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泽裕的办公地点设在沪市,尉来三菱甬城工厂这边前几年还经常过来,今年来得倒是少了。
这一次长泽裕是来救援的,或者说是来与檀锦程聊一聊应该如何处理三菱在国内资产的,对于目前的市场,三菱已经不抱希望了。
销量巅峰期的三菱,是在2018年至2019年,凭借着suv市场的红利,以及20万元以内,四驱七型的欧蓝德,在差异化竞争方面做到了吸引家庭用户。
且那时候的欧蓝德也算是新款车型,属于是三菱对于国内市场的诚意之作了,加上有尉来的销售渠道,被市场认可也是意料之中。
2020年之前,在二线汽车市场上,三菱还是比较风光的,用手机圈子里的品牌来形容的话,大致上三菱就相当于魅族一类的品牌,虽然销量比不上一线日系品牌,但小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
20万辆年产能的北仓工厂,就是三菱对自己最好的定位,长泽裕对于三菱国内市场的规划还是比较清晰的,做得也是不错。
“请坐,长泽君这一次来是聊关于三菱退出国内市场的事儿吧?”
当不思进取之时,好日子自然也就结束了。
合资品牌在国内整体电动化进度较慢,这不是三菱一家的问题,但是相比起丰田,本田等企业不断的投入新车型,三菱除了最初引进的欧蓝德之外,就再无表示。
已经好几年了,三菱都没有新的车型推出,此时卖的还是2016年引进的那款欧蓝德,这就相当于你2021年的钱去买一款2016年车型,有竞争力才怪了。
长泽裕轻叹一声,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冲檀锦程点了点头道:“是的,三菱已经有计划退出zg区市场了,这次来找您,就是想聊一聊关于资产以及员工的处理问题。”
“好的,那咱们细细聊一聊一吧。”
三菱的落寞,是合资品牌的一个缩影,相比起一线品牌,三菱这种二线品牌对于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更弱一点,广汽菲克,悦达起亚,标致与雪铁龙等等二线品牌都市场收缩严重。
三菱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实际上三菱的问题也不能归于长泽裕,上任之初,长泽裕也是带着雄心壮志而来的,前期通过与尉来的合作加上市场定位,三菱的发展也是相当不错的。
引进欧蓝德,让三菱品牌重新在市场上焕发风采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但是很可惜,长泽裕的年龄在尉来都算得上是“老年派”了,但是在三菱内部只算是少壮派,与国内企业逐渐开始的管理层年轻化不同,日系企业对于资历可是有着非常深的执念。
长泽裕因为前期的成绩在内部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话语权也是有限的,古板的小日子,不够重视c端市场的理念,让长泽裕即使是想再引进新的车型,都很困难。
“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只是很可惜。”
在檀锦程面前,长泽裕也没有什么顾虑,与尉来合作多年,他亲眼见证了尉来的崛起,也见证了尉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势不可挡。
在关于尉来三菱的经营问题上,他也曾经与檀锦程有过深聊。
用檀锦程的话来说,三菱其实可以定位成合资品牌里的“新势力”,这个话题是在2016年引进欧蓝德之时双方就有聊起的。
三菱的phev技术不错,按照檀锦程的意思,是在2016年开始就把phev车型技术引进国内,通过phev技术的研发逐渐介入到纯电汽车。
以欧蓝德为原型车,开发更适合于国内的phev版本欧蓝德,纯电版本的欧蓝德,走大众化汽车市场,凭借着品牌影响力,三菱是有可能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的。
长泽裕也认同这种模式,虽然他也知道檀锦程是想获得三菱在phev方面的技术,按照合资最初的协议,尉来三菱zg区研发的技术归两家所有,尉来也可以使用。
尉来在phev技术方面要落后一些,如果当时三菱同意檀锦程的建议,那么在phev车型研发方面,尉来就能够快上很多,更早的进入到混合动力市场。
长泽裕这种长期呆在国内的高管,加上对于尉来以及檀锦程的了解,他确实是不介意帮助尉来一把,但是总部那边却不答应。
短视的小日子,似乎是根本不明白技术没有转化为市场销量,根本就是一文不值,没有三菱的帮助,尉来也就是晚上一些时间,混合动力不还是同样研发出来了。
“我曾经有想过,如果欧蓝德变成尉来l1的样子,售价又更低的话,那么三菱zg会是个什么样子?”
