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89章 明争暗斗

  “苏尔先生,您需要红高粱吗?我家里的谷子,粒粒饱满。”

  “苏尔先生,您的工厂还招人吗?我力气很大,饭量很小,吃不了多少饭的。”

  人群七嘴八舌,不是推销没人要的红高粱,就是祈求能获得一份工作。

  罗恩高举双手往下压了压,周围变得安静,一双双眼睛看着他。

  “那两个种子商不在勒克瑙吗?”

  “不在,他们逃了!”有人愤怒的回答。

  “有找过市政厅吗?”

  “他们正忙着换届,没人理我们,只说回去等通知。”

  “你们总共收获了多少红高粱?”

  “一万吨左右。”这次是德瓦拉姆代替他们回答。

  “印度政府往年的收购价是多少?”

  “35卢比每公斤,不过红高粱在印度并不受欢迎,所以有价无市。”

  罗恩点点头,心里有了计较。

  以最低价算,这批红高粱大概三千万卢比。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萨蒂亚,后者正轻声细语的安抚农民,努力的彰显着存在感。

  “你们亚达夫家不是有牧场吗?”

  “嗯?”萨蒂亚一愣。

  “红高粱可是不错的牛饲料哦。”

  “啊这.”萨蒂亚张大嘴巴,这盘子怎么到自己手里了?

  不过众目睽睽之下,他能说什么呢。

  “牧场那里最多吃下两千吨,用红高粱喂牛还是太奢侈了。”

  “行,我就当你尽力了。”

  他这么说,反而让萨蒂亚压力倍增。

  “四千吨,真的不能再多了!”萨蒂亚满脸为难。

  “啊好啊。”罗恩眨眨眼。

  他不知道对方紧张什么,他只是想掏手机打个电话而已。

  就在现场,近万人的围观下,罗恩给查达打了个电话。

  红高粱这种东西,也可以用来酿酒,啤酒、威士忌都行。

  查达的酿酒集团几乎垄断了北方邦的酒水市场,每年消耗的原材料惊人。

  他们有固定的供应商,不过罗恩亲自打电话,那自然没任何问题。

  查达会吃下剩下的六千吨红高粱,不过是以市场最低价。

  即使这样,获知消息的农民,依旧喜极而泣。

  他们又蹦又跳,欢呼呐喊。

  最后又全都呼啦啦的跪倒在地,转瞬间罗恩面前黑压压的趴了一大片人。

  这是在公路交叉口,前后不知道堵了多少辆车。

  无数人见证了这一幕,上万农民都在朝站着的那个人行触脚礼。

  “伟大的苏尔先生万岁!”、“太阳神万岁!”.

  “苏尔先生,您.您.”德瓦拉姆激动的语无伦次。

  如果印度次大陆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哪还有他们割命党什么事。

  不愧是苏尔先生,北方邦的太阳!

  只三言两语就解决了滞销的红高粱,非常有手段。

  葱!橙!

  连带着德瓦拉姆都有再次下跪的冲动,他心里除了佩服,就是发自内心的崇拜。

  三卢比一公斤是很便宜,但至少两万多个家庭有了维持下去的生计。

  大善人啊,难怪结婚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具体的收购事宜,后面会有人来找你们对接。速度最好快点,别让红高粱都烂在地里。”

  “是,先生,今天回去我就办这件事。”德瓦拉姆俨然一副罗恩狗腿子的模样。

  这家伙果然没有什么割命信仰,他已经在考虑转投进步党的怀抱了。

  太阳神的光辉不能只照耀东部,阿瓦德地区总该要分润一点吧。

  想来苏尔先生不介意,进步党在北方邦其他地方发扬光大。

  略微交代了几句,罗恩又转身面对人群。

  “地里种什么不要听种子商人的,问问政府,马上国有种子公司就会恢复经营。”

  “湿婆神保佑您!”、“苏尔先生,您要是首席部长该多好”

  罗恩挥挥手上车,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目送他离去。

  首席部长什么的,他才不稀罕,天天被镜头追着跑。

  当无拘无束的苏尔老爷不香吗,他更喜欢幕后流。

  “别哭丧着脸了。”

  看到萨蒂亚的表情,罗恩忍不住笑出声。

  “您是不知道,家族的牧场,从来不舍得喂牛吃粮食,只有产奶的母牛偶尔才会有这样的待遇。”

  “这都是小事。”罗恩给了他一个宽慰的眼神。

  萨蒂亚想说什么,但罗恩已经有了动作。

  他拍了拍前排的座椅,直接吩咐道。

  “阿尼尔,一周内让安萨里家的人补齐收购红高粱的钱款,否则就不要在北方邦待了。”

  “是,先生。”

  萨蒂亚眼睛一亮,原来是有人买单啊,那没事了。

  他正瞧安萨里家族不顺眼,这次被罗恩顺手收拾,算他们倒霉。

  安萨里家族起源于阿瓦德地区的东北部,紧靠普凡查区。

  那个地方全是牧民,人口占比超过70,是北方邦著名的贫困区之一。

  安萨里属于牧民中的“帕斯曼达”低种姓,梵语的意思是“纺织者”。

  早期的印度人皈依牧民,就是为了逃脱种姓制度的剥削。

  结果倒好,经过上千年的同化,牧民也讲究起了种姓。

  安萨里家族在当地,长期受到高种姓牧民的歧视和剥削。

  后来他们干脆联合整个帕斯曼达族群,开始反抗高种姓牧民,如阿什拉夫群体的统治。

  怎么反抗呢?当然是直接打枪!

