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番外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外传

  1950年10月底,志愿军悄悄跨过鸭绿江,给麦克阿瑟好好上了一课。

  挨了一顿劈头盖脸的抽打后,麦克阿瑟完全陷入懵逼状态。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

  这个时候,麦克阿瑟应该做的是想法设法的拿出应对策略。

  结果,他转头就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跟华盛顿的拉扯当中。

  麦克阿瑟接连向华盛顿发出了无数的的电报,提出的要求也一天比一天过分。

  一开始他还只是简单的要人要枪,后面就成了全军压上,发动全面战争。

  而对于麦克阿瑟的这一要求,白宫只是简单的一评估,就果断拒绝这一提议,并明确表示不会扩大朝鲜的战争。

  正常来说,一般人到这里应该也就算了。

  但麦克阿瑟不是一般人。

  华盛顿的那点小算盘,外人不清楚,但麦克阿瑟却是门清。

  他麦克阿瑟对付不了志愿军,还对付不了你华盛顿?

  麦克阿瑟转头就开始要求扩大战争范围,封锁中国海岸、轰炸中国工业区、让果军出兵。

  并且专门发报,称如果没有这些,朝鲜美军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全军覆灭。

  这差点把华盛顿的高官给气死。

  麦克阿瑟这份电报一发,锅就甩出来了。

  未来美军不管是撤退还是战败,麦克阿瑟都能拿出电报,将责任甩到他们头上。

  这让白宫和五角大楼一度陷入僵局。

  所有人都知道麦克阿瑟是在玩弄手段,但是他们却偏偏没有办法。

  毕竟顶着仁川奇迹光环的麦克阿瑟,现在深得民众的信任。

  搞不好,还真得让白宫和五角大楼把战败的锅背起来。

  而就在杜鲁门骑虎难下的关键时刻,南朝士兵出手帮了一个大忙。

  南军一卡车撞死了沃克,李奇微得以走马上任。

  而意外上任的李奇微,不但稳住了局势,而且还打出了一系列的胜仗。

  他突然间就成为了华盛顿的救世主。

  别管伤亡如何,战线却是一直都在往前推进,这对华盛顿而言就够了。

  不过华盛顿高兴了,麦克阿瑟就麻烦了。

  在李奇微上任的时候,麦克阿瑟考虑过一切可能,就是没有考虑过他会打赢。

  现在李奇微每往前走一步,就相当于把他麦克阿瑟的脸扔在地上踩一脚。

  如果可以的话,麦克阿瑟多么希望能把自己发出去的那些电报收回来。

  可是已经留在档案里的电报,就是一张张证据。

  证明麦克阿瑟不行的证据。

  这个时候,对麦克阿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礼貌退场。

  即使离开军队,以他五星上将的身份,依旧可以在五角大楼或者白宫有一席之地。

  但之前说了,麦克阿瑟不是一般人,他大风大浪经历的多了,这点波折根本不算什么。

  只是一晚上的时间,麦克阿瑟就制定出了一连串的应对计划。

  其中第一步,就是把水搅浑,把胜利揽到自己头上。

  不管怎么说,他麦克阿瑟都是联合国军总司呤,仗打赢了,怎么可能不是他这个总司呤的功劳?

  2月20日,麦克阿瑟从东京起飞,迈出了他的第一步。

  在2月20日以前,李奇微的心情可以说是非常的好。

  自李奇微上任以来,他就一直在寻找一个重拾美军士气的机会。

  迪尖里,面对全力进攻的志愿军,美军成功死守了两天。

  最终援军抵达,志愿军撤退。

  这对李奇微、对整个美军而言,意义非同小可。

  这是志愿军第一次没有达成战略目的就撤出战斗。

  这也意味着,美军终于知道怎么跟志愿军打仗了。

  当然了,让他高兴也不仅仅是迪尖里的美军活了下来。

  在整个2月,联合国军向北推进的相当顺利。

  虽然速度慢如乌龟,但好歹是一直在前进。

  而且除了第7步兵师和第2步兵师伤亡有亿点点多以外,其余部队的伤亡都在预期之内。

  虽然李奇微不知道志愿军是什么情况,但他只需要看战线的进展,就知道美军现在占据绝对的优势。

  李奇微决定乘胜追击。

  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关键时刻,李奇微亲手制定了一份名为‘屠夫计划’的进攻计划。

