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销商体系混乱,消费者口碑崩塌,对于船夫哥以及BYD来说,与其说是眼光超前,提前布局新能源,倒不如说是他们的燃油车已经完全卖不动了。
作为一家传统车企业,燃油车那么成熟的体系,怎么可能会有企业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全面放弃燃油车业务,是个人都知道燃油车跟电动车两者是可以共存的。
哪怕是在电动汽车最为疯狂的时间段,性价比高的燃油车依旧很好卖,吉利与长城在2021年度转型缓慢,固然有自身战略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燃油车卖得实在是太好了。
看看这两家2021年度的销量,吉利132.8万辆,长城128.1万辆,合计260.9万辆销量当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加起来也不过23.7万辆。
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域市场,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燃油车依旧是这部分市场的主力,成熟的燃油车矩阵,降价之后性价比极高的国产燃油车,颇受这些用户群体的青睐。
尉来的燃油车销量虽然下滑,但70多万的销量依旧能让不少车企眼热,这可是砍掉了很多车型之后的销量,BYD玩跟新势力一样的套路,根本原因还是燃油车竞争力不足。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之前,BYD每年虽然也能卖出去四十多万辆的车子,但对于一家大型车型来说,这个销量根本就不够看,若不是有包括电子代工等等其他业务,仅仅依靠这些销量BYD真不一定能撑到新能源汽车的爆发。
“嘿嘿,有现成的热度为什么不蹭一下,还得恭喜叔您了,今年的销量上了一个台阶。”
特斯拉近期与尉来的纷争还没有结束,他们喊出的140万辆销量,对于尉来而言就是最好的靶子,两者的竞争可不仅仅只是在标准之争上,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企的名头,无论是对于哪一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噱头。
尉来141万辆的新能源年销量预期,就是明晃晃的表示要在2022年重新拿下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企的名头。
“是啊,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船夫哥自然明白檀锦程话里行间的意思,从1995年成立以来,至2007年凭借着F3的爆火,BYD销量突破10万辆,2009再上一个台阶突破40万辆,也是在2009年,巴菲特入股了BYD。
不过之后的几年里,BYD对于市场的判断失误以及自身产品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品牌信任危机,让BYD在2011年经历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
船夫哥都不得不公开承认,BYD在客户,经销商,媒体三个关系都没有处理好,也正是经历了这次危机之后,BYD开始从规模导向品质导向转型。
从跨界造车的生死抉择,到经销商崩盘与品牌信任危机,再到豪赌新能源汽车,BYD的每一次转型其实都是迫不得已,无非是遇到了生存危机。
“全面停产燃油车的豪赌,远的不说,近的对BYD影响就不小啊。”
迪子的燃油车占比虽然不足2,但部分车型毛利率高达15,停产之后,短期来看,迪子每个月至少会减少8000万元的利润,这也是尉来不会放弃燃油车的原因。
“我们不像你们啊,虽然品牌形象重塑了,但是燃油车真的没人认。”
船夫哥一脸的无奈,BYD说是传统车企,但是这个传统二字几乎没有消费者认了,没有哪一家传统车企的燃油车销量会如此之低的。
有也有,都倒闭了。
BYD没有倒闭,除了有其他业务支撑之外,最大的就是他们对于政策的把握以及ZF方面的资源,另外他们的运气也不错,拿豪赌新能源到完全摆脱困境这事儿来说,很大部分运气也受益于“运气。”
2020年特殊事件的爆发,供应链的绞杀,BYD通过跨界自求,用生产口罩来获得国民好感度,成为全球最大口罩供应商之一,不仅仅缓解了压力,还通过销售口罩获得15亿元。
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自研IGBT芯片的量产,电池双供体系,抓住了国内新基建的机遇,在地方ZF方面,还拿下了包括深城在内多座城市的电动公交订单,商用车销量在2020年同比增长了23。
尉来也改造了口罩生产线,不过没有船夫哥这么激进,主要还是用于甬城周边以及老家地区的口罩供应,其他的则是通过英柯医疗来执行,在产能上没有BYD那么的夸张。
虽也收获了不少的好感度,但是比起五菱与BYD,总要差了一些,加上尉来本身就在消费者当中口碑不错,没有与BYD这种口碑上的极致反差感。
“说起来挺羡慕你们的,今后你们的燃油车跟新能源汽车销量点比应该会是六四或者七三的样子吧,有销量有利润。”
今年尉来的总销量当中,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占比已经无限接近于五五开了,按照尉来公布的2022年度销量预期,已经确定了公司的战略格局。
