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八十章 屯垦团,分粮分地分女人

  牛福是兴庆府城郊的庄稼汉,生得五大三粗,肩膀宽得像碾盘,皮肤黢黑,身上的肌肉轮廓却精瘦结实。

  家里穷得叮当响,三间土坯房漏着风,老娘走得早,老爹靠给地主扛活勉强把他拉扯大。

  二十岁的年纪还没讨上婆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跑到监军司当了正兵。

  这正兵跟“三户一役”征召来的民夫不同,民夫扛锄头、运粮草,正兵却要披甲上战场,真刀真枪地跟人拼命。

  可牛福不怕,他图的就是正兵每月五百文的军饷,还有战死沙场能给家里挣下的那两亩抚恤田。

  两年下来,他跟着队伍在边境巡逻,腰包里也实实在在攒下了五两碎银子。

  然后去找了南城最有名的王媒婆,准备自己找个婆娘。

  “福小子放心,包在王干娘身上。”

  “还记得后街的刘寡妇吗?年纪轻轻的,就是命苦了点,死了丈夫,自己拉扯俩娃。”

  “模样周正,身板也壮实,绝对是能生养的好婆娘。”

  牛福听了,眼睛立马一亮。

  “她的爷们死了?”

  苍天有眼啊!

  当年刘寡妇还是小媳妇的时候,他就见过两次,那可真是漂亮的很。

  可一想到她爷们能和这么漂亮的小媳妇在一起生娃,他就心如刀绞啊!

  现在好了,那家伙有福没机会享受啊。

  最终还是要便宜了自己。

  寡妇咋了?

  抢手的很。

  “好,就她了!”牛福把银子往桌上一拍,粗声粗气地应下。

  王媒婆笑眯眯地把银子揣进袖袋,拍着他的胳膊:“放心,三天后,干娘就把刘寡妇给你带来相看。”

  这话听的,牛福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都没睡好觉。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刚蒙蒙亮,营里的梆子声就炸了锅,比往日早了一个时辰。

  “北疆蛮子南侵,河西走廊危急,监军司有令,大军半个时辰后开拔,出征!”

  “出征?”

  牛福顿时变成苦瓜脸了,要打仗了,刘寡妇怎么办?

  但没办法,只能祈祷自己回来的时候,刘寡妇还没嫁人。

  可没想到还没等到刘寡妇,自己却成了北疆军的俘虏。

  焉支山一战,夏国的八万多精锐大军,像被狂风扫过的麦茬,稀里哗啦就败了,五万多人成了俘虏。

  他这个连像样盔甲都没有的步卒,糊里糊涂就被绳索串成了长队,和其他百姓一起重新编制,成为了第一批被押送去北疆的军民。

  一路上走走停停,饿了就有北疆军分派稀粥喝,渴了喝路边的积水,夜里就蜷缩在露天戈壁之下,身边也不断有人咽气。

  三个月的跋涉,队伍里的人少了十分之一,而他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叫焉耆的地方。

  越是向西走,路上的枯骨便越多,有的骨头上还嵌着锈迹斑斑的箭头,有的骨头被啃得只剩半截。

  押队的什户啐了口唾沫,随意的踢飞了一块碎骨说道:“这个地方原来叫喀什哈尔,归东喀喇汗国管着,现在叫焉耆。”

  “听说咱汉朝老祖宗那会儿,这地方就叫焉耆。”

  “万户说了,这叫‘复我故土’。”什户咧嘴笑道。

  他叫魏牛犊,并非是真正的北疆军,原本乃是甘州城的士兵。

  甘州之战后,被北疆军俘虏,经过一番威逼利诱的改造,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库里军步兵。

