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916章 你挑这担,我牵这马

  本来切诺基在花旗的售价是八千到一万美金,合六七万港币。

  之前全套零部件出口给合资厂是九千美金,自己拿来组装都比原厂售价高,这合资厂自己已经被当韭菜割了。

  然后关税啥的加起来十六万一辆起步价卖国内。

  合资厂再割消费者的韭菜也美滋滋。

  所以往后二三十年都才没啥动力自己研发国产化率。

  现在已经有大约六成半的零部件国产,成本肯定下降不少。

  让卫东再要求尽可能高配化,座椅、顶篷用皮革面,收音机改卡座,反正只要能在内地生产的都可以把成本压下来、售价拉上去。

  一进一出,摆在走私佬面前的八万八港币,就绝对比他们从花旗本土搞要便宜,除非他们有大型滚装船、集装箱船。

  让卫东下的是这个套儿,看陈文亮什么时候能加入到大型集装箱船的生意里来。

  现在则是先朝着东南亚不管三七二十一,卖一批出去再说。

  按说他只是克莱斯勒旗下两个品牌的代工厂,充其量算是内地区域生产销售商,谁都没有授权他可以朝着东南亚地区销售。

  但有了主公心态的家伙就能肆无忌惮的去冲击规则。

  “反正只要你在HK交钱,这边开单你就能去西区码头提货,至于离港后卖到哪里那是你的事情,我只要朝着东南亚地区拼命卖,证明能卖出去就行!”

  陈文亮的表情果然玩味了下:“哪里都行?”

  让卫东点头:“这个出口返销北美市场的价格肯定不能高于一万美元,所以‘出口款’这个价格从厂里出货合理合法,只是目前还不具备大量朝着北美销售的实力,一次几百辆的运输到北美也很难分摊成本,等我有船了就朝着北美送,哈哈哈,那时才赚大钱。”

  走私佬被这样一而再的勾引,终于还是动心:“一个标准12米柜能装三部轿车,你说那种巴拿马级集装箱船能装四五千个柜,乖乖!”

  让卫东都惊了下:“一部车就四五米了,怎么装三部车?”

  一万两千辆车?

  每部车运回去赚个三五百美元,这一船真的不少赚!

  走私分子可能才是效率大师,必须珍惜每次搏命的机会。

  娴熟的随便拿了三支烟摆放出个“合”形:“两部中间翘头,下面就能多装一部,这种装车时候麻烦点,还要准备铁架子,固定索,但相比能多赚一半的钱,千值万值,而且是越远这点装车成本就越低,往北美送绝对能赚翻!”

  真的,让卫东主要是为了下套,勾引走私佬跟自己一起造国产大集装箱船;

  一起兴旺发达鹏圳的码头。

  哪怕给李半城的东区码头做嫁衣都无所谓。

  赶紧把这种集装箱船的优势体现出来,才能鼓动沿海地区的厂家朝着远洋外贸倾斜。

  税务里面有个说法,地方政策起码得放水养鱼,企业有利可图才会发展起来有更多税收。

  让卫东是按照这个思路在搞码头。

  只有出口外贸企业多了,码头生意才会好。

  他还准备排着队,集装箱船完成两三条以后,车厂产能也上了轨道,再造条专门运车的滚装船呢。

  以前小视频不是经常看么,国产新能源车厂都是自己造船,开上去就能运走的。

  认真想想,绝对没有这个装载效率高!

  集装箱吊打所有散装船模式,是历史已经证明的事实。

  滚装船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散装船。

  陈文亮听了也肯定的摇头:“不可能,任何滚装船的装载量都不可能比集装箱船高,标准箱三部车的装法已经接近把船上每一寸空间都迭放起来,滚装船是自己开上去,那就跟停车场似的有空间,尤其是车顶上空得多,能装一半就不错了,阿东,你这车什么时候能出大批量,我来承运!”

  让卫东明明可以自己把生意都吃了,现在却巴不得拖更多人参与。

  他要的是百舸争流的那种无数条大货轮来带动外贸:“切诺基目前是年产五万,要上量还得两年,轿车今年看能上两万不,但这个上量估计快,明年两家厂就能各挤一两船货朝北美送,到时通知你。”

  陈文亮喜不自禁搓手左右打量,可能还是江湖人那种谈成了买卖,就想今天我买单的豪迈。

  让卫东邀请他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就行了。

  主要是叮嘱这边连夜安排人去装车发运到大马,一千来公里的航程呢。

  陈文亮拍胸口说没问题,直接要十部,他付钱提货。

  秦羽烨就安排人把收款单之类发到鹏圳那边,通知海关验证放行。

  让卫东还打电话叮嘱那边的码头经理派人跟着学习“高端”运车术。

  结果连夜摸过去的小货轮就跟远洋渔轮差不多,毫无技术含量的把十辆切诺基吊进去摆放,捆绑包裹防撞海绵,甚至就是棉被填住,再盖上篷布就趁着夜色消失在海面上。

  老方都跑去看了,说肯定是走私船:“你没想过他们偷偷把车又从哪里上岸卖到内地?”