六四或者七三开,将来可能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出现一些变动,但大体的格局不会变了。
“嘿嘿,其实也是您这些老前辈给我们这些后辈带来的经验,我们也算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这一点檀锦程也没有瞎说,他虽然有前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经历,但企业经营没有那么的简单,无论是像BYD,吉利还是长城这样的一线自主品牌,还是利帆与众肽这样的破产企业,在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檀锦程都充分吸收他们的成功经验,也分析他们的失败经验。
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质量与服务这两块儿,传统的自主品牌大多数其实在这方面做得不行,再者就是营销能力低下。
“你小子,嘴巴还是这么损,不过你说得也没有错,多看看对手是如何成功与失败的。”
“还有啊,一会儿结束之后咱们聊一聊。”
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对于BYD来说又是一场豪赌,除了每个月减的利润之外,2022年度迪子需要另外增加50亿元的投入用于改造生产线,压力巨大。
虽然补贴下降了,但BYD大部分的利润其实还是来自于新能源补贴,在资金方面BYD比尉来的压力要大得多。
这一次参加团拜会,也是想着拉拉关系,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融资机会,眼前的可是个大财主,两家虽然在业务上是竞争关系,但同样也是合作关系。
BYD的投资部门持有尉来的股票,来还有巨量引擎的投资部门也持有BYD的股票,这种交叉持股的模式,无论哪一家成功了,对于另一家来说都不是坏事儿。
在竞争当中共存,也是两家这些年建立起来的默契。
“咋?借钱啊?”
檀锦程都不用细想,快过年了,大家都忙得很,船夫哥总不至于找他叙旧,任何一家公司转型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肯定就是资金的问题。
“能不能不要说得这么难听,这叫融资,我们公司打算发行一些公司债,可以的话你让你那个巨量引擎认购一些吧,帮着捧捧场子。”
虽然已经减少了在投资圈子里的动作,但是檀锦程的名头在投资圈依旧响亮,但凡檀锦程站台或者是巨量引擎认购的股份与债券,都能够受到市场的关注。
发行方推广起来也能够更加的顺利。
“行,到时候我跟老成还有老黄打个招呼,具体你派人跟他们谈吧,不过资金量应该不会很大哦。”
“知道,你们才花了20亿嘛,真是财大气粗;放心,要不了多少钱,就是借你们一个名头,让发行顺利一些。”
船夫哥口气当中不无羡慕,在与特斯拉竞争的同时,尉来也在积极布局产业链,去年年底,尉来子公司锦新时代以20亿元战略投资锂盐龙头盛新锂能,通过定增认购了4663万股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5.11。
尉来对这次投资的解释是出于战略,锁定锂资源供应,强化自身在动力电池的上游布局,双方约定在原材料购销,技术合作等领域深化协同。
按照2022年采购计划,2022年度锦新时代将向盛新锂能意向采购约30亿元锂盐,对外虽属于投资,并且现在的价格也有些过高了,但是这笔投资在战略上却给锦新时代的动力电池产能扩张提供了便利。
战略入股盛新锂能之后,锦新时代通过直接控股,合资参股,战略投资等方式,累计参股或控股的锂矿资源企业达七家之多,覆盖国内川省,赣省,JIANG省以及澳大利亚等核心锂资源产区。
两家100控股企业,一家持股90企业,剩余五家持股5至40不等,通过长单协议加技术合作,锦新时代锁定着全球超50的锂资源供应。
在尉来汽车还没有样车之前,巨量引擎总经理黄鸣就满世界的买锂矿相关企业的股票,当锦新时代成长起来之后,黄鸣就带着张旭辉上门谈合作。
长达十几年的布局已经完成,锦新时代形成了从资源到制造再到销售的闭环。
BYD其实也想跟盛新谈战略入股,只不过一则他们暂时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二则当他们找到盛新之时,盛新的责任人之时,被告知巨量的总经理黄鸣以及锦新CEO张旭辉已经在跟他们谈了。
比起二级市场投资部总经理,专注于一级市场的黄鸣要低调很多,其投资以整个巨量系的战略为主,并不一味的追求投资利润。
从前几年红火的互联网,到现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黄鸣始终扮演着檀锦程影子的角色,如今在动力电池领域,黄鸣绝对是跺跺脚就能让市场震上三震的人物。
“好说好说,您先忙,我这边有点事儿。”
人情往来也是商业竞争当中的一环,迪子又不是什么烂公司,借用一下他的名头来拉点投资,他并不是很介意,只要不花太多钱就行。
不过就算巨量想要花得多,估计老王也不答应。
“行,你去吧。”
船夫哥看了一眼正快步朝这边走过来的张永,会心一笑。
“老板,提前给您拜个年了。”
快步而来的张永,笑嘻嘻的朝檀锦程拱了拱手,多年的习惯,让张永在面对檀锦程之时不由自主的沿用了习惯性的称呼。
“坐,有几个月没见了,咱们好好聊聊。”
也没有刻意纠正张永的称呼,檀锦程指了指船夫哥刚刚坐过的位置,张永欣然应下。
“哪吒这一年发展得不错啊,怎么样,什么时候IPO?”
