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208.部曲制度

第209章  王后向来多情又缠绵,如今夜突然说要来赏月。

  也如她突然又行这脱略形骸之举。

  姬衡上半身的肌肉只紧绷一瞬,又缓缓放松下来。兰池四周静寂无声,只剩略微虫鸣,天边月如薄纱一般柔柔拢住水波。

  风一吹,就是一股秋日的气息。

  顿了顿,他亦低声道:“那是自然。”

  做大秦的王后,做姬衡的王后,都自然是最好的。

  秦时将额头抵在他胸膛。

  姬衡并不畏寒,身上的衣裳也单薄,因而她能清晰感知自己每一次接近对方的紧绷。

  夜间她有时情不自禁挣扎,还能触到枕下的短剑。

  但是,尽管对方如此警惕,却未曾拒绝她的每一次靠近。

  对王后的信任与看重,从肢体到行为,都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果然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性格啊。

  她微微笑起来,又突然生出坏心眼儿,伸手搂住了他的腰。

  又明显感知到手下肌肉狠狠紧绷。

  姬衡的腰肢并不粗壮,他有着宽阔的背,臂展极长的手臂,但却并不显得大块头和臃肿,反而有着东方含蓄的劲瘦内蕴之感。

  夜间二人相契合时,当她的手臂在对方后背摩挲,每到腰处,都会引发他更用力的动作。

  他…其实很敏锐。

  又因为时刻都在危机包裹之中,于是对每一个动作、对方的情绪,都感知得很清晰。

  如今王后骤然搂搂抱抱不成体统,但姬衡却能从她的肢体感受到——王后并非想撒娇痴缠,只是想看看他的反应。

  这种状态颇新奇。

  这种情境他之前也未曾有过。

  淡淡艾草香气萦绕四周,比那些日夜闻过的幽微兰香更显得意蕴悠远。

  而此刻,他便也一动不动,任由王后搂抱住。

  毕竟,王后向来娇柔,这样姿势维持不久的——无人可见处,他微微翘起唇角。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秦时自己就先直起身了。

  姬衡乃习武之人,他下盘极稳,身子也端正,且带着淡淡的暖意,一米九多的英武身躯与秦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她若想入对方怀中时,便如同窝进了一个极安全的地方。

  再这样纠缠下去,她怕是直接要睡着了。

  漫长的随行队伍又跟着缓缓动了起来,身后鸦雀无声,任谁都能感知到王后所受的恩宠,任谁也不敢扰了大王清净。

  而秦时心满意足,觉得姬衡又对她有了更多包容,于是重新挽手,一边散步,一边絮叨着她的计划:

  “如今我在些微小事上做了调整。”

  “如今国库没钱,想要百姓过得好,一是要依托商人,二么,就要靠百姓自己。”

  “蜂窝煤如今想来已四散推广,接下来百姓日子想稍好一些,我打算多推广些家禽。”

  姬衡静静听着,并不多言。

  秦国如今的家禽,跟后世那种胖墩墩的母鸡老鸭格外不同。它们羽毛斑斓,身姿矫健,劲瘦有力,张开翅膀能飞过百十米远。

  后世农村中的土鸡情急之下,偶尔也能滑翔出这么远的距离,但在如今,却是每只鸡都能的。

  “先在宫中试做吧。”

  煤炭推广开去,家家户户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到早春时节,就能利用炕火来孵小鸡。

