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021章 超级工厂的产能计划

  特斯拉与尉来之间的大戏是好看的,但是在2021年最后两个月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是非常幸福的,对有意购车的用户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规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新版补贴规则,从元旦开始,含增程式在内的混合车型,补贴统一调整为4800元。

  续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车型补贴降至9100元,续航里程大于400公里降至1.26万元,较之2021年补贴政策,新版本下调了30。

  跟以往一样,补贴新规对于技术门槛同样提高了很多,想要拿到补贴,车企就必须推出电池密度更高,能耗更低以及充电标准达标的新车型。

  除此之外,新版本补贴政策有一条很有意思,那就是国家把补贴限定在200万辆以内,超出部分不再享受补贴政策,显然市场已经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入成熟阶段了。

  补贴的变化,反应在车企以及具体车型上的表现非常的明显,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部分消费者选择提前购车,导致12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暴增至53.1万辆。

  而其中混合动力车型受益是最为明显的,12月31日之前上牌的混合动力车型享受2021年的补贴政策,尉来L1,星河P1以及BYD的DM系列销量爆增。

  对于受特殊事件影响生产的BYD以及还处于产能爬坡的星河P1来说,算得上是幸福的烦恼了,不过对于尉来L1来说,就是最大的受益车型了。

  连续两个月,尉来L1的销量分别达到了1.35万辆以及1.41万辆了,30多万的车型,单月能够卖出去一万多辆,增程式热到让人难以想象,很多车企甚至都搞不懂这款车的卖点在哪里。

  当然,市场上也不乏聪明者,模仿这款车型做逆向研发的车企除了赛力斯之外,还有目前不被看好的零跑,纵观国内新能源汽车史,零跑这家公司似乎是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零跑的热度甚至不如皮带的恒驰与贾会计的法拉弟未来。

  补贴退坡,除了消费者提前抢装之外,大多数的车型应对也很有意思,那就是涨价,包括小朋,BYD等等车企都宣布涨价,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尉来与特斯拉这两大龙头公司的态度就很有意思了,谁也没有想到特斯拉会在元旦当日宣布降价,这一招对于市场的杀伤力简直太强了。

  尤其是针对那些没有赶上去年补贴的购车用户群体,降价之后的特斯拉毛豆3以及毛豆Y这两款车型实在是太有竞争力了。

  在一众车型涨价的情况下,2022年的开年车圈大戏两大主角的态度就非常值得市场关注了。

  李响在微博上阴阳了一把特斯拉市值泡沫过高,是特斯拉股价大跌的原因之一,其实也不只是特斯拉一家,目前新势力品牌的泡沫都非常的高。

  拿李兵的闻界来说,闻界目前的市场保持在500亿至600亿美刀之间,年初甚至一度飙升至千亿美刀,小朋的市值也居高不下,真真是夸张到了离谱。

  不过除了李响之外,媒体也没有放过檀锦程,补贴退坡加上两家之争,再加上特斯拉的降价,导致媒体对于尉来的态度非常关注。

  在元旦期间的一次会议上,檀锦程也是公开回应了这两个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尉来不会涨价,无论是星途S01还有L1这样的热卖车型,还是星河P1这样产能爬坡当中的车型,都不会涨价,尉来的高端车型同样也不会涨价。”

  “至于说会不会跟特斯拉一样的降价,这一点要看2022年度的市场而定,暂时尉来对于热卖车型没有降价的计划。”

  “其实我们跟毛豆3以及毛豆Y这两款车型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要担心的其实并不是尉来,也不是其他新能源车企,而是目前依然还在卖燃油车的车企。”

  “在电动化渗透率越来越高的市场里,传统的燃油车企业应该考虑一下加速电动化的转型了。”

  “对于特斯拉的主动降价,尉来抱着支持以及欢迎的态度,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的公司,科技普惠,科技平权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任何大众消费品都不应该成为奢侈品,也不应该为了高端而高端,汽车同样是如此,得让更多的用户消费得起。”

  “星途S01是尉来在科技平权上的一种尝试,今后尉来会推出更多更具性价比的智能汽车,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乐趣,体验科技带来的快感。”

