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43章 封皇太孙,列储君位,封总兵,总管大明兵权

  “刘璟,宣旨吧。”

  “让天下万民见证。”朱元璋大声道。

  应着这一声。

  刘璟拿出了一封圣旨,大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长孙朱雄英,为吾大明皇族第三代嫡长,仁德醇厚,能力出众,军事指挥更为吾大明翘楚,更心系天下,出诸多利国利民之策。”

  “今。”

  “于此认祖归宗大典,当封皇长孙朱雄英为皇太孙,为大明第三代储君,享储君之权,不可废黜,不可更替。”

  “钦此。”

  刘璟的声音在整个应天城外响彻。

  皇长孙!

  皇太孙!

  一字之差。

  可带来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

  皇长孙只是年龄为当代之最,身份虽然尊贵,但却没有真正的位分。

  但皇太孙。

  这可是真正的国之储君,乃是真正的大位继承者了。

  太子,太孙。

  在历史上。

  朱允炆便是获封了此位置,成为了皇太孙,在朱元璋死后也是直接继承了皇位。

  “太孙?”

  一旁的朱应听到这旨意,也是有些惊愕的看着朱元璋与朱标。

  这敕封是朱应没有想到的。

  按常理。

  太子在,不会封太孙。

  历史上的朱允炆之所以会被封为太孙,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朱标不在了,而朱元璋为了让朱标的后裔接任皇位,甚至于还将吕氏这个妾室扶正,可以说是对朱标的极限爱屋及乌了。

  可现在朱标健在。

  便敕封朱应为皇太孙。

  这,无疑是表明了一个态度。

  未来大明第三代的继承者彻底定死了朱应。

  特别是圣旨之上不可废黜的话,这一道旨意落下,哪怕是朱标未来成了皇帝也不能更改圣旨废黜朱应。

  这并非暗旨,而是面向天下的明旨,让天下人都见证。

  这圣旨,便是不得更改了。

  “雄英。”

  “这是我与你爷爷商量的。”

  朱标微笑着对着朱应说道。

  “是不是,太早了?”

  闻言。

  朱应也是带着几分难以回神的说道。

  “不早了。”

  “这个位置定下了,咱就彻底安心了。”

  “你爹也彻底安心了。”朱元璋笑着道,看着朱应的目光尽是慈祥。

  “而且。”

  “还不仅如此。”

  朱元璋笑着,又看向了在祭台一旁侍奉的云奇。

  “继续宣旨吧。”朱元璋大声道。

  应声。

  云奇手捧一封圣旨站出来,大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太孙朱雄英,文治武功,于武功之上创封狼居胥传世之功,功在千秋,威震天下。”

  “今。”

  “晋皇太孙领总兵之权,赐兵符,拥节制天下兵马之权。”

  “凡吾大明军队,皇太孙皆可调动。”

  “钦此。”

  此话一落。

  朱应更是睁大眼睛看着朱元璋,透出惊愕之色。

  敕封皇太孙。

  朱应没有想到。

  但这一个位置虽为储君,却并无真正的实权。

  可这总兵之位却是截然不同啊。

  在如今的大明,虽然国公不少,但在未有战时,国公不掌兵权,大多数将领也是如此。

  至于总兵之位,一直空置。

  兵权由朱元璋直接掌控,如若朱标需要也可以调动。

  但如今。

  直接赋与了朱应总兵之位,这表明了一个意思,兵权完全交给朱应,只要朱应想,随时可以调动大明的军队。

  随着这两道旨意的落下。

  整个应天城前。

  可以说是一片寂静。

  无论是藩王,百官,又或者百姓,每一个人都清楚知道这两道旨意带来的震撼有多大。

  但随着一阵后。

  “皇上圣明。”

  “太子圣明。”

  “臣等参见皇太孙。”

  以蓝玉为首的众淮西将领带着一脸激动,纷纷面向祭台跪下高呼道。

  满朝之中。

  如若说谁最高兴?

  毫无疑问。

  那自然是淮西众将了,作为朝廷的武将,朱应如今执掌了兵权,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未来无限啊!

  在历史上。

  因为朱标的突然薨逝,让淮西将领陷入不复,蓝玉案便是如此由来。

  但如今朱标在,朱应归来,淮西自然会走向全新的篇章。

  至于靖难?