今年一款尉来l1的销量就要比三菱整体高了50,他简直不敢想象在掌握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三菱会发生些什么,总部那边怎么就不理解呢。
三菱确实是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给予尉来提供帮助,但尉来又不是不懂事的,在纯电技术上,尉来同样会给三菱提供帮助啊,在纯电技术方面,尉来还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其实从现在转型,也不是没有机会的,只不过长泽君或者说贵司已经没有这种勇气了吧?”
与三菱的合作,尉来并不看重他们那一年十多万辆销量利润,更多的还是看重双方合作在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混合动力技术,这是尉来最大的短板。
但是自打跟长泽裕提建议被否了之后,他就对于三菱这边不重视了,技术拿不到就没必要陪你玩下去了,自此之后三菱就成为尉来系里的配角了,在资源方面甚至还如宝马mini。
德国人虽然对于技术看得也比较紧,但用技术换市场的道理他们显然理解的要更深一些,宝马同样是与尉来合作多年,是能够理解檀锦程意图的。
“你觉得可能吗?我们还是来聊聊正事儿吧。”
长泽裕一阵苦笑,其实檀锦程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看看鸿图x5的热度就知道了,三菱如果利用尉来的渠道快速推出一款增程式车型,销量是肯定有一个质的提升。
比起纯电车型现在的白热化竞争,混合动力市场目前的竞争压力倒是没有那么大,不去抢尉来与byd的市场,是完全有机会拿到一定市场份额的。
“好吧,那不知道贵方打算怎么处理?”
檀锦程也笑了起来,其实刚刚那句也就是一句玩笑,不管三菱是否转型,都已经不在尉来的计划之内了,合资企业的头衔对于尉来也没有什么用了。
三菱已经计划退出国内市场了,对于退出流程自然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这方面倒也用不着檀锦程操心。
第一步自然是剩余车辆与库存的处理,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就是降价大促销,长泽裕给出的方案是未售库存车进入大幅度的降价,例如说欧蓝德的终端降价准备降至12万元左右,快速清理现有库存。
而零部件的库存,部分用于售后体系,剩余的就交由尉来集团调配至其他品牌使用。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售后体系我们可以承诺至少为存量车主提供10年的零部件供应和维修服务,保障我们的服务品质。”
在售后服务方面,尉来下了很大的功夫,以檀锦程消费者的理念,汽车这种机械式产品,无论多牛逼的车型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尉来的车子自然是做不到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做好售后服务,合理的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哪怕是出现重大事故,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在危机公关方面甚至还能获得一定的认可。
尉来在汽车市场上能够做到销量的上升,除了立足于产品本身之外,最大的口碑就是售后服务做得好,用户对于尉来的售后服务很是认可。
“另外就是员工的安置问题方面,不知道檀总有什么想法?”
在员工安置问题上,三菱有自己的计划,但是首先需得到尉来的认可,员工不同于其他资产,当前这种环境之下,很多企业实际对于退出企业员工本着的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外资企业在这些年撤出的不少,檀锦程也见过一些。
“这样吧,能够接受补偿后离职的员工我们相互承担,不想离职的可以转入到埃安工厂,至于管理层与研发团队,部分可以并入到尉来研究院,也可以去其他的子公司,不知道长泽君觉得如何?”