  军马场一战,他们挡住了西夏军的攻势,获得了李骁的认可。

  于是,那些有着战功的步兵顺利的成为了真正的北疆军,斩杀三名敌军者,甚至还成为了军户。

  而像魏牛犊这般没有太大功劳,但有苦劳,且改造态度良好,心向北疆的士兵,也被提拔成为了什户。

  还有一个战友,也成了副什户。

  而其他八户人家,也不是都来自同一地方。

  战俘、民夫、掳掠来的河西百姓,还有甘肃的百姓,主打的就是一个大杂烩,不易形成小团体,方便北疆管理。

  而牛福也因为同为西夏正兵的缘故,和魏牛犊的关系最好。

  军马场战场上他们是敌人,但现在却是好哥们。

  甚至牛福还有些不服气魏牛犊呢。

  认为这家伙就是因为早一步归顺了北疆军,资历比自己深一点,不然谁当这个什户还不一定呢。

  “老魏,你咋知道这么多?以前来过西域?”牛福好奇问道。

  魏牛犊嘿嘿一笑:“我自然也没来过,而是昨晚上听都尉说的。”

  与什户不同,都尉大部分可都是北疆军转业担任的,百户就更是清一色的北疆军。

  “都尉说,去年年底,咱北疆的第五镇大军从伊犁南下,没费多大劲就破了城,杀得那叫一个痛快,血流成河啊,连护城河都堵了。”

  “男的都给杀光殆尽,女的都抢回了北疆给兄弟们当婆娘。”

  “那滋味,可真是啧啧啧”

  原本以为北疆军在河西走廊已经够勇猛的了。

  没想到在对待东喀喇汗国的时候更加凶狠,直接就是屠城啊!

  整个喀什哈尔都被杀空了,简直是太狂暴了。

  当然了,二虎也只是为了杀鸡儆猴才灭了喀什哈尔,对后面的城镇还是以劫掠为主。

  但牛福等人却不知道啊!

  听到北疆军在南疆的战绩,也是被狠狠的震慑了一番。

  “没事儿,以后咱们也是北疆军了。”

  “也跟着大军南下劫掠,抢娘们去,嘿嘿嘿”魏牛犊贱笑道。

  西夏军队的实力一般,面对周围势力自保有余,却无力开拓出去。

  所以他们这些士兵也捞不着什么外快。

  到了北疆就不一样了。

  六镇士兵的待遇是真的好啊!

  魏牛犊就见过他们大口吃肉,大把大把的发钱,分娘们,羡慕的他直流口水。

  要不是侥幸当了这个什户,他都想参加北疆军当个小兵,去劫掠发财了。

  随着距离焉耆越来越近,路边的草堆里、沙砾底下,白骨的影子愈发密集。

  有的颅骨裂着狰狞的口子,有的肋骨被生生折断,还有的指骨蜷缩着,像是临死前还在死死抓着什么。

  风卷着沙粒掠过,呜呜咽咽的,像是有无数冤魂在哭嚎。

  直到傍晚,夕阳把戈壁染成一片赭红,他们这行人终于远远望见了焉耆城的轮廓。

  那城墙低矮残破,像是被啃过的骨头,城门口插着几杆赤色白边的战旗,旗上的日月图案在风中猎猎作响,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牛福眯着眼打量着那旗帜,心里头咯噔一下。

  被俘虏这么长时间,他也把北疆军的编制摸得七七八八了。

  纯赤色战旗是第二镇,由大都护的亲叔叔统领。

  而这镶了白边的,则是第五镇的旗号,由大都护的亲弟弟李骜掌管。

  去年就是他率领第五镇大军,把整个喀什哈尔城的异族屠灭殆尽,是个不折不扣的屠夫。

  想到这儿,牛福后脖颈子直冒凉气。

  他自认为是个胆大的,当年在兴庆府城外跟马匪拼命都没怵过,可这会儿望着那赤色白边的战旗,心底还是有些发毛。

  他凑到魏牛犊身边,压低声音问道:“老魏,咱们以后…不会就在第五镇麾下讨生活吧?”