  朱棣都已经被朱应给收拾了,还会有靖难吗?

  “参见皇太孙。”

  “参见皇太孙…”

  随着淮西众将参拜行礼。

  周围的藩王,百官。

  乃至于应天城前的无数百姓,纷纷跪了下来,参拜行礼。

  这无数人就好似海浪一样,跪下行礼。

  高呼声响彻整个应天城虚空。

  尤为的震撼。

  “国之储君,总兵之权,掌大明军队。”

  两道圣旨,彻底奠定了朱应在大明的权势。

  同样。

  这也是朱元璋与朱标在万民面前给的承诺,让朱应全力推行大明变革的承诺。

  他们,没有食言。

  “雄英。”

  “以储君的身份,接受你臣民的行礼吧。”

  “你,长大了。”

  “能够独当一面了,爷爷相信你一定可以打造出你想要的大明。”朱元璋走上前,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

  “爹也会全力支持你。”朱标也是温和笑着。

  闻言!

  朱应重重点了点头,随后走到了祭台边缘,俯瞰看着下方的无数跪地行礼的臣民,这一刻,似天下万物都臣服在了脚下。

  这种感觉,当真难言。

  “大明的子民们。”

  “免礼。”

  朱应双手一抬,带着中气十足的声音响彻天穹。

  “谢太孙殿下。”

  无数回应声随之响起。

  无数百姓看着那祭台之上的朱应,甚至涌现出了一种激动,狂喜。

  如今朱应已经是贤名在外了。

  武功乃是当世之最,封狼居胥之功。

  而文治更是提出了诸多治国之策,利国利民。

  朱应能够成为皇太孙,这是民间所期望的,众望所归。

  “今日。”

  “承蒙皇上与太子看重。”

  “封我为皇太孙,为大明第三代储君。”

  “此乃长辈恩泽,朱应不敢辞,更不会辞。”

  “正如圣旨宣诏,我生于皇族,却长于民间,知民间疾苦,知万民心中所想。”

  “得此重任加身,我必会恪尽职守,绝不会辜负皇上与太子所期,更不会辜负万民所期。”

  “我为皇太孙。”

  “定立志强盛大明,以仁德恩泽万民,以武治震慑外邦蛮夷,以国法,以仁德,恩威天下。”朱应大声的说道,神情格外郑重。

  随着朱应话音落下。

  原本平静下来的百姓们更是沸腾。

  “皇太孙圣明。”

  “皇太孙万岁。”

  “皇太孙…”

  无数百姓振臂高呼,激动无比。

  似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支持朱应为储君。

  “正值于今日大典。”

  “万民齐聚。”

  “我也要宣布有关于大明未来的几项国策,同样,恩泽万民。”

  “此乃吾之期望。”朱应话音一转,正色的神情仍然不变。

  闻言!

  许多百姓变得更为期待起来。

  之前提出的免税国策!

  特别是摊丁入亩,那可谓是深入人心,让无数百姓受益。

  只待秋收之时就可以真切看到结果,如今朱应又有国策施行,那必然是影响天下的。

  “这小子又要干什么?”

  对于朱棡等藩王而言,此刻却是尤为的忐忑。

  如今他们该被削的都已经被削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反抗,却被直接压下了。

  归根结底。

  他们的父皇完全站在了朱应的身后,让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抗衡。

  如今朱应又要提出国策,他们立刻就想到了是不是针对他们的。

  “但愿是好事吧。”

  “摊丁入亩已经让我损失惨重了,如若再来,那就真的无可奈何了。”

  “唉。”

  “或许是利国利民,但也未曾考虑吾等作为人臣的死活啊。”

  “希望皇太孙能够手下留情吧。”

  不仅仅是藩王忧虑,此刻许多朝堂权贵也是如此。

  看似如今大明一片和谐,在军队的震慑下,各地摊丁入亩的施行也在持续,并未遇到太多的阻碍。

  可实质上,这一切都是因为军队震慑,还有那位杀人不眨眼,真正会下死守的洪武皇帝在。

  他们虽然心底极为不愿,但为了保全家族不得不顺从。

  那位洪武皇帝可是真的会杀人的,会灭族的。

  此刻!

