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73章 两王两后

  许冠杰开场第一首歌是他自己作曲的第一首粤语歌曲《铁塔凌云》,这首歌被认为是粤语流行曲的开山之作,无论是对许冠杰还是粤语流行音乐都意义非凡。

  紧接着就是他近期热度最高的《最佳拍档》同名主题曲《最佳拍档》。

  “你名叫叮当,个样似蜜,平易近人清新开朗,我名叫kingkong,个款似jamesbond,最佳拍档,咖啡你冲水,我加奶落…”

  龚樰表示自己听过这首歌,因为在家里跟魏明朱霖看过《最佳拍档》的电影录像带。

  她一直以为许冠杰是香港顶级演员呢,没想到还是顶级歌手。

  除了《鬼马双星》、《半斤八两》、《浪子心声》这些经典老歌外,许冠杰还准备了特别惊喜,首次演唱了他还没发行的新专辑同名主打歌《新的开始》。

  《新的开始》这张专辑是他离开宝丽金,转投康艺成音唱片公司后推出的首张专辑。

  这家去年才成立的新唱片公司短短时间就笼络了许冠杰、徐小凤和关正杰三大歌星,可以说相当厉害了。

  而许冠杰本身也是创作型歌手,《新的开始》这首歌由许冠杰包办词曲创作,而且新专辑12首歌他自己参与了10首。

  周惠敏知道自己距离许冠杰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能做原创真的可以让人高看一眼,也是很幸福的事。

  她的新专辑将会有三四首是自己参与的,剩下的就麻烦阿明了,如果还不够就只能靠香港的音乐人才凑齐12首歌了。

  非常开心的两个多小时过后,演唱会圆满结束,观众有序退场。

  在出口的地方周惠敏看到了阿龙哥和龙嫂,然后目光自然而然落在了跟龚莹有几分相像,但更加漂亮优雅的女人身上,她身上似乎带着星光。

  阿龙也看到了周惠敏她们,虽然周惠敏戴着口罩,但周妈和妮奶没有啊。

  本来他想装瞎的,然而对方已经过来打起了招呼,而且说的普通话:“龙哥龙嫂,这位是阿雪姐姐吧,我们通过电话的。”

  龚樰点点头,直视周惠敏的眼睛,很想看清她长得跟唱片封面是不是一模一样。

  阿敏也觉得这样不太礼貌,见周围人不多,于是摘掉了口罩交谈。

  顿时少女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让龚樰有短暂的失落和悲凉,因为她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把这个年纪的龚樰呈现给魏明。

  十六七岁,正是最美好的样年华,可惜小魏永远都看不到了。

  虽然她对魏明和周惠敏的关系只是有一些怀疑,但如果三十岁的自己和十六七的周惠敏站在一起,她代入男人的想法,恐怕也会选择后者吧。

  十六岁,意味着男人有大把时间把她塑造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而且可以陪伴自己更长的时间,让两个人磨合得严丝合缝。

  “雪姐姐,我还以为你已经离开香港了呢,没想到你还在,有机会一起约饭啊。”周惠敏发出邀请,她也好奇自己的阿明跟这位大陆当红女星有着怎样的羁绊,为什么他编剧的电影都是由她主演呢?

  “好啊,我在香港还要生活一段时间,时间有大把。”龚樰勇敢接招。

  听到这两人要约饭,眼看就要定时间地点了,柳如龙开始冒汗,这个局面自己有些控制不住了,两人如果坐在一起,谈起她们的男朋友,很容易发现是同一个人啊!

  要不干脆跟阿莹摊牌吧,然后劝她跟自己一起帮阿明瞒着二姐?

  就在危急时刻,有人喊了一声“阿敏”。

  周惠敏回头一看,是一起来看演唱会的梅艳芳和张国融,他们刚刚都在贵宾席的。

  周惠敏只好又跟这两位好友聊了两句,一转头,龚樰龚莹她们已经被阿龙拉走了。

  “再不走道路就要堵起来了,改天你们再聊吧。”阿龙急中生智道。

  “阿敏你在看什么啊?”另一边,梅艳芳奇怪道。

  “哦,一个刚认识的朋友。”见他们已经走了,周惠敏又跟两人聊了几句,主要还是聊音乐。

  梅艳芳笑道:“我们三个最近都出唱片了,就等你喽,你那张国语唱片什么时候出啊?”

