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25章 放羊班的春天导演人选

  英国似乎有意把拯救曼德拉这件事扩大化,拯救南非人民说起来有些大,但目标明确的拯救一个人就简单直接了许多。

  在这个过程中,曼德拉被神化,《第九区》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这张照片上手里拿着《第九区》的人还不止一个,文章中也把《第九区》和这次市长游行活动强关联起来。

  而且还不只是新华社的海外记者这么做了,就连英国本土媒体也提到了《第九区》对相关事件的影响。

  两天后梅琳达激动地又给魏明发了一条电报,她告诉魏明:公司开始加速全球英文市场的铺货,本土也要加印了!

  一部算是比较小众的科幻,在英国展现出超级畅销书的潜质,现在老伦敦出门打招呼都不聊天气了,都聊《第九区》,尤其是那些青年人和文艺积极分子。

  没看过《第九区》?拜托,你out了!

  负责本土出版业务的总裁知道这部竟然是魏明直接用英文创作的后大为惊异,人才啊!

  他甚至希望魏明能加入英国国籍,这样的人才留在中国屈才了,到时候公司帮他安排伦敦户口,再安排个英国媳妇儿,都不叫事儿的。

  这件事以伦敦为核心,还在持续爆发中,影响力开始向全球辐射,曼德拉和《第九区》一起走红全球,成为政治和文化界的顶流。

  现在不是大虾要蹭ET的热度了,而是两个外星人一起互相蹭。

  在洛杉矶的一个活动中,当问起是否听说过《第九区》,斯皮尔格伯表示自己很喜欢这部,希望有机会能跟y合作。

  最近又有一个活动,是全球多个国家的市长为要求释放曼德拉而签名请愿,很快就凑够了1000个市长,涉及四十多个国家。

  这次活动甚至通过外国留学生传到中国。

  只是燕京不太方便出面,哪怕跟南非还没有建交,但燕京毕竟是首都,于是就让魔都的汪市长出面签名了。

  当然,这种英国牵头的活动,香港肯定是最积极的,新一任港督尤德是第一批出声支持的。

  不仅支持,当时香港的新闻也经常能看到相关报道,作为全球第一个发表《第九区》的《明报》,可把金庸得意坏了。

  很快他的明河出版社又推出了《第九区》的繁体单行本十万套,魏明也是能得到版税收入的。

  当然,魏解放和许淑芬更得意,没想到儿子的一部竟然能影响全球政治局势,这应该是文人的终极追求吧!

  老魏开心地跟钢蛋巴斯,还有海洋公园里虎鲸、海狮、海豹都念叨了这件事。

  最最最得意的肯定是周惠敏了,那段时间看谁都笑,心情好的像是吃到了人参果的猪八戒。

  所以当林妮邀请她周末去台北玩的时候,她很爽快就答应了。

  现在就连台北都在响应这个市长签名请愿的活动,台湾人对y也并不陌生。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专辑卖的最好的外埠市场就是台湾。

  当然,不是正规途径进来的,毕竟演唱会的背景是给大陆赈灾,但因为经典太多,所以根本挡不住。

  不过他的《狮子王》等从英文转译过来的读本在书店都是能直接卖的,这部《第九区》也是直接从《明报》转载过来的,作者名那里是y。

  甚至台湾片商知道程龙的新片《A计划》剧本是魏明写的后也没有说把这部电影拒之门外,只是编剧名字那里要使用魏明的另一个笔名“魏狂人”。

  “魏明”在台湾还有些敏感,但y、魏狂人就还好。

  这次周惠敏她们是四个人一起来台北的。

  魏翎翎去美国推广变形金刚之前想要回台北看看大伯姨夫,正好林妮也想回家里看看,而她跟周惠敏母女关系都很好,于是邀请她们来做客。

  其实周惠敏在台湾也不是全无人脉的,她认识陈彼得,大家也算是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了。

  陈彼得参加了赈灾演唱会后回台湾被冷处理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没事了,有大人物保了他。

  不过现在他也很少走到台前唱歌了,主要还是做幕后音乐人的工作,他发现自己还是更适合这项工作,最近正在给一个叫费玉清的家伙制作歌曲。

  回到台北,魏翎翎跟大伯讲了一下大陆开厂的进度,以及变形金刚接下来的市场推广进程。

  虽然把玩具公司给了两个年轻人,不过大伯也想看看他们能把这家工厂做到什么规模,他们做得越好,对自己好处越大,毕竟他在台湾的塑料厂是上游供应商。

  而林妮跟姐姐林溪在房间里聊了好一阵,看到容光焕发的妹妹,这位魏沐春三太太感慨不已:“果然女人就得让男人滋润才行,你看看你现在比当初在台北的时候好看太多了,你早该去香港找他的。”

