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286章 鸟枪换大炮,别墅办公楼

  今年冬天雪不停,像是要把去年冬天欠下的积雪全给送还回来。

  大寒傍晚开始飘雪花,飘了一晚上又飘了一个白天,然后还是阴云密布。

  不过这次下的不是大雪,就是雪花一直在飘洒。

  钱进估计这次用不着除雪车了,到时候各个街道组织着简单扫扫雪就行了。

  腊月十六星期三,钱进还是在下班后去筒子楼办公室。

  结果一进门,一群中队长和副中队长挤在里面烤手取暖。

  他们也烤了地瓜花生。

  都是昨天各街道居委会送来的慰问品,钱进没拒绝,这是各街道的心意。

  反正他们不是解放军,纪律没必要那么严格。

  另外他反而不收这些慰问品,各街道才会不愿意。

  因为随着劳动光荣建筑大队的成立,劳动突击队的价值越发显现。

  各街道都清楚,必须得跟他们搞好关系,以后有点什么泥瓦匠木匠活,找他们可能随手就办了。

  钱进进门,汪小意递给他一个烤地瓜。

  徐卫东说:“还吃什么烤地瓜,看报纸啊。”

  “咱们上省报了!”庞工兵兴奋地举着一份报纸给钱进看。

  《大地日报》。

  这是全省最有分量的几份报纸之一。

  钱进打开看,结果头版头条就是关于他们的长篇通讯报道:

  《风雪中的脊梁——记海滨市劳动光荣建筑大队对海滨市各街道危房修缮攻坚战》

  报道详细描述了建筑大队在钱进、陈井底带领下,克服严寒、运力不足、技术难题等重重困难,在不到一个月内完成全市三百余户危房修缮任务的事迹。

  文章高度赞扬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心系群众、无私奉献”、“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精神,称他们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海滨市旧城改造的先锋队”。

  报道还配发了多张照片:

  队员们冒雪砌墙、陈井底带人扛着松木做檩条、钱进在工地与居民交谈、以及修缮一新的房屋对比图。

  照片挺多的。

  大家伙很激动:

  “钱总队,咱这次可是真出名了,上省报啊,我草,咱们真上省报了!”

  “快看,这张照片是我,我在砌墙,娘的当时拍照的人说一声,我摆个架势,结果我正蹲在地上,这姿势看起来太埋汰了…”

  “还有陈大队长和钱总队呢,钱总队这张照片牛啊,登高望远…”

  钱进的照片是特拍的。

  他站在一栋刚修缮完的楼顶上查看工作,那姿势跟苏联红军登上德国国会大厦插战旗似的。

  《大地日报》是中午送到市内的,一行人早就看过了,可如今跟钱进聊起来,一个个的依然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就像昨晚庞工兵说的,默默无闻的知青、土里刨食的农民,这两类人以前都是城里市民看不起的。

  知青们没工作,农民们是土老帽。

  如今不光各条街道的居委会肯定了他们的功绩,省报更是做出了肯定。

  如果说居委会和市民的肯定是一块布,那省报的肯定就如同给这块布镀上了一层金边。

  这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全省最高层面的认可!

  甚至稍微夸张的说一声,现在他们这个劳动光荣建筑大队的名字响彻了全省!

  钱进也很高兴。

  建筑大队打响了开门炮,拿了个开门红,这太好了,比他们之前办的流动食堂和服装厂都要牛。

  外面天气更冷了,雪下得更大了,可是钱进心里却火热。

  他看大小干部们都兴趣高昂、情绪激动,便挥手一拍桌子:“今晚会餐!”

  “好!”一行人拼命鼓掌。

  工人们出大力,太喜欢吃点好的了。

  庞工兵作为总秘书开始忙活:“钱总,去哪里会餐?还是去培训学校吗?”

  钱进说道:“不,不过也是去昆仑山路,咱们去看看市府给咱安排的新办公楼,这是建筑大队的同志们给咱总队挣来的办公楼!”

