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章 刘岱代汉,诸葛拜顾氏

  整整一个月,顾琛都一直将整个联军挡在虎牢关之外。

  顾琛的勇猛确实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如今已经能压着祖茂打了。

  甚至数次都只差一点便能将祖茂斩于马下,只是得程普孙坚等人救援,这才能保下祖茂。

  这种进步速度着实是惊住了所有人。

  联盟向来就是如此。

  当攻势受挫之时,他们内部之间的矛盾便会渐渐爆发出来。

  ——尤其是四方人马都在朝着洛阳赶来的消息,更是让这些人都意识到了压力。

  这对于他们而言,可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

  不得已之下。

  这群人也是开始思考起了战略。

  准备从四方分兵,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进而进攻洛阳。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兵力上的劣势,不是光靠着顾琛一人能够弥补下来的。

  但就在他们即将要动兵之时,顾琛趁夜直接率军退出了洛阳。

  ——局势大变!

  所有人在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变故。

  饶是打探出了消息之后,他们都仍是有些不敢相信。

  顾琛放弃了洛阳?

  这怎么可能呢?

  不过在这种时候,他们也根本懒得去计较其中因果,在确定了消息之后立刻便率军进入了洛阳。

  源源不断的人马不断进入洛阳。

  这完全不符合规矩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当前大汉皇权的衰弱。

  似乎自顾熙死的那一刻起。

  “大汉”这两个字,在所有人的心中便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百姓对朝廷大失所望;

  诸侯世族对朝廷也完全没有了敬畏之心。

  又有谁会去在乎这些所谓的规矩呢?

  刘辩本就是一个胆子不大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他更是瑟瑟发抖。

  哪怕是四方诸侯,仍旧保持着对他彬彬有礼的态度,却仍旧无法让他安下心来。

  人都是会有一种感觉的。

  这些人那随意的眼神,便足矣说明他们的心思。

  但哪怕他再怎么畏惧又能如何?

  谁又会在乎他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天子?

  四方诸侯世家们迅速便得知了城中所发生的一切。

  当得知何太后自尽而亡的消息之时,众人的眼神皆是有了变化。

  谁能猜不出发生了什么呢?

  当下便有人提议,利用此事彻底废掉整个顾氏,并将顾氏打成造反之人。

  不过所有世家大族都立刻拒绝了此事。

  荀彧说的不错。

  此事就是双方都默认的一个政治平衡。

  顾琛没有揭穿世家大族们的私兵,没有杀害洛阳之内的世族之人。

  而他们也不能动巨鹿顾氏,也不能将此事完全摊开。

  虽然如今纲常已乱,但对于这些世家大族而言,还是想要留下个好名声的。

  顾氏在民间的声望太高了。

  如果将一切都摊开了来说,定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这就是政治平衡。

  对于如今的大汉而言,世家们的话语权极大。

  此事顿时便被定了下来。

  而刘岱这个所谓的勤王盟主,也开始履行起了自己的承诺,为各方人马表功,可谓是极其的卖力。

  这是刘岱随着局面渐渐生出来的一个念头。

  皇位上毫无作为的刘辩更是让这种念头不断加剧。

  昔年光武皇帝能联合世家,最终独霸天下。

  他又为何不能呢?

  要比声望,他不比那少年天子强的多?

  更何况如今还趁着这次机会,与世家都建立起了联系。

  只要这些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世家都支持他。

  他又为何不能当皇帝?

  在滋生出这种念头的那一刻起,那便再也不可能压制的住。

  而很快,刘岱便开始付之于行动。

  拉拢世家大族的办法很简单——利诱。

  其实对于当前的世家大族而言,谁做皇帝对他们真的不重要。

  他们只是想要权力。

  皇帝对于他们所有人而言,都只是个代理人。

  面对刘岱的拉拢,世族们很快便猜出了他的心思,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岱可谓是将整个大汉卖的一点都不剩。

  ——向袁氏承诺,准袁氏拥有自主性。

  赐「开府仪同三司」特权。

  并允许袁术于淮南立下幕府,拥有独立的募兵权。

  娶袁隗嫡孙女,并在之后将其立为皇后。

  ——向杨氏承诺;