2021年的哪吒,是新势力品牌最大的黑马,全年接近于七万辆的交付量,超额完成了年初四到五万辆的销量预期,哪吒V接近于五万辆的销量,也算是纯电车型领域的小爆款。
12月份单月交付破万,让哪吒进入了月交付万辆的行业,成为第三家单月交付量破万的新势力企业,实质意义上,哪吒已经进入到一线新势力的行列。
“IPO不是很顺利,销量虽然不错,但老板你也知道,大部分都是网约车。”
销量占比超过70的哪吒V,绝大部分面向的是B端市场,在C端市场上,哪吒的市占率极低,跟闻界与小朋这样的一线品牌完全不能比。
甚至于还不如威马这种面临资金链风险的企业,这是目前哪吒IPO过程当中最大的阻碍,B端市场,几乎是埃安以及BYD的天下,哪吒再怎么弄也翻不起天来。
销量上不去,也就意味着IPO之时估值提不上去,科创板否了他们的上市计划,虽然给出的理由是科技含量不高,但其实是不看好他们的模式。
目前哪吒正在计划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但是在连续吸纳360,宁得时代以及多地国资之后,哪吒220亿元的IPO前置估值,是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
“新势力品牌,上市会不会死不知道,但不上市一定是一个死,你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间窗口,必须要加快进度了。”
“是啊,科创板没能排上,让我们错过了太多的时间。”
张永叹了一口气,哪吒今年是发展得不错了,但是成熟的市场对于新势力品牌,已经是处于一个绞杀阶段,底蕴不够厚的新势力,上市未必不死,但不上市必死几乎已经是注定了。
檀锦程投资的另外一家新势力品牌零跑,目前正在向港交所递交IPO计划,与哪吒第一次选择在国内上市不同,零跑就要聪明多了,直接走港交所。
从2020年开始,新势力品牌爆发危机,也就是倒闭了的有七家,面临经营困境的有四家,这里面还包括曾经的新势力一哥威马,2021年度仅仅卖出去4.4万辆车子,工厂经常间歇性的停产。
威马爆发危机,让消费者对于新势力品牌的信任度进一步下降,对于像哪吒这样的二线品牌也给予了极大的压力。
看似新势力的黑马,风光无限的一年,但是对于张永而言,他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从尉来离职去哪吒,是职业生涯上的一次大冒险。
外界对于哪吒这一年的表现,也给予了张永极高的评价,但其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哪吒远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风光。
第一次IPO失败的哪吒一次次引进资本,360与宁得时代这样的资本方还好说,但多家地方国资入股之后,哪吒的问题反倒是越来越多了。
“很简单啊,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国资与我们当年的国资是不一样的。”
张永倒也不是要找檀锦程这位前老板帮忙,现在他多多少少有些理解老板当初对于哪吒的不看好,规劝他不要去哪吒了,只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次跟着方总来参加团拜会,其实也是为了多拉一些投资,让哪吒的IPO更加的顺利,碰到前老板打个招呼,聊聊天,叙叙旧就是他找上檀锦程的目的。
当然,也不是张永不想找檀锦程帮忙,实际上合众的方总就曾经提过这个问题,只不过张永是知道这位前老板个性的,当他不看好一家企业之时,哪怕是错过投资机会,都不会投一分钱,人情也不行。
在张永看来,老板这是爱惜自己的羽毛。
“是啊,跟以前确实是不一样了。”
合众的融资模式,某种意义上有些类似于当年的闪驰科技以及尉来汽车,采用的是地方国资与国际化投资机构的结合体,但是表现在企业身上的效果,却是完全不同。
闪驰以及尉来拉来的地方国资投资,都是在2010年之前,彼时的市场环境比现在要好很多,地方国资往往更在意项目的引进以及解决就业等等,在投资收益以及企业的主导权方面并没有那么大的意愿。