  应天城的喧嚣声逐渐平息,每一个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祭台上的祖孙三人,不敢出声。

  “此番。”

  “我要宣布第一项国策,便有关民生,有关天下商业,更切身关系每一个大明子民。”

  “自吾大明开国以来。”

  “钱币多有变,铜钱,银钱,金,还有我大明宝钞。”

  “这些钱币都是以我大明户部发行,民间用之繁琐,兑换极难,甚至于还被克扣,被票贩子所欺,甚至于百姓家中存亡太多钱财还担心被盗贼关顾。”

  ‘“而今日。”

  “自应天府开始,至吾大明天下,将改变这一现状。”

  朱应大声说着,随之一挥手。

  只见在祭台之下。

  刘磊与肖汉直接缓步向着祭台上的阶梯走去,当走到了高阶梯之上,两人立刻将手中的白布拉开,在上写了六个字。

  许多百姓目光注视,识字的立刻就认了出来。

  “大明皇家银行?”

  许多人都下意识的读了出来。

  不过除了少数知情者,其余所有人都是一脸茫然,不解的看着。

  这银行二字,其中深意却是不解。

  毕竟在这时代。

  只有钱庄,而且也并非朝廷官方所设,乃是民间商贾所为。

  “正如万民所见。”

  “大明皇家银行。”

  “以大明皇家为名,以大明帝国作为依仗。”

  “银行,货币钱财之汇总之地,货币发行之地。”

  “往后户部发行铜钱,银钱,宝钞,一律将由皇家银行接管职责,只不过不同于以往,银行将独立于朝廷之外运行,直接归于我与太子,皇上执掌。”

  “一切银行主事任免皆是由吾等三人所定。”

  “通俗之意,直达天听。”朱应笑了笑,又大声的说道。

  “敢问太孙殿下。”

  祭台之下左侧,一个年轻男子开口道,但神情充满了忐忑。

  “有何疑惑但说无妨。”朱应转过头看向此人,笑着道。

  “太孙殿下说这银行关乎吾大明民生所需,难道就是负责发放兑换钱币吗?”年轻男子忐忑问道。

  “问得好。”朱应一笑,然后解释道:“未来整个大明的货币都会由银行来负责发放,执掌!”

  “除此外,银行还兼备钱庄的职责,百姓可入银行兑换钱币,一律按朝廷所定货币衡量,不会有任何差价被坑。”

  “同时。”

  “百姓可在银行存放钱财,存放其中,还可获得子钱,钱财于银行存放越多越久,获利子钱越多。”

  “当然。”

  “百姓既可存放,自也可向银行借贷,而利绝对会秉承公允,未来也会在银行施行细则。”朱应缓缓开口道。

  听到这些。

  许多人也是略有所明白的点了点头。

  经过朱应解释。

  这银行似乎就是将户部发行货币之权,还有民间钱庄存放,还有民间那种高利借贷纳入了银行,只不过更为规范。

  而且。

  存放在钱庄之中,还能有子钱。

  要知道大多数百姓都是用不到钱庄的,甚至于真的一些散碎钱财存入,钱庄都还要收取保管费的,甚至于钱庄哪怕开的再大,终究是民间的,一旦跑了,那钱就都没有了,所以钱庄的生意大多是借贷,百姓上门去借,而非存放,但基本都是高利贷。

  可如今。

  皇家银行面世。

  真的会让大明天下内无数的钱庄破灭。

  也是摧毁了这一条黑色产业链了。

  “敢问太孙殿下。”

  “我等平民将钱存入这银行真的可以获得子钱吗?”

  “在以往,我们这些平民想要存入钱庄都需要缴纳保管钱的,而且钱庄一旦离开,我们就会血本无归。”一个平民恭敬的问道。

  “皇家银行,既以皇家冠名,必是与大明,与吾皇家彻底绑定。”

  “除非大明亡国,否则大明皇家银行断然不会闭门,而且代表朝廷承诺,钱币存入银行,无论多少,必有子钱,也绝不会收取任何所谓的保管钱。”朱应扫视祭台之下的百姓,大声道。

  听到这。

  许多百姓脸上也都涌现了一种意动之色。

  如果真的如朱应所言。

  那往后他们赚取的钱财就可以钱生钱,甚至于无需担心盗贼盗窃了。

  请:m.badaoge.org

哎呦文学网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