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零四章 、勤王联军

  “大哥,那帮人蹭鼻子上脸,不杀不足以泄心头之恨!”

  “不是一路人,注定要站在对立面。

  纵使再怎么礼遇,最终结果都一样!”

  施靖明大大咧咧的说道。

  最近这些日子,他算是看出来了,无论文官还是勋贵,都没把他们施家放在眼里。

  抛出的眉眼,纯粹是白瞎了,压根就没人真心投靠。

  哪怕是同他们合作的清流党人,也只是迫于现实压力,同他们虚与委蛇。

  一旦局势发生变化,随时都有可能跳反。

  “哎!”

  “北方疲惫,我们的根基又不稳。

  那帮世家大族,不看好我们能夺取天下,实属正常。

  不过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做出成绩来,让他们知道天下是打出来的!”

  施靖风故作豪气的说道。

  甭管局势多么艰难,当老大的都必须有信心,不然下面的人心就散了。

  “大哥放心,有我们兄弟在,平定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众人齐声回答道。

  看得出来,大家的信心都比施靖风这个老大足。

  没啥好奇怪的,单纯看纸面上的势力,拥兵三十多万的辽东军,现在妥妥的天下第一势力。

  不过兵强马壮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隐患。

  三十多万大军,嫡系只有起家的六万大军,其余二十几万军队一半是收编的京营,一半是施靖明冒充叛军时拐带回来的。

  没有办法,现在北方大地实在是太适合义军发展了。

  有多少粮食,就能招来多少兵。

  施靖明算是克制的,只筛选了精壮带回来。不然数量还要增加几倍。

  这样底色的部队,跟着打顺风仗没问题,一旦遭遇困境,溃败的比谁都快。

  “嗯!”

  “传令下去,李家那边先放一放,就当是给汉水侯一个面子。

  不过要严格封锁物资流入,每隔三天投一次劝降文书。

  只要他们肯放下武器投降,过去的事情,老夫都可以不追究!”

  理智占据了上风后,总结完前面的失败,施靖风瞬间意识到自己干了蠢事。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天下勤王大军就算没有出发,也开始在酝酿了。

  到时候勤王大军领头的,多半是李牧。

  在这种背景下,京中的李氏宗族,就是现成的人质。

  虽然靠这些人逼退勤王大军不现实,起码具备了谈条件的资本。

  不光是李家,京中其他勋贵家族,也都是有价值的。

  有这些人质在手,他们在军中的子弟,心中就有了顾忌。

  运气好的话,没准还可以靠他们,收编一部分边军。

  “大哥,就这么放过李家,我们之前的立威就前功尽弃了。

  李氏的老巢没打下来,那是之前准备不足。

  接下来改变战术,直接以打代练,让我带回的新兵轮番上阵和他们打消耗战。

  要不了十天,定能拿下李家!”

  施靖明当即出起了主意。

  拿精锐部队打消耗战,施家确实损失不起,但换成新兵就不一样了。

  死了一千招一千,死了一万招一万,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三哥,你光从军事上考虑,忽略了政治上的影响。

  在京师城破的时候,包括李家在内的京中各族,都把核心子弟送了出去。

  留下的要么是一帮老家伙,要么是纨绔子弟,他们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不是没了后顾之忧,他们也没胆子在朝会上公然和我们唱对台戏。

  从一开始,他们就在寻死。

  留在京中的族人,更是准备好的弃子,就等着我们去杀。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杀的越狠,就越能体现他们的忠义。

  李家那帮老家伙的所作所为,不光是为了自己青史留名,也是在给汉水侯铺路造势。

  现在天下大乱,作为大虞第一豪门的李家,如果说对天下没有想法,我是不信的。

  倘若汉水侯夺取了天下,他们就赚大发了。

  不光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有了,就连他们自己,也会在史书上被吹上天!”

  施靖林摇了摇头解释道。

  在政治上,越是敌人想要做的,就越要让敌人做不成。

  作为勋贵世家,在王朝末年没有挽救天下局势,直接自己夺取天下少不了受天下人非议。

  倘若处理不善,很容易留下隐患。

  如果一开始,就有大量的族人的殉国,风评瞬间就不一样了。

  没有努力挽救大虞朝是忠义问题,努力挽救之后还是失败了,那就是天命不可违。

  “这未免也太狠了吧!”

  “为了一个风评,就舍弃京中的数千族人,还有一支精锐?”