三菱目前在国内只有一座生产基地,那就是梅山岛上年产能20万辆的汽车工厂,这是檀锦程的老巢,解决一家仅20万产能工厂对于檀锦程来说没有什么问题。
三菱的退出不是无迹可寻,对于这座工厂尉来内部也有计划,那就是改造为埃安的第三工厂,用于生产埃安纯电汽车,在设备方面的处置,部分燃油车生产线可以拆除或升级,以适应新能源车型制造。
这算是三菱在国内最大一块的资产了,由尉来接收工厂也是理所当然。
“感谢檀的理解,另外就是经销商渠道方面的接收了。”
这方面也好解决,三菱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约300家经销商,可以采用逐步关停或转型4s店退网的方式,其中大部分会终止合作,部分可以转为埃安的销售渠道。
在售后保障上也是享受同样的待遇,通过尉来内部的渠道慢慢消化掉这部分市场。
至于说品牌与知识产权这一块儿,尉来如此配合,三菱为了以最快速度退出,三菱方面也得有点表示,三菱仍持有车型知识产权,但尉来集团可基于原有本台,例如说欧蓝德,开发自主车型。
商标使用权方面,合资公司解散之后,三菱品牌乘用车将在zg市场停止使用,三菱彻底退出国内燃油车市场,仅保留部分商用车和进口业务。
除了这些之外,三菱还在湘城有一块地皮,考虑到地理位置优越,尉来也决定接收,部分土地用于尉来新能源产业链配套。
三菱的退出,对于尉来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埃安产能的提升,十一个月过去,埃安系列全系今年的销量将达到12万辆,提升产能已经是势在必行。
埃安s是网约车主力车型,埃安y目前已经有了一定c端市场的销量基础,接收三菱工厂后能够保证产能,供应链成本也能够得到优化。
与檀锦程谈妥,三菱的退出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冬月初八,12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三菱对外公布了退出计划,正式结束在zg的燃油车业务,与其同时的库存车型悄然开始了大幅度的降价促销活动。
“对于三菱的退出,尉来表示非常的可惜,同时也代表合作企业对三菱这些年对尉来提供的帮助,尉来会尽一切义务帮助解决三菱的退出事宜,做好善后,保证车主以及员工还有经销商的利益。”
三菱官宣退出,檀锦程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络上表态,曾经一个时代的王者,对于国产汽车事业提供大量帮助的三菱终究还是没能躲过时间的洪流。
“当初几乎所有的国产车型都是用的三菱发动机,三菱发动机也是国产车型宣传的重点,可惜啊。”
悦驰a1第一款上市之时,宣传的就是搭载了三菱最新款的发动机,这也是悦驰a1快速打开市场的主因之一,三菱之于尉来,相当于一个时代的缩影。
“三菱工厂由埃安团队去负责接收吧,具体的话你们负责协助一下。”
长泽裕要在甬城停留一段时间,配合尉来的工作。
12月份,特殊事件迎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部分城市相当严重,拿长安来说,byd在长安那边的工厂生产都受到了影响。
浙省这边病例也呈现出增长的情况,不过甬城这边由于控制得力,相对比较平稳,尉来的工厂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檀锦程也不敢大意。
前世碰到这事儿的时候,他只需要操心一家人,也不差钱,大不了就呆在家里不出门就行了,现在则不一样,工厂的生产一刻都不能停。
好在李响回归集团公司之后,给檀锦程分担了不少的压力。
“行,总部会配合他们的。”
十万级别以上的销量,埃安系列已经足以引起市场的注意了,甚至有成为一个像悦驰汽车那样独立子公司的资格,不过尉来目前暂时没有这个计划。
虽然销量大增,但b端网约车市场销量占据着50的份额,一旦b端市场饱和,埃安系列又转型困难,那子公司就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到时候又需要经历一次大调整。
虽然内部已经有让埃安系列独立出去的声音,不过檀锦程没有这个打算。
因为app的下架,嘀嘀市场份额极速收缩,从之前的90下降至70,高德,t3,曹操以及某团等等小平台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
相比起全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网约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高达80了,埃安全年单单为网约车市场提供订制车型就高达六万辆。
按照目前注册司机近3500万人,合规司机仅仅200万的市场规模,网约车的销量还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占据着网约车市场近70份额的埃安系列提升产能计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三菱什么退出是他们自己的事,工厂这边可先跟他们签订协议,先期改造。”