  如此,成本节省许多,市场自然会形成。

  尔后,家中喂养鸡鸭的,若圈养,就可以选择厚厚粟壳铺地,撒上辣廖草酵母团,形成一个低配版的发酵鸡床。

  鸡粪在里头发酵,既不会有明显的臭味,便于养在院中,也多少有一定抗病菌的作用。

  如今难形成大规模养殖,最怕的就是瘟病。

  而这种将鸡鸭散于民众自家的方法,又有发酵鸡床在,只要管理得当,发病的风险总是低于收益的概率。

  另外,发酵一阵子更换后,那些粟壳与鸡粪混合,还能肥田。

  若实在没有多余的粟壳,土地也一样能行,只是需勤打扫罢了。

  鸡鸭长大后还可以适当剪羽,动弹少了,吃的多,变胖也是自然而然。

  就算是品种原因体重有限制,但总归是比之前多出一些肉的。

  还有一些科学饲喂的方法,能够让鸡多下蛋…

  喂的好了,一只鸡一日一枚蛋,多饲养几只便能供全家攒下来换些其他生活用品,或者补养身子。

  秦时一一絮叨完毕,身后一应随侍宫人竖起耳朵一丝不苟的听着。他们中除了罪役之后,更多的都是穷苦人家。

  挨饿受穷的人,对这些最为敏感。

  姬衡对此并不显得不耐烦。

  他也并非没有受过穷的君主,对家国大事不敢放松,这些关乎民生后勤之事,也同样要做到了解。

  昔日在楚王后宫中,动辄受罚挨饿,也偷偷爬树扒过鸟蛋的。

  他只觉得,这种感觉格外新奇。

  因为王后所说的事全都言之有物,计划在行,事关秦国。

  倘若每次散步都是这些话的话,那也并不算耽误时间,只是将坐着处理的工作换成这种方式罢了。

  因而不禁面色和缓,神情虽不流露,却已经能让人感知到放松。

  只是…

  “王后太过关注那些庶民了。”

  “我秦国既要壮大国力,还需得兵马强壮。否则国中之人贪温饱,若有强敌来犯,不过是为敌人畜养的餐食。”

  秦时却并不反驳,只微笑道:“大王,若想马儿生下强壮的马驹,母马也定要吃好,公马也得选强壮品种。”

  “人也是如此。”

  “丁男没那么多徭役,能有功夫为家中种地耕田,养育家人,自然也能养育己身。”

  “丁女不必顶上徭役,生子有人照料,喂养能吃饱…如此爱护之下,不出十年,国力必将翻番。”

  “到时大王哪怕剑指远东,也不愁无人可用了。”

  十年?

  姬衡顿时皱了皱眉,但想想十年后自己亦是壮年,也就作罢了。

  “更何况,如今国库空空,强征赋税只能解一时之危,还容易动摇国力本源。”

  “而百姓有了闲暇余裕,多余资产,自然也要与其他人互市交易。如此资源流通,金钱流转,藏富于民,收赋于国…”

  “百姓若有十枚秦半两,官府要征一枚赋税,他虽心痛,但也不得不交。”

  “但若是他仅有一枚,官府却要这一枚。没了这些,他全家都要饿死,如此,就只能拼命了。”

  秦时不厌其烦的细细说明这些道理。

  姬衡未尝不知道,他甚至也知道爱惜民力,也知道不能将人逼至穷途。

  他不是鱼肉百姓那种人。

  但很可惜,以如今的教育理念,在所有贵族的眼中,这些平民都算不上是人。

  他们连自己的姓氏都没资格拥有,哪里称得上是百姓呢?

  黔首、匠户、商人、奴隶、罪役、刑徒罢了。

  既不是人,还用管他们如何想呢?

  牧民如牧羊,不听话的,鞭之杀之即可。

  他神色不动,仍觉得王后过分优柔。

  但秦时却知道对方已然听进去了,此刻便握着他的手轻轻晃了晃,而后又柔声道:

  “大王之前暂停了部分徭役,已然是支持我了,我心中都明白的。谢谢大王恩德。”

