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的时候,印度的科技繁荣时代似乎还遥遥无期。
但只短短几年过去,计算机风潮就席卷大半个印度。
这时孟买已经出现了几十家私人机构,专为那些没能考进工程大学的人开设计算机课程。
这门行当竞争激烈,而且你的培训费还不能太高,因为大多数年轻人都没什么余钱。
阿卡什已经回国两年,他最开始在一家IT公司做外包工作。
不过只大半年时间,他就辞职离开。因为他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在为以前的自己打下手。
那时候他还在硅谷,带领一整个小组负责网站开发,平时鸡毛蒜皮的零碎小事,都扔给了大洋彼岸的外包人员。
现在你让他屈降身份,重新捡起以前看不上的工作,很折磨。
他之所以坚持大半年,完全是为家庭考虑。
阿卡什的两个儿子不适应孟买的生活,一直生病,包括老婆也是。
他们租的公寓两万卢比一个月,折合四百多美元。
开销非常大,不去工作的话,说不定孟买都待不下去了。
偏偏他已经辞掉了硅谷的工作,短时间内想回都回不去。
感谢苏尔先生的公益事业,阿卡什两个儿子的医疗费用被大笔减免,着实让他们喘了口气。
生活趋于稳定,颇具冒险精神的阿卡什,果断辞掉外包工作,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培训机构。
当初说服他回来的朋友,有句话没说错,“印度,迟早是计算机浪潮的一员,躲都躲不掉。”
既然计算机事业大有可为,那他索性就先做“卖铲子”的生意。
迫于存款压力,阿卡什只能把机构地点放在孟买外围。
很多类似的电脑学校,都坐落在居民区内,里面的房子不伦不类。
这里不像那些吃立在公园大街上的高等院校,在那里可以看到闪烁的霓虹灯、柔软的地毯以及漂亮的女招待。
但是这并不影响年轻人来参加计算机课,长时间挤公交车和火车,让他们破旧的衣衫变得皱皱巴巴,穿梭在城市的大街让他们的拖鞋跟磨损得厚薄不均。
如果以这身打扮出现在高等学院,会使他们觉得很不自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住在破屋里,这种破屋在孟买郊区到处可见。
另一些住在贫民窟的,越过嘈杂的马路便是了。显然,他们不得不艰难地凑齐学费,即便阿卡什收取的学费如此的低廉。
然而,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教育,使他们不用再做女仆或者公车售票员。
虽然几年以后,他们很有可能还会沦落到那步田地。
但是当他们抱着笔记和复印的计算机手册徘徊时,他们依然是那些梦想着能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享受着因此带来的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追梦人。
前来参加培训的年轻人比想象中的多,阿卡什不得不外聘其他教师。
有的老师并不是那么靠谱,尽管他们在教室里站在比学生高一两个阶梯的位置上。
这些教师在享有盛名的计算机学院考到的资格证书花了不少钱,现在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钱赚同来。
可惜目前没有太多专门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会操作计算机的人,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很自然地想到通过向其他人传授知识来赚钱。
这通常要花费很长时间,并且薪水也并不怎么高。
贫困的学生与不靠谱的教师相结合,意味着即便阿卡什的事业蒸蒸日上,从他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很少能找到工作。
他本人的技术水平当然没得说,但他一人又能教多少学生呢。
经过一番调查后,阿卡什方才顿然领悟。学生们在面试时不能正常发挥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说英语,而不是计算机技术不够好。
这个问题就好比学生们没学会,如何在小便之后拉上裤子的拉链。
没得说,阿卡什是个行动派,他立刻就用两千卢比的薪资雇佣了一个英语老师。
结果对方没干多久就跑了,还提了一大堆的意见。
比如说好的半天兼职工作,渐渐演变成了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坐着等他,或者偶尔给公司写写广告文案。
另外还要忍受公司里奇怪的规矩,反对声最大的是:阿卡什要在员工办公室跟女教师共进午餐,而男员工就要像解散的士兵一样在街头徘徊。
非常印度,哪怕他是个海龟,首先考虑的也是男女之间的事。
聘请的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他有着圆乎乎的脑袋,平时笑容可掬。不过一旦进入教室,他就会换上严肃的面孔。
