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534章 借枪

  时间:民国三十年,9月8日晚上9点出头。

  地点:桂林桃江路9号的李公馆中。

  身穿长衫、头戴礼帽、手里拿着一根文明棍,一副商人打扮的胡彪;他扔掉了手里的棍子后,拿起了一条热毛巾擦拭了一下脸颊,脖子和双手。

  一番擦拭后发现原本洁白的毛巾,不知不觉已经变得又黑又黄,一盆水也变成了泥汤水状后。

  不由得在哭笑不得中,对于这个年头糟糕的交通情况,认识上又清晰了几分。

  话说!他人在现代位面,还没有躺平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平时可没少在新宁和桂林之间往来。

  清楚地知道两地之间,来往实在太简单了。

  如果走高速的话,不用超速都不用两个小时;哪怕就算一路走省道,在风景如画山间的蜿蜒道路上转来转去,顶天也就是三个半小时而已。

  可在当前的年头了?从昨天早上一大早出发,到如今一共39个小时的时间里。

  他和身边的一个警卫班,算上了所有吃饭和休息时间,一共也只用了不到8个小时,其他全部都是在不停赶路。

  还是一人双骑,不断可以换马的情况之下,在一个小时之前才进了桂林城。

  然后带着满身的灰尘,径直来到了桂系那位李长官的公馆门前,秘密报上了身份求见,被请到了这一处客厅之中等候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以胡彪的强悍身体素质,也感觉到了明显的疲倦。

  就不要说如今在外面等候的警卫,还有那些可怜的马匹,他们都快累瘫痪了。

  至于这一种刚刚坐下后,李公馆就有人端着一大盆温水和干净毛巾的操作,其实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这年头的路基本都是土路,寻亲访友时走得稍远一些,全身上下都是灰土。

  到了地方之后,主人往往会立刻端出一盆子热水和毛巾出来,让客人赶紧洗洗;这也是老话中‘接风洗尘’中‘洗尘’的来由。

  在洗掉了头脸上的灰尘之后,胡彪原本有些萎靡的精神一振。

  等到喝了几口热茶,一个中校副官出现了,他异常客气地说着:“胡长官!李长官在书房请您过去一叙。”

  听到了这样一句,胡彪在长身而起的当口,腰背挺立的犹如一支步枪一般笔直,眼神中精光四溢,哪里还有半分疲倦之色。

  之所以如此,那是接下来他与那位李长官之间的谈话,关系着他在新宁老家拉起的那五千人,能不能弄到足够的武器和弹药。

  也关系着第二次C沙会战,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因为桂系这里,可是他们在有限时间里唯一的途径;对于胡彪来说,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行…

  五分钟后,看着面前一边喝着茶,一边与自己谈笑风生,不见半点忸怩和拘束模样的年轻人。

  李德邻表面上虽然还是满脸一副宽厚长者的模样,心中的情绪却是一点不平静。

  很是有些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的感觉。

  没办法!他记得上一次见胡彪,还是三年多前在台儿庄的时候。

  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是贵为第五战区司令,桂系的三大巨头之一,让光头校长也是相当忌惮的人物。

  胡彪这小子虽然有些名气,也展现出了相当不错的军事能力。

  但是这些虚名在他面前根本不算什么,自己当时开口招揽他,最关键的地方也不过是看中他手里的盘尼西林这种神药,所代表的巨大利益而已。

  然而在三年多之后,自己依然是第五战区司令。

  可是第五战区所能控制的区域,在鬼子的进攻之下已经缩水了太多;桂系连番损失下,也没有了昔日的声势。

  对比起来,胡彪这小子却是一年一个样。

  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还是去年年底的时候。

  晋西北游击区为了救他们的胡团座出来,当时可是一口气动员了八万大军不说,与鬼子狠狠硬刚了一番。

  直接展现出了不弱于中央军精锐,甚至三大主力师还要强出一线的战斗力。

  如此一来,如今已经有着50岁年纪的李德邻,看着眼前几乎只有自己年龄一半大小的胡彪,心思复杂了一些也可以理解…

  随后的时间里,两人又寒暄了几句之后。

  到了这个时候,胡彪也懒得与眼前这一种老油子,云山雾罩的互相试探,互相耍着一些小心机了。

  逼数!他还是有。

  如果说在耍心机方面李德邻这种民国大佬,属于大学生级别的话,自己才属于小学生而已。

  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还是不要献丑为好。

  当即面色一肃,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长官,胡某人这次上门,是厚着脸皮前来求助的;我在新宁老家刚刚拉起了一个补充团,想要找你补充一批武器弹药。”