  林妮忸怩了一阵,不过这段时间确实很快乐,她甚至冒出了生二胎的想法,老鬼虽然也六十了,但男人六十岁正是有干劲的时候。

  就是可怜了姐姐,姐夫都已经快八十了,比姐姐大了近三十岁,当初大姐也是为了她们这个贫穷的家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啊。

  从魏公馆出来后,魏翎翎开车回到酒店接上周惠敏娘俩,带她们逛台北。

  这时候的台北很发达,比周惠敏去过的广州富有太多了,但是跟香港没得比。

  不过对比香港也不是全无优点,起码这里的人国语说得好,自己在这里好好学学,将来去大陆生活就不用愁了。

  还有台湾最近在搞什么民歌运动,周惠敏买了很多国语民歌专辑,其中有一张专辑她非常喜欢,名字叫《之乎者也》,里面的《恋曲1980》《童年》《鹿港小镇》她很快就学会了。

  唱歌的这个人其实嗓子一般,跟阿明有一拼,不过这些歌都是他自己写的,这个叫罗大佑的新人还挺有才华的,跟阿明也有一拼。

  台湾的小吃也非常丰富,尤其是在夜市,根本吃不过来,很多都是阿敏在香港没见过的全新品种。

  来台北第一天晚上,魏翎翎娘俩带着周惠敏娘俩逛了大名鼎鼎的圆环夜市。

  周惠敏正在吃着小吃“粉圆”,妮奶又给她买了一杯泡沫红茶,让她解解渴。

  这泡沫红茶也是台湾特色,是在摇酒壶中放入红茶、糖、冰块剧烈摇晃,产生一层细腻的泡沫,使茶汤口感变得轻盈爽口。

  周惠敏的手有些拿不住了,干脆把剩下的粉圆倒进红茶里。

  然后一边喝茶,一边嚼粉圆,她表示这种吃法还不错呢。

  魏翎翎半信半疑地试了试,顿时眼前一亮:“嗯,不错,还真的有点意思。”

  阿敏赶紧也让妈妈尝了一口。

  然后周妈妈就停不下来了,自己买了一份细细品味,并想着,如果把泡沫红茶换成香港的丝袜奶茶又会有什么奇妙反应呢。

  近年来英国的英式奶茶传到香港,经过茶餐厅师傅们的改良发明了丝袜奶茶,他们用多个锡兰红茶拼配的茶袋反复冲撞,滤出极浓的茶汤,再加入淡奶,通过“拉茶”工艺使其空气感十足,口感香滑醇厚。

  如今好利来开业了七家店,还有七八家在建中,一共十几家店,几乎遍布了全香港的各个区域。

  虽然仍在负债运行,但几家店开起来之后,单店成本确实降低了,利润率也提高了,因为跟上游产业的议价权提高了。

  现在他们正在跟可乐业的两大巨头谈合作,他们都想拿下好利来的独家碳酸饮料权,就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必须二选一。

  好利来毕竟只是区域性小公司,两大巨头也无法给好利来麦当劳那样的优惠,最终是选择了百事可乐。

  周妈妈当时就想着如果香港有可乐这种有特色的饮料产品就好了。

  这次阿敏把粉圆放在红茶中,这有趣的咀嚼感让她灵光一闪。

  她当即跑到卖粉圆的摊贩那里询问这粉圆是什么做的,怎么做的。

  “你说啥呢,听不懂啊?”面对着叽里呱啦的粤语,卖粉圆的大妈表示你好烦耶。

  林妮赶紧过去翻译,然后才知道这粉圆是用木薯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至于怎么做的嘛,商业机密。

  林妮切了一声:“啥商业机密啊,我妈妈小时候就是卖这个的,有什么难的。”

  然后就拉着周妈妈走了,周妈妈忙让林妮带自己见见她妈妈,她想学这个。

  林妮:“去公墓见吗?”

  周妈妈:“…”

  不过最终周妈妈还是学会了粉圆的做法,因为林妮的姐姐林溪会做,林妮带着她上门拜访,总算掌握了这种技能。

  等回到香港后,周妈妈就开始研究一款新型茶饮,准备将来放在好利来店里跟可乐相抗衡,她称之为“珍珠奶茶”!