  施靖明难以置信的问道。

  为了宗族利益,牺牲个别族人,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可李家玩儿的太狠,连同家眷在内,京中足有数千族人,全部都充当了弃子。

  “乱世之中,哪来的柔情!

  何况就算他们不舍弃,就能够把这些人带走么?”

  施靖风没好气的回答道。

  头可断,血可流,清名不能丢。

  作为勋贵中的领头羊,为了家族声誉,一门双侯的李氏宗族注定不可能向他们屈服。

  青壮子弟可以突围离开,一众家眷根本走不了。

  哪怕他们不拦截,中途也没有发生意外,老弱也很难平安抵达安南都护府。

  看似是抛弃,实则是为了家族延续,做出的最理智选择。

  与其冒着团灭的风险带着全族撤离,不如让精英子弟安全离开,其余人留下来赌一线生机。

  赌输了,上演一场慷慨悲歌,铸就李家的忠义之名。

  赌赢了,悲歌故事没了,但好名声一样不会少。

  毕竟,在各家都在向叛军屈服的时候,就他们带头拿起了武器抗争。

  如果早知道局势会这么发展,当日在朝堂上,施靖风绝对不会允许手下大开杀戒。

  这种被敌人牵制鼻子走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世家大族真恐怖,这都能够算计到,难怪大哥这么忌惮他们。

  李家有这么多谋划,同他们齐名的那些世家,该不会也…”

  话说到一半,施靖明打了寒蝉。

  一个个都这么老谋深算,他这种武力型选手,实在是太难了。

  没准什么时候,被人家给卖了,还要帮别人数钱。

  “放心好了,那帮世家大族心眼虽多,但胆子却很小。

  李家如果不是出了汉水侯,早先就有大量的族人去了安南都护府发展,他们也不敢玩这么大。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稳定局势,然后想办法打通运河通道,尽快把南方的钱粮运过来。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杀戮。

  老五你的脑子好用一些,招降逆党的工作,就交给你负责了。

  只要愿意同逆贼做出切割,一律既往不咎!”

  施靖风揉了揉额头说道。

  作为将门世家,施家有政治头脑的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受文贵武贱的影响,顶着藩镇名号的辽东镇,天然受到读书人的排斥。

  施家和朝廷关系恶劣,只要给他们当了幕僚,就宣告和仕途永别。

  愿意跟着他们混的,多是穷酸秀才、童生,连招募几个举人都困难。

  别看大虞科举制度,把很多人挡在了朝堂之外,但最顶尖的人才还汇聚到了朝廷中。

  尤其是政治权谋手段,不经历朝堂上的历练,根本不可能直接大成。

  入主京师之后,情况略微有所好转。

  可此时投奔过来的,也多是投机者,忠诚度有多少很难说。

  万一有忠于大虞的义士,假意投奔过来,关键时刻搞一波大的,那可就亏大发了。

  本来人才就没几个,还必须防着用,关键决策根本不敢让他们参与。

  毕竟,论起耍嘴皮子的能力,那帮读书人甩他们几条街。

  就算他这个老大不好忽悠,但架不住手下脑袋一根筋的将领,数量着实有些多。

  “大哥放心,那么多反贼,总有几个软骨头。

  只是京中粮食匮乏,我们缴获的粮草支撑不了多久,民间更是出现了易子而食。

  如果不尽快解决粮食问题,京师很快就要沦为人间炼狱!”

  施靖林皱着眉头汇报道。

  当了家,才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的京师,就是一个烂摊子。

  从他们抢占大沽口开始,来自南方的粮食通道,就彻底被掐断了。

  市面上的粮店,从他们进京开始,就从来没开过业。

  现在的京师,面临的问题不是粮食贵,而是根本就买不到。

  不光买不到粮食,就连劣质的粗糠,一样买不到。

  如果不是封锁了城门,百姓早就大肆外逃了。

  可人总是要吃饭的,强行把人困在城中饿肚子,迟早要生出乱子来。

  “先向城中的豪门大户筹粮,无论如何都要先稳定城中局势。

  至于城中的百姓,允许他们出去自谋生路。

  另外联系晋商,让他们想办法弄一批粮食来应急。

  老三你率领三万兵马,先剿灭盘踞在徐州的叛军,打通南下的通道。

  其他人抓紧时间练兵,如果南方各省不肯送粮过来,下个月我们就挥师南下自己去取!”