  听到这样一句,前一秒还是一脸和蔼,很有些长者风范的李德邻面色就冷了起来。

  一旁的副官,甚至都能感到一股杀意。

  主要是对于桂系几位大佬来说,不仅不能接受胡彪这种祸害,在他桂省的地盘上招兵买马,最终成为晋西北游击区一样,对于阎老西来说的心腹之患。

  想要在新宁这种地方发展,同样也是不行。

  因为新宁可是紧靠着桂林数县,一旦做大了同样是一个巨大威胁。

  要知道!自从经历了桂南之战后,如今桂省军民已经彻底将胡彪和他的伙伴们,当成自己人看了。

  麾下的苏北独立团,也当成了自己人的部队。

  好在胡彪随后的解释,让他放下了心中担心:

  “李长官且放心好了,胡某人今后绝对无意在老家发展;本次匆匆拉起一点人马,不过对于这次鬼子第11军的大举进攻,感到很不乐观。

  想要拉出一支部队,关键时刻做点什么而已,等到打完之后自然会离开。”

  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李德邻当即起身,招呼着副官一起在办公桌上摊开了一张地图,开始认真地研究了起来。

  以他的身份地位,自然知道更多的一些战局信息。

  比如说,鬼子的第11军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大量部队调动得相当频繁,其中第6师团在昨天,更是向国军第4军把守的大云山防线发起了猛攻。

  根据最新消息,大云山防线已经被鬼子攻破、占领。

  不过就算如此,据说第9战区那一位薛伯陵司令,对此做出的判断是鬼子仅仅是想要来抢刚刚收获的秋粮罢了。

  而根据胡彪的说法,似乎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一番思索之后,他对着胡彪问出一句:“鬼子这一次的目标,是要把C沙城给打下来?”

  胡彪摇了摇头,但是说出的答案却是一点都没有好到哪里去:“不是,他们的目标是严重削弱第9战区的实力。

  对了!李长官今后也请注意,鬼子特高课如今已经有截收和破译我军电报的能力,今后可要注意这样一点。”

  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李德邻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心中隐隐知道,薛伯陵和他的第9战区这一次怕是要吃大亏,甚至第74军这一支核心部队,搞不好都要损失惨重。

  当即在心中就有了决断,答应胡彪帮忙的请求。

  至于为什么不劝胡彪一下,让他将以上的种种分析,通报给光头校长和第9战区的薛伯陵,提醒他们多加小心的这样一点?

  只能说他对薛伯陵此人的性格特点,还有国府那一个筛子一般的保密能力,实在是过于了解了。

  别看胡彪这样匆匆拉出一支部队,然后打算做点什么的举动有些天真。

  偏偏以这货之前的辉煌战绩,似乎反而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毕竟他认为胡彪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他属于同样的一种人:那就是希望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指望友军如何。

  随后,李德邻在办公桌上一阵翻找,找到了一份最新桂林地区的军火库存,以及驻军的统计数据看了起来。

  匆匆看罢之后,对着胡彪说了起来:

  “当日在桂南之战中健生向你许诺过,今后我桂系欠你胡一统一个人情;我与健生同气连枝,自然会认账。

  今日你既然开口了,那么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这样吧!上个月军械部刚好运到了一批全新的装备,其中有500支中正式步枪,1000支汉阳造步枪,重机枪6挺,轻机枪25挺,子弹30万发,手榴弹八千枚。

  这些武器弹药我做主了,现在全部转赠给你,就当是还了你那一个人情了。”

  以上的武器数量已经足够从无到有,彻底武装出一个团的规模,而且还是一个最少是2500人的加强团。

  毕竟哪怕是光头的中央军,也不是人人有枪。

  队伍中有大量后勤、文职人员是不配枪的。

  总之,在说出了以上的一段话,李德邻的表情尚且还算正常;主要是以他的见识自然知道,既然都卖人情了就一步到位,抠抠索索的反而有些不妙。

  也算从此以后,让胡彪反而欠了他一个人情。

  另外还认为自己本次一次拿出那么多武器弹药,事后这个事情传扬出去后,估计大家都会说上一句:德公大气。

  边上的副官,却是很有一些目瞪口呆的架势。

  当日在台儿庄之战中,他的这一位李长官,也就给川军补充了500支新枪而已;然后就让王铭章给感动坏了,用在滕县死守的方式回报了这一种知遇之恩。

  结果不曾想到的是,胡彪却皱着眉头说道:

  “胡彪这里先谢谢李长官,只是这个数量有些不够,枪械勉强算是满足了一半需求,子弹因为需要训练,最多能够满足三分之一。”

  “胡团座,你到底招了多少人?”明明知道这一种时候,自己这一种小人物最好不要开口,副官还是忍不住问出了一句。

  闻言之后,胡彪用着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道:

  “一个苏北独立团附属的补充团而已,还能有多少人?一共5000人出头吧。”

  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都不要说副官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连李德邻都忍不住牙疼得厉害。

  特么!5000人出头的补充团,这货怎么想的?