  让卫东嘿嘿笑:“我没有走私啊,我是外销,至于最后怎么走那是他们的事,进口零部件的时候组装卖十六万,现在国产化了该不该降价,那不是我说了算的事情,市场来决定。”

  老方提醒他:“汽车工业发展需要资金,这笔钱很重要。”

  让卫东不这么看:“且不说现在承担这些车价的大多是公务用车,这钱…您说花了多少亿进口汽车,促进了国产化发展没?现在不是国家花大钱集中力量就能办的事了,事实证明还得是合资带动民营市场化,而且讲贡献也不能盯着老百姓,明明工资比米帝低得多,车价还高几倍,怎么让人心服口服,怎么不一茬茬的往外跑?”

  老方敏锐:“哎哟,小同志又有点发牢骚啊。”

  让卫东说了今天捡到TD仔的事:“受了伤,不是工伤就是战伤,我很怀疑当过兵,心里肯定有点难受,丰功伟业都是无数普通人填出来的,我自己也是从农村人一点点成长起来,现在做的一切都是想让普通人尽快过得好点。”

  老方沉默下才开口:“记住你说过的话,记住你这个时候的理想,我就准备打离退休报告你来接班。”

  让卫东惨叫:“我才想退休!自己的事都忙不完,我才二十四岁,你看看忙成什么了!”

  老方悠然自得:“干革命的时候二十四岁当师长军长也不是没有,我七十岁了该不该休息下?”

  让卫东拼老资格肯定很无奈:“这没问题,可我担不起这责,您这…码头、集装箱、银行,还有什么?”

  老方不动声色的透露:“招商投资局的保险公司已经批复可以启动了,还有今年应该会调整政策,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地产集团肯定也要成立起来,这个你是行家。”

  听听这都是什么话,每个门类都是集团公司!

  让卫东都匪夷所思了:“我自己在江州就是上万人,现在鹏圳又有近万人,沪海和平京主要是汽车产业链,你这些大场面我怎么管得来?”

  老方不紧不慢:“我也不懂保险,不懂地产,慢慢学嘛,你还年轻,说到底这就是你提出来的国资民营模式,挺好,连理论方针都有了,那就更要用实践来证明你的理论嘛,至于规模太大,不就是要懂得用人放权么,我看你也做得很好,鹏圳这几员大将都有板有眼,尤其那个从石油公司挖走的人,我在隔壁呆了十年都没发现!”

  让卫东无语。

  老子有天眼,老子会看人,可不是会从普通人里面发掘出将帅啊。

  程朗也许会看人,可他明摆着更擅长看港人。

  眼前这局面,让卫东心头又想把尤启立搞来大骂!

  因为老方轻而易举就能说服他:“人能不能升华,不是看顺境,而是要看在挫折条件下,在复杂斗争以及残酷现实中,挤出自己个人性格中的缺陷,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好了,这一年也算挫折、也算另辟蹊径你做到了证明自己,我相信你未来也能做到。”

  是啊,谁都以为让卫东在重压下跑HK是溜号了,谁知道他顺着海外、HK搞回来两条产业链,搞成了HK篮球的奇葩业绩。

  更难得的是在这时候依旧能心系普通人。

  老革命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小同志只能嘟哝:“我没那么多时间留在鹏圳,你那些老爷兵我也不一定能指挥得动。”

  老方也松口:“我离退休就在西区住行不行?”

  这就是承诺伴着坐镇了。

  让卫东赶紧千恩万谢,老方都在电话里哼曲儿了:“那就这么说定了,小谢他们几个先划给你,等我这边手续完成了,你再过去接手办公楼的工作。”

  招商投资局在HK有自己的对外办公地点,和其他有几家驻港单位一样都是专管做生意的事儿。

  起码到这会儿,还不是什么庞然大物,在老方之前还属于小单位。

  但看看现在老方给构建出来的架构蓝图,让卫东知道未来有多么庞大。

  他真的想把尤启立找来骂一顿。

  瞧瞧这理论联系实际招来的事儿…

哎呦文学网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