  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

  将建筑稀少、风景秀丽的昆仑山覆盖成一片静谧的银白。

  只有偶尔飞鸟扑棱翅膀从树林里掠出,才会制造出点动静。

  一辆公交车困难的行驶在道路上,最终在站牌停下。

  车门打开,一群粗壮结实的工人跟着钱进下车,他们浑身都是热量,说话声音粗野狂放,顿时,这条街道的静谧被打破,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钱进不了解037号别墅的情况,但八中队的第二副队长云波涛恰好是昆仑山路居民,他大概听说过这栋别墅的情况。

  他说这别墅是一栋带着传奇色彩的老建筑。

  在旧社会的民国时期,这地方曾经是比利时的领事馆,后来新中国成立就变成了一些协会的办公场所。

  比如海滨市文学工作者协会、海滨市音乐家协会、农业协会等单位都在这里集中办公。

  但随着混乱年头的到来,这些协会被赶走了,这地方又成了一支乱七八糟青年队伍的办公地点。

  几年之前这些办公点被取缔,里面的人又被赶走了,从那之后一直空置,如今落到了他们手里。

  钱进一听,这地方经历了不少组织啊。

  那不行,以后他得想办法站稳了!

  要是有机会,就以劳动突击总队的身份给买下来。

  昆仑山路这地方以后房子价值很高,它依山傍海,环境清幽。

  就拿他们下车后来说,道路两旁栽种着高大的法国梧桐,彼此间距离都是一样的。

  只是此刻枝桠光秃,落满了积雪。

  037号院坐落在道路旁一处微微隆起的小坡上,背靠苍翠的松林,面朝波涛起伏的蔚蓝大海,只要是这别墅任何朝南的房间,都可以看到大海。

  这地方隔着公交站牌很近,所以韩兆新交给他们办公确实是考虑周到。

  公交方便,以后队员们来办公就方便。

  别墅被一道高大的围墙包围,围墙外面爬满枯藤,顶上则拉着一圈铁丝网。

  围墙是青砖墙,队伍里有泥瓦匠和石匠行家,他们过去看了看后比划着说:

  “这墙壁是后来加高的,本来应该就这么高,比人高一点吧?”

  “什么手艺啊?准是一帮臭小子胡乱搞的,要不然这泥瓦匠的手艺是师娘教的,多好的地角,结果把外面这道墙搞成这个熊样子!”

  “这围墙确实不行…”

  但这高大的围墙确实将里面圈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天地。

  围墙中间是沉重的黑色铁艺大门。

  门锁已经被打开了,钱进推开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规模颇大的独栋别墅。

  风雪渐密,雪花如同鹅毛般簌簌落下,给眼前的景象蒙上了一层静谧而沧桑的薄纱。

  他眯着眼看向别墅。

  这应该是一栋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老别墅,砖木混合结构,主体地上有四层,局部有五层或者六层——这些地方带阁楼。

  别墅屋顶是陡峭的坡屋顶,在白雪的覆盖下,看不清覆盖的是什么瓦片,只能显露出起伏的轮廓。

  屋顶中央矗立着一个方形的砖砌烟囱,这东西一出现,就把别墅的规格给提起来了。

  别墅的壁炉就像富豪的长腿秘书,别管用不用,你得有。

  工匠们呼啦啦的进来,然后还是用专业眼光来分析这建筑:

  “诶,这楼真牛啊,你们看它外墙,底层是不是花岗岩砌筑的基座?真是沉稳坚固啊。”

  “是花岗岩,俺那里都叫它蘑菇石,还有你们来看,这石头上面还有开凿时候的痕迹咧,够野蛮的。”

  “嘿,往上看都往上看,它上层是什么料子?”