  这种是檀锦程对于某些国产汽车品牌的一个提醒了,其实就有吉利以及长城,吉利在2021年度,除了整了个极克001出来之外,在电动化路是进展缓慢。

  就这还交付困难,而从前在燃油车市场上的王者长城就更加的不堪了,欧拉系列被BYD的海鸥,海豚暴揍,销量下滑严重,高端的魏牌发展也不太顺利。

  而从前传统的热卖燃油车型哈弗系列,电动化更是异常的缓慢,卖得最好的H6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混合动力车型,依旧还在做着燃油车的开发。

  这种逆市场而行为给长城带来了不小的伤害,反观尉来与BYD,则是把绝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入到电动化当中,两家企业尤其是尉来,从2021年开始,已经可以大声的对外界说摆脱了对于燃油车销量依赖了。

  特斯拉主动式的降价,也不仅仅只是针对与尉来的标准之争,时间上虽然提前了,但并非仓促为之,尉来自然不可能盲目跟进。

  对于价格的下调,特斯拉最大的底气除了他们有着全球范围内最高毛利率之外,产能上的又一次大爆发也是主要依仗之一。

  在元旦官宣降价的同时,特斯拉还对外界透露了沪市超级工厂月产能突破六万辆,占据着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每一次产能的大爆发,都给特斯拉带来质的变化。

  而尉来这边则跟BYD一样,同样受到了特殊事件一定的影响,北仓港口出现的特殊事件实际并不是特别的严重,如果是2020年那样相对宽松的政策,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环境发生了变化,尉来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迟早也会轮到特斯拉的,咱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行。”

  檀锦程对这事儿太了解了,从BYD到尉来,轮到特斯拉也是迟早的事儿,实际上在接受采访之时檀锦程倒也没有说错,尉来2021年主推的车型是星途S01与尉来L1这两款车型。

  一辆是紧凑型的A级轿车,一辆则是大空间六座SUV,两者在2021年都没有什么竞争对手,跟特斯拉的车型也是错开了,双方单纯从车型竞争上来看,其实是不同类型的车企。

  真要说起来,两家车型主要的竞争战场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欧洲市场,欧洲市场目前特斯拉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尉来进步神速,追赶的速度也很明显。

  诉讼与反诉讼,这两场官司至少得打上个半年以上,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也是和解,在打官司的同时双方都是在默默的做着准备,积蓄力量。

  只不过欧洲市场的放开充电,无论是尉来还是特斯拉都得往后推迟一些了。

  而在国内,尉来的充电桩开放计划依旧还是按步就班的推广着,特斯拉无论是在舆论还是在政策上都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尽快跟进之外,也只有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完善特斯拉的充电网络。

  两家在充电桩网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又都是有钱的主儿,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该说不说,特斯拉的超级工厂确实比我们做得要成功很多,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啊。”

  因为特殊事件的原因,回到北仓的檀锦程更多关注的还是尉来的生产,1月5号当天,檀锦程与李响一起视察尉来的生产情况。

  “是的,这方面特斯拉经验丰富,毕竟是吃过亏的。”

  戴着口罩的李响,瓮声瓮气的答道,檀锦程与李响的搭配,时常被网友拿来与小米的高管对比,在互联网上也算是喜感十足的一个组合。

  恐怖的产能,快速的交付周期是特斯拉的大杀器,这当然都得益于他们的超级工厂模式。

  “有时候吃点亏也是好事,我们今后也要建立更多的超级工厂。”

  李响说的是特斯拉在北美的超级工厂,当时由于理念太过于超前,技术不达标,导致特斯拉北美工厂的产能一度接近瘫痪,也是这一次促成了沪市超级工厂计划。

  “投入也很吓人啊。”

  真正介入到尉来的全面运营,李响对比起在路特斯之时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就是尉来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每个地方都需要花钱,CEO的责任就包括盈利,对于成本李响非常的敏感。

  不过投入虽然大,但是回报也是非常的明显。

  “风浪越大鱼越贵的嘛,投入高虽然高风险,但是这也是大型智能制造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时代的趋势。”

  在超级工硬物的方面,檀锦程是比较认同特斯拉的,作为超级工厂模式的开创者,在产能这一块,特斯拉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大多数有意超级工厂的车企也喜欢从特斯拉那边挖人,今年在挖人方面,马斯克还跟何小朋闹得很是厉害。