  当前好多杂牌部队的一个师,都没有5000人的兵力了。

  好在胡彪后续的主动开口,打破了现场有些沉默的尴尬:“李长官,我提一个建议你看行不行?

  另外帮我调配300支冲锋枪,300支驳壳枪,步枪1200支,重机枪4挺,轻机枪20挺这些武器。

  各种配套子弹加到一起50万发,炸药不低于三吨。

  至于报酬的话!虽然我手头还有不少盘尼西林等药物,可是马上第9战区要开始一场大战,正是急用药品的时候。

  所以,现在只能给你五万针盘尼西林,其他就算我胡彪借的吧。

  这一次借你一支枪,日后最少还你三支更好的枪如何?”

  面对着胡彪的说法,副官一句‘想啥好事,怕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了’的反驳声差点就要脱口而出。

  就算强行忍住,也准备等着看笑话。

  打算看着自家的李长官,拒绝胡彪这一个异想天开的建议,说不定还要训斥上几句。

  然而李长官的回答,却是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料:“一统你都开口了,哪有什么不行的说法。

  就算军火库里的库存不够,我从部队手里也给你先凑齐了再说。

  也不用说什么借不借的了,你尽管拿去用就好。

  今后若是手上方便,有多余军械的时候,不要忘记我李德邻,不要忘记我们桂系的弟兄们就好。

  另外你还有什么要求干脆一并说了,能满足的我自然不会让你白白开口。”

  不提两人一旁端茶倒水的副官,此刻一脸见了鬼的表情。

  胡彪自然知道为什么,李德邻会这么好说话了;还不是知道自己能从洋鬼子手里,用先进技术换来大批武器装备的本事。

  也算是在认可了他的本事后提前卖好,等待着今后更大的回报。

  这样一个情况,如果用现代位面的一句话来说: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身边所有人都会充满善意。

  因此胡彪这货随后也不客气,还真提出了更多要求:

  “还真有几件事情,需要麻烦李长官一下了。

  其一,今天我们的谈话,还有我人在新宁老家,并且拉起了一支部队的事情,还请严格保密才好。

  我团兵力和战斗力毕竟有限,也就是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能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万一鬼子提前有了提防,那么一切都算白费了。

  其二,不怕李长官笑话,如今麾下的弟兄们还等着这些武器训练了;所以麻烦帮忙运送一下,并且这一路上也需要保密。”

  连借武器的事情都答应了,更何况是这一种运送两百多公里的小事情,李德邻连迟疑都没有,就果断地答应了下来。

  “小事一桩,我今晚就安排。

  明天一大早的时候,一统你就可以跟随着装备一起出发。”

  至此,总算是搞定了当前最大困难的胡彪,也算是放松了最大的一个心事;连续赶路的巨大疲倦感袭来,一时间就想要倒头就睡。

  不过就算如此也是继续打起精神,陪着李长官吃喝了一顿席面。

  对于‘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这样一点,也算是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次日,在吃过了八十几年前,似乎更加美味和正宗的一盆子桂林米粉后。

  胡彪就随着车队,开始了返程之旅。

  该说不说!李德邻这一种民国大佬,他们只要是有心与你交好,在说话和办事等方面那叫一个相当让人舒服。

  不仅是在一个晚上过去后,所有的武器和装备、弹药等全部到位。

  其中还有一部分武器,甚至是从桂军现役部队中紧急调拨出来的,这些枪械不仅都是七八成新的样子,居然也是能看到刚刚做过保养。

  更让胡彪欣喜的是,李德邻还安排了一支这个年头,异常稀罕的车队帮忙运送。

  哪怕老卡的卡车动力太小,装上了两吨装备后爬山时,速度如同老牛一样缓慢,甚至还时不时需要胡彪等人下车推车。

  可在当天下午的三点还差几分的时候,车队还是来到了资源县城。

  到了这里之后因为没有足够宽的土路,车队就没有办法继续前进。

  幸运的是,县府的人员早就接到了消息,提前组织了大量木船和木排,在穿城而过的资江边上等候。

  而资江到了新宁境内,虽然换了一个‘扶夷江’的名字,但是两者根本就是一条河。

  于是当天晚上所发生的一切,让住在了沿江两岸的百姓,在好多年之后都会与后辈们说起:

  哦呦!那一天江上好多船和木排连成了一线,一眼都看不到尽头;他们打着松油火把,好像天上的星河落入了江河中了一样,真好看。

  隔了好多天,我们才知道那是胡团座在运枪炮。

  要是早知道的话,当时我们就去帮忙了。

  最终,在经过了32个小时顺流而下的漫长时间,期间克服了36沙滩,33道弯的困难之后。

  船队出现在了柳山沙洲军营中,陈塘、黄逸之等人的眼中。

  在他们的视线中,死扑街那货全身都是泥水,但是神情却是说不出的神采飞扬…

哎呦文学网    抗战从淞沪开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