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25章

  以前,褐是个无权无势的小阿哥。每逢皇太后的圣寿节,他只需要花十几两银子,小小的意思一下即可。

  反正吧,偶送得再多,皇太后也不可能多看他半眼。更何况,他那个时候,兜里真没钱。

  现在就不同了,偶不仅是京城里数得上号的大地主,还是声势显赫的实权阿哥,给皇太后的寿礼绝对不能薄。

  为了不让康熙挑出毛病,褐从江宁带回来的箱笼中,找出了一幅画:

  阎立本的《秦府十八学士图》。

  给皇太后送寿礼,其实一门高深的学问。

  寿礼的厚重程度,可以逐年升高,却绝不能像王小二过年似的,一年不如一年。

  更重要的是,送给康熙的寿礼,和皇太后相比,档次不能低太多,免得惹来不孝的猜疑之心。

  比较幸运的是,江宁林家和无锡方家,都是传承近千年的儒门大世家。

  这两家藏的名画丶名字帖,多达几百件,足够褐一直送到雍正十三年。

  名门大地主,遇见了超级大流氓,只能乖乖认栽的被吃得骨头渣都不剩林家和方家祖传的各种珍玩字画,连同林浅浅一起,都被褐打包带回了京城。

  皇太后的圣寿节,最开心的要数内务府的这些贪官污吏们,嘿嘿,指今上之油的机会,又到了。

  凌晨,褐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林浅浅香喷喷的妙体,起床更衣洗漱,匆匆用罢早膳后,出门登轿去西华门。

  此时的贝勒府门前,因夜色尚浓,整个出行的仪仗队伍,人手一只大灯笼。

  在队伍的前端,开道的三骑索伦猛士,他们的手里高高的举着代表里身份的长条灯笼。

  只见,左侧的灯笼上,竖向有一排醒目的黑字:管理内务府及兵部,右侧的灯笼上则为:多罗愉贝勒。

  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的灯笼上,黑色字体格外的粗大醒目:管理镶白旗三旗事。

  大清是旗人的大清,拥有管理旗务实权的王公贝勒,才是真正的人上人。

  紧随其后的是,十六面开道的警告牌,上面罗列着耦的诸多身份和头衔。

  20名武装到牙齿的索伦骑士之后,便是金瓜丶金斧丶金钺丶金锤丶黄罗伞丶大青扇等各种皇权禁物。

  褐登上银顶红盖金黄的八抬大轿之后,乌林随即轻声喝道:「启轿!」

  这时,就见四名三等侍卫,纵马奔到整个队伍的最前端。

  他们挥舞着手里的长皮鞭,重重的摔打在青石板的路面上,发出令人惊恐的响声,「啪!啪!啪!」

  听见静街的鞭响之后,百官及草民,必须主动提前回避。

  耦的大队伍,从胡同里拐上大街之后,行进的速度始终不减。

  只因,沿途遇见的大小官员们,早就识趣的退到了街旁的小胡同里。

  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仪,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轿落于西华门前,耦的双脚刚刚落地,就见门前的护军和侍卫们,

  一齐扎下深千,毕恭毕敬的说:「请十五爷大安!」

  「起吧。」

  耦没看他们,带着乌林丶小金子及哈哈珠子们,浩浩荡荡的进了西华门。

  等偶坐进内务府的签押房内,只过了半盏茶的工夫,内务府的几名实权郎中,便一起来找他了。

  「十五爷,照往年圣寿节的老例,应建一座大寿塔。」

  褐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汤,慢腾腾的问:「需银几何?」

  「回十五爷,因物价飞涨,奴才绞尽脑汁的精打细算,再怎麽俭省,也至少需要三十万两银子。」

  褐心想,区区一座木制的大寿塔,还不是永久性建筑,居然需要花这麽多银子,莫不是黄金做的?

  不过,褐管理内务府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离谱之事,

  他早就见怪不怪了。

  「嗯,你把工价算清楚了,尽快交给爷。」

  偶的态度很明确,大清是康熙的大清,他只是个大管家而已。

  内务府的人,想藉机会大发横财,康熙都默许了,和管家有个屁的关系?

  如实上奏便是!

  至于,康熙觉得贵了,拒批银子,那也不是褐想挡大家的财路。

  有意见的话,自己去找康熙摆事实讲道理嘛!

  晚年的康熙,确实有了大兴木土,安逸享乐,生活日渐奢靡的诸多迹象没办法,在位时间过久的皇帝,举目望去,有力量制衡的势力都被消灭了,难免会起骄奢之心。

  康熙如此,乾隆更是如此!