  因为这种吃法是周惠敏无意间发明的,所以周惠敏被后人尊称为“珍珠奶茶之母”,魏明则是“珍珠奶茶之父”。

  阿敏回到香港第一时间把这次的台北之行写成信发给阿明,包括她听到的台湾音乐,妈妈开始研发新型奶茶,还有去阿明大爷爷家做客等等。

  当然少不了她的最新靓照,真是越长越开,越长越漂亮。

  魏明看完之后都是小心翼翼地放在四合院密室里的,当然也给她写了回信。

  哪怕他现在沉溺于雪姐霖姐的温柔乡中,也没有忘记远在香港的小女友。

  他最近也没出远门,所以没什么有趣的经历,只是把最近那首《再见》发给了她,那个蝗虫乐队真的录制了出来。

  魏明还嘱咐她:“如果香港也有《之乎者也》的话可以买一张送给我。”

  因为市长联名请愿等国际新闻事件,《第九区》在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少。

  见识到一部在国际政治上能掀起了多么大的风浪后,很多读者开始反思自己,自己看不懂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视野太小了,而魏明老师那是国际视野,高瞻远瞩啊!

  魏明倒是没有因此洋洋得意,还是户头上日益丰满的外汇储备让他开心,最近收到了好几笔。

  这部《第九区》看来赚的真不少,毕竟没有翻译和插画师分润,版税全归他一个人。

  不过感觉现在友谊商店的国外货也无法激发魏明的消费欲了,彩电买了好几个,哪怕最大件的哈雷摩托都已经买过了,还能买啥呢,买小汽车吗。

  如果可以,就算花十万美金买一辆他都愿意,十万美金对于现在的他真的不叫个事儿。

  这就已经到夏天了,骑着摩托车在户外是真不凉快,有时候在外面放久了,刚坐上去还烫屁股呢。

  而且摩托车上坐个龚樰或者朱霖也太容易引人注意了,坐在车里起码隐蔽一些。

  好消息是,近日总设计师批示轿车可以合资。

  不这样不行了,大学生一茬一茬地毕业,今年都毕业两拨了,提拔速度也快,国内的红旗和魔都牌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干部用车的需求。

  现在就连平安叔学校都在申请给他弄一辆轿车,如果在地方上,他这个级别早就有公车了。

  满足不了怎么办,只能依赖进口,但外汇多珍贵啊,魏明老师辛辛苦苦,一个字一个字赚回来的外汇,才能买多少辆啊。

  可自己的产能和技术又达不到,只能搞合资。

  这条批示之后的第二年,第一辆组装的大众桑塔纳就要在魔都诞生了!

  再有两年,桑塔纳正式量产,属于私人购车的时代将会被悄悄打开一个口子!

  那就是魏明的机会!

  想到这,想到到时候带着两个姐姐出去兜风,魏明更有干劲了,当晚折腾到好久,今天又是三个人一起的日子。

  不过第二天才是周日,他们的妻夫妻生活还是比较灵活的。

  这天魏明就要去朱霖家见另一对丈人丈母娘了。

  为了这一天他们谋划了许久。

  先是在外面疯了一宿的朱霖回了父母家陪他们过周末,然后听着爸妈讨论第五次中东战争,聊马岛战争的结局,甚至还能聊上几句西班牙世界杯。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魏明登门,朱霖故作疑惑地喊了一声:“谁啊?”

  朱妈道:“你管谁呢,去开门就完了。”

  朱霖父母还以为是他们的同事或朋友或学生,结果是魏明站在门口,显得礼貌和拘谨。

  “霖姐,我来这边办点事,顺便把在陕西拍的照片给你送过来。”说着魏明把厚厚的信封递过去,转身就要走。

  然后朱妈走了过来。

  魏明忙道:“哎呀,阿姨也在家啊。”

  朱妈妈惊喜道:“你是,魏明?对吧!”

  魏明点点头,然后朱爸爸也走了过来,准备送完东西就走的魏明也就走不成了。

  朱霖爸妈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而且颜值高,难怪能生出朱霖这样的美人儿。

  爸爸是工业学院(后来的北理工)教授,长得浓眉大眼,典型的山东老伙子,母亲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医务工作者,雍容大气。

  进来之后大家先看照片,这些照片是魏明在西安和延安拍的,他把属于朱霖的独照跟合影挑出来送了过来。

  魏明把霖姐拍的很漂亮,二老看着也很骄傲,还对着照片报演员名,很多跟女儿合影的都是熟面孔。

  而朱霖的合影中肯定少不了龚樰,毕竟龚不离朱,朱不离龚,龚朱组合锁死了。

  不过其中有一张是魏明让喜子帮忙拍的他和两个姐姐的合影,这张合影三个人贴的有点近。

  在没有人看得见的背后,魏明把手放在了她们俩的腰上。

  叔叔阿姨没有发现什么,还以为魏明是背着手呢,不过朱霖却是有些脸红,坏小子,这也是能让人看的!