  废《顾学》,而将《杨氏易注》立为国学,成举荐考核唯一标准教材。

  授予杨彪「太师」衔,世代执掌太学与史书编纂。

  ——向荀氏承诺;

  许荀氏掌天下官员考评,由荀氏私塾而出之人可直接授六百石以上官职,并赐荀氏盐铁专营权,控制敖仓至颍川的漕运枢纽。

  人的欲望终究会压下一切的理智。

  面对那“九五之尊”的位子,刘岱就仿佛是失去了理智一般,不断的做出承诺。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世家大族们自是不会拒绝刘岱的念头。

  ——自昭宁三年,八月起。

  刘岱先是以宗正之名,揽朝堂之权。

  而随后,洛阳周边各地相继涌现出了祥瑞。

  先是洛水之中出现刻有“岱“字的玄龟;后又出现了昔年高祖皇帝所留的预言称“岱会兴汉。”

  在这种种祥瑞之下,流言渐起。

  而刘岱也是当即令手下人,于朝堂之中提起了“禅让”之事。

  这种事,是不会有世家大族帮他做的。

  接下来的戏码自是“三辞三让。”

  虽然朝中倒也是有人反对此事,毕竟刘岱并不是正宗,他是昔年刘邦兄长的后人。

  但在这种时候,此举无疑是杯水车薪。

  刘辩面对当前的朝堂,就根本没有一点的掌控力,而他的胆量也不足以支撑他护住自己的皇位。

  终于,就在昭宁三年,十月。

  ——刘辩自称“年幼无德”,禅让给了宗正刘岱。

  刘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登基典礼。

  并宣布改元“汉兴”,赏赐宗族之人与四方诸侯,以求稳住时局,终究还是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位子之上。

  但随后他便发现了传国玉玺的问题,不过却也并未声张,想要先坐稳这个皇位。

  洛阳朝堂瞬间大震。

  直至此刻,这些所谓的大汉忠臣才彻底清醒过来。

大汉似乎真的要不行了  就连天子之位这种事,竟然都变得如此草率了。

  可他们又能如何呢?

  这其实也是当前时代“理想主义”者的弊端。

  顾熙的改革之举自是不会得罪所有人,哪怕是世家大族之中亦有心向大汉之人。

  但他的举动让所有士人都会觉着他挡住了即将要到来的“公天下”之路。

  这才是顾熙落得举世皆敌的核心原因。

  哪怕就连荀彧也都有着这种心思,只不过他要比旁人醒悟的快一些。

  而到了现在,这些人虽然醒悟但却也是为时已晚。

  有人辞官;

  有人放声痛哭;

  可这一切终究还是不能够改变什么了。

  刘岱又岂会在乎这些人?

  他打算暗中除掉刘宏的两个子嗣,但世家大族不会准许他这样做,亦有忠臣趁机护着刘辩刘协逃离了洛阳。

  而在这之后,世家大族们便开启了分利的狂欢。

  各家开始分割权力。

  但利益这种东西向来是不可能轻易让人满足的。

  人性之中的“争”会无休止的激发所有不满之人心中的野心,而矛盾便在这其中暗暗滋生。

  甭说各个大族之间,甚至就连同族不同支的兄弟之间都亦有矛盾。

  这是人性之中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袁术将孙坚表为长沙太守,自领扬州牧。

  孙坚到底有多么勇猛通过这一仗,众人可谓是看的清清楚楚。

  而袁绍在这种时候便想起了曹操这个玩伴。

  两人现在可还没有什么矛盾。

  他想将曹操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之中,直接将刘岱曾经的兖州牧给了曹操,并还给此次平乱之中声名鹊起之人皆送去了书信。

  而他自己则是领冀州牧,想要于整个北方积攒自己的实力。

  在顾氏的影响之下。

  如今的冀州可比原本之中还要强盛许多。

  这可是一块肥肉。

  但或许是因为袁氏之名,再加上顾氏如今还在冀州,此事竟直接便定了下来。

  可众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却是仍旧不断。

  或许是因为最初的兴奋感渐渐过去了,刘岱终于是察觉到了自己这个皇帝当前的处境。

  他尝试着施展一下皇帝的权力。

  但是对于他这种,完全靠着向世家低头而无半点声望于天下的皇帝而言。

  世家大族们又岂会在乎他的脸色?