  不过,康熙和乾隆,都不信长生之道,格外厌恶炼丹。

  雍正八年,老十三病死之后,雍正像是彻底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怠政,

  还变成了美人收藏家。

  更可怕是,雍正居然召集了很多妖道,躲在圆明园里肆无忌惮的炼丹。

  不过,担任大管家的时间久了之后,偶也逐渐摸到了康熙的脉搏。

  该花的钱,坚决不能省。不该花的钱,偶有义务帮着康熙把把关,提前卡一部分经费下来。

  内务府硕鼠们,也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很有默契的故意提高了几倍的开支,让耦可以砍几刀,也有向上表功的机会。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褐和内务府的人,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

  圣寿节的总花销,必须控制在一百万两银子的范围内。其中的十万两,归偶说了算。

  谁敢花超了,就卖了自家的房子丶老婆和女儿,换钱充抵进来。

  反正吧,肉总要烂在锅里,该你们捞的,褐也不拦着。

  但是,总要有个度吧?

  这就像是大型商超的采购买手们一样,大东家也知道,拦不住他们贪,

  只能想方设法的把贪腐程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

  和内务府的人,刚把皮扯完,镶白旗的三个都统也来找褐了,

  「十五爷,时近年关,可是,咱们镶白旗去年的年节赏银,至今还没个着落!」

  耦心里有数,上三旗的节赏,户部早就发了。

  但是,下五旗的节赏,经常性的被户部以各种理由,进行变相的拖欠。

  户部那边也不说不给,只是推脱说,国库欠款甚巨,暂时没银子给。

  承平时期的户部,就是各个衙门的活祖宗!

  若不是下五旗集体欠发节赏,以褐和老四的铁杆关系,完全可以单独解决镶白旗的节赏补发问题。

  偏偏,大家都绑在了一块儿,户部若是只补发镶白旗的节赏,剩下的四旗肯定要闹翻天。

  不过,再怎麽说,今年也是耦管理镶白旗之后的头一年节赏,开门红必须打响。

  「你们先回去吧,有些事情千万不能急,越急就越难解决。等我和户部商量之后,再给你们个准信,可好?」

  三个都统一听这话,立时觉得节赏补发有门了。所谓的找户部商量,不就是找六亲不认的老四商量麽?

  这年头,谁还不知道啊,偶在老四的郡王府里,拥有独门独栋的一整座客院?

  「谢十五爷,大家都指着这点节赏买点肉吃呢!」

  「十五爷,若不是实在没了法子,奴才也不敢来惊扰您。」

  「唉,奴才手下的全是苦哈哈的蒙古旗人,他们既不通汉语,又无法卖马,还不能种地和经商,实在是穷得没有隔夜粮啊!」

  面对手下三个都统的叫苦,褐心想,那些没有铁杆庄稼的草民牛马们,过的是个啥日子,你们真不知道麽?

  不过,旗人的穷,真的是体制问题。

  这年头,革别人的命,抄别人的家,易如反掌。

  比如说,闯贼进京后,抢了多少前明朝廷不敢动的官绅之家?

  可是,真要动实权旗人阶层的根本利益,完全不可能!

  改革旗务,从顺治开始,一直到乾隆,喊了多少年,最终,也就是搞了个出旗为民,把汉军踢出了铁杆庄稼的队伍。

  满八旗和蒙八旗的利益,杀重臣和杀小鸡一样的乾隆,楞是没敢去碰。

  快到用晚膳的时候,康熙把偶叫进了乾清宫。

  「朕听说,镶白旗下,没领到去年的节赏,个个怨声载道?」

  偶一听这话,就知道,镶白旗里有人暗中给他上眼药。

  呵呵,耦原本还打算私下里和老四商量一下,即使不补全部的节赏,

  也可以先补一部分嘛。

  现在嘛,偶自然不敢再开这个口了!

  其中的逻辑并不复杂,康熙让老四补,老四死顶着不补。褐私下一说,老四就补发节赏,这还得了?

  反正吧,下五旗的节赏,都被老四压着没发,耦又没管户部,他急个毛线?

  「回汗阿玛,四哥是个只认银子的主!」偶两手一摊,把责任推得一乾二净。

  「四阿哥,确实做得有些过了,不如这麽着,你去和他商量一下,看看户部还能挪出多少银子?」

  偶差点气笑了,康熙的这种鬼话,就和让大家公推新太子一样,谁信谁是大蠢蛋。

  「汗阿玛,不如这麽着,臣儿把四哥请来这里,您当面斥责他一番?」偶肩膀一溜,又把矛盾推到了康熙的身上。

  丰富的职场经验告诉褐,大老板当你面骂财务总监抠门的时候,百分百是假话!

哎呦文学网    家父是康熙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