  钱进也看不懂,只看出上面墙壁是暖黄色的,不过保养很差,部分已经剥落了,露出了里面的红砖。

  马棚子瞥了一眼,淡定的说:“这叫拉毛水泥墙面,以前旧社会那些军阀呀、富商呀,他们家里就爱捣鼓这样的东西,中看不中用。”

  暖黄色的墙面上点缀着简洁的几何线条装饰,门窗是高大宽敞的上拱形、下方形,镶嵌着带有繁复花纹的深棕色木质窗框。

  钱进仔细看了看,竟然没怎么更换过:“看来以前那些人,对这别墅保护还挺好的啊。”

  “它用的材料好。”张厚德一语中的。

  看玻璃情况能证明老匠人的判断,多数玻璃已经坏了,后面劳动突击总队要入住,难免得换玻璃了。

  一楼主入口是一个带有雨棚的门廊,由两根罗马柱支撑。

  门是厚重的实木门,铜质的门环已生锈,挂着绿色铜锈。

  屋檐下有简洁的木质挑檐和排水沟,看墙角、窗台等部位,能看到精美的砖雕和水泥抹灰的线脚装饰,虽经岁月侵蚀,仍能窥见昔日的精致。

  别墅前是一个不算大的前院,铺着青石板,角落里有一棵虬枝盘曲的老槐树,枝干遒劲,挂满了冰凌和积雪。

  院子中央应该还有一个用石头砌成的圆形喷水池,不过早就不能用了,全是厚厚的积雪。

  雪花簌簌落下,整个建筑在风雪中静静伫立,散发着一种沉静优雅而又略带破败的历史感,像一位饱经沧桑、却风骨犹存的旧式文人。

  “这、这房子真气派!”王东仰着头,看着那高耸的屋顶和烟囱,忍不住惊叹。

  “是啊,比咱们以前那破仓库、筒子楼强一百倍!”徐卫东搓着手,哈着白气,“都别愣着了,赶紧进去暖和吧。”

  钱进哑然失笑:“里面估计比外面还冷——我估计没有木头木炭什么的。”

  陈井底从后面挤过来,将电子喉放到咽喉下用机械音说道:“带了,你说新单位空了好几年,我就带着副队长们,从办公室带了煤块过来。”

  钱进回头看去。

  果然看到匠人们都挎着沉甸甸的包或者拎着结实的布袋子。

  他顿时心花怒放:“行啊,陈大队,你够细心,我就知道选你当大队长准没错!”

  一行人赶紧去开门。

  朱韬打量着剥落的墙皮说:“这房子太旧了,真可惜,要是新的就好了。”

  “旧怕啥?咱们是干啥的?就是修房子的!”汪小意豪气地说,“这房子骨架好,收拾出来绝对漂亮,是不是啊,马师傅、张师傅?”

  经过这些日子里的接触,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所有匠人里就马棚子和张厚德最厉害。

  马棚子点头。

  张厚德说:“收拾起来准简单,就是一中队长说的那样,它的骨架好,没什么坏的地方,比咱修的房子简单。”

  然后他又不充了一句:“希望没有硬伤,否则咱的水平,还真够呛能收拾的了这样的好房子。”

  木门还上着大铜锁。

  钱进掏出市府给的钥匙,费力地打开了铜锁,又推开了那扇厚重的木门。

  “吱呀…”

  伴随着悠长尖锐的门轴转动声,一股混合着灰尘、霉味的清冷空气扑面而来。

  今天下雪,室内光线昏暗。

  钱进摸索着找到墙上的开关,不知道电路还能不能用。

  结果“啪嗒”一声,灯光亮了!

