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二十四章 海刚峰入局

  “呼!呼!”

  朱载基回到自己的宫中,靠在床榻边,双手将自己抱住,强行控制住颤抖。

  每次见到朱厚熜后,他都是如此。

  起初程度还轻微些,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严重起来。

  以致于现在,整个人都在发抖。

  也不知是紧张、恐慌、惧怕…

  亦或者厌恶。

  这一次,还有着浓浓的悲伤。

  “阿母…阿母…”

  “孩儿出宫了,再也见不到你了…”

  自那晚之后,朱载基就再也没有见过阎贵妃。

  只听说在后续的调查中,有宫人揭露出她收买人心,妄图干预立储,已经被陛下打入冷宫,关在后宫深处。

  同样待遇的,还有二皇子的生母王贵妃。

  这两位曾经最受宠的女人,被毫不犹豫地舍弃。

  后宫的妃嫔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渐渐的也没人记得起那两个曾经一时辉煌的贵妃娘娘了。

  “阿母…阿母…”

  当然,作为儿子的朱载基不会忘记。

  只是母亲的缺失,父亲的压迫,让他的性情愈发懦弱自闭,此时想着想着,彻底流下泪来。

  “殿下!”

  正在唔唔哭泣,一道温和的老妇声音响起,朱载基下意识地扑入对方怀里,像抱着母亲一样:“杜嬷嬷,我怕…我好怕…”

  之前服侍他的乳母、宫婢、内侍同样被带走,阎贵妃还能留一条命,那些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但身为皇长子,身边不可能没人服侍,这位杜嬷嬷就是近几年间,陪伴他最亲的人。

  杜嬷嬷仿佛一位母亲,轻轻拍打着他的后背,待得朱载基终于停止了抽泣,才低声道:“殿下能出宫,有了自己的府邸,这是一件喜事,何必如此伤感呢?”

  “我担心这一出去,就再也见不到阿母了…”

  朱载基颤声道:“而且父皇还说了一些话,可吓人了!”

  听了这位皇长子的复述,杜嬷嬷的眼睛顿时一亮:“翰林院的侍讲学士?莫非是那位海学士?”

  宫中环境封闭,有些事情自然传播得极快极广。

  嘉靖与海瑞的对决,明面上是碰都不能碰的话题,背地里大伙儿却是津津乐道。

  朱载基当然也听过。

  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家有诤子,不败其家。

  后一句他是甭想达到了,现在看来,海瑞海学士,完美地符合前一句。

  由于朱载基对嘉靖畏惧如虎,甚至感到有些不真实。

  世上当真有人敢在父皇面前侃侃而谈,完全不落下风,乃至气得父皇睡不好觉?

  杜嬷嬷只觉得振奋:“陛下当真将这位海学士安排给殿下做先生,那是对殿下寄予了厚望啊!”

  言下之意,一年后的考验,岂不是走个过场,就能被立为太子储君?

  “不…不会的…”

  朱载基却完全没有这么乐观,下意识地摇着头。

  自从没了阎贵妃的看护,身为大皇子,明里暗里受到的针对和算计更多。

  别人可不会同情他是个没有妈的孩子,只会嫉恨于其长子身份,视之为头号竞争者。

  来自各方的压力,逼迫他不得不学会明哲保身之道,更要察言观色,尤其是观察嘉靖。

  之前面圣时,他就感到父皇对于海瑞的兴趣似乎更高,所谓的太子许诺,更像是重复那一场立储风声。

  当时翰林学士薛侃惨遭廷杖遇害,更有一大批官员下了诏狱,牵连者众,今次又会是谁?

  所以朱载基深吸一口气,缓缓地道:“我不准备让海学士当先生…”

  杜嬷嬷怔了怔,旋即变色:“殿下,你要抗旨?”

  “不!父皇没有指定海学士,他只说从翰林院内选一位侍讲学士!”

  朱载基解释:“翰林院的侍讲学士,不止海瑞一人,我可以选另一位来王府当先生…”

  “哎呀!”

  杜嬷嬷急了:“那一年后的考问,殿下如何应对?海学士那样的先生,万万不该错过的啊!”

  朱载基继续摇了摇头:“我不选他,于我与他,都是好事,我若真选海学士当了先生,恐怕…恐怕…”

  他没有说完,但语气里已经有了恐惧之色,又重新埋回了杜嬷嬷的怀里。

  杜嬷嬷轻轻抱着这位皇长子,抚摸着他的后背,默默地叹了口气。

  海玥从礼部放衙,骑着马儿,悠悠闲闲地回家。

  他已调任礼部,任礼部右侍郎。

  从正四品的翰林学士,迈入三品之列,是朝堂上最为年轻的三品大员,六部堂官。

  任谁都知道,这位想必不到四十岁,就能廷推入阁,成为执掌朝政的最顶尖官员。

  且为众望所归。

  不过如此一来,翰林院内发生的事情,就并不能亲眼见证了。

  比如今日,较为年长的两位皇子出宫开府,且去翰林院拜请老师。

  所以回到书房后,他沏了两杯茶,等待弟弟回来。

  夕阳西下。

  海瑞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入书房。

  从弟弟的神色中,海玥罕见地看到了失望,心里就有了数:“大皇子没有选你?”