  魏牛犊挑了挑眉,干笑两声:“你说对了。”

  “咱们要去的地方叫七河,就是第五镇管着的地界。”

  魏牛犊顿了顿,看了眼牛福紧张的模样,又补充道,“不过你也别太担心,他可管不着咱们这些屯垦团的。”

  “咱们只需要听万户的话就行,万户听巡抚的,虽然七河现在还没设巡抚。”

  “但这些都跟咱们这些小人物没啥关系。”

  魏牛犊拍了拍牛福的肩膀,力道不小:“到了七河,老老实实种地干活,肯定能吃的饱饱的,过上好日子。”

  “若真想着发家富贵,那就去当六镇的兵,砍人头换军功…”

  话没说完,魏牛犊就闭了嘴,眼神瞟向远处。

  牛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几名身穿赤色白边甲胄的骑兵正朝着屯垦团这边冲来。

  那些骑兵身姿挺拔,一看就是精锐。

  屯垦团万户是曾经的第四镇千户转业,名叫周大力,乃是飞鹰堡周家的家主,属于最初一批跟随李骁之人。

  只不过因为年龄有些大了,所以便转业成为了万户。

  与第五镇探骑交流一番后,便立马安排屯垦团在北疆军大营外面,露天扎营。

  夜色刚漫过戈壁,负责焉耆事务的第五镇千户赵顺子就带着一队亲兵,走进了屯垦团的营地。

  “周叔。”

  赵顺子老远就翻身下马,对着迎上来的周大力拱手,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的爽朗,又藏着几分对长辈的敬重。

  “是渤海堡的赵家老三啊!”

  周大力眯着眼打量他片刻,突然哈哈大笑,伸手拍了拍赵顺子的胳膊。

  掌心的老茧蹭得甲片沙沙响,“几年没见,都当上千户了?不错不错,后生可畏!”

  两人都是九堡十八寨的汉民,周大力还和赵顺子的老爹认识呢。

  周大力领着他走到自己那顶稍大些的棚子下,亲兵们识趣地守在外面。

  “周叔,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

  赵顺子盘腿坐下,从怀里摸出个羊皮囊,递过去,“这是东喀喇汗国的葡萄酒,尝尝。”

  “三个万户,差不多有十万人。”

  周大力接过来灌了一大口,咂咂嘴:“我打前锋,其他两个万户你也该认得,前合寨的吴瞎子,黑山寨的葛老扁。”

  正常情况下,三个万户的百姓肯定不止十万人。

  只不过,因为七河与伊犁处于对抗王廷的前线,第五镇随时需要兵力的补充。

  所以,这三个万户中的西夏降兵和民夫,比例更高一些。

  很多降兵和民夫的家人还在河东呢,孤身一人来到北疆,一个人就算作一户,总人数自然远不如五、六口之家。

  再加上从甘肃出发时编的万户名册,一路上又折了些老弱病残,到了此地,也就剩下十万人多点了。

  人数虽然不多,但只要在北疆扎下根,给点土,给点水,给了女人,要不了几年,这十万人就能翻一番。

  赵顺子微微点头:“那可太好了,我们伊犁和七河正缺人呢,尤其是缺咱们汉人。”

  “大都护早就说了,要让汉人在这西域扎下脚,就得靠你们这些屯垦的兄弟。”

  “那些异族,根本靠不住的。”

  周大力呵呵一笑,北疆军中有很多异族,包括突厥人、回鹘人、乃蛮人和契丹人等等。

  不过,除了契丹人之外,其他部族的人始终都融不进北疆军的核心权力圈。

  更多的就像是一种战争消耗品。

  北疆这座大厦,得需要大量汉人的填充才能稳固根基。

  “按照大都护府的命令,我这个万户将会前往七河屯垦。”周大力话锋一转说道。

  他不止一次参加过对王廷的西征,对七河那地方也算是比较了解了。

  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水草丰美,可毕竟挨着与王廷对峙的前线,时不时就有小股骑兵袭扰,实在是凶险。

  所以,就需要足够的支援才能保证屯垦团在那扎根。

  赵顺子看出了他的顾虑,沉声说道:“周叔放心,都统心里有数。”

  “虽然都统还在克尔平逼着东喀喇汗国交粮,不过先前已经从苦先、轮台等地征了不少,足够支撑一阵子。”

  “都统的意思…”

  赵顺子顿了顿,看着周大力的眼睛:“可以给你们三个万户各自五万石粮草。”

  “不过考虑到周叔你的万户独自在七河,所以可增加两万石。”

  “七万石?”