  施靖风当即拍板道。

  想想就觉得憋屈,其他人当权臣,都是各种骄奢淫逸。

  换成他当权臣,每天都忙着收拾烂摊子。

  内心深处,他隐隐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大虞朝烂,但没有想到,居然烂到这份儿上。

  夺取了京师,那就只夺取了京师。

  北方各省都在伸手要钱、要粮,钱粮拨付到位,就承认他们的统治地位。

  南方各省倒是不要钱,也不找他要粮,人家一心忙着勤王。

  自从他们控制了京师,南京六部这个备份小朝廷,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一面串联南方各省官员,企图组织联军勤王;一面放开限制,大肆招兵买马。

  凭借手中代收的财税,他们拥有扩军的资本。

  如果不赶紧南下,等敌人准备好了,那就打不动了。

  南京城。

  “诸位同僚,北方再次传来噩耗。

  施逆不顾群臣反对,强行废立皇帝,大肆屠戮忠臣义士,实属当代董卓。

  此等乱臣贼子,我等万万不能容忍!”

  万怀瑾义愤填膺的说道。

  内心深处,还隐隐有一丝窃喜。

  施家这波干的太猛了,朝中排在他前面的大员,居然全被一扫而空。

  京中六部没了,南京六部就该转正啦!

  作为户部尚书兼钦差大臣,只要勤王成功,他成为帝国首辅就是时间问题。

  至于残余的两名清流党领袖,直接被他无视。

  其余人都为了维护大虞正统壮烈殉国,就他们两个贪生怕死之徒,有何颜面出来争夺大权。

  治国的问题好办,北方既然烂透了,那就先行放弃。

  没有了北疆的吞金兽,以大虞南方各省的财力,打造一条淮河防线完全没有压力。

  待北方的天灾退去,再挥师北伐光复中原也不迟。

  最不济也能效仿大宋,依托南方的半壁江山,苟延残喘百年。

  “勤王之事,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各地巡抚衙门都给出了正面反馈,纷纷表示要加入勤王联军,汉水侯那边也回了话。

  不过到了具体出兵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省份都只能出动几千军队,并且战斗力存疑,倒是汉水侯那边答应出兵十万。

  加上我们新组建的三镇之兵,倒是可以凑齐二十万大军。”

  兵部尚书史清尘的话说完,室内一片死寂。

  乱世之中,实力就是话语权。

  勤王主力是汉水侯带来的,那么联军的话语权,就到了汉水侯手中。

  他们这些人出钱出力,搞不好又会给勋贵系做嫁衣。

  以李牧的威望,再加上勤王的功绩,一旦留在朝中就是奔着首辅位置去的。

  倘若贪心点儿,内阁中勋贵们再抢两个席位,就彻底进入武夫当国的时代。

  同辽东镇专权的区别,无非是勋贵们更懂政治,知道怎么分化拉拢各派。

  “国事艰难,我等当勉力前行。

  未来的事情,到时候再说,眼下先剿灭辽东叛军。

  如果汉水侯能平叛叛乱,收拾北疆的烂摊子,把主导权让给他也无妨!”

  万怀瑾故作镇定的说道。

  自己主政,就退守南方半壁江山。

  倘若勋贵系掌权,那么没得说,肯定是祖宗基业不可弃。

  如果北方的烂摊子,都无法劝退汉水侯,那么他也认了。

  “放心,汉水侯不会入主朝廷的。”

  “皇权衰落,汉水侯的身份太过敏感,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避嫌。

  为了大虞的江山社稷,李氏一族可是付出了惨痛代价,汉水侯不可能让族中长辈们的牺牲白费!”

  礼部尚书柏锦文淡定的说道。

  京师那帮官员,感受不到安南都护府的强大,南方这些官员可是有亲身体会的。

  且不说放在明面上的二十万大军,光看每年往返于江南和安南都护府的商船数量,就知道那边绝不可能是什么蛮荒之地。

  有兵、有钱、有粮,再搭配天下第一名将,想造反的话随时都可以行动。

  最少席卷南方大地,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相比扶持不可控的草根皇帝,士绅们还是更喜欢支持熟悉的世家大族子弟上位。

  尽管之前和士绅们闹了一些不愉快,但在同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

  江南士绅遭到朝廷暴力镇压时,甚至还派人和李牧接触过,可惜无功而返。

  明明有很多次出手的机会,李牧都没有任何动作,让他的忠臣人设深入人心。

  越是忠臣,心中的顾忌就越多。

  请:wap.xshuquge.net

哎呦文学网    复山河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