  而这份计划,从李奇微接任第八集团军指挥一职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在酝酿了。

  因此在2月20日,麦克阿瑟飞抵朝鲜,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李奇微被震惊了。

  麦克阿瑟对着无数的镜头宣布,他刚刚已经下令,联合国军恢复了攻势。

  李奇微一口老槽差点喷出来,那份计划明明就是他提报上去的。

  用尽了自己的毕生涵养,李奇微才强忍住没有当场跳起来开骂。

  而让李奇微绝望的是,麦克阿瑟再次成为了新闻发布会的爱好者。

  没当李奇微向麦克阿瑟汇报下一步的进攻计划后,他总会在第一时间飞到朝鲜前线。

  当然,麦克阿瑟不是去慰问的前线士兵的,而是在前线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麦克阿瑟什么都不说,只是反复的诉说在自己的英明领导下,联合国军取得了什么胜利,又将发起什么样的攻击。

  就这么来回几次后,李奇微忍不住了。

  抢功劳也就算了,可麦克阿瑟的做法,完全就是在泄露情报。

  全世界都知道,你麦克阿瑟一到朝鲜,就意味着美军马上就要发起攻击。

  这不是拿着大喇叭,在敌人的耳朵边上提醒他们吗?

  被逼无奈的李奇微,只能在一次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硬着头皮找到了麦克阿瑟。

  经过一阵拐弯抹角的交流,李奇微委婉的向麦克阿瑟提出了建议。

  李奇微希望麦克阿瑟能换个时间来,最起码也得等打完了再来。

  对于李奇微的请求,麦克阿瑟一口答应了下来。

  毕竟麦克阿瑟现在需要的是胜利。

  这让李奇微松了一口气。

  而麦克阿瑟也说到做到,没有再掐着时间,在攻击发起前一天准时飞往朝鲜。

  不过李奇微这口气明显是松早了。

  麦克阿瑟不再卡点开新闻发布会,但是却开始在公众场合不断的抨击。

  他轻蔑的称李奇微每天只推进有限距离,遭到强力阻击便迅速后撤的打法,是手风琴式的战斗。

  还说李奇微浪费了他精心策划的进攻计划。

  这让李奇微差点没当场气死。

  在后续的多场新闻发布会上,李奇微每次都会点出,麦克阿瑟指挥的部队当时败的多么惨。

  不过不管李奇微怎么解释,麦克阿瑟毕竟有多年搅屎棍子经验。

  在麦克阿瑟的努力下,朝鲜战争到底是谁的功劳,已经成了一个难以论述的话题。

  确认第一步已经完成,麦克阿瑟立刻开启了他的下一步。

  朝鲜战争一定要继续打下去,最起码也要坚持到他麦克阿瑟再找到仁川登陆那样的洗白机会。

  当然,如果能找到机会把朝鲜战争的规模搞大,那就更完美了。

  至于仗打大了以后,美国会死多少人,麦克阿瑟表示他根本就不在乎。

  不管怎么说,死的都不是他。

  而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志愿军采取的是运动防御策略。

  在阵地上完成杀伤、迟滞任务后,志愿军便会主动撤退,因此美军也一直在缓步前进。

  经过一个月的撕扯,美军付出了万余南军伤亡的代价后,成功将战线推回到了三八线。

  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停战了。

  在朝鲜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卷入一场战争后,美军除了丢人现眼,根本就没有获得一丝一毫的好处。

  美国需要在东亚获得踏板,但这个踏板是半个朝鲜还是一个朝鲜根本没有区别。

  如果继续作战,即使打到鸭绿江又能怎样?只会让中国豁出命去跟自己干。

  要是和中国陷入全面战争,不论输赢,都只会让苏俄白捡大便宜。

  在杜鲁门眼里,目前美军可能占据了一些优势,但这并不足以全面击溃志愿军。

  而现在美军已经回到了战争开始的地方,正是停战的最佳时机。

  在得知华盛顿打算在外交上出力,以求寻得和谈机会的时候,麦克阿瑟直接炸了。

  他都没洗白呢,这个时候岂能停战?

