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914章 一切的谋划到最后都是生意

  人群管理,最麻烦的就是混杂一气,无法筛选区分就无法处理。

  让卫东提出的恰恰是个简单粗暴的办法。

  把这些南亚难民找个地方固定生活,反而管理难度就大幅度降低。

  甚至有连根拔起,全部转移遣返的可能性。

  这位篮球总会会长相当心狠手辣啊。

  用的时候笼络住,用完了不介意当抹布甩出来全部清理掉。

  警方由此得出个对让卫东整体形象定义。

  当然最大的印象还是太专业了!

  因为听见电子卡口之类的术语必然要问是怎么回事。

  让卫东才搬出自己熟悉的那套监控天网模式:“HK的警察比例算是比较高的,街面上随时都有警察巡逻,但人数再多也比不过摄像头,用摄像头来协助巡逻监控很多偏僻地区,一个警员吹着空调坐在办公室都能监控观察几十个角落,这效率不是大大提高了,而且录像记录的画面也能成为证据。”

  八十年代初监控摄像头已经开始在欧美地区付诸使用。

  HK肯定也跟上了。

  但仅限于富商院落、官员府邸等一些重要场所,对公共区域的架设都不够多。

  更别提全面覆盖,偏僻地区更是没怎么在乎。

  现在听了肯定有种豁然开朗的念头。

  秦羽烨肯定没想到,她这老公居然把这种谈判到最后变成了生意:

  “实话实说吧,我去年来HK就注意到这边有大量的这种需求,内地就更需要了,所以我从HK进口大量的CCD传感器到鹏圳,开了个厂年产几万几十万台监控摄像头,以大概国外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价格卖给内地警察部门,这就造成什么后果呢?”

  他还会用问答句吸引注意力了。

  连本来如哼哈二将站在后面的两位官员都不由自主凑近些,听外籍处长问什么。

  “加大密度啊,本来对着这个篮球场只有一个探头,现在三个五个的不同角度,是不是控制力就加强了,整个警察学院两三百个探头,五六个人上班就能全方位无死角的看着,全区、全城呢?”

  现在自己开了厂,让卫东已经很熟悉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同轴电缆传输距离只有五百米,但起码这个监控中心方圆五百米里,就能完全做到掌控,要不要试试看,我先捐赠两百套摄像探头和录像设备给警校,你们自己安装测试,香得很啊!”

  对每年多少亿港币经费的警察处,两百套探头和录像设备真不算什么。

  但让卫东是给他们画了个新世界的地图,心动不已:“真的这么有效?”

  反正秦羽烨都差点哈哈大笑,她都听出来语气了。

  让卫东很有专家范儿比划:“建立完整的无缝监控录像有个什么好处,譬如某个犯罪分子,顺着街道跑了,一个探头一个探头的接力找下去,最终都能找到他的落脚点。”

  仨警察高官肯定都意识到这是种巨大的警方战略跨越:“这得多少探头才能无缝监控。”

  让卫东本质上还是个优秀的推销员:“一开始是重点部属,然后慢慢连成片,这是个长期工程,但从一开始就肯定能形成收益,我举个例子,去年我在粤州到鹏圳的高速路上遇见个抢劫杀人案…”

  娓娓道来活灵活现:“事后警方就在那个路口安装了我们提供的监控探头,包括鹏圳车辆进出系统我们现在也安装了电脑电子卡口录入系统在试运行…”

  结果站后面另一位外籍高官就反应过来:“最近鹏圳口岸的汽车管理系统是你做的?”

  让卫东点头:“对,假设一辆车从HK开到鹏圳,然后悄悄把车牌带回来,又换部车开上去不就轻易走私了,这就是严管严控不许HK车辆进入的原因,但实际商业经济需求巨大,有电脑来代替手写记录车牌就行了,不用翻本子什么时候进出,录入就能跳出来记录,关键只要能自动识别了,就能有效防范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把戏…”

  就非常清晰。

  本来是带着意识形态防范的质疑,现在迅速成了行业内技术探讨。

  当然这几位对让卫东的实际身份已经形成刻板印象了。

  实在是他这种气质态度,也说明身份不可能仅仅是个商人吧。

  其实让卫东在平京、沪海都跟什么人打交道了。

  还对你这么个市级警察局长感到多敬畏?