  “我们三个”指的是最近风头正劲的三个青年一代人气歌手,谭勇麟、张国融和梅艳芳。

  原本梅艳芳排不上号的,但上个月刚刚发行的专辑《赤色梅艳芳》销量大爆,至今已经四白金了,已经显露出了天后风采,个人风格也初步确立。

  至于陈百强,因为去美国学习音乐,当起了留子,在香港已经半年多没有露面了,此刻显得有些掉队。

  除了《赤色梅艳芳》,上个月谭勇麟也发了新专辑,叫《迟来的春天》,同样也非常卖座,诞生了《迟来的春天》《幻影》两首热度金曲。

  而本月初,张国融带来了新专辑《风继续吹》,热度同样很高,比之前面两位不遑多让,似乎香港乐坛新一代的格局已经悄然确立。

  周惠敏谦虚笑道:“我就是一张国语唱片而已,跟你们肯定没法比的。”

  然而两人并不这么认为,尽管在香港国语唱片比粤语唱片稍显劣势,但如果魏明出手,这些许劣势肯定荡然无存了。

  而且阿敏对青少年受众的吸引力也会让他们盲目购买,管什么国语粤语,只要是vivian的歌肯定闭眼买啊。

  因为妈妈和妮奶还在等自己,周惠敏聊了两句就告辞了,明天还要写歌呢。

  回家的车上阿敏放了张国融的《风继续吹》,她很喜欢荣少的这首同名主打歌,虽然是一首抒情歌曲,热度不如专辑里其他几首舞曲,但她就是喜欢,感觉这才是张国融真正想唱的。

  只是《melinda》让他走上了唱跳偶像的路,有点身不由己了,华星也一直往这方面用力,这张《风继续吹》还意外抓住了霹雳舞这个新的热点,所以销量完全不输《赤色梅艳芳》和《迟来的春天》。

  乐坛新生代的竞争很激烈啊,阿敏想到自己写的那几首歌,也不知道阿明给自己写了几首,也不知道阿明现在在干什么。

  这会儿魏明已经到了魔都,他比另外两个同伴先走一步,在魔都等他们。

  来魔都主要是看一看《变形金刚》第二季的制作情况,第一季在北美大获成功,对销量带动效果很好,所以第二季必然要续上。

  而且攻守之势已经逆转,这次魏翎翎准备从电视台那里收钱,给钱才能让他们放。

  听说《变形金刚》在美国很受欢迎,曾经不想让这部片子打上美影厂标签的美影厂现在也痛快地把自己的厂标放在了开头的地方,排在梦工厂动画之后。

  梦工厂动画是梦工厂在香港注册的动画公司,负责把《变形金刚》推广出去,目前基本就是个空壳子。

  不过梦工厂动画的厂标挺漂亮的,一个小男孩坐在月牙上垂钓,是魏明亲自设计的。

  在美影厂魏明还看到了有些无所事事的戴铁郎导演,他手里还拿着一包从门卫那里领的信。

  魏明看到了问:“又是催更的吧?”

  戴导无奈一笑。

  《黑猫警长》终结于第十二集,春节前《黑猫警长》播完了最后一集,一只耳入狱,然后他们这个小剧组就解散了。

  然而小读者们并不买账,纷纷写信请求继续制作后面的内容。

  因为他们都知道后来一只耳打了个洞,又从监狱里逃出来了,而且学会了更多先进的犯罪技术,龙场悟道了属于是。

  而且后面的剧情更精彩,魏什么老师不仅在剧情中加入了对动物界一些独特现象的剧情化演绎,让大家增长了知识,而且还开始通过动物故事讽刺现实,最近一篇就把长春天价兰事件融入到了剧情中,还预言了兰终将暴雷。

  从此黑猫警长有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只是可惜小读者们的诉求无法打动美影厂。

  魏明有心接过这个摊子,不过他还在等,等什么时候电影厂改革,美影厂不再能吃到国家拨款了,需要自负盈亏了,才是他下手的最好机会。

  至于什么时候体制改革,或许电影局的那位领导能提供一些线索。

  这次去戛纳的一共三个人,魏明,李宝田以及电影局副局长包同之。

  包同之今年52岁,嗡嗡之后任电影局办公室主任,82年任电影局副局长,也是一名高级经济师,参与了我国多个五年计划的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工作,在电影局长期负责电影体制改革、电影立法、电影对外交流等工作。

  魏明一大早就到了机场等他们,然后大家一起转机去巴黎,这次不用去香港转机了,中国跟外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通畅了。

  只不过魏明在进去的时候安全检查工作明显比过去严格了许多,他,魏明,全国闻名的文学家、音乐家,驰名免检优质乘客,这次他的行李竟然被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还好这次没带tt。

  当然,倒也不是机场工作人员故意针对他,其他人也一样。

  一看这个架势魏明就知道,出事了。

  见到包同之副局长和李宝田后,魏明从老包口中得知,昨天有飞机被劫持了。

  那是一架原本计划从沈阳飞往魔都的航班,然后被几个人用手枪顶着机长的脑袋开走了。

  最终这架飞机被迫降在了跟中国并没有建交的韩国,一百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以及劫匪这会儿都滞留在韩国呢,还包括三个日本人。