  当然,麦克阿瑟也清楚,自己单纯反对是没有用的。

  要想朝鲜战争继续,就得用点别的手段。

  而作为一根经验丰富的搅屎棍,打胜仗麦克阿瑟他不敢说,但要说到挑事,那他就太会了。

  3月底,麦克阿瑟又又又飞到了朝鲜,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一个被他称为‘军事评论’的声明。

  “中国缺乏工业基地,无法供应现代化战争所必需的重要物资。”

  “他们无法供应进行地面战斗所必须的装备,如坦克、重炮、以及其他新科技武器。”

  “他们甚至连建立、维持、运用普通海空军所必须的原料也极度缺乏。”

  “因为火力的巨大差距,所以双方的战斗力差距非常明显。”

  “这种悬殊的差距,不是单靠勇气或者是不要命就能克服的。”

  “如果联合国军改变将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决定,将军事行动扩展到中国沿海,那么中国就有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

  这份带有侮辱性的声明一出,中美双方本来就脆弱的谈判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当然,中国对此其实并不在意,毕竟会咬人的狗,向来是不叫唤的。

  真正被声明气炸了的,反而是华盛顿政府。

  就在声明发布之前,华盛顿的高官们已经连续开了好几天的会。

  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才能促成双方和谈。

  因此在看到麦克阿瑟的评论后,所有人的脸都紫了。

  杜鲁门更是当场骂娘。

  这已经不是麦克阿瑟第一次违背政府的意志了,也不是第二次,杜鲁门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

  第二天,杜鲁门再次召集了所有高官开会。

  因为和谈的可能已经消失,所以这次会议的内容就只有一个。

  怎么才能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对于杜鲁门的提议,几乎所有高官都表示同意。

  麦克阿瑟要是能打胜仗,做点什么大家也就忍了。

  可麦克阿瑟现在不但仗打不赢,反而天天给政府下绊子,那就留不得了。

  不过虽然所有人都同意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但这并不容易。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麦克阿瑟是刚刚完成仁川奇迹的名将,而且还取得了朝鲜战场的无数胜利。

  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杜鲁门政府将会面临极大的舆论抨击。

  而就在杜鲁门咽下这口恶气,准备等待一个合适时机的时候,麦克阿瑟又跳了起来。

  4月5日,共和党的一位议员,在众议院宣读了麦克阿瑟给他的一封回信。

  信中明确的说,他要准备动用常瑞元的部队。

  杜鲁门好不容易咽下去的恶气,直接喷了出来。

  这个时候拉着常瑞元反攻大陆,岂不是世界大战的节奏吗?

  这是嫌美国人没死够啊!

  此时杜鲁门甚至怀疑,这个麦克阿瑟是不是被苏俄给策反了。

  不然怎么会这么迫切的想将美国拉入战争泥潭。

  经过仓促的准备后,4月9日,杜鲁门近乎粗暴的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同时宣布由李奇微接替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位。

  很快,李奇微在东京见到了麦克阿瑟。

  就在双方交接的时候,麦克阿瑟阴沉着脸说道:“杜鲁门总统患了恶性高血压。”

  “这种疾病具有脑子糊涂和思想混乱的特征,并且活不过六个月。”

  “你在收到总统电报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思考。”

  李奇微并没有说话,在他心里,脑子有病的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并不知道,其实在李奇微上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之前,杜鲁门就专门派人评估过麦克阿瑟的精神问题。

  毕竟就他提出的那些方案,就不像是一个正常人能想到的。

  李奇微不搭话,麦克阿瑟却是没有停止说话,在言语中,麦克阿瑟反复强调杜鲁门是个傻币。

  直到麦克阿瑟的助理收拾完行李,他才乘专机返回了美国。

  而就像美国政府担心的那样,返回美国的麦克阿瑟受到了美国民众的盛大欢迎。

  这股狂热的情绪,当麦克阿瑟在两院发表演讲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麦克阿瑟看着疯狂鼓掌的民众,以为这将是他辉煌生涯的开始。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美国政府很快便召开了针对他本人的听证会。

  大量事实证据,彻底击碎了麦克阿瑟的光环。

  等到漫长的听证会结束,麦克阿瑟基本已经处于了无人问津的状态。

  哪怕麦克阿瑟四处演讲,想要捞取更多的政治筹码,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美国政府的所有人,都越发的反感麦克阿瑟。

  就连远在东京的李奇微,也听说了麦克阿瑟的事情。

  “如果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的第二天就死掉,那么美国的每个城市都会出现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

  “可惜,他活的时间越长,说的越多,对自己的伤害也就越大。”

  1964年,麦克阿瑟去世,终年84岁。

  终其一生,麦克阿瑟都想证明自己是一个举世无双的天才。

  但是他用一辈子,只证明了,他什么都不是。

哎呦文学网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