包括利帆工厂的改造,都是用于埃安系列的代工,按照市场分析以及订单库存,明年的埃安系列销量预期将会达到20万辆以上。
百分百的增长率,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产能跟上,三菱此时选择退出,或许也是看到了埃安系列对于产能的需求,比起新建一座工厂,改造很明显的要快很多。
双方各取所需,能够在退出事宜上更快达成协议。
三菱的退出仅仅只在网络上引发起小范围的波澜,这还是建立在尉来以及檀锦程的基础上,一年几万辆,十几万辆的销量数字对于一家中小型车企而言是相当关键的数字。
但对于全年总销量超过2500万辆的汽车消费大国而言,这只是不值一提的冰冷数字,除了背后的消费者以及相关利益方,没有会过多的关注于这个话题。
倒是尉来与特斯拉近期在开放充电技术方面的争端,才是大家吃瓜的重点。
从欧洲地区传回来的消息,特斯拉在欧洲那边把尉来给告的,起诉尉来“垄断充电标准”,要求反垄断介入调查,同时他们还推出了转接头适配器,免费提供给车主,试图延缓尉来的开放充电。
“官司的本身不是重点,对于特斯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尉来给予强烈的谴责,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应诉,这注定是一场无意义的官司,特斯拉的起诉注定得不到结果。”
推特上,尉来海外分公司也给予了特斯拉最猛烈的回击,除了对官司本身表态之外,尉来海外分公司还宣布与宝马,福特两家公司合作,在欧洲乃至于北美地区成立开放的充电联盟生态。
在商业上向福特,通用等等北美车企提供优惠条件,如免费接入换电站等,换取其公开支持充电系统的兼容性,另外尉来还宣布与多家从事换电运营的知名第三方公司合作,推出“反特斯拉充电包”,兼容充电系统的同时,还无功率限制。
奔驰目前也有意加入这个商业联盟,另外在欧洲地区,在特斯拉超充站密集区域,还推出了针对性的降价政策,如首年充电免费活动等等,吸引特斯拉车主转投。
特斯拉敢在国内玩ota禁止接入那套,在欧洲地区他们可不敢这么大胆,苹果,微软等公司也没少被罚。
除了这些之外,尉来海外分公司的负责人于利国还积极游说欧盟将特斯拉超充排除在补贴名单之外,理由也无非就是不放开全功率充电。
出身于体制内,当过大领导的于利国,对于如何与zf机构打交道,有着非常娴熟的经验。
马斯克之所以挑起官司,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不得已,特斯拉开放充电了的计划原本预期在2022年底的,2023开始逐步的开放充电网络。
晚于尉来一年的规划,让特斯拉此时的应对显得有些慌乱无序,国内ota禁止接入,其实就是慌乱之下应对的一大昏招,苹果当年敢这么干,那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
现如今舆论环境,除了特斯拉车主之外,其他消费者可不会惯着你,最近一段时间特斯拉在国内舆情方面受到了很大的诟病,消息也随之传到了欧洲地区。
对于已经悄悄准备充分的尉来,特斯拉目前除了拉拢更多的商业合作伙伴之外,并无太好的应对之策,双方除了比拼一下实力之外,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官司上。
商业竞争当中,官司往往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否分出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延缓对手的时间,想当年在手机市场上无敌的htc,就是一步步被官司拖死的。
当然,htc是作死,他们自己不重视专利技术,也怨不得竞争对手阻止。
“成立尉来集团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经历反垄断官司,很感谢马斯克先生,让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露了个脸。”
双方关于充电标准之争,都走到官司这一步,已经进入白热化之争了,檀锦程也不再避讳这个话题,公开回应此次商业竞争。
全世界范围内,经历过反垄断调整的公司都有哪些?
是微软,是苹果,三星等等跨国巨头,汽车公司领域,是丰田,是宝马,是戴姆勒等等知名公司,我们国家的企业也有经历过反垄断调查的。
有阿狸,腾迅,嘀嘀,字节以及某团等等公司,但更多的集中在互联网,且在国内,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搞的大致上也就字节名声最响亮了。
制造业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经历过反垄断的调查的国内公司并不多,汽车企业更是一家都没有,尉来这是第一次。
檀锦程虽然以一种调侃的心态回应此次特斯拉的起诉,但未尝也不是一种自豪。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了,不用再顾忌了,全面开始吧。”
在回应了与特斯拉官司的同时,檀锦程也对于利国传递了自己的态度。
(本章完)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