  包副局长毕竟是有一定级别的领导,消息还没传播出去他就知道了,所以对于变得更严格的检查并不意外,只是一个劲儿吐槽:“东北二王的事还没结束,现在又闹出一个东北劫机大案,我们东北人的形象啊,全都被霍霍完了。”

  包副局长祖籍是山东人,出生于吉林六道沟子村,十六岁就参加革命了,在东北工作到了三十岁,至今还带有一些乡音,但他自己不承认:我寻思我也妹说东北话啊。

  上了飞机,三人也坐在一起,不仅坐在一起,等到了戛纳他们还要睡一起呢。

  这倒不是官方不放心魏明,主要是为了省钱,现在戛纳物价暴涨,旅馆房间价格也高,能省一点是一点。

  长路漫漫,李宝田又是个不爱说话的闷葫芦,魏明只好跟包同之聊天,和东北人很容易就能聊得火热。

  魏明很想跟他聊聊电影体制改革的事,不知道现在官方是完全没想过这件事,还是已经有小火苗了。

  然而包副局长更想跟魏明聊聊这次去戛纳有没有信心拿个奖回来,他们这次对《放羊班》是寄予厚望的,因为能感觉到这部电影跟之前送选的那些电影有着质的不同。

  魏明能理解老包,也能理解电影局,往小了说是中国电影,往大了说就是此时的中国太需要国外的认可了。

  哪像后世,什么戛纳、奥斯卡,玩儿蛋去,大家都表现出强烈不屑和不关心,甚至反感。

  而现在,魏明要是真能从戛纳这个国际舞台捧个奖回来,电影口能把他供起来,然后让那些第五代导演挨个听他上课。

  不过得奖哪是那么容易的,魏明回道:“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制度,决定得奖与否的就那么几个人,他们的偏好非常重要,也跟同期对手的质量息息相关,这些咱们可都不知道,而且二十多部电影争夺五六个奖项,得奖的概率其实很小。”

  “我知道啊!”包同之拿出两张传真纸,“这张是评委名单,这张是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名单,是法国的同事发过来的。”

  魏明看了一眼评委名单,包括评委会主席一共八个评委,都是英文名,包同之怕魏明不认识,于是介绍道。

  “这位谢尔盖·邦达尔丘克是苏联的导演,曾经也是一名演员,我年轻时候看过他的电影。”

  魏明:“我知道,《战争与和平》嘛。”

  那可是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也是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在1968年,耗时五年,耗资5亿6000万美元,总时长400分钟,也是电影史上动用临时演员最多的电影,苏联军队任他调遣。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身兼编剧,导演,主演三职,而且在冷战期间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仅凭这一点,魏明觉得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完全可以坐在评委会主席的位子上了。

  虽然美国也拍过一版,还是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这种巨星出演的,但给魏明的震撼远远不如苏联版。

  包副局长介绍完谢尔盖后就不吭声了,因为另外几个他也不认识。

  魏明基本也都不认识,亨利·阿莱坎,不说《柏林苍穹下》的摄影师魏明哪知道,卡雷尔·赖兹,不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导演他怎么会知道。

  至于其他几个评委,哪怕说了作品,魏明也不认识,都是埃及的,非洲的导演。

  唯独评委会主席,魏明还真认识,威廉·斯泰伦,评审团中评委会主席有着一锤定音的权威,了解他的喜好比什么都实在。

  “那他是干什么的啊,有什么作品吗?”包局长好奇发问,就连李宝田也看了过来,认真倾听。

  魏明:“他是一个作家。”

  “啊?作家,你的同行?”

  魏明点点头,包副局长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作家竟然能成为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其实魏明也没想到,不过转念又一想,以威廉·斯泰伦在美国和欧洲文坛的地位,以欧洲电影节对好莱坞的跪舔,似乎也算情理之中了。

  “威廉·斯泰伦是一个长期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作家,曾得过普利策奖,在当代文坛地位显赫,他最知名的作品是叫《苏菲的抉择》,这部改编成了电影,两个月前在美国的奥斯卡上获得了五项提名,并最终拿到了最佳女主角奖。”

  出演这个女主角的演员叫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也是她第一次拿奥斯卡影后。

  包同之期待地问道:“那你们都是同行,关系肯定也不错吧?”

  魏明摇摇头:“没见过,不过我知道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参加过二战,以及朝鲜战争。”

  “啊?!”包同之心说这不妙啊。

然后魏明翻开第二页,看到了入围名单,现在他不仅摇头,还苦笑,这一波,死亡之组啊  (本章完)

哎呦文学网    激荡1979!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