  几盏蒙着蛛网的白炽灯泡亮了起来,发出昏黄的光晕,倒也能完全照亮内部空间。

  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门厅。

  地面铺着图案依然精美的彩色水磨石地砖,上面是花卉图案。

  历经多年,地砖磨损的竟然不怎么厉害。

  考虑到上一批主人是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青年,那只能说这些地砖质量很好。

  高高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已经没了水晶吊坠、只剩下铁艺骨架的枝形吊灯。

  墙壁下半部分贴着深棕色的木质护墙板,很多地方开裂了,漆皮剥落的厉害,然后上半部分刷着淡黄色的石灰墙,但有许多裂纹和污渍。

  一道宽大的石质台阶通往二楼,两边带有精美雕花栏杆,主打一个精美。

  门厅两侧是高大的拱门,通向不同的房间。

  一行人闹哄哄的去看。

  钱进也去看,重点去找厨房。

  但先找到了壁炉。

  壁炉在门厅左侧的客厅里,或者说是个宴会厅,空间极其开阔,层高足有六七米之高。

  它南面是一整排高大的拱形窗户,采光极好,如果不是院墙太高,那么站在这里应该能欣赏到海景。

  木匠们去生火。

  今天是北风,火焰很容易燃烧起来,恰好房间里有不少的碎木板,木匠们选了一些好生火的木头塞进去,熊熊火势开始辐射热量。

  徐卫东一伙人欢呼一声,纷纷凑上去烤手。

  此时又有一队人冒着雪赶来。

  后面还有队伍源源不断,负责管理工作的副队长们刚才没有与他们同行,而是去负责通知工人们来037号别墅会餐了。

  钱进正要烤火,第十二中队的中队长宋铁柱在外面喊道:“钱总,你要的厨房在这里。”

  呼啦啦,又是好几个人闻声而去。

  别墅的厨房相当大,占地面积得有五六十个平方米,地面铺着粗糙但厚实的红砖,靠墙砌着一个用青砖和水泥垒成的老式灶台。

  这灶台很长,里面有多个灶眼,显然以前在这里吃饭的人不少。

  钱进很高兴,这东西有用啊,有了这种成熟的灶台,以后不用麻烦泥瓦匠们来忙活了。

  更让他高兴的是,灶眼上的铁锅还在,当然此时锈迹斑斑了。

  后面来的一队人恰好是十二中队的,宋铁柱便招呼他们过来收拾铁锅。

  灶台旁边还有一个用瓷砖贴面的洗菜池,这很讲究了,现在很少有集体灶的洗菜池用瓷砖贴面,可惜瓷砖破损严重。

  众人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也一边摇头叹息:

  “里面这大客厅真好,开大会都够用了。”

  “多好的厨房,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可惜这铁锅了,还能涮洗出来吗?”

  “是,这厨房够大,就是太脏了,这灶台得好好收拾,跟俺大队的张埋汰家有的一比。”

  “卫生间,唉,没法看了,得重做!”

  “地板是好木头,就是烂了几块,张师傅你来看一看,咱能想办法给补上吗…”

  钱进让中队长们带队负责大厅和厨房的卫生,今晚得先把这两个地方搞出来,然后他们要在这里会餐的。

  他自己在开始上楼,仔细察看着每一个角落。

  一圈走下来,他心中已经有了盘算。

  这栋楼虽然老旧,但主体结构坚固,空间布局合理,特别是办公、会议、后勤分区清晰,这是突击队从没有接触过的好房子。

  至于位置更是绝佳,稍加修缮改造,绝对是理想的办公场所。

  别墅面积很大,他看完一圈后,更多的队员来了。

  而且住泰山路和五台山路的队员们推着车,从人民食堂带来了粮食肉菜。

  今天一直下雪,傍晚开始雪势还变大了,所以人民食堂没什么人,楼小光索性亲自带队过来操刀准备这顿大餐晚宴。

  建筑大队五百多号人呢,一般人可做不了这样的大席。

  众人聚集在空旷的大客厅里。

  这个别墅以前一直是办公场所,对他们这个继任者来说也有好处。

  里面桌椅很多。

  如今全搬出来,大家凑活着差不多能坐下。

  风雪拍打着高大的窗户,发出呜呜的声响。

  室内本来寒气逼人,随着人数渐多,大家热血沸腾,靠体温愣是把大客厅的气温给提上来了。

  钱进看着已经来了这么多人,便搓了搓冻僵的手,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同志们,这地方怎么样?”

  声音山崩海啸:

  “是个好地方!”

  “就是太旧太脏了!”

  “脏怕什么?打扫呗。旧怕什么?收拾呗。反正这地方弄出来绝对气派!”

  “钱总,咱们什么时候搬进来?”

