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舟劈开碧波,白帆扬起,一路向前。
咸咸的海风扑面而来,日光晒不到的阴凉处,还能让人感到一些寒意。
沐英以及平安两人,分别乘坐于两条船上。
这是朱元璋专门进行的交代。
海上航行,终究与陆地不同,虽然这个时候海上风暴不多,可万一要是遇上了,他们在一条船上,都折损在了里面,那对朱元璋来说,可就让人心痛了。
为了安全起见,以防万一,所以便做了这等交代。
沐英平安两人,是这次的负责人,且以沐英为主。
可使团的正副使,却不是他们两人,而是两名千户。
之所以如此,这里面有着朱元璋的考虑在其中。
如今局势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他已经决定对高丽那边用强,要将高丽纳入华夏。
可毕竟北元未灭,如今灭北元才是对外的首要任务。
对于高丽,那自然不能集大军进行攻伐,不然很容易会扰乱计划。
也是因此,朱元璋才会想着让沐英,平安两人前去,采用外交的手段来解决事情。
只不过这次的外交手段,要比上辈子激烈的太多。
让平安沐英两人隐藏身份,所为的还是方便他人来到高丽那边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更好行事。
毕竟,以往所派遣的使者,大多都是千户级别,甚至于还有百户。
这个时候却一下子就将沐英,平安这两个自己的义子给派遣过去,着实太过于反常。
一看就让人觉得有所谋划。
会让高丽那边的人升起警觉之心。
一旦如此,那有些事儿可就不太好办了。
所以,朱元璋会在这次的事情上留这么一手,做出此等安排,沐英平安两人,对此自然没什么异议,都表示认同。
敌在明,我在暗,这乃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而且,他两个只是名义上不是正副使,实际上整个使团都要听从他们的。
回想着义父对他们做出的种种交代,对接下来的高丽之行,二人皆是兴趣盎然,带着诸多的期待。
至于说此行的危险…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
怕危险就别出来做事,在家里搂着婆姨睡觉也就是了。
在他们满怀期待之中,巨舰一路劈波斩浪而行,渐渐地靠近了耽罗岛…
苏州,杭州,松江府等地,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事情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人心上。
话说,朱棣之前奉命在这边开设市舶司,又有那些人造反的事实在。
那当真是的在这里狠狠的杀了一批,以强硬的姿态,把市舶司给搭建了起来,并成功的运营。
活下命的这些人,个个看起来都很老实,表示唯命是从,愿在市舶司里好好做事,绝对不再胡作非为。
而实际上,又有多少人真的甘心就这般失败,甘心把众多的利益拱手让人?
海贸的利润很大,他们的胃口早就被养大了。
哪怕是迫于强权,暂时认输,可心里面终究还是有些不甘,想要看到一些奇迹发生。
而他们最为期待的,便是海上的海寇。
陈、方两部海寇很能打,这点他们是知道的。
并且也知道,对于朝廷这边设立市舶司的事情,海上的海寇们反应也必然十分激烈。
远比于他们还要更加的着急上火,不会轻易妥协。
那么这一次,朱老四带人出海,开启市舶司的第一次外贸,海上那些海寇,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咽下这口气。
必然会对其迎头痛击。
明朝兵马在陆地上确实强横,可是到了海里,那谁输谁赢还真说不准。
有极大可能是大明的水师,被打的惨不忍睹。
不少人都很有信心,因为他们对海寇的实力很了解。
自从朱棣带人出海后,就有很多人那是抓心挠肝一般的翘首以盼。
盼着他们所期待的消息传来,盼着海上海寇能够立大功,把朱棣打的落花流水。
他们很清楚市舶司的情况。
货物一直在生产,朝廷一直在贴钱。
若是这一次,货物没有卖出去换成钱,在海上遭到了海寇的重创。
那可就把老婆本都给赔掉了。
再想要组织起人手,跨海远航,基本上已经不可能。
就连国内朝廷组建的国营企业,也将会轰然崩塌。
这次出海可以说,是皇帝他们拼尽全力,才能做出来的。
若在这一次的事情上遭受了这么大的挫折,今后再想要组织起这么多的兵马,再次开海远航基本上不可能。
就算是真能组织起来,也同样没办法避免再次被海寇攻打?
一旦如此,属于他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市舶司在今后,将会逐渐的名存实亡。
他们这些人,又可以接着开启他们的事业。
就算是受此影响,没办法再回到以往的辉煌。
可是,只要看朱元璋和朱老四他们遭受这么大的挫折,吃这么大的亏,也都是乐意的。
最好是朱老四能直接因此而死掉,被海寇千刀万剐了,那才最是让人解气。
在他们千呼万唤,日思夜想的盼望之中,海上的消息终于传了回来。
可结果与他们所想,却截然不同。
不是朱老四这个朱阎王,吃了大亏,被打的落花流水。
而是被他们给予了极大期望的陈方两部海寇,遭受了重创。
非但没能如他们所想那样,给予朱老四重击,反而被朱老四给消灭了!