  当他生出这个想法的刹那.

  世家大族们的矛头便对准了他的身上,这甚至是让他嗅到了死亡的威胁。

  而洛阳之中的消息,也是迅速朝着四面八方蔓延而去。

  对于这一切,顾易心中亦是无比震动。

  很显然这个乱世已经完全变了。

  世家大族想要牢牢抓死天下,拉拢四方豪强再不断向下蔓延。

  可这种事就注定不会成功。

  哪怕不说百姓的怒火,就说四方的豪强寒门会甘心于如此吗?

  刘岱此举其实已经相当于撕开了大汉最后的一层面纱。

  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皇权的失势。

  这种时候但凡有志之士,是不会甘心于人下啊!

  果不出顾易所料。

  当此事从洛阳城内渐渐传开之时。

  ——天下震动!

  曹操本就在兖州之地不断的发展着自己的势力。

  袁绍的这手及时雨,更是让他有了更为合适的名义去占据四方之地。

  大帐之中。

  “汉室衰败不可阻也。”

  曹操看着那送来的圣旨,眼神无比复杂。

  “大哥。”

  一旁曹洪冷哼了一声道,“此定是天弃大汉,若是桓灵二帝能用顾公。”

  “天下何至于此?”

  其余一众兄弟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但曹操却微微摇了摇头,叹道:“也不尽然。”

  直至如今,他又岂能看不出这一系列事情之中的博弈呢?

  “大哥.顾氏子弟扔于四方,我等若是趁机提出“讨伐刘岱”之言,是不是可趁机博取声望?”

  曹洪突然开口说道。

  闻言,众兄弟皆是点头认同。

  他们现在的实力可并不弱,曹操一直都在边平叛边收编。

  这让他们所有人都有了很强的自信。

  “不可!”

  曹操摆了摆手,眼神无比深邃的看着在场众兄弟,反问道:“我等为何要反那刘岱?”

  “嗯?”

  众人皆是不由得一愣。

  其实直到如今,曹操一直打的都是平叛之名。

  且曹操对于顾熙十分的推崇。

  他的一众兄弟自然是认为曹操会在这种时候反对刘岱。

  “朝廷刚拜我为兖州牧,我又岂能反叛?”

  曹操嘴角微微扬起,带着些许的不屑之色道:“我等现在当迎合朝廷,并趁此时机,快速占据兖州为基。”

  “以壮大自身实力!”

  说着,曹操更是直接站了起来,笑了两声道:“我的本初兄啊,确实是送了我一份大礼。”

  “我本还正在想,该如何让兖州世族支持我。”

  “如今.机会来了!”

  “拿纸笔来,并备一份重礼,必须要让本初兄感受到我的感激之情。”

  他虽然是在如此说着,但脸上的表情却满是不屑。

  同时间,四方州郡亦有异动。

  袁绍这一次的拉拢可谓是十分直接。

  ——拜公孙瓒为镇北将军,这让本就在幽州之地渐渐起势的公孙瓒更加声名鹊起;

  拜近日来愈发声名鹊起的刘备为琅琊太守;

  皇甫嵩为镇西将军;

  随着顾氏的倒下,他似乎已经将袁氏放在了天下第一世族的位置上。

  想要用自己和袁氏的声望将天下英雄皆揽于自己麾下。

  凉州。

  皇甫嵩看着那送来的圣旨,整个人的脸色极为哀伤。

  “将军,在下所言不错吧。”

  顾炜亦是轻轻叹了口气道:“世族入京。”

  “绝非将军所想的那般,会稳住天下,只是会瓜分朝廷之权。”

  “反贼!都是反贼!”皇甫嵩忍不住的破口大骂,“待我杀入洛阳,定要将这些反贼全都斩了。”

  “将军万万不可!”