  超级工厂的核心是垂直整合,规模化效应,技术创新以及本地化的生产,其核心诉求无非就是通过规模化效应带动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快速交付。

  用一句较为通俗浅显的话来形容,就是圈一大块地皮,在地皮上各种建工厂,从零部件到整车,这些环节里大部分的活儿都自己干了。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模式却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这个实力建设超级工厂的企业,加起来也不超过十家。

  建设超级工厂是汽车和电池业的巅峰挑战,首要挑战就是投资门槛高,相对于传统汽车工厂,超级工厂的建厂成本要高上五到十倍之多,其次就是现金流承压周期长,以及技术迭代的风险。

  资金方面,特斯拉在美股,股价又持续上涨,融资便利,尉来虽然在A股,但融资能力也不弱,同时还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大股东。

  技术迭代的风险就更严重了,一个技术路线判断失误,可能导致整条生产线,甚至于整座工厂被淘汰,拿特斯拉今年压注的4680电池来说,其生产线单条成本就高达两亿美刀,失败了淘汰的就不只是一条生产线这么简单。

  除了资金黑洞之外,在供应链,技术上的整合难度也是地狱级的,人才方面的要求极高,既要懂电池工艺又要懂AI算法的工程师,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足万人。

  另外还有就是政策方面的雷区,也有着非常大的风险,拿特斯拉柏林工厂来说,因为环保问题被法院叫停了11次之多,地缘ZZ也会影响着投资回报率。

  还有补贴方面的博弈等等,都是导致大型车企不敢轻易投资超级工厂的原因所在,也只有马斯克这种狂人,在墨西哥都敢建超级工厂。

  尉来目前也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工厂,那就是位于梅山岛的尉来汽车工厂,这里也是尉来的总部所在,走的是电池加整车自供体系。

  梅山工厂是所有工厂当中自动化率最高的,采用机器人加自动化生产线,引进了从6000T到9000T级别不等的一体化压铸机,工厂屋顶采用的是太阳能屋顶,拥有完善的储能系统。

  这是尉来花重金,一步步打造出来的标杆工厂,也是尉来回报率最高的一座工厂。

  电池是自家锦新时代的,电机电控以及车身结构,内饰与电子还有充电设备等均来自于本土采购,随着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目前尉来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能够达到95了,仅部分高端芯片依赖于进口。

  除了自身投入巨资之外,在整合供应链方面尉来也是投入巨资,一味的对供应链压榨并不可取,供应商赚不到钱肯定就会偷工减料,质量与安全必定大打折扣。

  像是一体化压铸,芯片,电机等等,供应商们在研发之时,尉来都是投了钱的,通过与供应链企业共享研发成本,来提高供应商们的技术升级。

  同时也给尉来形成了技术护城河,随着供应商们的成熟带来的高国产率好处也是十分明显,相对于其他车企国产化率普遍在70至80之间,尉来在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整车成本方面,至2021年底,尉来整体成本已经较之前几年下降了近20,目前甬城超级工厂已经在引进AI技术,走电池加整车加AI集成的路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甬城工厂目前的年产能有在60万辆,主要生产尉来战略意义较大的车型,如星途S01,尉来L1以及星河P1,而尉来其他一些高端车型,则放在庐州产业基地那边生产。

  规划当中的甬城超级工厂,是一座年产能120万辆的汽车工业基地,也是尉来的核心,如今整个梅山岛以及海对岸的春晓工业基地一片生机盎然。

  同BYD全国各地建设生产基地不同,尉来并不打算走这种多点开花的战略,尉来规划当中的产业基地就那么几个,走的是集中路线。

  甬城总部超级工厂最终规划120万辆的年产能,庐州生产基地规划当中的产能是60万辆加上配套电池产业园,这两大产业基地是尉来的核心所在。

  另外还有如常州,湘城,江城以及山城,沪市等基地,这些地方要么是以电池工厂为主,要么就是规划当中的产能不多,从10万辆至40万辆年产能不等。

  在产能以及车型方面,尉来没有BYD以及吉利那样的全面开花战略,走的是“精英”路线,保证市场上在售各价位车型都是在合格标准线之上。

  在檀老板看来,这两家车企的模式并不算健康,摊子一旦铺得太大了,根本就收不住手,除了不停的扩张产能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尉来在产能上的规模是尽量避免产能过剩,如特斯拉那般,利用集中生产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控制企业风险。

