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拿奖,戚昊还拒绝了金马奖评委的邀请。
没办法,当评委就拿不到奖。
戚昊并不避讳表现的对奖项有企图心。
他参加颁奖礼就是为了拿奖。
因为如果不表现出来,别人真有可能不给他奖项。
在很多人看来,戚昊根本没有拿奖的必要。
到了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奖项对他来说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
但是戚昊要做任务。
现在要做,以后也有可能要做。
任务奖励的东西非常珍贵,动辄都是好几个亿的体量。
比拍三五部电影赚的都多。
五亿票房的电影,去掉院线分成和交税,落到手里连两亿都分不到。
出品方如果不止一家的话,还要大家一起分赃。
哪有任务给的东西爽。
戚昊提前一天到湾湾这边,参加了两场电影活动。
一场是行业内部的电影座谈会,不少华语电影人参加。
戚昊年纪虽轻,但是成就斐然。
他的电影《初恋这件小事》《那些年》《大叔》被当成一个系列,用来分析商业电影的创作手法。
湾湾这边本土电影早前被香江的电影吊打,成了香江电影的后花园,后来好莱坞电影取而代之。
都没有本土电影什么事。
电影不赚钱,根本没有多少新人进来。
所以,分析电影怎么赚钱就很有必要,戚昊就成了他们的分析对象。
还有一场安排到了湾湾大学。
相当于一次关于电影人生的演讲。
戚昊作为《hello!树先生》的主演和监制,聊了一些电影的创作理念,还有树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
最后和大学生们互动一番就算完成。
只是上来就被刁难,就让人实在没办法淡定。
“戚昊,这部电影是现实题材的吧,目前内地的农村,是不是到处都是树先生这样的人。”
这个学生提的问题非常尖锐,处理不好就要上新闻。
戚昊没有太多顾虑,他选择直接硬怼:
“这位同学问的问题很不礼貌,出发点本身藏了不少低劣的心思,我不知道湾湾这边的教育能不能改变你狭隘的思想,但是我想跟你说的是,电影如果你看了,就应该知道,电影里反映是农村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发展问题,先 有发展才有问题,电影的目的是让人们去关注这部分人群,从而正视和重视这些问题”
树先生的人生悲剧,可以认为是时代洪流中一代人的缩影,是一场荒诞的社会寓言,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和树先生有着惊人的相似,总是在不经意之中,被一点一点的摧垮。
这个学生问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多。
那确实很多。
谁的人生不迷茫。
树不仅仅是代表着某个人,它代表的是一类人,那些处在集体无意识状态的农村底层的人,那些在时代的更迭中被遗忘的人。
时代的洪流之下,太多的人在其中沉浮。
放大到每一次大大小小的生产力革命,也是一样的问题。
这是时代的伤痛,而不是一种攻击的借口。
那学生也没想到戚昊这么刚。
不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吗?
他也不想想,戚昊成就摆在那里,是被湾湾大学邀请来的。
而且他连续三部电影都能在湾湾上映。
本地肯定有一堆支持他的势力。
只要他能带人赚钱,就不缺少维护他的人。
“至于内地的发展怎么样,眼见为实,只要你想,你就能够找到很多了解的渠道,而不是道听途说和凭空臆想。
我刚到的时候,很多人问我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我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有脑子,然后学会去使用它。”
戚昊来大学参加活动。
这些学生专门跑来参加座谈会。
一部分是来追星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希望能够从戚昊身上学到成功经验。
戚昊身家十多亿美元,妥妥的是一个成功人士。
今年的湾湾福布斯排行榜,第二十名的许文龙差不多也就十一亿美元身家,戚昊妥妥的超过他。
最关键的是,前二十名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三十岁以下的。
对于学生们来说,戚昊这样的年纪有这么多钱,妥妥的就是他们的偶像,属于他们觉得自己上自己也行的典范。
刚才那人阴阳怪气,遭到了不少人的白眼。
慕强的心态哪儿都有,湾湾这边尤其严重,有骨气的早就在抵抗日寇的时候牺牲完了。
戚昊说,成功的经验就是有脑子,并且学会用它,就让人感觉他在嘲笑刚才提问的人实在是没有脑子。
“这次来贵校交流,我帮大家拉到了一次活动赞助,如果有同学想去内地看看,来一个眼见为实,可以找我的助理要联系方式,全程免费赞助,指哪去哪…机会难得,感兴趣的不要错过。”
戚昊呵呵一笑,示意工作人员挑选下一个幸运同学。
赞助湾湾学生去内地考察,并不涉及什么敏感问题。
毕竟戚昊这边打的旗号是电影文化交流。
这种事情民间组织的特别多,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交流。
“戚昊老师,我今年十九岁,我总觉得自己特别平庸;就算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因此经常想要放弃自己,您对我有什么建议呢?”
站起来一个眼镜仔。
这种问题没什么意义,提问的人所求不过是鼓励而已。
“我觉得你不妨再努力一些,就算失败了,也不妨碍你继续平庸,但是万一成功了呢,你就可以换一种活法。”
和年轻人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个性。
戚昊才三十岁,和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并不存在代沟。
如果他拿出自己的网名“满山猴腱我最红”,说不定还能在现场找到知己呢。
戚昊的回答赢得了现场一阵掌声。
“戚昊,你作为大陆能够排名前一百的亿万富豪,为什么选择一位明星结婚呢?”
这问题也不算离谱,《初恋》《那些年》都在湾湾热映过。
戚昊和安风的爱情故事风靡整个亚洲。
但是传的越远,越是离谱,各个版本都有,和实际相符的几乎为零。
有人说安风拿捏了戚昊的把柄。
有人说戚昊其实喜欢男的,安风只是他的挡箭牌。
“我选择的不是明星,也不是其他任何职业,我选择的是安风,不管她是什么职业。”
戚昊回答了一下这个问题。
挺无聊的问题,问他为什么娶个明星,他很想反问一句,那你觉得谁更合适。
你该不会要毛遂自荐吧。
“戚昊老师,作为一位亿万富豪,你为什么会对电影这么执着呢?”
这是很多人想不明白的问题。
“在我看来,电影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生意。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都有过理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解放军…在座的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理想吗?
然而,真正能够把兴趣爱好发展成一门职业的却少之又少。
我从小的爱好就是电影,我把它当成一门职业,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做电影。”
戚昊这个算是实话实说。
在没有系统降临之前,他也特别喜欢看电影。
小时候家里条件还可以,他和爸妈的斗智斗勇就是偷偷地看碟片。
为了不被发现,他甚至还研究出来很多办法给电视机降温。
“可是…你不是应该把事业做大做强吗?”
年轻人没办法理解。
他们觉得戚昊在浪费时间,当你财富到了十亿美金,就应该奔着百亿美金去赚,而不是在电影行业小打小闹。
“有人算过我今年的电影总票房是多少吗,大概相当于多大规模的企业营收,回头算好了告诉我一声。”
戚昊真不是非得装这个逼。
主要是他也没办法解释他的投资理念,投资的事情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了。
只能把电影包装的更高大上一些。
总体来说,作为十亿美元身家的戚昊,在湾湾大学并没有受到多少刁难。
不管是明星的偶像,还是财富的偶像,大部分人都将他视为偶像。
第二天的金马奖,戚昊如愿拿到了影帝奖杯。
这一趟终于没有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