒,他这人非常豪爽…”

  戚昊这话茬子一打开,就有点儿停不下来的意思。

  易建国咂摸了几下嘴,觉得这个时候真应该有酒有花生米蚕豆花,最好再来一盘凉拌猪耳朵,如果能够红烧一盘肥肠,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可惜,他们是来谈工作的。

  就连易建国这种老江湖,都已经被戚昊忽悠的找不到北了。

  接下来的业务就好谈了。

  “呃,有必要吗?”

  戚昊听到茅台那边的合作方案,哪怕他已经代言过不少东西,也被茅台的大手笔给吓到了。

  茅台居然要把新型的高端白酒命名为茅台七号酒。

  别问为什么没有一号到六号,也没有八号九号十号,问就是他们的代言人是戚昊。

  哪怕只是谐音,也足以让人觉得离谱了。

  万一哪天不代言了,难道这个系列你们就停工不做了吗?

  再说了,万一这个系列火了呢。

  七号酒是53度酱香型白酒,秉承了国酒茅台的传统工艺,经精心贮存、调味酿制而成,具有酱香显著、幽雅舒适、酒体丰满、醇厚绵柔、回味悠长、余香持久等茅台酒风格。

  易建国和敖大鹏甚至还带了一箱过来。

  只是包装比较简易,属于还没有上市的试用款。

  待会一起吃饭的时候可以试一试。

  “也就是起个名字的事情,我们厂子茅台酒系列繁多,包括茅台系列酒和嫡系茅台酒,各有多个品种和等级。”

  敖大鹏给戚昊解释了一下。

  戚昊还能说什么呢,他表示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尝尝以他命名的这款茅台酒。

  (本章完)

哎呦文学网    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