  充其量顶个直辖市了。

  到消防篮球队上场,依旧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

  这边已经达成协议,让卫东将提供捐赠五百套摄像头加录像机、监视器的监控系统以及安装指导,外加车辆电子卡口管理系统。

  警队无须付出什么,但“无意透露”给了让卫东在沙田港湾几公里外偏僻山区有处废弃山村。

  很小,也多年无人居住,但可以跟已经搬迁到附近村镇的原住民购买地块。

  这种根本不具备土地开发潜力,也一般都不会被审批通过允许建设的山野土地,很便宜的。

  让卫东隔天就让合胜的人去接洽购买。

  就是个农家乐性质的几栋房屋,甚至连通车的条件都没有,最近的步行道都得几公里,也就市民踏青探险才会不远万里的去走走。

  通过游艇快艇到外部还方便些。

  那就挂名在秦志明头上。

  然后叫河沙文带人跟着去看看。

  程朗直接明示:“老爷买了块地,你把在元朗那些妇孺家属全都搬过去住,顺便在村口办个小超市。”

  城里人很难想象这种除了青山绿水,啥配套建设都没有的山湾能怎么活下来。

  穷人,尤其是难民级的乡巴佬登岸的时候,居然齐刷刷的跪下来哭泣,感谢老爷,感谢河沙文…

  南亚司令这一刻的确感到了无比自豪和对老爷的死心塌地。

  他能从垃圾佬到今天的身份地位,都是老爷给的!

  其实在HK那些偏僻边缘山坳,一样藏着很多棚户区。

  从抗战以来陆续登岸的各处难民,主要就集中在西线。

  因为东边就只有内地了。

  于是这些南亚难民经常被周边各种族裔欺负,被警察上门查验,甚至要给自己的破棚交保护费。

  之前基本都是东躲西臧的在一大片棚户区里当耗子。

  在难民里面也是最低贱的存在。

  谁都没想起过把他们集结起来甚至能抗衡新安。

  现在可以名正言顺的生活在阳光下,还能自己砌房子了,就问是不是感觉重生吧。

  反正老爷不知道他们怎么过去的。

  明显感到工地上的南亚仔们更加努力了。

  怪不得花旗、迪拜这些地方都喜欢用非法移民当劳动力,给点土疙瘩都觉得感恩戴德了。

  让太太很满意,都想去山村里开服装厂了。

  让卫东连忙拉住她。

  南亚仔来建筑工地干活儿,不管有没有像河沙文那样拿到居留证,工地可以装不知道,全都推给招募人手的工头、河沙文成立的劳务公司。

  这都是工地上心照不宣的黑工经济。

  “你要直接把服装厂开到非法移民住宿区里,那不是涉嫌主动故意雇佣非法移民么。”

  让卫东走在到处都凌乱不堪的工地,还是知道伸手扶住太太。

  秦羽烨忽然开口:“你不许学粤语,也不许学英语!”

  让卫东还愣了下问为什么,抬头看见娇嗔的太太,才反应过来:“你就想独占这个翻译岗位嘛,行行行,没问题。”

  秦羽烨叹气:“不然怎么办,我又想天天都陪着你,又想有自己的事业对你有价值,你什么时候回江州?”

  让卫东还没来得及回应,就在两三米外埋头干活儿的劳工里面,突然有道身影窜起来扑向这边!

  都给警察处长明说了,这会儿HK的治安总体不错,但帮派势力真有点无法无天,绑架大富豪的危险性让卫东更是铭记在心。

  两口子出行现在都是前后两部车,步行也是五六个道士道姑包围做保护。

  只是这电视台施工工地里泥泞杂乱,才稍微分开点距离。

  有人立刻反身冲过来。

  让卫东也是天天打篮球的敏捷身手,一把抓住老婆就拽到自己身后。

  同时脚下猛的后退,让出后面的道士也冲上来。

  还有个下意识用手摸腰的冲动,没枪,真不习惯啊。

  结果俩身手敏捷的道士都没挡住这道身影!

  因为没有攻击,只是冲到跟前就以撼动山河水滔滔不绝的气势,猛跪下来磕头用川音开口:“同志,给个机会让我能留下来…”

  秦羽烨很有点甜蜜的挤到丈夫身后探头:“哎哟,他听起来像是你老乡啊…”

  让卫东很清楚:“不是,偏云贵那边的,站起来好生说话!”

  因为沈翠月从来不说普通话,让卫东、董雪晴也不喜欢挂在嘴边,所以秦羽烨从去江州就更多是在当地口语中学的国语对话。

  现在两口子私下都不说普通话。

  走在没什么人能听懂的工地,更没遮拦。

  没曾想这里面居然躲了个内地…偷渡客?

  满脸泥水脏污的胡勇斌混在南亚劳工里面已经一年多了!

  是谁说偷渡过来HK就是人间天堂呢。

哎呦文学网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