  周大力猛地直起身子,刚才还带着疲惫的脸上瞬间亮了起来,手不自觉地攥紧了羊皮袋:“那可太好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他们这支屯垦团手里剩下的粮食足够撑到七河。

  又有了这七万石,按每人每天五两的口粮算,足够让他们这一万户人,吃一年多时间呢。

  到时候垦出的新地里也能长点庄稼了,牛羊也该下崽了,日子就能自己滚起来了。

  赵顺子看着他喜不自胜的模样,嘴角也勾了起来,又抛出个消息:“除了五万石粮食,都统还给你们准备了女人。”

  “女人?”周大力愣住了。

  “不多,只有两千个。”

  赵顺子解释道,“都是从东喀喇汗国那边收编的。”

  周大力这下是真的乐了,猛地一拍大腿:“太好了,我正愁这件事呢!”

  屯垦团里有不少单身汉,都是些从西夏战场上俘来的兵卒,或是孤身逃难的民夫。

  在这异乡戈壁里,心里没个牵挂,日子久了,难免会生出些念想,保不齐就有人敢冒着砍头的风险,偷偷往回跑。

  可若是给他们分个女人,成个家,生个娃,有了牵挂,那心自然就定了,七河的根,才算真正扎下了。

  “都统考虑得周到。”周大力感慨道。

  赵顺子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粮食和女人都在城中,明天一早,周叔你可以派人来接收。”

  “七河那边虽苦,但有了这些,日子总能熬出头。”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屯垦团的汉子们就揣着攒了一路的精气神,跟着周大力往焉耆城里去。

  粮食的事暂且被抛在了脑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直勾勾地盯着城门口那片空场。

  那里,将要送来他们盼了一路的女人。

  如今的屯垦团不缺粮,第五镇给的七万石足够撑到明年年底,可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夜里躺在窝棚里,听着风刮过戈壁的呜咽,心里头总像空了块。

  尤其是牛福这种二十多岁的老光棍,还不知道女人是个啥滋味呢。

  昨晚听说要分婆娘,翻来覆去整宿没睡,脑子里净是些模模糊糊的念想。

  刚走到空场边,牛福就被眼前的景象勾住了魂。

  那些回鹘女人被圈在临时拉起的绳栏里,有的裹着破布头巾,那些没裹的,也是被北疆军强行扯下扔掉的。

  虽然身上的衣衫又脏又破,脸上还挂着泪痕,可那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窝,在晨光里透着别样的风情。

  “漂亮,太漂亮了…”

  牛福咽了口唾沫,眼睛都直了。

  整个屯垦团也像炸开了锅,汉子们交头接耳,粗嘎的笑声和口哨声此起彼伏,连最木讷的夯货都咧着嘴笑,空气里飘着一股躁动的春天气息。

  “都给老子安静点!”

  周大力的吼声像闷雷,压下了场子里的嘈杂。

  “这些婆娘可不是白给的!”

  “平日里买头牛羊还得掏银子,何况是能暖床、能下崽的婆娘?”

  周大力扫了眼众人,目光在那些直勾勾的眼神上打了个转:“每个婆娘,五贯铜钱。”

  这话一出,场子里安静了片刻,有人开始咂舌,五贯钱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能买一头壮牛了。

  “没钱也没关系。”

  周大力早料到了,嘴角勾起一抹笑,“可以先欠着,记在账上,日后挣了粮、换了钱再还。”

  “想讨婆娘的,来我这儿登记。”

  他顿了顿,眼神一厉,扫过那些拖家带口的汉子:“身边有婆娘的就别掺和了。”

  “想纳小的,要么自己去战场上抢,要么等秋后卖了粮食牛羊,自己去集市上买。”

  “现在,没婆娘的都给老子过来!”