他在黑板上写道:8bits(位元)1b(字节),1024bIkb;
学生们认真地写下了这个公式,然而当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计算机时,很多人立即起哄。
他们建议去老师去看看真正的计算机,也许那样会画的更像。
什么嘛,那完全就是电视机,甚至他还把“苏尔”的logo写上去了。
学生们怀疑老师根本没碰过电脑,所有的计算机知识都是从书上死记硬背下来的。
“不认真学,如果你按错了键怎么办”老师避重就轻,反问道。
这样的回答,让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好奇心锐减,连带着听课的兴趣都慢慢流失。
正在窗外看着的阿卡什,不禁叹了口气。孟买到底还是差了硅谷太多,大部人连电脑都没见过,老师也一样。
好在工程师的时代快来了,西方对千年虫的出现感到日渐恐慌,人们认为千年虫会在千禧年到来之时引发巨大灾难。
这种恐慌为拥有计算机技术的人们,提供了工作机会。
从前两年开始,美国向印度工程师发放了数以万计的H1B签证。
在美国于印度设立的办事处,人们通常要工作到深夜,目的是与美国的工作时间保持一致。
还有半年多时间就是千禧年、新世纪,那种紧张似乎越发的迫切了。
且不说千年虫到底会不会产生危害,它为世界带来了“网络公司”潮是事实。
这种潮流依然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他的学生们多多少少会享受到一些红利。
此时人们已经迎来了“班加罗尔化”的后端办公室工作,换言之,就是美国把任务外包给印度。
运气好的话,这些学生会们会摇身一变,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印度工程师。
这是一种自由职业,一种无论是在印度后端办公室,还是在西方实体店都随处可见的职业。
在西方尽管人们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被外包出去,偶尔会爆发动乱,但印度工程师依然被视为典型的少数群体。
他们被划分到郊区犹太人的地盘,如新泽西的爱迪生市,并且在大部分社会生活中也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
白人很少会找他们的麻烦,因为后者没有威胁,工作效率也相对较高。
阿卡什又想到了自己在美国的那段时光,在进入硅谷之前,他可是有过“苦干”的经历。
刚开始学习编程技术时,他去了伊利诺伊的罗克福德城。
他所居住的公里还住着另外7个印度人,他们都在科尔曼公司工作。
罗克福德是伊利诺伊的第三大城市,位于美国中部,工业用机械工厂和家具工厂为罗克福德带来了繁荣的景象。
然而,和其他工业制造中心一样,这里的不少工厂都相继倒闭了。生产活动逐渐转移到亚洲,因为那里的劳动力相对低廉。
当阿卡什到达罗克福德时,这座城市已经进入了萧条期。
阿卡什并不知道罗克福德经济已经萧条,虽然这里让人觉得“无所适从”、”寒气逼人”而且“地方不大”,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在美国谈判,也了解到美国是一个“低语境文化的国家”。
这和印度恰好相反,在孟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很多种方式。
但是在美国,人们交往的基础是共同利益。
美国人聚在一起总有一个原因,比如工作,人们在互动中关心的是他们为什么而在一起,如此而已。
阿卡什在美国的时候请了一个女佣打扫房间,他发现这里的女佣跟印度的很不一样。
印度女佣会很期待雇主坐下来跟她聊聊天,但如果在美国这样做,那个女佣也许不会理他。
这让阿卡什很别扭,最后每当她进屋打扫,他就戴上耳机听随身听。
好在他坚持下来学有所成,之后顺利去了硅谷。
就是不知道,印度什么时候会有“网络公司潮”出现。
不管是做培训,抑或是做外包,都很难有那种创业激情在。
阿卡什索然无味的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这些工作都不得劲。
窗外的马路依旧嘈杂、人来人往,这一片都是计算机培训机构,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如今阿猫阿狗都开起了计算机课。”走在脏乱的巷道间,桑吉夫吐槽道。
“孟买的贫民窟多得是想学计算机编程的年轻人,对这些出身贫寒却天资聪颖的孩子来说,正如拳击或篮球之于哈莱姆的黑人少年,计算机是孟买的新一代得以改变命运的媒介。”
卡鲁纳拨开挂着的“光明计算机课程”招牌,低头在廊檐下穿过。
他和桑吉夫都是太阳传媒的高管,负责电视台业务。
结果这两天突然接到老板的指示,要寻找真正懂技术的编程专家。
他们听说这里有个从硅谷回来的海龟,于是亲自登门拜访。
当得知消息的阿卡什从办公室出来时,卡鲁纳他们只说了一句话。
“你是打算在这鬼地方教一辈子书,还是跟我们去改变印度。”
请: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