  姬衡凝目看她,总觉得王后每次含笑说“谢大王恩德”这种话,甚会撒娇。

  一应琐碎事安排完毕,秦时也该考虑自己手下现余的4部私兵该如何安排了。

  参考自己手中现有书籍,她不是拿不出训练一支虎狼之师的办法。

  但,时代的超越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有个人体质上的进步。

  比如如今,士兵们是没有资格顿顿吃肉的,甚至半月一月才有一次肉吃。

  若是长久无有战争,便连这肉也是没有的。

  在这样的伙食情况下,想要人超越身体极限,消耗的就是自身寿命。

  再来,许多战术和锤炼士兵意志的行动中,都有夜行锻炼。

  但如今的士兵,是没有夜视能力的。

  战争中若要夜行,两侧是有充足的执炬者的。

  而如今,除了天赋异禀者,整个秦国的平民百姓基本都夜盲。

  而夜盲在胡萝卜未传入的秦国,暂时无解。

  毕竟,也没有那么多动物肝脏来供他们吃。

  魏国魏武卒之所以消亡,也是因为虽能打造雄兵,却也耗资惊人。当王宫无力支撑这份经费时,他们这个兵种,也就自然而然消亡下去。

  因此,关于自己掌握的最强大的力量,秦时是有慎重考虑的。

  但在一应安排之前,她还需得见见人才是。

  与此同时,私兵在咸阳城久等候仍未得王后召见,私下也是略有不安。

如今秦国乃是部曲制度,他们既是给王后的私兵,按律只有  2000人一部。

  若在边军中,一部是能有两万人的。

  但边军不可入咸阳,王后私兵却能进出无阻,因此论身份,他们其实是略提了一些的。

  毕竟为王后私兵,可比入战场厮杀要安稳许多,但相应的,升爵免税也难。

  如今大家私下说起,部曲长官校尉林便叹口气:

  “早知王后还无安排,前些时日就该跟燕郎君一同前往渤海郡。”

  每一部皆有校尉,因而便有校尉炎跟着叹气:“听说去渤海郡乃是管理制盐之事,盐工苦重,我等前去也少不了受折磨…”

  “我等私兵不该在咸阳城随时听候王后号令吗?怎还未面见,就支派到渤海郡去…”

  话虽如此,但历代王后若不行谋反事,又哪里支配得上呢?

  当初跟随楚王后行谋反事的那些私兵,如今恐怕连骨头都朽光了。

  如此说来,倒真宁愿外派到各地去。

  但是叫他们想法子调离,那众人也是万万不肯的。

  毕竟…

  有人就窃窃道:“我早打听过了,王后才入咸阳宫时便多金爱赏,如今更是上下都称仁善,还是昆仑仙使,有金丹秘法能让四方臣服…”

  总之,主君强大,他们做下属的自然也跟着荣耀。

  更何况…

  “大王可是一统了六国,天下都是咱们大秦的了!咱们王后听说也是老秦人,即安排我等做王后私兵,我定要好好效忠才是。”

  调离是不可能调的。

  大王有命,若他们表现出些许不满,等来的便是人头落地。

  此话一说,大家于是都默契的表起了忠心。

  而下一刻,就听有黄门宣召:“王后有令,命四部校尉,麾下军侯,皆入兰池…”

  秦时正看着如今的部曲制度。

  一部长官为校尉,掌管若干曲。

  一曲掌管千人,则称之军侯。

  四部私兵,如今有校尉四人,军侯八人。

  麾下五百主十六人,百长屯长什长伍长若干,名称都十分直接。

  比如百长管百人,屯长管50人…

  那么…要如何调整呢?

  她轻轻转动着手中铅笔,思虑深深。

  再看这5部士兵配置,以姬衡的性格,他既然赏赐,自然也不弄些虚头巴脑的。

  这些私兵的配置尤其完善。

  其中只重弩,就足足有3架。

  听起来不多,但这等弩机却是秦国战争制胜关键。

  只看兰池宫后面巨大的石雕巨鲸图像所刻印的大王功绩就知道,倘若力气足够,方向精准,是能于海中捕鲸的。

  而后还有常备弩机,一部也有10架。

  甲为皮甲和藤甲两种。

  兵器则是矛、戈、剑、戟居多。

  只不过此前秦国铁器制造工艺一般,铁质脆,不耐用,因而他们的常备武器还都是青铜材质。

  如此,确确实实是姬衡心胸了。

  初初与他们磨合,秦时并不打算要大改特改。

  她没有反叛的意思,有姬衡这位大王在,就是她走投无路,这五部私兵也不过是螳臂挡车。

  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为展示王后权柄。

  因而秦时要有打算,令他们好好训练,待成虎狼之师后,为她四处开拓丝绸之路。

  远去戎狄,西域,百越海港…

  这漫漫行途,非大意志大勇大能者不可得。

  而她要做的,就是先把这群私兵的可用性提升起来——

  先从改变军中职责开始,然后再配更好的伙食。

  如此一张一弛,待来年西域出使,必有一部私兵需要跟上。

  粟就是小米,耐旱耐贫瘠耐储存热量高,是秦朝无可替代也替换不了的主要粮食。

  (本章完)

  请:m.xblqugex.cc

哎呦文学网    秦时记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