  牛福的心脏“咚咚”直跳,五贯钱像块石头压在心头。

  之前在西夏当兵攒的钱,早已经赔进去了,现在是分币不剩。

  可一抬头看见绳栏里那个抱着肩膀、眼神怯生生的异族女子,他猛地咬了咬牙。

  一头牛换个能生娃、能在寒夜里焐脚的婆娘,值了!

  “俺要一个!”

  牛福扯开嗓子喊了一声,像头蛮牛似的冲在前头,几步就跑到周大力面前。

  “万户,俺要一个婆娘!”

  他这一开头,后面的汉子们像开了闸的洪水,纷纷往前涌。

  “万户,我要!”

  “给我也来一个!”

  人群里挤得水泄不通,有人扯着嗓子喊,有人急得直搓手,连那些三四十岁的民夫都红着眼往前凑。

  在这异乡戈壁,有个家比啥都强。

  绳栏里的回鹘女人被这阵仗吓得更怕了,一个个往角落里缩,有的甚至捂着脸哭了起来,可她们的哭声被汉子们急头白脸的叫喊声盖得严严实实。

  牛福死死盯着那个大屁股的女子,她的胸很大,哭起来的时候一颤一颤的,波涛汹涌,让牛福都挪不开眼睛了。

  再见了,刘寡妇。

  俺牛福要有婆娘了。

  不久后,牛福终于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婆娘。

  虽不是之前看中的那个女子,却也是个身段丰腴的异族姑娘,大胸丰臀,眉眼间带着股未经世事的憨态,一看就是好生养的模样。

  牛福把她宝贝得不行,走路时都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被旁人碰着。

  那姑娘起初还缩着肩膀发抖,被他塞了块刚烤好的馕饼,眼神才渐渐活泛了些,怯生生地跟着他走。

  屯垦团里的单身汉们差不多都领了婆娘,有了这些女人的加入,队伍中的气氛都变得不一样了。

  可周大力早下了死命令:不到七河,谁也不许同房。

  白天还能和婆娘待在一起,晚上必须分开。

  周大力也因为这个破规矩遭了不少人的唾骂,但效果却是相当明显。

  一想到七河之后就能搂着软绵绵的婆娘入睡,哪怕是扛着几十斤重的粮袋,也像是揣着团火在赶路。

  抵达七河时,已是十一月。

  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落在枯黄的草叶上,转眼就积了薄薄一层,大地一片苍凉。

  先前赶路的热乎劲瞬间被冻住了,汉子们看着眼前白茫茫的荒野,一个个都傻了眼。

  激情褪去,现实的冷意顺着裤脚往上爬。

  有人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声音发颤:“这鬼天气,靠那棚子过冬?怕是要冻成冰棍!”

  周大力却是一副镇定的模样:“慌什么?”

  “冻不死你们。”

  然后指着脚下的土地,大声吩咐:“你们用枪头在地上挖坑,人多的挖大点,人少的挖小点,足够一家子钻进去睡觉就行。”

  “然后找些木头、荒草搭在上面当屋顶,这就是你们过冬的家!”

  “等明年开春,老子带你们垦荒。”

  “新垦的荒地,十年免租免税,收入全都是咱们自己的。”

  “以后的日子,保准越来越好!”

  他说的这法子,正是地窝子。

  往地下挖半人深,四壁铲平了,顶上盖些草木,别看简陋,却能挡风御寒,在这西域戈壁上,是过冬的好物件。

  牛福听得心头一热,拉着自家婆娘就找了块背风的坡地。

  他挥起枪头往下刨,冻土硬得像石头,震得他虎口发麻,可一想到地窝子建好后就能和婆娘暖暖和和地过冬,手上就添了劲。

  那异族婆娘也没闲着,捡来些枯树枝堆在一旁,偶尔抬头看他一眼,眼里的怯意少了些。

  连夜赶工,牛福的地窝子终于挖好了。

  他钻进去试了试,果然比外面暖和不少,风刮不进来,雪也落不到身上。

  这就是他在七河的第一个家。

  地窝子建成入住的当晚,七河的荒野上便响起了众多女人压抑的声音。

  在这声音之中,他牛福也终于蜕变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

哎呦文学网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