  魏明是卡点来的,这正是饭点儿,再加上好客山东的基因在这里,这个午饭他肯定是要留在这里吃的。

  “小魏你坐着,老伴儿你陪着说说话。”朱爸爸起身又去学校食堂打了两个硬菜回来。

  期间朱妈妈拉着魏明聊个不停,对于神秘的作家她太好奇了,尤其是这样才二十出头就名满全球的。

  讨好丈母娘是每一个渣男应尽的义务,魏明也讲了一下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专挑老太太爱听的,比如《妈妈再爱上我一次》背后的故事。

  “我一直在关注原型人物的情况,上个月还跟荷花的好朋友宋莲老师通过信,经过省里医院的治疗,荷叶的情况已经好了许多,虽然偶尔还会出现精神呆滞的情况,而且药不能停,但基本的家务活已经能做了,现在他们母子生活在乡下。”

  “那个人渣前夫呢?”朱妈妈恶狠狠地问,“就不管这对母子了?”

  魏明道:“他去过一次,想把儿子接走,但儿子死活不同意,那孩子确实太倔了,我和他见过一次,当时就告诉他先不要去找妈妈,他还太小,但他还是去了,而且选择跟妈妈一起生活。”

  “哎呀,”朱妈妈听了就觉得心酸,她问:“那他们一个有病,一个还小,可怎么生活啊?”

  魏明欲言又止,朱霖则是快人快语:“他们的生活费都是小魏承担的,他承诺供小葫芦到大学毕业。”

  “啊?!”朱妈妈惊讶不已,“这些怎么没在新闻上看到过啊?”

  朱霖:“做好事不留名呗。”

  她语气中难掩对自家男人的自豪和欣赏,好在妈妈因为太过惊讶没有注意到这些。

  魏明道:“毕竟我用他们的故事赚了一些钱,也确实影响到了小葫芦的人生,所以我来负责到底也是应该的。”

  而且对自己确实也就是九牛身上一根毛。

  魏明说的云淡风轻,朱妈妈却只觉得魏明这孩子人格高尚,她越看越喜欢。

  再看看自家女儿,也是很漂亮的,就是年纪大了点,比小魏大了九岁,三块金砖呢。

  不过相比起自家闺女,她还是更嗑魏明和龚樰,这两人合作了两个本子,直接把龚樰带成了国内第一女演员,这里面估计是有点事的,不过龚樰也不小了吧,比小魏大八岁。

  这顿饭也相当融洽,而且因为人不多,魏明直接跟爸妈沟通的机会也多,刚刚跟妈聊的多了些,现在又跟爸聊现在的军工科技和国际局部战争,并得到了朱爸“小魏很有见地啊,以后常来玩”的肯定。

  被朱霖送出了工业学院后,魏明有些得意,自己太招老丈人和丈母娘喜欢了!

  朱霖偷偷拧了一下他的腰间肉:“别嘚瑟,要是让我爸妈知道了咱们仨的事,你就等着吧。”

  魏明火上添油:“啧啧,想想都刺激!”

  朱霖算是看出来了,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冒险主义分子,如果活在乱世肯定是一方诸侯。

  喜欢刺激的魏明下午又接着去北影厂找雪姐。

  不过得先去儿影厂一趟,梁晓生估计都等着急了。

  “老梁,恭喜啊!”他首先恭喜梁晓生新婚,当时自己人在外地没能参加。

  梁晓生压低声音:“魏老师,你,你过分了啊,随那么大的礼,这笔钱我哪敢动啊。”

  “瞧你说的,一百块而已,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贿赂你呢。”

  “我两个月工资呢,反正我就给你存着,等你结婚的时候我再随回去。”

  魏明摇摇头:“那你可要注意了,万一我不止结一次婚,你可就亏了。”

  梁晓生扶额:“你这人,怎么还没结婚就先想着离啊。”

  魏明哈哈一笑:“防患于未然嘛。”

  打了一阵哈哈,魏明从包里掏出自己的剧本,这会儿于厂长不在,《红象》开机了,她跟着儿子他们去了趟云南。

  两天后,于兰回到燕京后第一时间看了魏明的这个本子,看完之后她叹为观止,难怪以他的速度还写了这么长时间。

  这个剧本不仅有文字,还有很多首魏明新写的曲子,这些是他为这部电影准备的配乐。

  另外还有十几张手绘分镜图,都是剧本中几场比较重量级的戏份,非常具有艺术美感。

  从这些图可以看出魏明绘画方面的实力以及对于镜头语言的熟练掌握,没想到他还挺懂摄影。

  这年头并不是每个导演都会画手绘分镜图的,这玩意儿很磨工夫,珠影厂的丁荫楠算是其中代表。

  于兰厂长越看越满意,越看越喜欢,她有预感,儿影厂要诞生一部经典了。

  她现在有些后悔,不该让壮壮去拍《红象》的,如果这个本子给壮壮…

  想着想着,她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魏明在剧本最后还写了一行字:“推荐导演——魏明”。

哎呦文学网    激荡1979!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