  “是。”

  海瑞点了点头:“敬夫入了裕王府。”

  敬夫就是林大钦。

  若论学问,林大钦无疑远超海瑞。

  进学时期,这位状元郎就是才高八斗,入仕后林大钦在翰林院深造,一心浸淫儒家典籍,如今在文坛士林已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成为皇子的儒家先生绰绰有余。

  但皇子其实不缺大儒教导,反倒是缺少海瑞这种政务娴熟,斗争经验丰富的引领者,教会他如何当一位太子,将来如何成为一位明君。

  可现在,大皇子连请海瑞作先生的勇气都没有。

  海玥也暗暗摇头:“这是明哲保身,不希望有半点触怒陛下的可能。”

  海瑞当然看得明白,这才是他深深失望的原因。

  虽说父为子纲,天子更常常是压在太子头顶的一座大山,可一个如此怯弱的皇子,仍然让人感到忧虑。

  况且有些事情,想避是避不开的,海瑞接着道:“陛下有旨,命我入德王府,为德王殿下讲学。”

  德王就是二皇子朱载壡。

  海玥闻言脸色也沉了下来:“陛下这是刻意引导皇子相争了。”

  嘉靖显然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如果朱载基选择海瑞为先生,那么很好,一年后的太子考核,恐怕有无穷无尽的刁难在等待。

  如果朱载基连海瑞都不敢选,选另外的侍讲学士,就把海瑞指给二皇子朱载壡,让其陷入长幼之争。

  反正一定要把海瑞拖入皇子的泥沼中。

  在这个领域,用丰富的经验彻底击败对方。

  ‘这老登想赢想疯了!’

  海玥看得出来,弟弟真成对方心魔了。

  或许御前讲学造成的精神创伤,没有历史上的《治安疏》一次性暴击那么直接。

  可长年累月下的积攒,让朱厚熜破防得更加彻底,急于渴求胜利。

  甭管怎么赢的,反正就是要赢。

  哪怕牵扯进儿子,都在所不惜。

  嗯,他本来也不在乎。

  海瑞却很在乎:“皇嗣乃国之根本,岂能如此儿戏?我必当竭心教导皇子,引其归于正道,方不负人臣本分!”

  海玥轻叹:“上书房制度执行,收效甚微啊…”

  对待孩子来说,最好的先生是至亲,是爹娘的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现在几位皇子的母亲遭到打压,甚至直接打入冷宫,父亲则是朱厚熜这么一个薄情寡性,多疑猜忌,掌控欲望极强的人。

  耳濡目染着长大,岂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强大的内心?

  ‘甚至不如二龙不相见…’

  海玥稍作感慨,就将皇子的事情抛之脑后,反过来讲如今的北方局势,间或也点了点东南方向的港口开放。

  海瑞也隐隐察觉到了某些端倪,他对于政治的洞察力是极其惊人的,在地方如此,在中枢更如此,此时沉声道:“兄长,你们难道…”

  海玥没有隐瞒:“是的!我和严阁老,就是在做这件事,夏阁老虽不知实情,却也在无意中配合,如今朝堂之上,已然渐渐习惯!”

  顿了顿,他正色道:“南倭北虏,正在关键,若此役得胜,可保天下数十载太平,万万不可横生枝节!”

  最后起身一礼:“拜托了!”

  海瑞面色沉凝,眼神里闪过了挣扎,喃喃低语:“一部华夏之史,夏朝商朝便是只有君王没有百姓的天下。”

  “当时《尚书》有云:‘时日曷丧?吾与汝俱亡!’可见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有了与夏桀同归于尽的心。”

  “幸天生孔子,有教无类,教仁者爱人。”

  “继生孟子,道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万古不变的至理。”

  “秦朝不顾百姓,三世而亡。到了汉文帝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恭行俭约,以民为本,我华夏才第一次真正有了清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唐太宗效之,与贤臣共治天下,又有了贞观之治。”

  “之后,多少次改朝换代,凡是君臣共治,以民为本,便天下太平,凡一君独治,弃用贤臣,不顾民生,便衰世而亡…”

  说到这里,海瑞的眼神彻底坚定下来:“当今也不例外,你们尽力为之,陛下由我来应对!”

  请:m.badaoge.org

哎呦文学网    大明神探1546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