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75章 二废太子(1)

  第175章二废太子(1)

  历朝历代,都执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

  建国之初,人口少,确实没问题。

  然而,一旦人口爆炸式的增加,土地不仅不够分,还被官绅兼并严重,饿肚子的那批人就该揭竿而起了。

  王朝周期律,根子问题就是土地的有限,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之间的巨大矛盾褐利用康熙的见识短板,垄断了张家口到京城的官道收费权,嘿嘿,就再也不可能缺银子花了。

  要知道,在后世,最赚钱的高铁线路,就是京沪高铁。

  在京沪线上,趟趟高铁,都是客满,想亏本都不可能,

  偶垄断的官道收费权,无本万利,充其量也就是养一批收费的差役罢了,

  利润率冠绝整个大清的一切买卖。

  当然了,偶从不做吃独食的烂事,康熙的小金库必须持续增加,这是大前提。

  等康熙提及广州海关监督衙门,收的税越来越少的问题时,偶却闭紧了嘴巴,不肯作声了。

  手不能伸出太长,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在古北口,康熙召见了直隶提督马进良及其长子马龙。

  直隶提督,驻于古北口,辖提标四营,节制三镇七协,拱卫京畿险塞,其地位十分重要。

  现任直隶提督马进良,已经在任近二十年之久。

  不仅如此,马进良的长子马龙,居然任提标中军参将。

  未入八旗的父子二人,居然带兵同守一城,可想而知,康熙对马进良有多信任?

  当然了,马进良出身于甘肃西宁,这也是康熙格外宠信他的重要基础。

  「赏戴花翎丶直隶提督,臣马进良,恭请圣安。」

  「直隶提标中军参将,臣马龙,恭请圣安。」

  「起吧。」康熙笑眯眯的说,「栋宇有大功于朝廷,来人,赐座。」

  站在一旁的礼,深深的看了眼马进良。

  嗯,眼前这个老家伙,绝非一般的莽夫丘八可比!

  马进良故意把康熙的恩赏头衔,摆在最前边,显然是想告诉康熙,老臣是您一手拔擢的忠犬。

  在大清,花翎有单眼丶双眼丶三眼之分。这里的「眼」,并不是孔洞,而是孔雀翎毛上,像眼睛一样的圆形花纹。

  孔雀翎上,一个圆圈就算一眼,三个圆圈就是三眼。

  照规矩,贝子和固伦额驸,戴三眼花翎。镇国公丶辅国公及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除此之外,朝廷命官须奉特旨,才有资格戴单眼花翎。

  在康熙朝,亲王丶郡王和贝勒,照例不戴花翎。直到乾隆朝,贝勒以上的诸王,才开始戴三眼花翎。

  到了道光朝,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国库异常空虚。

  在曹振镛的建议下,朝廷在捐官之外,竟然出现了「捐翎」的制度。

  捐银7000两,赏戴单眼花翎。捐银5000两,赏戴蓝翎。

  君臣相处了几十年,马进良也很清楚康熙的脾气。

  若是褐不在场,马进良肯定敢坐。

  但是,褐都站着,马进良就没胆子坐着说话了。

  「回皇上,老臣习惯了站着拉弓,马上骑射,还是站着为好。」马进良这麽一说,偶情不自禁的高看了他好几眼。

  这个老家伙,别看是个带兵的武夫,情商比进士出身的年羹尧,强出去太多了,完全没法比。

  晚年的康熙,因为年纪大了,车軲式的废话特别多,偶早就见怪不怪了。

  反正吧,左耳进,右耳出,马虎过去也就罢了!

  足足半个多时辰,康熙都在回顾平三藩丶收台湾及三征噶尔丹的辉煌往事。

  不过,在康熙的车軲话之中,褐倒是找到了马进良格外受宠的原因。

  人家马提督,在平三藩和三征噶尔丹的战争中,不仅战功卓着,还曾经多次身负重伤,真替大清流过不少血。

  康熙还没有老糊涂,他说的废话,确有人老话多的成分。

  可是,褐听得出来,在康熙的诸多废话之中,藏着的东西,令人不寒而栗。

  「栋宇,拱卫京师,朕信得过你!」康熙此话一出,不用说褐了,马进良也彻底明白了。

  「皇上,旨意到时,臣必率军勤王。」马进良斩钉截铁的表明了,绝对支持康熙的态度。

  每逢大事之前,不动声色的召见带兵都统和绿营将军们,是康熙的固有习惯。

  自古以来,皇帝都要依靠刀把子,才能讲清楚「成王败寇」的硬道理!