  钱进笑了:“想搬进来?我看还早着呢,这房子得好好拾掇拾掇。”

  “水电要重走,墙面要重刷,地板要修补,卫生间要重做…我估计是个大工程!”

  他话锋一转,指着厨房方向:“但是今天,咱们可以先干一件事——温锅!”

  温锅这个词算是海滨市一个俗词,以前老辈人搬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灶火点起来,做顿饭,这就叫‘温锅’,寓意着新家有了烟火气,日子红红火火。

  建筑大队搬新家,也得讲这个吉利。

  众人早有准备,他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带着搪瓷缸、铝饭盒、勺子筷子来的。

  就是为了今晚大吃一顿!

  所以钱进说出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响应:

  “好啊,一起温锅!”

  “太对了,咱这地方有了烟火气,它才像个家!”

  “我早就饿了,钱总,赶紧收拾厨房做饭吃吧!我现在能吃掉一头牛!”

  说干就干。

  钱进对陈井底点点头,说:“你是大队长,你来安排吧。”

  历经小二十天的锻炼,陈井底现在对于安排手下人干活已经很熟练了。

  他设立了工作组。

  比如第一个是清理组,由汪小意、宋铁柱带着一帮年轻力壮的队员,负责厨房大扫除。

  他们要铲除厚重的油污,清理垃圾杂物,冲洗地面和墙面。

  然后还有修缮组:几个老师傅带着匠人去检查灶台,要清理烟道,修补破损,如果洗菜池下水堵了还得疏通洗菜池。

  厨师一伙人用不着他安排,楼小光找了桌子擦拭干净,放上大盆小盆和菜板面板开始准备做饭了。

  大白菜、土豆、萝卜是老三样,另外还有茄子、黄瓜、西红柿、青红辣椒。

  这里面的老三样很常见,其他的蔬菜可就太罕见了。

  钱进不奇怪。

  西坪生产大队去年不缺水,他们终于在突击队的帮助下,把大棚建起来了。

  现在投入使用的大棚还少,今年是试验。

  所以出产的蔬菜也少,专门供应给人民食堂。

  除了楼小光一行人,其他人见此便啧啧称奇:“这大冷天怎么还有鲜黄瓜啊?”

  “这青辣椒真好,闻着味就叫人开胃。”

  “哪来的这些鲜蔬菜?这大雪封天的,哪能有鲜菜啊?”

  楼小光笑:“神仙变出来的。”

  他又把一个麻袋打开,里面是粉条,还有厨工将一扇一扇的猪肉给抬出来。

  清理组简单清理。

  以前在这里做饭的人不讲卫生,全是积年油烟,大冷天的不用特殊清洁剂很难搞干净,所以清理个能吃饭就行。

  这年头的人只求吃饱饭,至于做饭讲不讲卫生?

  不管!

  工地的汉子过的那么仔细干什么?

  修缮组的师傅们围着大灶台转了几圈,敲敲打打:

  “烟道堵得不厉害,通通就行,灶膛有点裂缝,用耐火泥糊一下就好,可惜现在没有耐火泥,烧雪水刷锅随便活点泥应付过今晚就行了,明天再过来仔细修。”

  从壁炉里引过来的火种被塞进灶膛,上面架上劈好的木柴。

  烟道已经被通开了,于是橘红色的火苗便迅速跳跃起来,贪婪地舔舐着木柴,发出噼啪的声响。

  周一行见此将鼓风机放了回去,说道:“我还以为这破地方进不来风…”

  建筑大队众人纷纷看向他,目光很尖锐。

  周一行急忙摆手:“不是破地方不是破地方,这是好地方!”

  众人这才满意的点头。

  北风呼啸,风助火势,火焰瞬间变得旺盛起来,金黄色的火舌在灶膛里翻滚,驱散了厨房里的寒意。

  周一行突然反应过来:“嘿,哥几个,我也是突击队一员啊,这地方是咱突击总队的办公楼,不是你们建筑大队的办公楼,你们何必那么护短?”