  顾炜连忙劝阻,认真说道:“当今入京定会引起世族再次联手。”

  “如今在下之弟子琰已然赶赴汉中。”

  “汉中乃是要地,易守难攻,想来子琰也是在等待时变。”

  “如今入关百害而无一利。”

  眼看着皇甫嵩的表情仍是那般坚定,顾炜犹豫了一下,旋即压着声音道了句:“且将军无需忧虑社稷。”

  “子琰.已将传国玉玺带走。”

  此话一出,皇甫嵩整个人的脸色顿时一变。

  “传国玉玺??”

  顾炜微微点了点头,认真道:“不错,正是传国玉玺。”

  “将军,当今之际天下争斗已然难免。”

  “若将军当真想匡扶汉室,切莫冲动,当下之际可先归凉州,趁此时机一到,我等便可直接杀回洛阳。”

  “届时有传国玉玺在手自可废刘岱伪帝,再立汉室。”

  这若是别人说出这种话来,皇甫嵩绝对会二话不说,直接拿刀砍了他。

  他可是个大汉忠臣。

  但说这话的是顾炜那可就不同了。

  皇甫嵩只是沉默了良久,旋即便微微点了点头,答应了此事。

  长子。

  顾涛自是也收到了顾琛派来的巨鹿子弟。

  顾琛也知道自己这个兄长的性格,与顾炜不同,顾琛给他想了好了去处。

  那便是去寻卢植等人。

  这些都是顾熙昔年所选定的人。

  对于顾熙的判断,顾琛还是十分相信的。

  对此,顾涛亦然。

  在收到了消息之后,他便放弃了杀回洛阳的念头,率军直奔青州而去。

  其实卢植也收到了袁绍送来的消息。

  以如今卢植的名声,袁绍又怎么可能不拉拢呢?

  他似乎已经将袁氏带入到了天下第一世族的位子上。

  对于这些声名鹊起的人。

  他都想靠着一点点的施恩,以及袁氏和他的名望来进行拉拢。

  但卢植这种性格刚正不阿的人怎么可能接受?

  他可是上奏批评过灵帝刘宏的人。

  若是袁绍未曾协助刘岱登基的话,此事或许还有可能。

  但现在,他们便注定会是死敌。

  整个天下都在这种趋势之下,日日生变。.

  巨鹿。

  顾泽一直都呆在顾氏之中。

  他的内政天赋极佳,这也是顾熙将他送回巨鹿的原因之一。

  顾氏声望如山。

  改革无论成功与否,只要让巨鹿顾氏单独出来,不参与任何一方,便足矣保住整个顾氏。

  此时,顾泽刚刚从顾氏私塾内而归。

  旋即便马不停蹄的前去拜见了一位路过此地的贵客。

  “拜见诸葛公。”

  他彬彬有礼,声音清朗,有着一副十分规矩的名仕之风。

  “伯禹,这是何意?”

  诸葛玄一愣,连忙扶起了顾泽,认真道:“我路过此地,顾氏能护我周全便已是大恩。”

  “伯禹日后万万不可如此。”

  虽然相比顾泽的年纪,诸葛玄自是要大上许多,但他却仍是没有半点倚老卖老之态。

  “诸葛公且先听小子一言。”

  顾泽仍旧坚持行礼,认真道:“在下想收诸葛公之侄为弟子。”

  “亮儿?”

  诸葛玄立刻反应了过来,眼神顿时一亮。

  能够在顾氏学习,且还能得顾氏子弟亲传,这可是无上的殊荣。

  别看顾氏一直有着私塾在。

  但能得顾氏子弟亲自教导之人除了昔年的几位先帝之外,可就没有别人了!

  一瞬间,诸葛玄甚至有些难以相信。

  “伯禹这”

  顾泽的表情仍是那般认真,再次朝着诸葛玄一拜道:“诸葛公有所不知。”

  “在下虽心有志向,但为我顾氏,恐此生难以再出巨鹿。”

  “令侄极为不凡。”

  “在下虽愚钝,但愿竭尽全力教导令侄.”

  “绝不强求他能助我顾氏.只望他能承我之志。”

  诸葛玄认真的看着顾泽,沉默了良久,终是微微点了点头:“伯禹既有此意,那我便代亮儿答应了。”

  “他日亮儿学成之日.”