  在尉来内部有一个企业在遇到危机之时的计划,那就是一旦销量下滑,会一步步的关停外围生产基地,最后保证甬城总部以及庐州生产基地完整运营。

  在销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尉来也是尽量以扩充甬城以及庐州产业基地为主,这两个地方,无论是从人脉背景还是感情上,都是对尉来最为友好的,也是檀锦程最放心的。

  在甬城这边,尉来的地位堪比腾迅之于深城,庐州那边尉来的地位,在江淮不争气,李兵不稳定的情况下,尉来把几款高端车型以及电池产业园放在庐州,地位也越来越高。

  谁说目前庐州地区的车企,只有尉来最是争气呢,虽然BYD在庐州也有工厂,但BYD的核心工厂其实是在长安,深城之于BYD是总部,但BYD的造车之路说起来还是从长安开始的。

  1月5日,又到了各大车企公布去年的销量以及今年的销量预期之时。

  尉来在2021年度的成功相当不错,在并入知豆汽车销量之后,尉来旗下汽车实现到从三万元到50万元的全价位覆盖,每一款车都有着自己的亮点。

  如果再加上路特斯,尉来可以说是实现了100万元以内价位的全覆盖,这是国内车企绝无仅有的。

  “细分市场上我们拿下了几项冠军,但主要优势还是在传统赛道SUV这一块儿,不过星途S01的表现让我们成功打入到纯电轿车市场。”

  “感谢星途团队的努力,让我们终于是正儿八经的进入到了C端轿车市场,并且还是竞争最激烈的大众市场。”

  上午视察工厂,下午开会,为对外公布今年的销量预期做准备,同时也对外公布尉来2021年度的总销量。

  与其说是开会,倒不如说是庆功会,星途S01团队受到了檀锦程的重点表扬,三个季度拿下12.37万辆销量,平均每个月的销量超过1.3万辆。

  自上市以来单月销量就没有跌破过万辆,一款现象级的车型,对于尉来意义非凡。

  星河P1的表现也不错,不过上市时间还是晚上了,因此整体销量表现得相对而言没那么亮眼,除了这两款今年的新车之外,表现最为亮眼的自然是尉来L1了。

  全年超过九万辆的销量,高端新能源SUV的冠军车型,严重挤压了BBA的市场地位,顺带着还是尉来汽车的利润担当。

  “L1团队的努力我们也看到了,该有的奖励同样不会少,不过有一点要说的是,相比起其他车型,L1你们的压力更大啊。”

  增程式车型,友商们太好逆向研发了,利润确实是高,但技术护城河也是最低的,消费者调侃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虽有失偏颇,但也确实反应了增程式的现状。

  当友商们一个个加入增程式,开发增程式车型,再加上混合动力技术的越发成熟,未来L1的市场空间只会一步步的被挤压,好在尉来L1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这是一大助力点。

  但这种优势必须建立在不断的技术研发基本上,只有时刻保持着同类型的技术领先,才能够保证现有的市场,也因此在檀锦程看来,今年将是尉来L1关键性的一年。

  混得好了,继续保持着增程式头部的位置,再多卖几年赚几年的钱,混得不好了就被包括菊花甚至于零跑这样的品牌抢了市场。

  当然,最终的目的肯定还是纯电以及混合动力,增程也确实只是个过段,也因此星途S01已经放弃了增程式车型的推出,反正纯电型目前卖得很好,没有必要去画蛇添足。

  “所以大家还是讨论一下尉来L1在2022年度的销量预期吧。”

  去年的销量数据在那里,表扬过后檀锦程也没有过多的提起,反正对于KPI的奖励公司内部自有章程,然而就是在尉来L1以及2022年度改版车型与新车销量方面,集团内部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下午的会议,其实主要讨论的也就是这点。

  似乎自有天定,分歧的点来自于檀锦程与李响二人。

  请:m.badaoge.org

哎呦文学网    2003:从外贸开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