  “行了,你小子少废话,烧水、洗菜、切肉,准备开大席!”楼小光撸起袖子,亲自上阵收拾。

  大铁锅被刷洗干净,架在烧旺的灶眼上。

  清水注入锅中,很快冒出热气。

  厨工操起新磨的菜刀,将五花肉切成厚薄均匀的肉片。

  有人将粉条用温水泡软,把大葱切段,姜蒜切片。

  带过来的海鱼已经冻的硬邦邦,周一行拿着一条大黄鱼晃了晃,笑道:“这天气好,保鲜。”

  楼小光掌勺开始炖菜。

  他等锅烧热,舀了一大勺猪油滑入锅中。

  油热后,下入姜蒜片爆香,再倒入切好的五花肉片。

  随着“刺啦”一声响,浓郁的肉香接着便爆发出来,弥漫了整个厨房,甚至飘到了外面的风雪中。

  立马有刚来的人趴到了窗户上往里看,喊道:“炖肉是不是?我闻见香味了,我鼻子比狗鼻子还好使,你们糊弄不了我…”

  “谁他妈要糊弄你了?”帮工的马从力吼了一嗓子。

  锅里的肉片煸炒出油脂,变得金黄微卷。

  楼小光拿过来一大盆子的大白菜帮子翻炒,再加入白菜叶继续翻炒。

  另一边的大锅里煮着开水,收拾好的鱼装盘送进去。

  蒸大黄鱼!

  炉火熊熊,映红了几张脸。

  锅里的白菜猪肉炖粉条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浓郁的香气混合着木柴燃烧的烟火气,在古老的厨房里升腾、弥漫。

  这股香气驱散了霉味,温暖了寒冷,更点燃了每个人心中对新办公楼的无限憧憬和归属感。

  风雪在窗外呼啸,老别墅在风雪中静默。

  但昆仑山路037号的厨房里,炉火正旺,饭菜飘香。

  第三口大锅里焖红烧肉。

  正好之前慰问的时候,好几个居委会送来了一筐筐的鸡蛋。

  鸡蛋煮熟了扔进红烧肉汤里炖起来,周一行回头笑:“今晚让你们吃鸡蛋吃个够。”

  马从力听到后开始猛吞口水,嘀咕说:“难怪都愿意来城里,这城里日子过的忒好。”

  “忒好什么呀,我们平日里也没鸡蛋吃,这是跟你们沾光了,这鸡蛋是人家送你们的。”另一个厨工印小飞说道。

  冻豆腐倒进五花肉炖粉条的大锅里。

  土豆切块,跟泰山路居委会送来的牛肉一起炖:“土豆炖牛肉,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

  羊骨头则跟萝卜块在一起炖了起来。

  今晚的汤就是萝卜羊汤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炉火熊熊。

  楼小光系着白围裙,挥舞着大铁勺,指挥着帮厨们忙得团团转。

  接二连三有人闻着香味进来看。

  周一行炫耀似的打开临时当锅盖的木板给他们看。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片炖得酥烂,吸饱了汤汁的白菜软糯香甜,粉条晶莹剔透,还有蜂窝式的金黄色冻豆腐。

  这些好货在油汪汪的汤汁里翻滚,汤汁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霸道。

  建筑队会餐没那么多讲究,不用七个盘子八个碗,能让弟兄们吃的满嘴流油、肚子滚圆最好。

  所以菜就这么几道菜,重点是一锅接一锅的足量。

  最后一盆盆的菜出锅,楼小光又指挥着煮上了米饭。

  建筑工都是大肚汉。

  他们炖的菜是不少,可是汉子们吃的再多,最后没有主食垫肚子也感觉空荡荡。

  钱进很想说这是陋习,光吃菜也能吃的饱。

  但考虑到这是五百多号人的饭局,而且一个个的肚子都是垃圾桶级别的东西,他没敢说这话。

  各楼层的桌子收集起来拼成了几大排,奈何人太多,还是不够用。

  钱进主动说自己蹲着吃,这引得好些人响应:“蹲着吃才香呢。”

  “我站着吃,嘿嘿,站着吃吃的多。”

  “钱总你得坐下,坐上面,咱们该有的规矩必须有…”

  钱进挥手:“咱的规矩就是上班的时候军令如山,下班的时候都是自家兄弟!”