  “伯禹可让亮儿,赶赴荆州寻我。”

  顾泽的脸上顿时便露出了喜色,但还是压了下来劝道:“诸葛公可留在巨鹿,我顾氏定会护诸葛公安全。”

  闻言,诸葛玄眼神微微一动。

  但沉默了一下后,终究还是摇了摇头。

  顾氏如今过于敏感了。

  一个幼子留在这求学也就罢了,但是他要是还一直留在这,终究还是会让人多想。

  若不是如今天下叛兵众多。

  他此行甚至都不会来这巨鹿顾氏之地。

  顾泽似乎猜出了他的想法,并未强求,只是淡淡一笑道:“诸葛公放心,届时在下会派人护送诸葛公前行。”

  “多谢伯禹。”

  诸葛玄并未拒绝,诚恳的道谢。

  他并未在此呆多少时日。

  在顾泽为他安排好了人手之后,他便再次直奔荆州而去。

  自这一日后,顾泽身边便多了一个名为“诸葛亮”的少年。

  顾泽似乎真的将他当做了希望,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几乎倾尽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不过就在半个月后。

  突如其来的消息,终究还是不得不让顾泽踏出了顾氏的大门,前去迎接一个人。

  ——袁绍。

  袁绍的英明之处在这种时候便显现了出来。

  他与其他人所想的远离顾氏不同。

  在相继收复了冀州四方大族之后,他便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打算。

  以冀州之主之名,大张旗鼓前往巨鹿祭祀顾氏历代先祖。

  博民望!

  这就是袁绍的英明之处了。

  他这个人向来如此。

  时而聪明,时而愚钝。

  这一次他的打算便极为聪明,若想在冀州之地彻底安身,不祭祀顾氏先人是不可能让百姓归心的。

  顾氏在冀州之地的声望是难以想象的。

  果然,当此事传开之后。

  整个冀州震动。

  四方渐乱的百姓竟然真的对袁绍产生了一些期待。

  可见此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拜见袁使君。”

  当顾泽见到袁绍之时,整个人的表情仍是那般坦然,并没有露出什么变化。

  反倒是袁绍的表情有些复杂。

  袁氏与顾氏曾经联系颇深,两家的子弟自是相熟,只可惜如今早已物是人非。

  他沉默了良久,最后悠悠的叹了口气道:“伯禹可安好?”

  “谢使君挂怀,在下无恙。”

  顾泽镇定自若,语气不卑不亢。

  闻言,袁绍眼神之中的复杂之色更浓。

  他岂能感受不出这其中的疏远?

  “我知伯禹你心有大志,如今朝廷已赐我开府之权。”

  “伯禹若是不愿呆在这巨鹿之地耗费光阴。”

  “可随我”

  还未等袁绍说完,顾泽便直接打断了他:“使君无需多言,在下心中并无杂念。”

  袁绍愣了一下。

  看着眼前的顾泽最终只是深深叹了口气,并未再说什么。

  这是一场备受瞩目的祭祀。

  袁绍对此亦是万般重视,整体过程十分正规。

  随后他也不顾顾泽态度如何,直接便将顾泽拜为了巨鹿太守。

  这一举动彻底让他收获了整个冀州之地的民心,迅速稳定住了冀州之地的局势。

  随后他便将目标渐渐放在了青州之上。.

  而四方诸侯,亦是不出荀彧的预料,根本就没人能够压下疯涨的野心,战火相继而起!.

  “昭宁三年,兖州牧岱以宗正摄朝,胁帝辩行尧舜之事,使奉玺绶,伪托禅让,僭即帝位,改元汉兴。

  岱虽承高祖苗裔之名,然政非己出。

  汝南袁氏掌开府之权;颍川荀氏掌考评之权;弘农杨氏掌经学之权,各地世族分割皇权。

  四方牧守,各怀异图,分玺符以制州郡,裂版籍而拥私兵。

  当是时,天下崩析。

  曹操据兖州虎视中原,缮甲聚粟;刘备屯琅琊鹰扬海岱,收豪杰之心;

  州郡守令,或铸“勤王“之戈,或树“靖难“之旌,跨州连郡者十二,拥众割县者三十。

  洛中诏令,不出伊阙。

  太庙牺樽空设,明堂黼扆徒悬。”

  ——《汉末英雄录.浊世初临篇》

哎呦文学网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