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二一五章 皇帝连这都知道?这……还是人吗?

  薛祥这样想,自然有着他的考虑在其中。

  陛下若是同意他的提议,那么从陛下下诏召集天下有识之士,出言献策,再到从众多的提议当中找到比较好的,可行的建议,需要花费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最少两个月,甚至于一年半载都不算长。

  可结果,这才多长时间,陛下那边就有了回复?

  算算时间,基本上可以说是自己派人送的奏书,到了陛下那里之后,陛下没有太多的耽搁,就给了回复。

  那么除了陛下将自己的提议给否定之外,不会有别的任何结果。

  他的心情可谓十分复杂,平心而论,他自然能够理解陛下在这次的事情上,所做出来的选择。

  这是陛下在维护自己这个工部尚书的名声,同时也是在维护朝廷的颜面,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来。

  但是,他心里面对于这件事,在理解的同时还是感到一些难受。

  他是真的想要做一些实事,是真的想要把黄河给彻底的治理好。

  让黄河经过这次的治理之后,彻底永绝后患,如此才不负陛下所托,也不负这众多得知朝廷要治理黄河,而欢欣鼓舞,不少都自愿踊跃参与到治理黄河事情当中的百姓。

  治理黄河是个大难题,若是连陛下这等有雄才大略,又极为有魄力的开国之君在的时候,还没有办彻底解决黄河。

  那么在今后,再想要把黄河的难题给解决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了。

  相对于虚名,他更想要看到黄河能被彻底的治理好。

  而在见到了朝廷派来的使者,得知这一次陛下派人前来,所给的并不是正式的旨意,而是陛下亲笔所写的私信。

  他的心里就愈发的难受起来了。

  自己的猜测果然没错,在这件事情上,便是陛下这等雄才大略之人也难免会感到头疼,难以给出有效的办法,会对其低头。

  在接了私信,并向前来送私信的人问了陛下的身子是否安泰后,他这边很快就来到一边屋子,洗手焚香恭敬的将信给打开,进行观看。

  陛下给的是私信,那他自然而然也要秘密观看,不让别人知道信的内容。

  带着满心的难受,将信打开看了几眼之后,薛祥的神色一怔,继而变得震动起来了。

  双手捧着私信凑到眼前,仔细的观看,越看越是激动,越看越觉得宛若醍醐灌顶。

  越觉得在自己胸中淤堵了多时的东西,一下子就疏通开了!

  他神色激动,先前的那些沉重荡然无存。

  拿着信的双手,都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随之颤抖。

  因为连日疲惫,以及思虑过重,休息严重不足,而充满了血丝的双目,在这个时候也变得明亮起来。

  这个时候的薛祥,只觉得自己像是快要渴死的鱼儿遇到了水!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太好了!

  “好!妙!大妙!妙到家了!”

  他连连称赞。

  如此过了好一阵之后,逐字逐句的将之读完,又在心中进行了一定的推演,薛祥猛地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双手捧书信站了起来,激动的走来走去。

  陛下给的办法好,太好了!

  这正是他所想要的!

  束水攻沙!束水攻沙!这个办法好!自己在此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黄河泥沙实在是太多了,只靠人力来进行清理,太慢了,也不可能持续不断的清理,这不现实。

  那么想要一劳永逸,最好就是能修建出都江堰那样的存在。

  这也是薛祥一直考虑的方向,可是却一直没有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

  但此时,见到了陛下差人送来的这封信里所言束水攻沙,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了。

  这件事情,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啊!

  黄河上游河道,没有泥沙淤积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黄河的水流湍急,根本就没有给泥沙沉淀下来的机会。

  那想要让黄河下游的泥沙被弄走,不也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来做吗?

  重新让下游地区的水流的快起来,不就好了?

  水一旦流的快,不仅会让水里面携带的泥沙不能淤积,就连那原本淤积在河床上的泥沙,也能被冲走,一直入海。

  至于说入海之后,会对海造成什么影响,这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了。

  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毕竟,海洋上面又没有住人,那正是泥沙应当去的地方。

  而且,黄河常年不断的往海里面搬运泥沙,长年累月下来,还能将沿海一些地带给填平。

  弄出越来越多的土地,在无形之中就让大明的版图,变得更多,只有好处,没什么坏处。

  陛下所言这束水攻沙之策,省时省力,一旦建成,今后就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

  只需进行定期的清理维护,也就是了。

  虽然比不上都江堰那种存在,可在黄河上面能建起这样的工程,一样也算是一劳永逸的将之给解决了。

  而陛下书信当中所言,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因为雨水冲刷,而进入河道的泥沙,更是一个治本的办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和束水攻沙相互结合,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而长久之道。