  “来,上酒吧,一直以来为了干活我只允许你们喝个热身酒,今晚可以放开肚皮喝!”

  白酒是商城买来的,全是二十五斤装的大型酒桶。

  钱进说是可以放开喝,但也就带过来十桶酒,没办法,不敢让他们真喝多了。

  现在可是寒冬腊月,万一哪一个中途倒在路边能冻死的!

  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

  清冽透明的纯粮白酒倒入搪瓷缸里。

  “同志们!”钱进端起自己的酒杯招呼众人,“大寒刚过,外面下雪了,又是一个瑞雪兆丰年啊。”

  “咱们劳动光荣建筑大队,可以说是第一场硬仗打胜了!打漂亮了!这胜利,属于我们每一位流血流汗的队员!所以我这第一杯酒,要带着你们敬自己!”

  马从力举起碗大喊:“我要敬钱总!没有钱总我老马就他妈是个牛马!哪能跟着来城里风光?!不管你们啊,我干了!”

  “干啊!”大厅里爆发出震天的吼声,声浪冲的屋顶灯泡摇晃。

  钱进眼神直了。

  这帮人看到有酒喝,真是撒开肚皮往死里干!

  第一口就得焖下去至少二两!

  钱进本来第二杯还要敬政府敬国家,现在一看先算了吧:

  “多的不说,少的不唠,开席,都使劲下筷子!”

  队员们不再客气,排队端着饭盒去打菜,红烧肉炖鸡蛋搭配他们最爱的猪肉白菜炖粉条,混在一起又香又甜,大快朵颐。

  筷子飞舞,呼噜声不断。

  肥美的猪肉片、鲜香的鱼肉、油亮的粉条、咸甜的鸡蛋,还有那肥而不腻的大肉块…

  美食的滋味混合着胜利的喜悦,让每个人都是情绪高涨。

  他们互相敬酒。

  白酒的辛辣滚过喉咙,带来一阵阵暖意和豪情。

  此时窗外的飞雪,便成了这场盛宴最适宜的背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开阔的大厅里弥漫着酒香、菜香和温暖的烟火气。

  队员们脸上泛着红光,有些人开始喝多了。

  钱进招呼中队长和副中队长们开始管事:“今晚好日子,别他妈给我闹事,把我命令传下去,随便吃随便喝,可谁要是喝多了给我闹事,那明天滚蛋!”

  这话一出,杀住了刚要掀起的拼酒风气。

  陈井底蹲在钱进旁边,看着眼前一幕心里激动。

  要说最感慨命运之神奇的,还得是他!

  生命前三十年中所遭受的委屈,似乎在这个伟大的1981年全还回来了!

  他举杯跟钱进相撞,刚要开口,钱进把他的电子喉给摁下了:“得了,你要是说感谢我,那就没意思了。”

  陈井底咧嘴笑,说道:“不…感谢你,我要…说个正事。”

  “这两天我高兴,咱们干得好,居委会送旗送感谢信,省报也登了!咱光荣!”

  “但是我想,咱们修房子不能只修个壳子,不能只让房子不倒!”

  钱进诧异的看向他:“大队长你是啥意思?”

  陈井底平静心情,慢慢说:“我意思是,好些户不容易,很多人挤在十几平小屋,做饭在屋里支煤炉,油烟熏得睁不开眼。”

  “上厕所更遭罪!跑老远去公厕!老人孩子不方便!现在下雪晚上更危险!”

  “我想,咱们把工程深入一步,有些户,我看能修厨房修茅房!”

  钱进吃惊的看向他。

  这么有雄心壮志吗?

  建筑大队现在就要上工程了?!

  请:m.llskw.org

哎呦文学网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