  北方邦野生土制手枪太多了,没人知道有多少枪支流落在外。

  安萨里家族最狂野的时候,敢在法庭上直接枪杀对手。

  当地法官和警察会把他们怎么样吗?没有,关进去几个月就放出来了。

  通过这种暴力手段,他们很快控制了伯尔加布尔地区,并且开始参与政治。

  嗯,没错,就是和社会党联盟的牧民群体之一。

  安萨里家族统治选区的办法就是暴力,他们是北方邦最臭名昭著的黑帮政治。

  不仅仅控制权力,他们还在当地建立经济霸权。

  印度70的地毯出口都来自加布尔区,其中最大的地毯公司就归安萨里家族所有。

  “纺织者”开办地毯公司,没毛病,这正是他们种姓职业的老本行。

  安萨里家族控制了地毯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为此打造出了全新的“债务劳动”依附体系。

  他们不直接生产地毯,而是把工作交给分散的手工编织者。

  这些工人需向安萨里家族借贷购买原料,但这些原料也控制在他们手中。

  所以安萨里家族借贷给工人,不是给钱,而是给编织材料。

  工人产出的地毯再以低价卖给安萨里家族企业,形成代际贫困循环。

  这样不仅有了利润,还控制了数量众多的工人依附在家族内。

  这些工人同属于“帕斯曼达”种姓,却被安萨里毫不留情的剥削。

  印度为什么无法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势头,无法完成改天换地的割命?

  因为压迫不仅存在于不同阶层之间,也存在于同一族群之中。

  安萨里这几年起势很快,他们不再满足于东北部地区,还开始慢慢朝中部渗透。

  他们开始插手农业经济,也就是种子商人。

  如果操作得当,农民会被他们掌控于指下。

  北方邦的最大的群体是什么?农民!

  掌控农民,就掌控了农村经济命脉,就掌控了北方邦的大多数群体。

  但是农村经济以前一直是亚达夫的地盘,核心版图是甘蔗种植、制糖业和畜牧业。

  前任亚达夫死亡,玛雅瓦蒂上台,让安萨里家族看到了契机。

  他们瞧不上萨蒂亚,于是所谓的联盟名存实亡,他们开始朝农业经济下手。

  这得到了玛雅瓦蒂的支持,她和社会党可是死对头,巴不得亚达夫倒霉才好。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事,萨蒂亚对罗恩惩戒安萨里家族,可谓乐见其成。

  他心里隐隐有股快意,却没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得意。

  罗恩把一切都看在眼底,但他不在意。

  安萨里家族在他面前连小卡拉米都算不上,挥挥手就会被扇走。

  如果对方敢炸毛,真以为他说的让他们滚出北方邦是开玩笑?

  罗恩现在想的是那个德瓦拉姆,他身上有穆纳的影子,甚至比后者更激进。

  进步党现在已经拿下普凡查区,不过在北方邦中部和西部地区,影响力有限。

  这对于一个邦级的政党而言,其实不够稳妥。

  区域性太强,没法获得更大范围内的政治认同。

  德瓦拉姆的出现,让罗恩有了想法。

  只比较社会阅历的话,他其实比穆纳更成熟,经验也更丰富。

  毕竟闹过割命,见多识广。

  他在底层农民中也很有声望,从这次组织示威游行就可以看出来。

  那可是上万农民,跨越一百多公里抵达勒克瑙,过程中队伍竟然没散,相当了不得。

  底层农民好啊,这正契合进步党的路线,以争取低种姓群体的支持为目标。

  德瓦拉姆所在的中部地区,如果能加入进步党阵营,那后面打造多点开花的局面就容易多了。

  印人党走右翼路线,有些时候太强势,罗恩得留一手。

  他从来不把决定权放到合作对象身上,再亲密也不行。

  在勒克瑙待了两周,捋顺这里的人际关系后,罗恩又启程前往东部。

  主要是想看看瓦拉纳西的酒店,现在到什么进度了。

  规划工期是两年,既到98年中左右开业。

  酒店设计时走的是宫殿风,融入了部分宗教元素。

  毕竟是圣城,还紧靠恒河,不搞些卖点那就白瞎了这么好的地理位置。

  只不过没等他落地,一通电话又让罗恩中断了行程。

  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哎呦文学网    我在印度当老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