  河水里泥沙变少,今后黄河会因此而变清,也不是不可能。

  有言道:黄河清,而圣人现。

  薛祥觉得,当今陛下就是那个圣人。

  若是按到陛下所言,植树造林,束水攻沙,同步进行,双管齐下,那么让黄河变清是很有可能的。

  对于上游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难度是很大的,花费也是很多的。

  但是薛祥相信,陛下有办法将之给做好。

  因为陛下是真的想要彻底根治黄河,也表达出来了对根治黄河的决心。

  而很多事情,只要当皇帝的能下定决心,并大力支持,持之以恒不动摇,也就成功了八成了。

  经历战乱之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人也随之变少了不少。

  再加上,又有陛下本身进行的移民政策在,那么只要长期的努力下去,黄河上游的很多地区,植被必然变得茂盛。

  妙!陛下的这两个策略实在是太妙了!简直妙不可言!

  陛下到底是怎么想到,这样好的办法的?

  当这样的想法在心中升起后,马上就被薛祥否定。

  陛下神文圣武,能想到这些,那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

  当今陛下,就是上天派下来为民做主,是上天派下来振兴华夏的。

  当今陛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在这治河上也有如此见识,远超自己这个在治河上面很有心得之人,那也再正常不过。

  这下子,再也不用担心了,可以安心的治理黄河了。

  并有信心将黄河给彻底的治理好。

  如同陛下所言,将这条咆哮的巨龙束缚住,让其重新化作温柔的母亲,泽被苍生。

  忍住心中的激动,他又重新坐了下来,双手捧着,仔仔细细的将陛下所书写的这封信,给细细读了三遍。

  像是在品味无上的美味。

  薛祥所在地方,不少人望着薛祥的住所,神情当中带着一些忧虑。

  这些时间里,薛祥在治河上面所展现出来的品质和能力,已经折服了很多的人,汇聚了一批有着相同志向的人在身侧。

  他们也知道,薛祥尚书上的奏书的事。

  陛下这么快便有旨意下达,且还是以私信的方式给的。

  薛尚书这么久都没有出来,这让很多人心里面,都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焦急不安,担心难受等诸多的情绪在他们心中涌动…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很慢,特别煎熬。

  如此过了一阵后儿,房间的门从里面打开,薛祥走了出来…

  “尚书!”

  “尚书大人!”

  众人哗的一下便围了上去,带着激动,又有着诸多的关切,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有不少的人眼圈都已经泛红了,做好了接下来听到噩耗的准备。

  他们觉得,最大的可能便是薛尚书这么好的一个人,在接下来会被撤职。

  这已经是最轻的了。

  会因此而被问罪下狱,都不是不可能。

  “哈哈,都放心,都放心,无事,无事!”

  薛祥面对这么多关切的目光,很感动,出声对众人连连说道。

  “陛下不是问罪,陛下差人送来了好办法!黄河能彻底的治理了!

  此番,我等能毕其功于一役!完成这等壮举,令我们以及子孙后代,都再不用为黄河泛滥而忧虑!”

薛祥声音哽咽,带着诸多的激动,眼角都为之湿润  而后,便当众将植树造林,束水攻沙之策说了出来。

  本来很多人,在听到薛祥说了陛下没有怪罪的意思时,就已经是无比激动了。

  觉得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哪能想到,薛尚书竟然又给出了这么一个超好的消息!

  居然有了彻底根治黄河的办法!

  而在接下来,通过薛祥的讲述,明白了何为植树造林,何为束水攻沙之后,这些人一个个更加的振奋。

  不少人都激动的跪地高呼圣主明君,感谢皇恩。

  薛祥知道,陛下之所以会采用私信的方式,而不是诏书的方式给自己说植树造林,束水攻沙,这些治理黄河的办法。

  有着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这个工部尚书的面子。

  要将治理黄河的大功劳,安在自己的头上去。

  陛下不在这里面分工,抢了自己的风头。

  但是,陛下有陛下的考虑,薛祥也同样有薛祥的考虑。

  这功劳是谁的就是谁的。

  陛下为他着想,他又何尝不为君父想呢?

  他薛祥也不是那种太看重功名利禄的人。

  所以,薛祥做出了这个决定。

  一来是安众人之心,二来也让众人知道,陛下为了能治理黄河,都在这里面出了多大的力,操了多少的心,让众人记住陛下的好。

  千万不能对陛下有什么误会!

  作为在治河上面很有心得的人,在知道了束水攻沙这么一个办法之后,那么剩下的也就不必再让别人多操心。

  他自是能将之做好。

  若是在这种情况下,都还不能治理好黄河。

  那他这个工部尚书也别做了,趁早赶紧退位让贤,免得尸位素餐!

  “从今日起,这里改名字了,不再叫耽罗岛,叫养马岛!”