陈方两部海的首领尽皆殒命,就连他们的老巢,都被朱棣带着人给端了!
从此之后,海上再也没有陈方两部海寇,做生意不必再担心会被海寇骚扰。
消息传回,令那众多翘首以盼,等着听好消息的人全都懵了。
承受了一万点的暴击。
这么个消息和他们所想,相差实在是太远了。
以至于得到消息时,许多人都不愿意接受,都在怀疑这么个消息是不是假的。
怎么可能啊!
明明按照他们的了解,朱棣这边的兵马在海上和海寇们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来到海上作战,只有被海寇打的份儿。
可哪能想到,最终的结果。居然是如此!
面对这些人的疑惑,郑士元以及很多市舶司的官员,国企的负责人,都非常贴心的给他们进行了答疑解惑。
将更多他们所知道的,海上的战斗说与这些人听。
着重讲述了洪武大炮的威力与数量,与战争的具体经过。
随后,又亲眼见到了那很多被砍下来后,经过一番腌制处理,带回来的海寇头颅。
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么个结果。
哪怕心里面再震惊,再不可置信,不愿意接受此事为真,也不得不接受这么一个结果。
那些,以往在海上纵横多年,在他们看来无敌的海寇,就这般被摧枯拉朽一般的解决了。
朱老四这个朱阎王没有死,还把事情做成了。
把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给掐灭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人心的震慑有多大,可想而知。
那些原本还有着一些希望的人,彻底被断绝了希望,变得老实起来。
再不敢想七想八。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市舶司才算是站稳了脚步,彻底的建立起来。
这一场消灭海寇的战斗,是市舶司的立身之战。
断绝了那些怀有二心,还有这一些念想的人,最后的一点想法。
等到朱棣他们这次出海的商船能完成贸易,带着众多的金钱,还有在外面采购的货物返航。
那么市舶司就彻底的安稳下来了。
再没什么能够威胁的市舶司。
郑士元,以及很多市舶司的官员,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市舶司里、以及国营企业中的变化,一个个都显得很欣喜,并有长松一口气的感觉。
还好!还好!有着陛下的深谋远虑,又有燕王殿下,身临前线,与敌拼杀,一举剿灭海寇,打了这么一场漂亮的仗。
接下来的很多事儿,就彻底安定了。
他们是真的有些不敢想,一旦这次在海上遭遇了失败,众多货物没有卖出去,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局势必然会因此而变得无比之艰难。
他们拼尽一切,只怕也很再将国营企业,以及市舶司给运行下去。
这便是武力强横,打打胜仗的好处。
一拳打出去,获得大胜利,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陛下威武,燕王殿下威武!
这是很多人发自肺腑的想法…
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朱标等人也都分外欣喜。
最近一段时间,朱元璋马皇后他们想起这事儿,脸上的笑容就抑制不住,简直比吃了蜜还要甜。
哪怕知道,按照重八的安排,还有自己家老四的才能,这一次带人到海上去,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可出兵打仗这事,又哪里有什么绝对安全的道理?
战场之上,被流矢射杀的统帅又不是没有。
再说,海上又和陆地不同,容易有大风浪,很多都不受控制。
这个时候,确切的消息传回,马皇后又怎能不开怀,怎能不长松一口气?
同时也更加确定,等到老四回来后,她一定要好好的奖励奖励自己家这个儿子,这个被后世尊称为永乐大帝的好儿子!
沐英和平安一行人来到了耽罗岛。
“这是岛?这地方可真不小!”
平安看着眼前出现的这么一大块儿陆地,忍不住开口出声说道,带着一些惊叹。
很显然眼前的岛屿,打破了他对岛屿的认知。
接连在海上航行一段儿时间,到了此时,他早就已经没有了初次来到大海上的兴奋。
一眼无际的碧海,蓝天,海鸥这些事,一开始时看起来确实很新奇。
可看多了后,也会让人感到枯燥无聊。
尤其是他们这种,不常年在海上的人,一下子在海上度过这么多天,那是真难受。
此时,看到陆地,还是这么大块的陆地,心情激动再所难免。
也是在这个时候,平安一下子就彻底明白,为什么义父会对这里念念不忘。
必须要将之给拿下来了。
这么一处地方,还真的是好地方。
在地图上看时,只是那么一小块。
可真的来到跟前才发现,那是一点都不小。
关键是听义父所言,这里还特别适合养马。
北元鞑子在这里设立了耽罗军民总管府,在这里负责养马。
不仅如此,之前攻伐倭国之时,这里亦是桥头堡。
攻打倭国的都督府,就设立在此处。
而也正是知道了这些后,他的心里面才会一片火热。
义父让他们将耽罗岛取到手中,只怕不仅仅是对高丽有想法。
今后未必不会对倭国有想法!