而现在则不一样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是一个好的项目,引进到本地固然能够拿到政绩,但频频的暴雷也让地方国资更加的警惕了。
说白了,就是十几年之前,你拿着一个好的项目,只要你答应落地,地方Zf会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提供资金帮助,但现在这种好事儿没有了。
合众的股权当中,有三大地方国资,偏偏持股方面还相当,谁都想要主导产业落地本地城市,导致的结果就是哪吒的资源分散于三地。
一年将会七万辆汽车,也就特斯拉沪市工厂一个月出头的产能,结果还要分给三地,单单运输成本就爆表了,更何况他们卖的还都是低端车型。
再者,这三座城市工业基础也不是那么的好,比起甬城以及庐州有着诸多不足,更不用说是一线城市了,不过对于哪吒来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跟檀锦程同为老乡,合众的老方当年也不是没有找过庐州,但是庐州方面宁愿投资李兵冒险都没有接纳合众,可见庐州方面的投资能力真不是全凭运气的。
李兵的换电以及销量还有亏损等等,虽然饱受诟病,也时不时传出他们要倒闭的传闻,但不管怎么说,庐州ZF在闻界上的那一笔几十亿元的投资绝对是赚发了。
合作促成之时闻界的市值仅仅38亿美刀,而2021年巅峰市值高达千亿美刀,仅仅财务上的回报率就是一个巨额的数字,这笔买卖对于庐州ZF来说,怎么都不算亏。
“抓紧上市吧,争取跟零跑一起上市,另外再给个建议,你们的车机系统最好不要叫360。”
哪吒汽车怎么经营,檀锦程并不是很关心,也轮不到他关心,尉来与哪吒之间唯一的关联其实就是在张永身上,不过在闲聊之时,张永聊起他们的战略规划之时,檀锦程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360在安全方面的实力谁都承认,哪怕是最顽固的黑粉都认可这一点,但你要说360系统,估计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反应就是广告了。
没办法,在互联网产品以及口碑方面,周红衣与他的企业实在是不怎么样,现如今的智能汽车吸引的是新一代的消费者,走科技路线,这些人有几个没被360产品坑过的?
“额,我们会考虑的,只不过您也知道,周总是我们的大股东,这事儿不太好办。”
张永一脸苦笑,大股东要用他们的产品,这事儿还真不是他一个CEO能够直接给否了的,这一点与他在尉来之时完全不一样。
“呵呵,也是,如果有什么问题就及时脱身吧,但是我给的建议就是尽快上市。”
零跑汽车IPO已经筹备三个多月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计划于年后向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与闻界与小朋不同,零跑是首家以境内主体架构直接赴港上市的新势力车企。
檀锦程目前在零跑持股5.7,位列杭城国资之后,是零跑的第五大股东,是产业资本与长期投资者之一,锦新时代也是零跑的电池供应商之一。
哪吒原本也可以凭借这个名头先于零跑一步登陆港交所的,很可惜他们错过了这个机会。
“明白,我们会尽快推进的。”
张永点了点头,原本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檀锦程一句是要有问题尽快脱身,让他闭上了嘴。
肯提醒他,老板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对了,尉来2021年度的财报一定非常漂亮的吧?这里先恭喜老板了。”
在尉来公布2021年度销量以及2022年度预期之后,尉来的财报就是市场最大的焦点,新能源汽车赚不赚钱,国外看特斯拉,国内看尉来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