  耽罗岛这里,沐英提高声音,望着被汇集而来的养马岛上的众人出声说道。

  对耽罗岛改名,并在这里设立卫所驻守,是义父做出来的安排,他这个时候负责进行实施。

  养马岛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距离大明本土又比较远。

  想要将这里给守住,仅仅设立正常的行政机构是不管用的。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派兵马在此驻守。

  所以便有了养马卫的成立。

  只设立养马卫还不够,还要有别的相应的措施。

  养马岛目前的人里,高丽的人并不是最多的,只占总人数的大概五分之一。

  更多的是色目人,蒙古人,以及一些很久之前的汉人苗裔。

  此时这些人,包括那些投降的高丽人,都要拿起刀子,在崔树,以及那些被斩杀的其余高丽官员身上砍上一刀。

  同时。沐英作出种种的规定,建立奖惩制度,立规矩,划分等级。

  告诉这上面的人,在完成了考核,作出了贡献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最大的奖励便是能获得汉姓,成为汉人。

  便可拥有汉人在这里,所享受的权利。

  成为汉人后,作出特殊贡献的,还能在养马卫这边当官…

  一系列的手段用下来后,很快便让这里变得有秩序起来了。

  沐英做这些做的很是熟练,有条不紊。

  若是让平安来做这些事情,他就做不出来。

  耽罗岛,也就是现在的养马岛了,这上面所生活的蒙古人,色目人等,对于崔树等人被砍死,大明取代高丽对这里进行统治,那是一点的意见都没有。

  自元末以来,元廷自顾都不暇,养马岛这里自然顾不上。

  高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很快就通过种种手段,把这片岛屿给拿了下来。

  名义上这里还属于元朝,可实际上已经被他们所掌管。

  而原本的那些高他们一等的蒙古人,色目人被他们驱使,被他们踩到了脚下。

  而崔树和其所带领的亲下,和众多高丽人差不多,有着共性,比如得志便猖狂。

  那小人得志的嘴脸,在养马岛这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再加上,又有大明一千将士将在此处驻守,这些人自然翻不起什么浪花。

  这次拿下耽罗岛,改名养马岛,在这里设立养马卫,将之纳入大明的统治,朱元璋是早有准备。

  所以,跟随而来的除了正常的使节团的人员之外,还有一千将士,以及他们其中一些人的家属,

  都要在这里安居了。

  等到局面稳定之后,将会有更多人的家属前来。

  而来到这边的人,朱元璋也会给一定的补助。

  尽可能的照顾然后每个人,把事情做得比较公平。

  在将这些事情给安排妥当,三日之后,沐英,平安再度启航,船只离开了养马岛,朝着高丽本土而去。

  对于这次的高丽之行,沐英和平安早已是迫不及待。

  拿下养马岛,只是一个小小的牛刀小试,接下来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好时刻!

  从一处豪华的宅院走出来,李仁任脸上露出笑容,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心情显得很不错。

  但是,跟他一同出来的崔莹,眉宇之间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忧虑和愁容。

  “如此做,真的好吗?真的就不会怕惹恼明朝,从而让他们降下雷霆之怒?

  明朝的皇帝,可不是个好脾气的。”

  二人往前走了一阵儿,崔莹回头看看哪处宅院,见离得离了,周围的那些护卫,也在他的示意之下,拉远了距离之后,这才望着李仁任开口说道。

  “有什么不好的?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也太高看南面的伪明皇帝。

  南边的伪明皇帝看起来强大,但很多事情上,却是在虚张声势。

  明朝的使者,又不是没有被杀过。

  早在洪武三年,倭国那边的人就杀了明朝的使者。

  可迄今为止,那不还是一直好好的,没见明朝这边有什么反应。

  明朝使者倭国人杀得,我高丽就杀不得吗?”

  “可是倭国的情况,与我们这里终究不同。”

  “有何不同?”李仁任反问。

  “倭国隔山陷海…”

  “我们这里和大明,同样是隔山下海。

  何况,元主已亲自派遣使者前来,与咱们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有元主在,朱元璋不足为惧。

  元主如今在草原,这边又有纳哈出。

  与我们周边相接的是元主,而非是大明,这点要分清楚。

  只要元主未被灭,那么南面的皇帝就一直不敢动我高丽!”

  相对于崔莹,李仁任在这件事情上,就要放心的多。

  并觉得崔莹实在是太胆小了。

  “再说,明朝的使者都已经被杀死了,皇帝也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便是忧虑又有何用?

  放心好了,不会有什么事,我看在近期,明朝那边连使者都不敢再往我们这边派。”

  听了李仁任所说的这些话后,崔莹想了想,最终轻叹了一口气,不在这件事情上多言。

  默认了李仁任的说法…

  请:m.badaoge.org

哎呦文学网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