  康熙抚慰了马进良之后,又和马龙随便聊了几句。

  「小十五,你的手下正好缺个真上过战场的好帮手,朕看啊,马龙就挺合适的。」康熙一说这话,偶瞬间秒懂,这是想让马龙留在他的身边,当人质了。

  值此二废太子之前,作为掌权几十年的皇帝,康熙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掌握着直隶绿营近十万兵马的马进良,更是重点关注对象。

  过往的所谓忠诚,放在当下,还靠不靠得住,都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不客气的说,马进良以前的忠诚,已经清零了。

  现在,还忠不忠,就要看表现了!

  康熙把马进良最有出息的一个儿子,搁到偶的眼皮子底下,就是怕有个万一!

  帝王心术第一条,信任就是毒药!

  李隆基逃去蜀地的路上,能想得到,他最信任的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居然会逼宫麽?

  不说现在了,当初一废太子之前,如果不怀疑偶的忠诚,康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尽管康熙没有明说,但是,二废太子之前的放风之意,昭然若揭。

  朕和太子,你跟谁走?

  选对了,飞黄腾达。选错了,身死族灭!

  耦心里门儿清,康熙的频频放风,打招呼,不就是想打草惊蛇嘛!

  俗话说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

  在康熙召见过的重臣和将军之中,难免隐藏着太子的人。

  想想看,若不是景熙挟私告状,康熙根本想不到,步军统领托合齐,居然是太子一党的灵魂人物。

  把风放出去了,下一步,就看太子如何应对了!

  褐倒是看得明白康熙的心思,再废太子之前,康熙不想继续耍流氓了,打算占据大义名分的至高点。

  汉武帝收拾刘据,就是利用江充,故意将其逼到绝境。

  要麽举兵谋反,要麽束手就擒,只能二选一!

  此前,只要被废的太子,都死光光了!

  马进良父子跪安后,康熙问褐:「你若是他,会怎麽做?」

  褐眨了眨眼,小声说:「君臣父子,乃是人伦大道,臣儿宁死不敢逆君父。」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褐,忽然高声吩咐道:「叫张廷玉!」

  张廷玉来了之后,拿出早就拟好的旨意,沉声道:「有旨!」

  褐赶紧伏地听旨。

  「上谕,着皇十五子丶贝勒褐,节制御前三营,钦此!」

  御前三营,就是上三旗的前锋营丶骁骑营和护军营,总兵力多达三万馀人。

  不夸张的说,此旨一出,褐已成整个大清朝,除了康熙之外,兵权最重之人。

  在大清,御前兵马,一共四营。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八旗步军营。

  八旗步军营,也就是步军统领衙门。

  如今,拥兵三万多的步军统领隆科多,也归偶节制。

  圣驾抵达了热河行宫之后,康熙以每天召见五人的频率,挨个给科尔沁蒙古诸王贝勒们,放风打招呼。

  一直随侍在侧的褐,看得很清楚,康熙的注意力,完全被太子吸引了,而疏忽了随行的老八他们。

  不客气的说,康熙如果突然暴死,实力大损的太子,很可能不是老八及旗主诸王的对手。

  其中的核心,便是托合齐被老八的舅舅景熙,拱下了步军统领的宝座。

  当然了,褐还很清楚,别看他节制了御前四营,权势滚滚滔天!

  天知道,暗中有多少只眼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康熙敢把御前四营交给偶节制,就不怕他出妖蛾子!

  褐乖乖听话,御前四营的官兵,就都会听令行事。

  若是褐起了岁念,他其实和光杆司令,也没啥区别。

  放眼望去,御前四营的带兵都统们,谁不是康熙亲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将军?

  首尔之春,全小将搞政变的总兵力,也就是四个多团的样子。

  就这麽点人,擒郑升和丶张泰玩,却如探囊取物尔!

  根子问题,就在于,郑升和及张泰玩,并无舍命追随的团营级部下,都是光杆司令。

  但凡,郑升和有耦十分之一的聪明劲儿,提前笼络住了几个团的死党,全小将必败无疑。

  康熙特别怕热,热河行宫却在扩建中,很多适合避暑的地方,尚未完全建成。

  所以,康熙下旨,继续往北走,去木兰行宫避暑。

  夜深人静之时,褐正带人巡视御前三营的夜间防务。

  忽然,有人惊声叫道:「快看,那边失火了!」

  褐扭头一看,好家夥,在漆黑的夜空里,行宫里边,居然烈焰滚滚,火光冲天。

  「来人,传令下去,御前三营集体戒备,各自守好防区。若无爷的军令,胆敢擅自离营者,以谋反论处!」

  耦已经不是带兵的初哥了,他心里非常明白,越是混乱之时,守护皇帝的禁军,越不能擅自乱动。

  这个时候,若是御前三营,离开了自己防区,乱七八糟的跑去救火,那才是真的要出大事了!

哎呦文学网    家父是康熙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