身为一个武将,他们是从来不怕仗多,而是怕无仗可打。
之前,他听过一些说法,说是在灭了北元之后,大明这边在今后就没有太多的仗可以打了。
没了他们武人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们武人的地位,也会因此而变得衰落。
平安为此还担忧过。
毕竟他的本事都在冲锋陷阵上,一旦今后无仗可打,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噩耗。
可现在他的心全放回了肚子里,观义父之所为,哪怕是将北元王庭给灭了,也不会轻易的止步。
没了北元,还有倭国,还有西南,还有更南面的安南等地方。
今后,他们打仗的机会一点儿都不会少。
才不会如同那些没见识的人谣传的那样。
别的平安或许还不怎么敏感,可是论起打仗,却有着不同。
一下子便想到了很多。
而这耽罗岛,也确确实实是一个值得争取的地方。
不仅是因为这里位置优越,距离高丽倭国还有大明都很近。
还因为地方很大,能养很多的马,能在这里屯很多兵。
元朝在这里养的马,据义父说说,多的时候有一万多匹。
在战争之中,战马有多么的重要,平安自然是知晓的。
这么一大块上好的养马地,对大明的很重要,也必须掌握的大明手中才行。
先不说其重要地理位置,单只是每年所产出的战马,都值得他们动手。
“文英哥,这处地方真不错。是我们大明的了。”
平安转头望着沐英出声说道,眼里面带着兴奋的光芒。
如今靠近了陆地,所以沐英和平安两人也来到了同一艘战船上。
听了平安所说的话,沐英点了点头:“说的对,这就是我们大明的了。”
他说这话时,神情依然带着谦和,可说出来的话却一点都不谦逊。
也没什么好谦逊的,这本来就是一个事实。
而在他们两人如此交谈之时,耽罗岛这边也有船只靠了过来。
船上面的兵卒,足足近千之多。
手里面拿着武器,叽里呱啦的出声喊话,看起来很是嚣张。
只不过,他们的船看起来不小,可这个时候和大明的巨舰这么一比,立刻就显得很是渺小可笑。
像是婴儿遇到了两米高的壮汉一样,对比太过于明显。
“这些棒子说些什么?”平安转头询问。
棒子这个词儿,是前些时日和他们义父相交谈时,从义父口中所听到的。
平安觉得这个词儿,称呼高丽很适合,也特别的贴切。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将之记住,并活学活用。
听到平安的询问,便有人开口了:“在问咱们是什么人,怎么敢往这里来,让咱们立刻停下来,不能再往前面去。
再靠近岛屿,就不要怪他们不客气了。”
“嘿!它娘的,这些狗棒子!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看看咱们这船的大小,他也该知道我们是大明之人,还敢在这里装着明白装糊涂,口出狂言!
真真不知死活!
来啊,把我大明旗帜挂起来,让他们好好瞧一瞧!”
听了平安所言,立刻便有人照做。
很快,“明”字大旗便在船上升起,迎风招展。
小舢板上面为首的那名高丽将领,在见到此幕之后,明显是有些意外和慌乱的。
“告诉他们,我们是大明的使者,要到这里边休息,让他们立刻让开,不得无礼。”
沐英开了口,身边的翻译立刻开口,对于他们那边说了起来。
那小舢板上的高丽也将领,神色变得更加的难看。
但他并没有让开的意思,并有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
“他说他们这里从来都不接见使者,我们这里若是缺少补给了,可以暂时在此处停下,他们等一下就把寄养给送过来。
不让我们上岛。”
“它娘的,这些狗棒子倒是嚣张跋扈,还给脸不要脸了!
还不允许上岛?
真以为这岛是他们的了?”
平安忍不住骂了一声,脸上带着怒意。
“文英哥,你看这事儿怎么办?”
别说这次朱元璋说了以沐英为主,平安为辅。
就算是朱元璋没有这样的命令下达,面对沐英,平安也要老老实实的听命。
“传令,船队转向,侧舷向敌,开炮!
不让我们去,那就打上去!”
面对沐英的这个命令,平安很振奋。
好!好!不愧是文英哥,一点儿都没让人失望。
面对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棒子,就该如此!
随着沐英命令的下达,很快船队就开始转向,准备轰击。
那舢板上的高丽将领,见到此景不由的长松一口气。
就说嘛,哪怕是明朝的使者,也不敢嚣张跋扈!
让他们离开,他们就得乖乖的离去!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